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育目的問題上,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主張體現(xiàn)了( )。
A.社會本位論思想
B.個人本位論思想
C.社會效益論思想
D.教育無目的論思想
2.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是( )。
A.課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業(yè)余教育
D.課外校外教育
3.下列選項中哪種是一般能力?( )
A.觀察力
B.曲調(diào)感
C.節(jié)奏感
D.色調(diào)感
4.直觀時運用變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發(fā)興趣
B.引起注意
C.豐富想象
D.區(qū)分本質(zhì)與非本質(zhì)特征
5.教師的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除要求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還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
B.學習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6.佳學習效果的過度學習需達到( )。
A.50%
B.50%―100%
C.100%
D.100%―150%
7.20世紀以后的教育特點有: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個性化
B.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
C.個別化
D.教育權利的平等化
8.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學校教學條件下,兒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思維過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綜合
C.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比較、抽象和具體化
D.根據(jù)思維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維可分為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
參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A.社會本位論思想
B.個人本位論思想
C.社會效益論思想
D.教育無目的論思想
2.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是( )。
A.課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業(yè)余教育
D.課外校外教育
3.下列選項中哪種是一般能力?( )
A.觀察力
B.曲調(diào)感
C.節(jié)奏感
D.色調(diào)感
4.直觀時運用變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發(fā)興趣
B.引起注意
C.豐富想象
D.區(qū)分本質(zhì)與非本質(zhì)特征
5.教師的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除要求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還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
B.學習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6.佳學習效果的過度學習需達到( )。
A.50%
B.50%―100%
C.100%
D.100%―150%
7.20世紀以后的教育特點有: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個性化
B.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
C.個別化
D.教育權利的平等化
8.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學校教學條件下,兒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思維過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綜合
C.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比較、抽象和具體化
D.根據(jù)思維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維可分為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
參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