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文選》詩歌“行旅類”,李周翰注曰:“旅,舍也。言行客多憂,故作詩自慰!毙幸壑、思鄉(xiāng)之情、人世艱辛等內(nèi)容成為行旅詩重要的情感抒寫。《文選》所錄行旅詩大多作于六朝士人仕途失意之時,他們旅途勞頓、羈旅他鄉(xiāng),沿途所見所感成為詩人生命印跡的真實寫照。陸機由吳地遠赴洛陽,“惜無懷歸志,辛苦誰為心”、“羈旅遠游宦,讬身承華側(cè)”,體現(xiàn)出吳人遠赴洛中羈旅思鄉(xiāng)、前途未卜的心境。《文選》所錄謝靈運行旅詩達到十首,這些作品大多作于詩人外放永嘉和臨川太守時期。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謝靈運在永嘉、始寧、臨川等地不斷遷徙!按驵l(xiāng)爾思積,憶山我憤懣”之悲憤,“皎皎明發(fā)心,不為歲寒欺”之堅定,“岧岧萬里帆,茫茫終何之”之迷茫,這些詩篇繪制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行旅圖卷,也見證了詩人對于人生困頓反復思考的心路歷程。顏延之奉使遠赴洛陽,看到收復中原故地,并無欣喜,體會到的卻是“故國多喬木,空城凝寒云”的無限凄涼以及“愚賤同堙滅,尊貴誰獨聞”的人世感慨。仕宦的沉浮與生命的感悟互相交織,充滿了人世幻滅以及歷史滄桑感。謝朓在南齊政權(quán)內(nèi)部爭斗中畏懼不安,被迫離開京城,赴任宣城太守,宣城秀麗的山水成為詩人生命的寄托!疤祀H識歸舟,云中辨江樹。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這是寫旅途的困頓,也是對宦海沉浮的深切感懷。
《文選》中的行旅詩真實記錄六朝士人的行跡與心跡,他們在行旅途中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感悟,或是悲涼,或是凄惻,或是依戀,或是困頓……諸多詩作反映出六朝士人復雜多變的內(nèi)心,為六朝文學增添了情感力度與生命張力。
屈原在其《離騷》中已有抒發(fā)進退之憂,“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表達出詩人矛盾的內(nèi)心,此種心境被后世文學反復抒寫。六朝時期政局動蕩多變,仕與隱的矛盾也成為重要的文學主題。
六朝文士面對社會動蕩、政治失意之時,大多企圖棲逸山林。然而,因為個性及局勢的不同,他們在行旅詩中表現(xiàn)出的心態(tài)亦略有不同。潘岳熱衷仕途、為人躁進,加之西晉初期政局相對安定,其仕進的熱情大于隱逸。離開都城洛陽,出任河陽及懷縣縣令時,潘岳悲嘆自己命運多舛,并對仕途前景產(chǎn)生了懷疑。雖然有“長嘯歸東山,擁耒耨時苗”的歸隱之心,也有“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的失落不滿,然而更多則是“誰謂晉京遠,室邇身實遼”的戀闕之心。李周翰指出潘岳《在懷縣作》“有思京之意”,可謂深得其心。謝朓游宦離鄉(xiāng)、被讒失意,他留戀仕途同時又畏罪憂慮,此種矛盾心態(tài)在其行旅詩中亦有體現(xiàn)!凹葰g懷祿情,復協(xié)滄州趣”,面對懷祿與歸隱的矛盾,謝朓內(nèi)心焦慮不安,他試圖超越與解脫,最終卻步入“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的困頓與迷惑。
相對而言,陶淵明對于仕途并不熱衷。他雖然人在赴任途中,卻心系歸隱。在仕與隱的矛盾面前,陶淵明的選擇較為堅定!澳烤胄尥慨悾哪钌綕删。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慚愧之心產(chǎn)生于仕途羈絆與棲逸本心的遙遠距離,因此陶淵明最終歸居田園、養(yǎng)真衡茅。方伯海指出:“晉宋詩人多以不樂仕宦轉(zhuǎn)相祖述,特藉是以抒其憤郁不得志耳,豈真能如陶靖節(jié)之不忘故園松菊也者?”六朝行旅詩中關(guān)于仕隱矛盾的抒寫,反映出士人在面對政治失意時的抱怨與不安,隱逸山林成為他們發(fā)泄不平的借口,而真正不忘田園、真心歸隱的,唯有陶淵明而已。
漢魏時期,公宴及游覽題材的詩作中已不乏山水物色的描寫。王粲、曹植等人的游覽詩景物描寫日趨圓熟,然而情與景相對隔離,藝術(shù)境界相對單薄。東晉南朝時期,士人對于山水的審美更加豐富,這在行旅詩中也有所體現(xiàn)。
《文選》詩歌分類中,游覽詩與行旅詩和山水詩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其中行旅詩更是促進了山水文學的勃興!段倪x》收錄的行旅詩中,很多都是山水詩名篇。尤其是謝靈運、謝朓的行旅詩,寫景抒情堪稱佳構(gòu)。如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等篇,歷來傳誦不息。一些行旅詩不僅描寫沿途物色,更將內(nèi)在心境融入其中,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六朝行旅詩佳句迭出,成為后世山水詩效仿的對象。潘岳“歸雁映蘭畤,游魚動圓波”之細微,陸機“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之俊朗,陶淵明“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之高逸,謝靈運“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之秀美,顏延之“陰風振涼野,飛雪瞀窮天”之凄涼,謝朓“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之明凈,此皆將詩人情感與審美融入詩句,達到了“澄懷觀道”的山水之境。
《文選》行旅詩還豐富了山水詩的審美內(nèi)蘊。如謝靈運行旅詩中的山水描寫或孤峭或秀逸,顏延之的行旅詩或壯闊或悲涼,謝朓的行旅詩或清新或俊朗,這些都擴大了山水詩審美內(nèi)蘊,成為后世學習不同詩歌風格的較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