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年5月20日,經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核準,張君、李澤軍特大系列搶劫、殺人案中的14名罪犯分別在重慶市、常德市被執(zhí)行死刑,這表明( )。
A.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意志的體現
B.法律必須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法律只打擊搶劫、殺人的犯罪
D.公民的權利義務具有一致性
2.(不定項選擇)下列有關法與社會關系的表述何者為正確? ( )
A.中國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倫理的影響;而宗教對于西方社會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為確立“法律至上”觀念奠定了基礎
B.“法的社會化”是西方現代市場經濟發(fā)展中出現的現象,表明法律是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手段
C.凡屬道德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必為法律調整;凡屬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則不一定為道德所調整
D.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器官移植技術的成熟對法律具有積極影響
3.下列中國古代法律格言與其蘊含的法學理論對應不正確的是( )。
A.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執(zhí)法必嚴,執(zhí)法必公
B.不知親疏、遠近、貴賤、美惡,以度量斷之:法律具有強制性
C.治國使眾莫如法,禁*止暴莫如刑:依法治國
D.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是由( )決定的。
A.社會生產力水平 B.社會經濟基礎
C.黨的政策 D.全體社會的共同意志
5.法對社會及其公眾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是( )。
A.法的規(guī)范作用 B.法的社會作用
C.法的示范作用 D.法的管理作用
6.行政自由裁量權主要是行政機關對違法事實、性質及其情節(jié)輕重的認定權,在行政處罰種類、范圍、幅度內,選擇具體行政行為,決定是否執(zhí)行行政權力。在過去長期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暴露出問題是自由裁量權在行政處罰中顯失公平;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前后標準不一。要確保規(guī)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依法進行,必須堅持( )。
A.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原則
B.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的原則
C.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的原則
D.相似違法行為的處罰決定標準一致的原則
7.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做出如下理解( )。
A.公民的立法平等
B.公民在立法、執(zhí)法、守法上一律平等
C.公民的執(zhí)法平等
D.公民在法律的適用上一律平等
8.一項法律權利的核心和基礎是( )。
A.自由權 B.請求權
C.訴權 D.許可權
9.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jié)以及社會危害的后果、實施制裁的機關、方法的不同,法律制裁可分為( )。
A.司法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違憲制裁
10.法律與道德的共同性體現在 。
A.它們都是社會規(guī)范 B.它們都體現一定的社會價值
C.它們都是社會調控的手段 D.它們都體現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 B
解析:法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而非全體社會成員意志的體系,且與本題題干無關,A 項錯誤;C 項說法明顯錯誤,D 項與題目無關。題中對罪犯執(zhí)行死刑依靠的正是國家強制力,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ABD
解析: 宗教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對法律發(fā)生過重要的影響。宗教對法律的影響,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既有觀念層面,也有制度層面。較明顯地體現在立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圣經》、《古蘭經》、《摩奴法典》等宗教,分別對西方兩大法系、伊斯蘭法、古印度法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故A正確。"法的社會化"的產生是統(tǒng)治者管理國家過程中所演變而來的,主要被應用于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因此B正確。道德層面相對于法律層面所調整的事物范圍更廣泛一些,因此C錯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許多以前不曾出現的問題浮出水面,道德與科學之間的沖突有時需要訴諸法律,進而促進法律制度的修改及完善,因此D正確。故選ABD。
3.答案: B
解析: “不知親疏、遠近、貴賤、美惡,以度量斷之”出自《管子
4.答案: B
解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上層建筑,所以本質上由B項(經濟基礎)決定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是指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所以不符。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A
解析:法的作用是指法對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社會關系所發(fā)生的一種影響,它表明了國家權力的運行和國家意志的實現。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guī)范作用和社會作用,其中法的規(guī)范作用是對社會及其公眾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故正確答案為A。
6.答案: ABC
解析:法理學規(guī)定法律沖突的三大適用原則是:
1、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原則
2、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的原則
3、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的原則
故正確答案為A、B、C。
7.答案: D
解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般是指司法平等,并非立法平等,它主要是指在法律適用上一律平等,沒有特權和例外。所以排除A、B項,而個人是沒有執(zhí)法權,所以排除C。故正確答案為D。
8.答案: A
解析:一項完整的法律權利的結構包括三個權利要素:自由權、請求權和訴權。
自由權是指權利人可以自主決定作出一定行為的權利,不受他人干預。自由權是法律權利的核心,是其他權利要素存在的基礎。
請求權指的是權利人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的權利(不作為的義務)。請求權是對人權,它始終與特定義務人的義務相聯(lián)系,其內容范圍就是義務人的義務范圍。
訴權(勝訴權)是權利實現的根本。它指的是權利人在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保護的權利。
故正確答案為 A。
9.答案: ACD
解析: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或違約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懲罰措施。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違憲制裁。故正確答案為A、C、D。
10.答案: ABC
解析:在一定社會中,一般僅存在代表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法律;但卻可以存在代表不同階級的道德觀。故正確答案為A、B、C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