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學家、知名編輯和文史學者外,鄭振鐸先生更為出名的是藏書家和文物收藏家。他青年時就喜歡四處訪書淘書,所以藏書非常宏富,且不乏宋元佳椞和珍本秘籍。他筆名西諦,有一本《西諦書話》在讀書界是相當?shù)挠忻,幾乎成了藏書讀書人的架上必備之物;蛟S可以這樣說,在近一世紀里,要論起藏書家,鄭振鐸先生是無法忽視的一位大家;而若要屈指排列文人書家的話,恐怕一時還很難數(shù)到他了。
在文學藝術領域,鄭振鐸先生著作等身,涉獵甚廣。除詩歌、小說、散文外,他于翻譯、戲曲、文史研究、木刻版畫研究、文物考古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十九歲時,負笈北京,考入了北京鐵路管理學院。兩年后恰逢舉世震驚的“五四”運動,他成為該校學生代表和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的代表,積極投入了這場偉大的新文化運動。隨后,他和瞿秋白、耿濟之、許地山等青年學生一起,寫文章、編刊物、譯新詩、創(chuàng)社團,成了新文化運動中的活躍人物。后鐵路學院畢業(yè),被分配到上海南火車站任見習站長。這在當時也算是抱了一個“鐵飯碗”了,但干了不到兩個月他就辭職了,轉而到商務印書館干他更喜歡的編輯工作。時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高夢旦先生是一位改變鄭振鐸命運的長者,他對鄭振鐸非常賞識,既滿足了鄭振鐸一改鐵路管理而從事文化工作的夙愿,并對鄭提出的每月六十元的高薪要求,頷首應允。甚至兩年后,還將女兒高君箴許配了鄭,一搖身由原先的“單位領導”變成了“岳父泰山”。
說起文人書法,鄭振鐸先生的字我曾見過幾幅,寫的是一手顏體書法,雖有《麻姑仙臺記》的印記,但楷中帶行,落筆輕松率意。如圖的這幅楷書作品,是鄭振鐸寫于1941年末,日軍侵占上海瘋狂逮捕抗日步文化人士之時,鄭振鐸以鮑照的詩句寄托自己的悲憤心情,書贈一位郵局工作的青年朋友端毅。也許是一頁乾隆時的高麗古箋因素吧,這幅書法寫得格外的認真。而他有時一些不甚講究的手札筆記,則更可見其粗獷豪放的性格。鄭振鐸早年家貧,讀書時常于同學處借到好書,便連夜摘抄,于是文不加點、粗頭亂服也成他寫字的常態(tài)。我想起上世紀四十年代,徐調孚先生有一篇《閑話作家書法》(原載《萬象》1944年1月第七期)的文章,對當時一些知名作家的字分別給予點評。因為徐調孚是開明書店的一位編輯,每天經手這些作家們的大量手稿,如魯迅、周作人、茅盾、老舍、俞平伯、葉圣陶等人的字,他都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