黃石中心小學,創(chuàng)辦于1906年,早在盛唐時期就是名儒匯聚之地,光朝講過學,朱熹、克莊駐過足。到了宋代,易名“紅泉書院”,明朝又改名為“水南書院”……辛亥革命以后,新文化運動才使這里成為一所名正言順的學堂,其間又幾多易名,1952年始正名為“黃石中心小學”,歷任20多屆校長。黃石中心小學?學校是一所規(guī)模較大發(fā)展較快的農村中心小學,占地面積35227平方米,擁有多媒體教室46間、標準的學生電腦室2間,教師電子備課室及閱覽室、藝術室、體育室等各室設備齊全。小學擁有45個教學班,教職員工112人,學生2639人;幼兒園擁有18個教學班,教職員工31人,學生1186人;目前已創(chuàng)辦荔城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全校教師大專以上145人,小學中學高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80人。?
辦學理念
校園一角?學校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辦學理念、“創(chuàng)辦農村,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為辦學目標,以教科研為先導引領課改,以校本教研為平臺發(fā)展教學,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提高質量,以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建設為窗口推動教育創(chuàng)新,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努力推進學!叭姘l(fā)展,和諧跨越!
學校榮譽
學校榮譽?校本教研方面:構建“校長——教導——教研組長——教師”四級網絡,融“學習——培訓——研究——實踐”四位一體,形成“自我磨課——年段同伴切磋——片級骨干引領互助——區(qū)市級以上優(yōu)秀者交流提高”的校本教研基本模式。校本教研扎實有效地開展,使我校被評為區(qū)“校本教研先進單位”、省“農村校本教研示范!。校本課程方面:踐行基礎教育新課程觀,努力開發(fā)、建設校本課程,“我在校本課中成長”被立項為莆田市2004—2006學年度教科研重點研究課題。該課題研究立足校本特色,充分發(fā)揮個性,傳承文化精髓,挖掘師生潛能。開展的一系列行動研究,貼近學生,貼近教學實踐,貼近生活,既培育人才,又創(chuàng)生了校園文化,主題化、層次化、特色化鮮明,課題實驗階段性匯報課多節(jié)在區(qū)、市級展示交流,研究成果先后三次在全區(qū)交流推廣,2008年3月成功結題。
素質教育
學校開設手工、小制作、詩歌鑒賞、書法、自然科學、信息技術、英語、體育、美術、音樂54個“興趣特長班”,讓教師以年段為單位,以自己的專長成立各種有特色的興趣特長課,讓每個年段學生根據自己意愿選報自己喜歡的項目,每個年段每周一節(jié),指導老師按常規(guī)授課、管理,如擬訂計劃、編寫教案,開展教學活動,記錄教學信息等。該課程的設置有效地落實了素質教育。
文化方面:創(chuàng)作的校歌《紅泉書院,育人的搖籃》,創(chuàng)編的報刊《紅泉課改簡訊》、《紅泉小報》、《校園新童謠》,創(chuàng)建的校園文化長廊,為師生和家長傳唱、吟誦、賞讀,滋養(yǎng)著校園和諧發(fā)展。
全校師生在新一屆班子領導下,近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福建省農村小學校本教研基地校,莆田市素質教育優(yōu)秀學校、文明學校、先進集體、課改實驗基地校、平安校園先進集體、校務公開示范校、黨政工共建“教工之家”示范校、以法治校先進學校,荔城區(qū)先進集體、區(qū)校本教研先進集體,區(qū)基礎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