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滬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卷

時間:2016-12-28 10:34: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一、知識積累
1、看拼音,寫詞語。字要勻稱、美觀。(8分)
xīn

qīn

(   )苦
(   ) 術
(   )略
嚴(   )
biān
yùn
biān

(   )論
(   )車
皮(   )
(   )軍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表示。(2分)
強 倔強(jiàng qiáng)  頑強 (jiàng qiáng)  臭 臭名(chòu xiù) 乳臭(chòu xiù)
3、比較字形,組成詞語。(2分)
掠( ) 純( )
涼( ) 頓( )
4、寫出下列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4分)
嘉獎(近義詞)(答案)(反義詞)答案 普通 (近義詞)答案(反義詞) 答案
5、選擇適當的詞語填空。(2分)
沉思 思考
(1)小弟弟每次(答案)問題時,總愛用手托住下巴。
(2)敲門聲打斷了他的(答案)。
6、按要求寫詞語。(8分)
(1)把詞語補充完整。
出奇(   )(  )   (   )(   )夢繞
突如(   )(  )   (   )(   )神速
(2)寫出四個描寫風、雨、雷、電的詞語。(各寫一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寫句子。(3分)
(1)寫出1個歇后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1個諺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1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縮寫下面的句子。(2分)
勝利的紅旗在隆化中學的上空迎風飄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語交際。
學習課文《白娘子》后,我們已經知道了善良的白娘子被小青從雷峰塔里救了出來,法海也得到應有的懲罰。白娘子、許仙以及他們的兒子終于相聚了。請展開你豐富的想象力,相像他們見面后的對話,寫下來。
三、閱讀理解。
(一)花邊餃子
媽媽一輩子愛吃的是餃子。
每逢包餃子的時候,媽媽為得意。他一人和面、調餡兒,絕不讓別人沾手。餡兒調得又香又綿,面和得不僅軟硬適度,而且盆手兩凈。只有到包的時候,媽媽才叫上我們,讓爸爸看火,我搟皮兒,弟弟送皮兒,指揮得頭頭是道。
小時候,靠爸爸的每月幾十元工資養(yǎng)活一家人,生活拮據,吃餃子只有挨到逢年過節(jié)。即使不逢年過節(jié)破天荒包上一回餃子,媽媽也總是要包上兩種餡兒:一種素的,一種肉的。這時候,圓圓的蓋簾上分兩頭碼上不同餡兒的餃子。我和弟弟常常搗亂,把餃子弄混,讓媽媽只好混在一塊煮。媽媽不生氣,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腦瓜兒說:“來,媽教你們包花邊餃子!”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媽媽把餃子邊用手指輕輕一捏一捏,擺出一圈穗狀的花邊,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huán),煞是好看;ㄟ咃溩咏o我們的童年帶來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餡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餃子。
我大學畢業(yè)后,家里經濟好轉,餃子再不是什么稀罕食品。我變著花樣做上滿桌子色香味佳的飯菜給媽媽吃,可媽媽總是嘗幾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媽媽:“您呀,真是想不了福!”媽媽笑笑沒說話。我明白了,媽媽只喜歡吃餃子,那是她幾十年來的佳食品。我知道滿足媽媽的這個心愿的辦法就是常包餃子。每逢見我拎回肉餡兒,決不讓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勁兒,那精神勁兒,又像回到了她年輕的時候。
有,大年初二,這一天是媽媽的生日,全家又包餃子。我要給媽媽一個意外的驚喜,我包了一個糖餡兒的餃子,放在蓋簾上,然后對媽媽說:“今兒個您要是吃到這個糖餡兒的餃子,一準是有福,大吉大利!”媽媽連連搖頭笑著說:“這么一堆餃子,哪兒能那么巧就讓我吃著這個餃子呢?”說著,她親自把餃子下進滾開的鍋里,餃子如一尾尾小銀魚在翻滾的水花里上下浮動。
熱騰騰的餃子盛進盤,端上桌。我往媽媽的碟中先夾了三個餃子。媽媽吃第二個餃子就咬著了糖餡,驚喜地叫起來:“喲,我真的吃著啦!”我笑著說:“要不怎么說您有福氣呢!”媽媽的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
其實,媽媽的眼睛已經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用糖餡兒包了一個花邊餃子。
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
1、用“每逢……就……”寫一句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畫出全文的點睛之筆。(2分)
3、找出與文章畫“﹏”相照應的句子,也用“﹏”畫出來。(2分)
然后再讀一讀,并回答:
(1)從媽媽的做法中,“我”感受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我”的做法中,我們會想到《游子吟》詩中的哪兩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