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給定資料3”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闭堃赃@句話為中心議題、聯系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第一步:要明確題干中到底有什么?
我們暫且不談具體要求說了什么。就拿主題目來說,其實就不難發(fā)現其中已經隱含了不少信息?v觀題干,馬上聚焦的中心點必然是“不學禮,無以立!边@句話。那么很多考生所惆悵的也是這句話,到底這句話什么意思?如果整體直接去分析確實有難度,但如果拆開去看其實就沒那么難了。首先“不”和“無”是一對因果關系,就是說不怎么樣就不能怎么樣。同理可證,只有怎么樣才能怎么樣。那么到底這里的“怎么樣”又指的是什么呢?句子中說的很清晰,前面是禮,后面是立!岸Y”首先能想到的應該是禮節(jié)、禮貌、禮儀等等;而“立”又能想到的無疑是確立、樹立、成立等等。那么到底這兩個字的確切含義又是什么呢?的辦法就是馬上到材料中進行驗證。大家請注意,此時此刻,題干最最核心的信息我們基本已經梳理完了,題干的信息已經很清晰了。
第二步:驗證后這些信息有什么用?
句子通過都給定資料3,我們其實不難發(fā)現。這里的“禮”在材料中指的是禮貌、禮儀、基本的規(guī)矩、政治規(guī)矩;“立”指的是做人、處世、立身行事、公民意識的自覺、民族素質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揚、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yè)。那么再根據材料中所顯示的特別明確的:一個人不……,不……,不……,就不……。或者說,一個人不……,就難以……。而如果…….,那么是否……,是否……,還事關……;蛟S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提出要……,“把……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句句式結構,我們就不難發(fā)現分論點的基本雛形了。學習禮貌規(guī)矩可以立身行事;學習禮儀規(guī)矩可以喚醒公民自覺;學習民族文化可以宏揚民族精神;學習政治規(guī)矩可以促進民族復興。這樣去看,是不是這篇文章的書寫就顯的很簡單了?
因此,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寫出一篇符合命題人核心要求文章的核心和本質是要讀懂并用好題干中的核心信息。命題人其實已經比較明顯的在題干命制時給出了必要的提示,但用好這些提示的首要前提是要有用這些信息、分析這些信息和驗證這些信息的意識。只要能準確判斷和分析題目的“眼睛”,我們的總分論點其實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