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立教學內容
設立教學內容的關鍵點就是要準確把握教材的核心,即舞種風格。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必然要編排各種民族風格的舞蹈組合來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在經過課堂的元素訓練之后,能夠準確地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風格特性,并培養(yǎng)學生運用身體語言生動地體現(xiàn)不同地區(qū)的民族舞蹈文化,進而能夠自覺地在此基礎上觸類旁通。以什么樣的動作素材為代表進入課堂,是教師著重考慮的。中國民族舞蹈獨具特色,教學內容的設立一定要有個性鮮明的動態(tài)語匯,就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民族舞組合,如蒙族舞的跑馬步、提壓腕、肩部動作等,歡快、剛勁、有力,初級班的學生很容易掌握。傣族舞的孔雀形象動作柔美、體態(tài)婀娜,還有東北秧歌的美勁兒、艮勁兒,通過手中的手巾花表達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民俗特點,適合中級班的學生掌握。維族舞蹈端莊大方,舞姿翩翩,技巧旋轉有一定的難度,膠州秧歌特有的“三道彎”的體態(tài),在流動中形成擰、碾、抻、韌的體態(tài)美,適合提高班的學生學習。教學內容的設立是兒童民族舞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下大力氣做好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所教授的內容突出其民族特色,幫助學生掌握該舞種的風格韻味。
(二)分析教學對象
學習民族舞蹈的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的特殊場所,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群體的特點,對他們進行深入了解探究和分析。民族舞蹈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學生運用豐富多彩的民族舞動作充分展示童真童趣。例如蒙族舞編入了投包、拍球等動作,學生既訓練了蒙族舞的聳肩、硬肩、提壓腕等動作,又有童趣在其中。又如藏族舞編入了踢球、拾豆等動作,學生既訓練了藏族舞的退踏步、滴答步等動作,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再如云南花燈編入了“蝶兒飛”的動作,手中的彩扇像蝴蝶的翅膀,在翩翩起舞中學生學會了云南花燈的正崴、反崴、小崴動律。兒童舞蹈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對象的不同而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才能使民族舞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展開。
(三)選擇教學媒體
選擇教學媒體是輔助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在現(xiàn)代的兒童舞蹈教學中要有運用教學媒體的意識。民族舞作為一種非語言文字的文化現(xiàn)象,是以人體動作來表現(xiàn)的,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只能通過語言的描繪讓學生想象出一個原生態(tài)的特定環(huán)境。兒童民族舞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教學媒體,可以使學生更充分地領悟民族舞的動人之處,激起他們心靈深處的共鳴。教師可以用生動直觀的示范形象或憑借民族風情的道具和風情片,讓學生進入所學民族舞主題情景中進行訓練。例如教學中教授藏族舞組合《格桑花》,通過VCD將藏族風光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眼前不再是鏡子,而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神圣偉岸的喜馬拉雅山前,身著民族服飾的藏民們虔誠地載歌載舞。在這樣的提示和引導下,學生對藏民族的居住環(huán)境、生活習俗、民族服飾和舞姿韻律等有了豐富的感知,對所要學習的舞蹈組合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躍躍欲試的沖動。教師還可用攝像機拍攝學生所學內容,再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放映出來,讓學生可以多視角、多層次地觀察自己,對此糾錯,強化所學內容,開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能力,有利于下階段教學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