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險評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為注冊會計師發(fā)表審計意見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還應當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包括實施控制測試以及實施實質性程序。(。
2、在將分析程序用作風險評估程序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將分析程序與詢問、檢查和觀察程序結合運用,以獲取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了解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及具體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3、分析程序具有很強的預期性,它不僅可以幫助注冊會計師發(fā)現財務報表中的已發(fā)生的異常變化,或者預期發(fā)生而未發(fā)生的變化,還可以幫助注冊會計師發(fā)現財務狀況或盈利能力發(fā)生變化的信息和征兆,識別那些表明被審計單位持續(xù)經營能力問題的事項。( )
4、X會計師事務所已連續(xù)多年執(zhí)行Y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業(yè)務。2008年3月,在執(zhí)行Y公司2007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業(yè)務過程中,需要利用本所2000年審計Y公司1999年度財務報表時所形成的審計工作底稿以支持對Y公司一項長期投資業(yè)務的審計結論。根據審計準則中有關審計檔案保管期限的規(guī)定,X事務所應從2008年起重新計算其所保管的關于Y公司1999年度財務報表的所有審計檔案。(。
5、如果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越高,注冊會計師應當越要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將審計風險水平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
6、分析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做出評價,但并不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系。(。
7、由于2007年度主營業(yè)務收入較2006年度增長了115%,則應同時將主營業(yè)務收入和主營業(yè)務成本確定為審計重點。( )
8、在主營業(yè)務收入大幅增長的情況下,A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的銷售費用不升反降,對此,注冊會計師應將該項目作為審計重點。(。
9、在審計實質性程序階段,分析程序不是注冊會計師必須選擇的,只有當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比細節(jié)測試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時,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實質性程序。( )
10、如果注冊會計師根據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了解,得知本期在生產成本中占較大比重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但通過分析程序發(fā)現本期與上期的毛利率變化不大。注冊會計師可能據此認為銷售成本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
11、當僅實施實質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控制測試,以獲取內部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 )
12、注冊會計師陳華在審查H公司的應收賬款業(yè)務時,盡管通過對相關內部控制的測試和對會計記錄的檢查確認了H公司的會計記錄具有很高可靠性,但仍然不足以形成對于應收賬款的審計結論。( )
13、在執(zhí)行中遠工業(yè)公司2007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業(yè)務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周琳根據具體情況向中遠工業(yè)公司的全部20個債務人發(fā)出詢證函,并全部收到回函,這些回函作為審計工作底稿的索引號依次為L-3-1,L-3-2,L-3-3,……,L-3-20。注冊會計師陳華負責對這些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復核。在完成復核工作后,陳華并未在每張工作底稿上簽名,而只在應收賬款函證核對表上簽名。(。
14、在整理審計工作底稿時,助理人員認為由于詢證函是經被審計單位蓋章并由助理人員寄發(fā)的,其回函的原件交給被審計單位保存以備法律訴訟證據之需,將回函的復印件作為審計工作底稿留存會計師事務所。( )
15、詢問通常不足以發(fā)現認定層次存在的重大錯報,也不足以測試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注冊會計師還應當實施其他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16、助理人員在檢查期末發(fā)生的一筆大額賒銷時,要求R公司提供由購貨單位簽收的收貨單,R公司因此提供了收貨單復印件。助理人員在將品名、數量、收貨日期等內容與賬面記錄逐一核對相符后,將獲取的收貨單復印件作為審計證據納入審計工作底稿,并據以確認該筆銷售“未見異!。( )
17、會計師事務所安排注冊會計師在檢查以前年度工作底稿時,注冊會計師B發(fā)現以前自己編制的工作底稿中有計算錯誤,然后涂改修正,但該錯誤不影響原所做的審計結論。(。
18、審計證據的質量越高,則需要的審計證據數量可能越少;所以,注冊會計師如果能夠獲取更多的審計證據就可以彌補審計證據在質量上的不足。( )
19、在完成最終審計檔案的歸整工作后,如果發(fā)現有必要修改現有審計工作底稿,注冊會計師只須記錄修改審計工作底稿對審計結論產生的影響。( )
20、如果管理層的某項聲明與其他審計證據相矛盾,注冊會計師應當調查這種情況。必要時,重新考慮管理層作出的其他聲明的可靠性。( )
21、檢查M公司應收賬款時,注冊會計師陳華向M公司債務人N公司發(fā)函詢證,回函確認的金額與M公司憑證、賬面反映的金額之間出現了重大差異。陳華認為該項審計證據可能不可靠,追加了審計程序。( )
22、審計E公司2005年度財務報表時,由于注冊會計師陳華對E公司的一項未決訴訟心存疑慮,最終出具了帶有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2006年6月審理相關訴訟的法院終審判決原告敗訴,E公司無需向其作出任何經濟賠償,陳華對該未決訴訟的疑慮也隨之消失。據此,陳華根據法院判決書形成了關于此項訴訟的新的工作底稿以取代原工作底稿。( )
23、審計工作底稿與審計證據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注冊會計師所獲取的每一個審計證據都要通過審計工作底稿加以記載,反之,每一張工作底稿都為證明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是否存在重大錯報提供了審計證據。( )
24、注冊會計師陳華在審查D公司2005年度財務報表時,針對同一事項依據不同的會計資料得出了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在查明事實真相、解決了上述矛盾、D公司以正確的記錄取代了不正確的記錄后,陳華應將被取代的記錄作為重要的審計工作底稿加以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