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蘇軾傳》 記載,元豐末年,杭州僧人凈源死后,他的徒弟乘海船到高麗將凈源的死訊告知高麗王子義天,義天則派僧徒來中國祭奠凈源;同時,帶來了高麗國國母所送的兩個金塔,為宋朝皇帝和皇后祝壽。當時蘇軾任杭州知州,面對高麗國僧徒向皇帝轉呈禮物的請求,他果斷地拒絕了,并立即上表朝廷報告這件事的原委,提出周詳?shù)奶幚硪庖。蘇軾在上奏的公文中這樣說:“我認為高麗國因為派人來祭奠一個亡僧,就趁便讓他帶來了國母給本朝帝后的禮物,這樣做真是輕率無禮到了極點!要是朝廷收了而不回贈,或者回贈太輕薄,那么他們今后就有了對我們無禮的借口;要是收了禮物而回贈很豐厚,那就是以重金來回報他們輕微而失禮的饋贈了。我已經(jīng)令主管的官吏將他們帶來的進奉狀退還了,并特別對那位高麗僧人說:朝廷的制度很嚴,地方官不敢擅自奏聞外國僧人來往的事情。我料這個僧人一定不肯善罷甘休,他會說本國派他來進獻禮品,若不給他上奏,回國后就要重重得罪。我打算在他的狀書上寫個批語― ‘地方官不能向朝廷上奏不是他職權范圍內(nèi)的事情,高麗國沒有正式發(fā)文,因此這件進奉狀我不能轉呈給朝廷,請持狀回國復命!@樣的處理,是以我地方官的名義給他們的答復,不是朝廷拒絕他的禮物,似乎是一個比較穩(wěn)妥的辦法。陛下如認為可以,請下詔批準施行。
從現(xiàn)代秘書擋駕的角度來看,蘇軾的處理至少在三個方面值得肯定:
一、定位準確。蘇軾認為,高麗國國母送禮給宋朝帝后,這是兩國元首間很重要的外交事務,高麗國應該派專使,上呈專文,F(xiàn)在卻通過轉呈的形式乘便而為,這是無禮的行為。
二、采取解決方案。蘇軾的處理方式又不是魯莽的,他仔細分析了可能遇到的幾種情況,從維護皇帝尊嚴的角度,果斷將進奉狀退回。考慮到那個僧徒可能會糾纏,又機智地以職權所限作借口,既不失映映大國的氣度,又為當朝皇帝保存了威嚴。
三、主動說明事情原委。決策正確與否,往往關系到事業(yè)的成敗,蘇軾作為一代名臣,輔助決策時主動果斷,不明哲保身,事后能坦陳主張,決不貪功,真正做到了主動輔助而不越權,體現(xiàn)了擋駕的藝術和技巧。
從現(xiàn)代秘書擋駕的角度來看,蘇軾的處理至少在三個方面值得肯定:
一、定位準確。蘇軾認為,高麗國國母送禮給宋朝帝后,這是兩國元首間很重要的外交事務,高麗國應該派專使,上呈專文,F(xiàn)在卻通過轉呈的形式乘便而為,這是無禮的行為。
二、采取解決方案。蘇軾的處理方式又不是魯莽的,他仔細分析了可能遇到的幾種情況,從維護皇帝尊嚴的角度,果斷將進奉狀退回。考慮到那個僧徒可能會糾纏,又機智地以職權所限作借口,既不失映映大國的氣度,又為當朝皇帝保存了威嚴。
三、主動說明事情原委。決策正確與否,往往關系到事業(yè)的成敗,蘇軾作為一代名臣,輔助決策時主動果斷,不明哲保身,事后能坦陳主張,決不貪功,真正做到了主動輔助而不越權,體現(xiàn)了擋駕的藝術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