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錦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題。
【甲】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乙】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1.解釋加點的字詞。
(1)山門圮于河 (倒塌)
(2)然則天下之事 (既然這樣,那么)
(3)嘗與其父奢言兵事 (曾經)
(4)秦悉坑之 (坑殺,活埋)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
A.二石獸并沉焉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B.尋十余里 未果,尋病終
C.然不謂善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D.而絕其糧道 哀轉久絕
【解析】A項的“并”都是“一起”的意思。B項“尋”前者譯為“尋找”,后者譯為“不久”。C項“然”前者譯為“然而”,后者譯為“這樣”。D項“絕”前者譯為“斷絕”,后者譯為“消失”。
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河水帶走呢?
(2)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打敗趙國軍隊的人一定是趙括。
4.對于河中石獸,【甲】文中寺僧“求之下流”,講學家認為應“求之地中”,作者通過他們的錯誤,告訴讀者什么道理?請你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疽摇课闹汹w括最終兵敗身死,葬送了趙國軍隊,請你用一個相關的成語概括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__紙上談兵。
5.請根據(jù)【甲】【乙】兩文中講學家和趙奢所說的話,分別概括他們是怎樣的人。
講學家:一知半解、好為人師、自高自大、自以為是。__趙奢:行事謹慎、以國家利益為重、有預見性。
【解析】甲文講學家用“爾輩”的稱呼將自己與他人區(qū)分開來,好為人師的形象躍然紙上。“究”寫出了自高自大的語氣。一番看似有道理的講解分析,其實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亦顛乎”中的“顛”字極盡嘲諷之意,刻畫出講學家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到了極點。乙文趙奢說“兵,死地也”。他雖是名將,但依然對作戰(zhàn)不敢掉以輕心,足見其謹慎。他分析兒子若擔任將軍就會給國家?guī)聿焕绊,說明他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后來正如趙奢預料到的,趙括帶領的軍隊大敗,說明他是一個有預見性、有遠見的人。
二、(2016·南充)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6~9題。
【甲】《河中石獸》全文
【乙】余十一二歲時,聞從叔燦若公言:里有齊某者,以罪戍黑龍江,歿(mò死)數(shù)年矣。其子稍長,欲歸其骨,而貧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憂。
一日,偶得豆數(shù)升,乃屑以為末,水摶成丸,衣以赭(zhě紅褐色)土,詐為賣藥者以往,姑以紿(dài欺哄)取數(shù)文錢供口食耳。乃沿途買其藥者,雖危癥亦立愈。轉相告語,頗得善價,競藉是達戍所,得父骨以篋負歸。歸途于窩集遇三盜,急棄其資斧,負篋奔。盜追及,開篋見骨,怪問其故,涕泣陳述,共憫而釋之,轉贈以金。方拜謝間,一盜忽擗(pǐ)砞mò(捶胸頓足)大慟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數(shù)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顧及不能耶?諸君好住,吾今往肅州矣。”語訖,揮手西行。 其徒呼使別妻子,終不反顧。蓋所感者深矣。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黉斡谏成(埋沒) 、诓灰囝嵑(通“ 癲”,瘋狂)
、垭m危癥亦立愈(即使) ④終不反顧(回頭看)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求之下流,固顛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B.轉贈以金 扶蘇以數(shù)諫故
C.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歸途于窩集遇三盜
D.以篋負歸 負勢競上
8.翻譯下列句子。
(1)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
按照他的話,果然在幾里外找到了(石獸)。
(2)此人孱弱如是,尚數(shù)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顧及不能耶?
這人如此孱弱,尚能歷盡艱辛,到千里之外尋找父親的遺骨。我這個堂堂男子漢,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嗎?
9.你從這兩則故事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甲】文的啟示:“遇到問題,如果不從實際出發(fā),而是主觀臆斷,就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甚至鬧出笑話來”或“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或“實際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可靠”。
【乙】文的啟示:“做人要盡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與盡孝道都能夠感染影響別人”等等。
【參考譯文】我十一二歲時,聽從叔燦若公說:老家有個姓齊的人,因犯了罪,被罰往黑龍江戍守邊關,已經死在那里幾年了。他的兒子長大后,想把父親的遺骨遷回老家,可家境貧寒,不能如愿,為此,他終日憂愁不已。
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幾升豆子,于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把豆子研成細末,用水摶成丸,外面掛了一層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藥丸。然后,他帶著假藥丸,謊稱賣藥的奔赴黑龍江,一路上,就靠騙幾文錢糊口?梢补至耍赝痉渤粤怂乃幍,即使是重病也會立即痊愈。于是人們爭相轉告,使他的藥賣出了好價,終于,他靠著賣藥的錢到達了戍地,找到了父親的遺骨,用一個匣子裝好,然后背著匣子踏上歸程。歸途中,他在叢林里碰上了三個強盜,慌忙之中,丟棄了錢財,只背著骨匣奔跑。強盜以為匣子里裝有寶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開匣子見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問他是怎么回事。他哭著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強盜聽后,深受感動,不僅退回他的財物,還贈了他一些銀錢。他急忙拜謝。忽然,一個強盜頓足大哭道:“這人如此孱弱,尚能歷盡艱辛,到千里之外尋找父親的遺骨。我這個堂堂男子漢,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嗎?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肅去收父親的遺骨了!闭f完,他揮了揮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請他回家與妻子告別,他連頭也沒回,這是被齊某之子的行為深深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