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量
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取決于機體對能量的需要。1998年中國營養(yǎng)學會曾推薦我國居民中健康人群的碳水化合物膳食供給量應占總能量供給的60%~70%。但目前有許多營養(yǎng)學家認為,若要長期維持人體健康,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以占總能量供給的55%~65%為宜,即我國
健康成年人每日平均需要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大約在300~400克左右。
由于純能量食物,如蔗糖等精制糖攝取后會被迅速吸收,若攝入量較大使人體一時難以盡快將其完全氧化,并分解利用,尤易于轉(zhuǎn)化成脂肪儲存,以致發(fā)生肥胖,兒童則易造成齲齒等。故認為精制糖攝入量應加以控制,一般健康成年人以25g/d為宜。并提倡在日常生活中應以復合性碳水化合物淀粉、非淀粉多糖、低聚糖等為主。
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取決于機體對能量的需要。1998年中國營養(yǎng)學會曾推薦我國居民中健康人群的碳水化合物膳食供給量應占總能量供給的60%~70%。但目前有許多營養(yǎng)學家認為,若要長期維持人體健康,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以占總能量供給的55%~65%為宜,即我國
健康成年人每日平均需要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大約在300~400克左右。
由于純能量食物,如蔗糖等精制糖攝取后會被迅速吸收,若攝入量較大使人體一時難以盡快將其完全氧化,并分解利用,尤易于轉(zhuǎn)化成脂肪儲存,以致發(fā)生肥胖,兒童則易造成齲齒等。故認為精制糖攝入量應加以控制,一般健康成年人以25g/d為宜。并提倡在日常生活中應以復合性碳水化合物淀粉、非淀粉多糖、低聚糖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