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調(diào)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zhàn)勝敵人的關(guān)鍵。
這是小學(xué)課本《飛奪瀘定橋》內(nèi)的一段話。許多小伙伴們不解,紅軍為何要選擇如此艱難險阻且對面還有反動派嚴(yán)防死守的一座橋呢?
其實,這一決定來自毛澤東深夜求教的結(jié)果,當(dāng)時情況特殊,紅軍必須奪瀘定橋渡河,且必須“飛奪”。
毛澤東深夜會高人
1935年5月25日,紅軍在安順場搶渡大渡河后,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然而國民黨的反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yán)竣。熟悉歷史的毛澤東知道,七十二年前石達開三萬人馬在安順場全軍覆沒。
此時,紅軍也接近三萬,人數(shù)基本相同;石達開來到安順場是五月,紅軍也是五月。太平軍是被清軍追打包圍,紅軍是被國民黨軍追打包圍。
情景如此相似,難道紅軍真的只有步石達開的后塵,被國民黨消滅在大渡河邊嗎?難道這是天意?毛澤東陷入了沉思。
26晚,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給毛澤東帶來一個好消息,稱其在鎮(zhèn)上拜訪了一位九十多歲的前清秀才,此人名叫宋大順,曾經(jīng)親眼目睹石達開部隊覆滅過程。
毛澤東表示,既然老秀才對這里的情況非常清楚,我們就有必要拜訪一下,聽聽他有什么指教。
是夜,毛澤東見到了宋大順老人。
毛澤東問老秀才,安順場的老百姓對中國工農(nóng)紅軍有何看法。
老秀才說,紅軍的紀(jì)律比石達開好,比國民黨軍更好。所以,我對紅軍有同情之心,愿意將石達開覆滅之事全部告訴你們。
石達開大操作大辦被殲滅
深夜見面,老人被毛澤東的真情打動。隨即講述起了石達開部隊覆滅大渡河的悲壯歷史:當(dāng)年石達開率三萬多太平軍出發(fā),進抵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今安順場)。此時正逢小妾剛生了個兒子,石達開大喜,傳令全軍犒賞三日以慶賀,未能及時渡河。
就在此時,清軍唐友耕逼近大渡河北岸,當(dāng)?shù)赝了居直磺逋⒅亟鹗召I。適逢大渡河水暴漲,在石達開積極準(zhǔn)備渡河的同時,清廷四川總督駱秉章也在緊急布置,對太平軍進行包圍。太平軍陷于四面包圍之中。
石達開多次組織敵前強渡,均告失敗,損失慘重。5月22、23日,石達開率領(lǐng)太平軍血戰(zhàn)搶渡大渡河與松林河時,被駱秉章收買的彝族土司嶺承恩卻在背后進行偷襲,攻破馬鞍山上太平軍的大營,搶走存糧。石達開雖然回軍收復(fù)大營,但是存糧被搶被燒,蕩然無存,全軍陷入困境。
不懼鼎鑊斧鋸,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的石達開,準(zhǔn)備犧牲自己保全部下幾千人的性命?墒顷庪U毒辣的清軍,對已停止抵抗、等待遣散的太平軍襲殺幾盡。石達開本人被押解成都,后處以凌遲極刑。
老秀才說,石達開明知清軍追擊已到眼前,還放假三天,慶賀自己的小妾生子。這樣大操大辦下來,時間耽誤了,清軍趕到了,紫打地(安順場)地處高山峽谷之中,兩頭重兵堵截,就只剩下渡河一條路可走了。但是清軍追到時,大渡河洪水猛漲,渡河之路被截斷,石達開覆沒就成定局。
老秀才面授玄機速渡河
老秀才提醒毛澤東“此地不宜久留”,必須離開。并說,石達開本來不該滅的,向西可以到昌都,向南可以到云南,向北可以到康巴的。
同時,老秀才建議,紅軍要離開安順場,只有順著大渡河向上走,到瀘定橋渡河。瀘定橋是一座康熙皇帝親批、由朝廷出資建造的鐵索橋,離安順場有三百多里路,且有國民黨軍隊把持,可若不速離,紅軍就有可能成為當(dāng)年太平軍第二。
臨別前,老秀才再次叮囑毛澤東要馬上行動,晚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
送別老秀才后,毛澤東認(rèn)真地考慮了老秀才的建議,又反復(fù)思索和分析導(dǎo)致石達開悲劇的各種因素。毛澤東認(rèn)為,石達開慘敗的原因是延誤戰(zhàn)機,此時的紅軍只有立即奪取瀘定橋,才能避免跟石達開一樣的命運,順利到川西去會合四方面軍。
5月28日,毛澤東得到情報稱,蔣介石已密令多路敵軍30日前到達瀘定,占領(lǐng)瀘定橋,決心把紅軍剿滅在大渡河邊上,妄圖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
毛澤東隨即部署,務(wù)必在5月29日拿下瀘定橋,趕在敵人的前面占領(lǐng)瀘定城。
接令后,紅軍某團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于29日晨,趕到瀘定橋西岸,由22位勇士組成的奪橋突擊隊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東岸敵人的火力封鎖,在鐵索橋上邊鋪門板邊匍匐射擊前進。。。。。。
兩個小時后,戰(zhàn)斗結(jié)束,敵軍棄橋而逃,紅軍在民國黨增援部隊到達之前,殲滅守橋敵人,成功渡河,把追敵甩到身后,保證了長征的勝利,也有了后來小學(xué)課本中精彩的《飛奪瀘定橋》一文。
這是小學(xué)課本《飛奪瀘定橋》內(nèi)的一段話。許多小伙伴們不解,紅軍為何要選擇如此艱難險阻且對面還有反動派嚴(yán)防死守的一座橋呢?
其實,這一決定來自毛澤東深夜求教的結(jié)果,當(dāng)時情況特殊,紅軍必須奪瀘定橋渡河,且必須“飛奪”。
毛澤東深夜會高人
1935年5月25日,紅軍在安順場搶渡大渡河后,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然而國民黨的反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yán)竣。熟悉歷史的毛澤東知道,七十二年前石達開三萬人馬在安順場全軍覆沒。
此時,紅軍也接近三萬,人數(shù)基本相同;石達開來到安順場是五月,紅軍也是五月。太平軍是被清軍追打包圍,紅軍是被國民黨軍追打包圍。
情景如此相似,難道紅軍真的只有步石達開的后塵,被國民黨消滅在大渡河邊嗎?難道這是天意?毛澤東陷入了沉思。
26晚,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給毛澤東帶來一個好消息,稱其在鎮(zhèn)上拜訪了一位九十多歲的前清秀才,此人名叫宋大順,曾經(jīng)親眼目睹石達開部隊覆滅過程。
毛澤東表示,既然老秀才對這里的情況非常清楚,我們就有必要拜訪一下,聽聽他有什么指教。
是夜,毛澤東見到了宋大順老人。
毛澤東問老秀才,安順場的老百姓對中國工農(nóng)紅軍有何看法。
老秀才說,紅軍的紀(jì)律比石達開好,比國民黨軍更好。所以,我對紅軍有同情之心,愿意將石達開覆滅之事全部告訴你們。
石達開大操作大辦被殲滅
深夜見面,老人被毛澤東的真情打動。隨即講述起了石達開部隊覆滅大渡河的悲壯歷史:當(dāng)年石達開率三萬多太平軍出發(fā),進抵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今安順場)。此時正逢小妾剛生了個兒子,石達開大喜,傳令全軍犒賞三日以慶賀,未能及時渡河。
就在此時,清軍唐友耕逼近大渡河北岸,當(dāng)?shù)赝了居直磺逋⒅亟鹗召I。適逢大渡河水暴漲,在石達開積極準(zhǔn)備渡河的同時,清廷四川總督駱秉章也在緊急布置,對太平軍進行包圍。太平軍陷于四面包圍之中。
石達開多次組織敵前強渡,均告失敗,損失慘重。5月22、23日,石達開率領(lǐng)太平軍血戰(zhàn)搶渡大渡河與松林河時,被駱秉章收買的彝族土司嶺承恩卻在背后進行偷襲,攻破馬鞍山上太平軍的大營,搶走存糧。石達開雖然回軍收復(fù)大營,但是存糧被搶被燒,蕩然無存,全軍陷入困境。
不懼鼎鑊斧鋸,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的石達開,準(zhǔn)備犧牲自己保全部下幾千人的性命?墒顷庪U毒辣的清軍,對已停止抵抗、等待遣散的太平軍襲殺幾盡。石達開本人被押解成都,后處以凌遲極刑。
老秀才說,石達開明知清軍追擊已到眼前,還放假三天,慶賀自己的小妾生子。這樣大操大辦下來,時間耽誤了,清軍趕到了,紫打地(安順場)地處高山峽谷之中,兩頭重兵堵截,就只剩下渡河一條路可走了。但是清軍追到時,大渡河洪水猛漲,渡河之路被截斷,石達開覆沒就成定局。
老秀才面授玄機速渡河
老秀才提醒毛澤東“此地不宜久留”,必須離開。并說,石達開本來不該滅的,向西可以到昌都,向南可以到云南,向北可以到康巴的。
同時,老秀才建議,紅軍要離開安順場,只有順著大渡河向上走,到瀘定橋渡河。瀘定橋是一座康熙皇帝親批、由朝廷出資建造的鐵索橋,離安順場有三百多里路,且有國民黨軍隊把持,可若不速離,紅軍就有可能成為當(dāng)年太平軍第二。
臨別前,老秀才再次叮囑毛澤東要馬上行動,晚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
送別老秀才后,毛澤東認(rèn)真地考慮了老秀才的建議,又反復(fù)思索和分析導(dǎo)致石達開悲劇的各種因素。毛澤東認(rèn)為,石達開慘敗的原因是延誤戰(zhàn)機,此時的紅軍只有立即奪取瀘定橋,才能避免跟石達開一樣的命運,順利到川西去會合四方面軍。
5月28日,毛澤東得到情報稱,蔣介石已密令多路敵軍30日前到達瀘定,占領(lǐng)瀘定橋,決心把紅軍剿滅在大渡河邊上,妄圖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
毛澤東隨即部署,務(wù)必在5月29日拿下瀘定橋,趕在敵人的前面占領(lǐng)瀘定城。
接令后,紅軍某團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于29日晨,趕到瀘定橋西岸,由22位勇士組成的奪橋突擊隊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東岸敵人的火力封鎖,在鐵索橋上邊鋪門板邊匍匐射擊前進。。。。。。
兩個小時后,戰(zhàn)斗結(jié)束,敵軍棄橋而逃,紅軍在民國黨增援部隊到達之前,殲滅守橋敵人,成功渡河,把追敵甩到身后,保證了長征的勝利,也有了后來小學(xué)課本中精彩的《飛奪瀘定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