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史前時期的人類
一、 選擇題:
1、B 2、A 3、A 4、C 5、C 6、D
二、填空題:
7、直系祖先 8、直立人 9、黃種、黑種、白種 10、私有制、階級
三、材料解析題
11、①私有財產和階級的產生
②是歷史的進步,因為它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有利于生產力的進步和發(fā)展。
四、問答題
12、提示:有來自自然界的,如冰川、寒流、洪水、干旱都會使他們的食、住等無法得到保障,還有猛獸等的威脅;有來自人類自身的,如自身進化的問題,怎樣去獲取食物、取暖、發(fā)明工具、使用火等。此外,由于隔絕等原因,使生產力的發(fā)展停滯不前,也會導致人類生活困難重重。
【拓展提高】
13、提示:不同意。盡管種族形成的原因目前還沒有令人完全信服的說法,種族形成的具體過程更令人疑惑重重,但人種差別是在人類出現(xiàn)之后為適應各自生活的地區(qū)之間的自然條件而形成的,F(xiàn)在世界上所有的種族都源自作為人類的各個種族在與生俱來的智力方面,彼此沒有很大差別——這一點已為所有的人類學家所認同。
第2課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一、選擇題:
1、C 2、A 3、A 4、C 5、B 6、A
二、填空題:
7、3100年 8、3000年 9、1000年 10、木乃伊
三、讀圖識圖:
11、
①A、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B、《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②古埃及國王修建了巨大的金字塔形陵墓。它是古埃及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③太陽神沙馬什、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象征王權神授的至高地位。
④《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的發(fā)現(xiàn)使我們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古巴比倫時期的社會情況。《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四、問答題:
12、公元前6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
教義:①眾生平等;②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滅欲望,忍耐順從,刻苦修行,才能到達“極樂世界”。
發(fā)展和傳播: ①主張眾生平等,刻苦修行能達到“極樂世界”,對渴望解除苦難的人有吸引力;②宣揚“忍耐”,“順從”,有利于維護奴隸主統(tǒng)治,為很多國家所利用而扶植,阿育王的皈依和弘揚佛教,使佛教進一步發(fā)展和傳播是一典型事例。
【拓展提高】
13、答案提示:
吠舍:我們終年勞作,不得休息。我們生產了大量的糧食,養(yǎng)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藝用品,并把它們運到各地供你們享受,憑什么我們卻不能與你們共享國家權力,甚至連我們的孩子與你們的孩子戀愛都要遭到你們的反對?
婆羅門:該死的家伙,想造反啦?造物主用嘴制造了我們,而用腿生出了你們,難道嘴可以與腿平等嗎?閉起你的臭嘴,給我好好干活去!別觸犯神的意志。
第3課 希臘羅馬的上古文明
一、選擇題
1、B 2、A 3、A、 4、D 5、D 6、C 7、C
二、填空題
8、民主 9、廣大公民直接參與 10、貴族共和國 11、基督教
三、材料解析題
12、①“布匿戰(zhàn)爭”;羅馬打敗迦太基,完全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qū)。 ②羅馬的擴張戰(zhàn)爭帶來了奴隸制經濟的繁榮,也預伏著種種危機。
四、問答題、拓展提高題
13、答:背景:巴勒斯坦地區(qū)的*人,遭受過外族多次蹂躪。在羅馬的統(tǒng)治下,他們?yōu)碾y更加深重,多次反抗都被殘酷鎮(zhèn)壓。他們渴望“救世主”前來拯救。1世紀時,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這使絕望中的人們有了精神依托。
原因:傳道者宣揚耶穌教人忍受苦難,以便死后升入天堂.這對于對現(xiàn)實絕望的窮人來說,是一種精神寄托。這種宗教首先在巴勒斯坦一帶的地中海沿岸的窮人中傳播開來,信徒們結成很多小團體,后來逐漸形成統(tǒng)一的基督教會,反對富人和羅馬統(tǒng)治。初遭到羅馬皇帝的鎮(zhèn)壓,但到4世紀時,羅馬皇帝定基督教為國教,使基督教迅速得以傳播。
【拓展提高】
14、提示: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派代表發(fā)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財富”與“貧窮”以及“成功”與“墮落”的真正含義,注意兩者之間極易相互轉化。學生在討論時,教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財富”既是成事的機會,有助于向“成功”邁進,同時又是產生“墮落”的溫床,終導致“貧窮”;相反,“貧窮”既是成事的阻礙,同時又是走向“成功”的動力;“成功”之后,容易“墮落”而“墮落”之后如果能及時反省,有可能再次“成功”。
第5課 中古時期的東亞和西亞
一、選擇題:
1、D, 2、B, 3、B, 4、A, 5、C, 6、D
二、填空題:
7、孝德,隋唐,大化改新 8、安拉,宗教 9、蒙古
三、材料解析題:
10、①隋唐 ②日本,大化改新 ③為經濟進一步發(fā)展開辟了道路
四、問答題、拓展提高題
11、答:①背景:6世紀前后,阿拉伯人處于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內部分化,外族侵擾,社會動蕩,貴族平民不免;經濟受損,政治環(huán)境惡化。
②教義:信仰安拉一神,排除眾神。
③作用:基本統(tǒng)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政教合一阿拉伯帝國;使巴格達古城遐邇聞名,盛極一時;推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和勾通。
12、答案提示:教師指導學生先回憶已學過的中國古代史的有關內容,再到圖書館或網上查閱資料,回來后進行資料的整理,后完成這一作業(yè)。
13、解題關鍵:認識簡表的制作是對所學的某些歷史知識,作理性的整理、綜合、歸納的過程,它對我們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加深理解知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路引領:將分散的知識找到基本共同點為簡表立項
制作:將相應的內容填寫到相應的項目內。
簡表成品:
第6課 中古時期的歐洲
一、選擇題
1、A 2、C 3、B 4、D
二、填空題
5、采邑制 6、金字塔形 7、丕平獻土 8、貿易
9、大學 10、1453
三、簡答題、拓展提高
11、答:公元8世紀初,法蘭克國王查理•馬特改革后,西歐社會逐漸形成了從國王到騎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級制。國王是高的封建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后是騎士。這種等級制度就是西歐封建的特點。
12、答:又稱拜占庭帝國。在國力強盛時其版圖曾橫跨歐、亞、非三大洲。
13、答案提示:女生的說法更有道理。雖然宋代的城市比歐洲同時期的城市規(guī)模大得多,熱鬧得多,也有市民階層。但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
中,不僅形成市民階級,而且它還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fā)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xiàn)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第7課 戰(zhàn)爭與民族交往
一、選擇題
1、A 2、A 3、B 4、D 5、D
二、填空題
6、以少勝多, 7、民主政治, 8、亞歷山大, 9、霸主
三、讀圖識圖:
10、源于古羅馬的拱頂技術
四、材料題
11、①人民反對壓迫和掠奪,給東方人民帶來了戰(zhàn)爭的災難和奴役。
②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擴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圍,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過程;使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
五、問答題、拓展提高
12、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馬其頓希臘聯(lián)軍進攻波斯,開始了歷的亞歷山大東征。經過10年的浴血奮戰(zhàn),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東抵印度河流域,終建立起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
亞歷山大的東征,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聯(lián)系,雙方貿易往來更加頻繁,許多希臘商人、士兵、學者和移民來到西亞、埃及,其生活方式、風俗、語言和文字由此傳入東方,同時也從東方汲取了不少文化養(yǎng)分。經過這一途徑,希臘與東方文化獲得了直接交流和融會的機會。
13、提示:本活動并沒有限定舉例的時間范圍,既可舉古代的,也可舉近現(xiàn)代的。如中國唐朝言玄奘到天竺、鑒真到日本,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再如世界近代拿破侖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戰(zhàn)爭、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等。
14、提示:這是道開放式的習題,不論贊成還是反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一般會一分為二地分析,認為觀點帶有片面性。暴力沖撞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明的作用,但它對社會和人類生命財產的破壞和損害也很大。
一、 選擇題:
1、B 2、A 3、A 4、C 5、C 6、D
二、填空題:
7、直系祖先 8、直立人 9、黃種、黑種、白種 10、私有制、階級
三、材料解析題
11、①私有財產和階級的產生
②是歷史的進步,因為它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有利于生產力的進步和發(fā)展。
四、問答題
12、提示:有來自自然界的,如冰川、寒流、洪水、干旱都會使他們的食、住等無法得到保障,還有猛獸等的威脅;有來自人類自身的,如自身進化的問題,怎樣去獲取食物、取暖、發(fā)明工具、使用火等。此外,由于隔絕等原因,使生產力的發(fā)展停滯不前,也會導致人類生活困難重重。
【拓展提高】
13、提示:不同意。盡管種族形成的原因目前還沒有令人完全信服的說法,種族形成的具體過程更令人疑惑重重,但人種差別是在人類出現(xiàn)之后為適應各自生活的地區(qū)之間的自然條件而形成的,F(xiàn)在世界上所有的種族都源自作為人類的各個種族在與生俱來的智力方面,彼此沒有很大差別——這一點已為所有的人類學家所認同。
第2課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一、選擇題:
1、C 2、A 3、A 4、C 5、B 6、A
二、填空題:
7、3100年 8、3000年 9、1000年 10、木乃伊
三、讀圖識圖:
11、
①A、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B、《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②古埃及國王修建了巨大的金字塔形陵墓。它是古埃及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③太陽神沙馬什、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象征王權神授的至高地位。
④《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的發(fā)現(xiàn)使我們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古巴比倫時期的社會情況。《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四、問答題:
12、公元前6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
教義:①眾生平等;②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滅欲望,忍耐順從,刻苦修行,才能到達“極樂世界”。
發(fā)展和傳播: ①主張眾生平等,刻苦修行能達到“極樂世界”,對渴望解除苦難的人有吸引力;②宣揚“忍耐”,“順從”,有利于維護奴隸主統(tǒng)治,為很多國家所利用而扶植,阿育王的皈依和弘揚佛教,使佛教進一步發(fā)展和傳播是一典型事例。
【拓展提高】
13、答案提示:
吠舍:我們終年勞作,不得休息。我們生產了大量的糧食,養(yǎng)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藝用品,并把它們運到各地供你們享受,憑什么我們卻不能與你們共享國家權力,甚至連我們的孩子與你們的孩子戀愛都要遭到你們的反對?
婆羅門:該死的家伙,想造反啦?造物主用嘴制造了我們,而用腿生出了你們,難道嘴可以與腿平等嗎?閉起你的臭嘴,給我好好干活去!別觸犯神的意志。
第3課 希臘羅馬的上古文明
一、選擇題
1、B 2、A 3、A、 4、D 5、D 6、C 7、C
二、填空題
8、民主 9、廣大公民直接參與 10、貴族共和國 11、基督教
三、材料解析題
12、①“布匿戰(zhàn)爭”;羅馬打敗迦太基,完全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qū)。 ②羅馬的擴張戰(zhàn)爭帶來了奴隸制經濟的繁榮,也預伏著種種危機。
四、問答題、拓展提高題
13、答:背景:巴勒斯坦地區(qū)的*人,遭受過外族多次蹂躪。在羅馬的統(tǒng)治下,他們?yōu)碾y更加深重,多次反抗都被殘酷鎮(zhèn)壓。他們渴望“救世主”前來拯救。1世紀時,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這使絕望中的人們有了精神依托。
原因:傳道者宣揚耶穌教人忍受苦難,以便死后升入天堂.這對于對現(xiàn)實絕望的窮人來說,是一種精神寄托。這種宗教首先在巴勒斯坦一帶的地中海沿岸的窮人中傳播開來,信徒們結成很多小團體,后來逐漸形成統(tǒng)一的基督教會,反對富人和羅馬統(tǒng)治。初遭到羅馬皇帝的鎮(zhèn)壓,但到4世紀時,羅馬皇帝定基督教為國教,使基督教迅速得以傳播。
【拓展提高】
14、提示: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派代表發(fā)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財富”與“貧窮”以及“成功”與“墮落”的真正含義,注意兩者之間極易相互轉化。學生在討論時,教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財富”既是成事的機會,有助于向“成功”邁進,同時又是產生“墮落”的溫床,終導致“貧窮”;相反,“貧窮”既是成事的阻礙,同時又是走向“成功”的動力;“成功”之后,容易“墮落”而“墮落”之后如果能及時反省,有可能再次“成功”。
第5課 中古時期的東亞和西亞
一、選擇題:
1、D, 2、B, 3、B, 4、A, 5、C, 6、D
二、填空題:
7、孝德,隋唐,大化改新 8、安拉,宗教 9、蒙古
三、材料解析題:
10、①隋唐 ②日本,大化改新 ③為經濟進一步發(fā)展開辟了道路
四、問答題、拓展提高題
11、答:①背景:6世紀前后,阿拉伯人處于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內部分化,外族侵擾,社會動蕩,貴族平民不免;經濟受損,政治環(huán)境惡化。
②教義:信仰安拉一神,排除眾神。
③作用:基本統(tǒng)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政教合一阿拉伯帝國;使巴格達古城遐邇聞名,盛極一時;推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和勾通。
12、答案提示:教師指導學生先回憶已學過的中國古代史的有關內容,再到圖書館或網上查閱資料,回來后進行資料的整理,后完成這一作業(yè)。
13、解題關鍵:認識簡表的制作是對所學的某些歷史知識,作理性的整理、綜合、歸納的過程,它對我們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加深理解知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路引領:將分散的知識找到基本共同點為簡表立項
制作:將相應的內容填寫到相應的項目內。
簡表成品:
第6課 中古時期的歐洲
一、選擇題
1、A 2、C 3、B 4、D
二、填空題
5、采邑制 6、金字塔形 7、丕平獻土 8、貿易
9、大學 10、1453
三、簡答題、拓展提高
11、答:公元8世紀初,法蘭克國王查理•馬特改革后,西歐社會逐漸形成了從國王到騎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級制。國王是高的封建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后是騎士。這種等級制度就是西歐封建的特點。
12、答:又稱拜占庭帝國。在國力強盛時其版圖曾橫跨歐、亞、非三大洲。
13、答案提示:女生的說法更有道理。雖然宋代的城市比歐洲同時期的城市規(guī)模大得多,熱鬧得多,也有市民階層。但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
中,不僅形成市民階級,而且它還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fā)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xiàn)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第7課 戰(zhàn)爭與民族交往
一、選擇題
1、A 2、A 3、B 4、D 5、D
二、填空題
6、以少勝多, 7、民主政治, 8、亞歷山大, 9、霸主
三、讀圖識圖:
10、源于古羅馬的拱頂技術
四、材料題
11、①人民反對壓迫和掠奪,給東方人民帶來了戰(zhàn)爭的災難和奴役。
②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擴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圍,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過程;使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
五、問答題、拓展提高
12、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馬其頓希臘聯(lián)軍進攻波斯,開始了歷的亞歷山大東征。經過10年的浴血奮戰(zhàn),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東抵印度河流域,終建立起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
亞歷山大的東征,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聯(lián)系,雙方貿易往來更加頻繁,許多希臘商人、士兵、學者和移民來到西亞、埃及,其生活方式、風俗、語言和文字由此傳入東方,同時也從東方汲取了不少文化養(yǎng)分。經過這一途徑,希臘與東方文化獲得了直接交流和融會的機會。
13、提示:本活動并沒有限定舉例的時間范圍,既可舉古代的,也可舉近現(xiàn)代的。如中國唐朝言玄奘到天竺、鑒真到日本,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再如世界近代拿破侖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戰(zhàn)爭、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等。
14、提示:這是道開放式的習題,不論贊成還是反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一般會一分為二地分析,認為觀點帶有片面性。暴力沖撞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明的作用,但它對社會和人類生命財產的破壞和損害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