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年專升本考試大綱《植物生理生化》

時間:2015-04-29 14:14: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新疆農業(yè)大學普通優(yōu)秀?粕鄙究七x拔考試

植物生理生化課程考試大綱

 

一、考試方式及計分方式

閉卷筆試。計分方式百分制。

 

二、考試重點與難點

第一章 生命的分子基礎

本章重點掌握:細胞內生物分子的種類;蛋白質和核酸的種類、結構、功能;蛋白質和核酸的主要性質。

第二章 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本章重點掌握:植物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和意義;植物細胞亞微結構與功能;原生質的膠體性質。理解:生物膜的結構模型及功能。

第三章 酶的結構、催化與調節(jié)

本章重點掌握:酶分子的結構特點和功能;同工酶的概念;酶催化反應的特點及其生理生化意義。理解:酶催化反應的基本原理;酶活力測定的原理;

第四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本章重點掌握:植物細胞的水勢和根壓的概念;氣孔蒸騰原理及氣孔開閉機理;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礎。理解:細胞和根系對水分吸收的機理及其影響因素;作物的需用水規(guī)律。

第五章 植物的礦質和氮素營養(yǎng)

本章重點掌握: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概念和種類;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研究方法;合理施肥的生理學基礎。理解:植物細胞吸收礦質元素的機理;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特點。

第六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本章重點掌握:呼吸作用的主要類型、概念和它的生理意義;呼吸作用的衡量指標。理解:呼吸代謝的生化途徑,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過程。

第七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章重點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義;光呼吸的概念和生理意義;葉綠體的結構;光合作用機理。理解:光合色素的理化特性;C途徑、C4途徑和景天酸代謝途徑的異同點;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

第八章 有機物質的基礎代謝

本章重點掌握:物質代謝的生理意義;單、雙及多糖代謝的特點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脂肪酸代謝的特點;氨基酸代謝的方式。

第九章 信息分子的復制與表達

本章重點掌握:中心法則及其生理意義;遺傳密碼和反密碼的概念;信息分子的基本復制過程;mRNA的轉錄及其加工的主要內容;蛋白質合成的主要過程。

第十章 植物體內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

本章重點掌握:代謝源和代謝庫的概念;同化物運輸?shù)男问健⒎较;同化物分配的?guī)律。理解:同化物運輸?shù)臋C理。

第十一章 植物生長物質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本章重點掌握:植物激素、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概念;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前體及其運輸;激素在體內的生理效應。理解:植物內源激素的作用機理。

第十二章 植物的生長與運動

本章重點掌握:植物生長、分化和發(fā)育的基本概念;植物生長的周期性;植物生長的相關性;植物運動的概念、類型和特點。理解:植物的分化和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原理;光形態(tài)建成的作用機理。

第十三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本章重點掌握:春化作用和光周期及光周期現(xiàn)象的概念;春化和光周期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

第十四章 生殖、衰老和脫落

本章重點掌握:植物的休眠、衰老與脫落的概念;種子和果實在發(fā)育和成熟過程中的生理生化特點;植物葉片衰老和脫落時的生理生化變化特點。理解:種子與果實發(fā)育和成熟的內外部條件;種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果實的呼吸躍變。

第十五章 逆境生理

本章重點掌握:逆境的概念、種類;植物抗逆的生理基礎;各種逆境條件如寒冷、干旱、高溫、水澇、鹽堿及環(huán)境污染對植物的傷害;提高植物抗逆性的途徑與方法。理解:各種逆境傷害的原因、植物對逆境的適應和抵抗力。

 

三、考試內容(可采取表格式或敘述式,要求條理清楚,表述準確

 

章次

考試內容

要求

 

緒論

 

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的內容和任務

C

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的發(fā)展簡史

D

植物生理與生化化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D

1

生命的分子基礎

 

1.1

蛋白質

 

1.1.1

氨基酸

A

1.1.2

肽與肽鍵

B

1.1.3

蛋白質的結構

B

1.1.4

蛋白質的主要性質

A

1.2.

核酸

 

1.2.1

核酸的種類及其組成

B

1.2.2

DNA的結構和功能

B

1.2.3

RNA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B

1.2.4

核酸的主要性質

A

2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1

細胞的發(fā)生、進化與分類

 

2.2

植物細胞的超微結構

C

2.2.1

植物細胞的超微結構的分離法

C

2.2.2

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

B

2.3

生物膜、質膜和內膜系統(tǒng)

 

2.3.1

生物膜的化學組成與結構特點

B

2.3.2

質膜的生理功能

A

2.3.3

內膜系統(tǒng)

A

2.4

原生質的膠體性質

 

2.4.1

原生質親水膠體

A

2.4.2

原生質膠體特性

B

3

酶的結構、催化與調節(jié)

 

3.1

酶的組成、分類與命名

 

3.1.1

酶的組成

B

3.1.2

酶的分類與命名

C

3.2

酶分子的結構與功能

 

3.2.1

酶的活性部位

A

3.2.2

酶的調節(jié)部位

B

3.2.3

維持酶分子構象的必須基團

B

3.2.4

具有其他功能的分子片斷

C

3.3

酶的催化作用

 

3.3.1

酶催化反應的基本原理

B

3.3.2

提高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C

3.4

酶促反應的動力學

 

3.4.1

酶與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A

3.4.2

PH值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B

3.4.3

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A

3.4.4

激活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B

3.4.5

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B

3.5

酶活性的調節(jié)

 

3.5.1

酶的生物合成的調節(jié)

B

3.5.2

酶活力的調節(jié)

B

3.5.3

同工酶

A

3.6

酶的純化、測定及其應用

 

3.6.1

酶的純化

C

3.6.2

酶活力的測定

B

3.6.3

酶分析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中的作用

C

4

水分生理

 

4.1

水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C

4.2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

 

4.2.1

植物細胞吸水

A

4.2.2

植物根系吸水

A

4.3

植物的蒸騰作用

 

4.3.1

蒸騰作用的重要意義及表示方式

A

4.3.2

蒸騰作用的氣孔調節(jié)

A

4.3.3

影響蒸騰作用的外界條件

A

4. 4

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

 

4.4.1

水分運輸?shù)耐緩胶退俾?/p>

B

4.4.2

水分沿導管上升的動力

A

4. 5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礎

 

4.5.1

作物的需水規(guī)律

B

4.5.2

合理灌溉的指標

B

5

植物的礦質和氮素營養(yǎng)

 

5.1

植物體的必需元素

 

5.1.1

植物體內的元素及其含量

C

5.1.2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A

5.1.3

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A

5.2

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5.2.1

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特點

A

5.2.2

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B

5.2.3

影響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的因素

B

5.2.4

葉片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C

5.3

氮素同化

 

5.3.1

硝酸鹽的還原 

D

5.3.2

氮的同化

D

5.4

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和再分配

 

5.4.1

礦質元素運輸?shù)男问胶屯緩?/p>

B

5.4.2

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分配

B

5.5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5.5.1

作物需非規(guī)律

B

5.5.2

合理施肥的形態(tài)和生理指標

C

5.5.3

影響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的因素

B

5.5.1

影響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的因素

B

6

呼吸作用

 

6.1

呼吸作用的一般概念

 

6.1.1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

B

6.1.2

呼吸指標

A

6.1.3

植物呼吸的特征

B

6.2

糖酵解及其調節(jié)

 

6.2.1

糖酵解途徑

B

6.2.2

丙酮酸的還原

B

6.2.3

糖酵解途徑的調節(jié)

C

6.3

糖的有氧分解及其調節(jié)

 

6.3.1

丙酮酸氧化脫羧

B

6.3.2

三羧酸循環(huán)

A

6.3.3

有氧分解代謝的調節(jié)

B

6.3.4

有氧分解代謝生理意義

C

6.4

呼吸連的組成及其功能

 

6.4.1

呼吸連的組成

B

6.4.2

呼吸連中各組分的排列順序

D

6.5

氧化磷酸化

 

6.5.1

氧化還原電位與自由能

C

6.5.2

偶聯(lián)機制

D

6.5.3

ATP的轉換及利用

B

6.6

呼吸作用與農業(yè)生產(chǎn)實踐

 

6.6.1

氧氣與農作物生長

B

6.6.2

CO2濃度與農產(chǎn)品貯存

B

6.6.3

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B

6.6.4

水分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B

7

植物的光合作用

 

7.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7.1.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C

7.1.2

光合速率的測定方法

C

7.2

葉綠體及葉綠體色素

 

7.2.1

葉綠體的結構及成分

B

7.2.2

葉綠體色素

A

7.2.3

光合色素的吸收光普

A

7.2.4

葉綠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

B

7.3

光合作用的機理

 

7.3.1

原初反應

A

7.3.2

光合作用的電子傳遞

A

7.3.3

光合磷酸化作用

A

7.3.4

CO2的同化

A

7.4

光呼吸

 

7.4.1

光呼吸的生理生化

A

7.4.2

光呼吸的生理意義

A

7.5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7.5.1

外部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A

7.5.2

內部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C

7.6

光合作用與作物產(chǎn)量

 

7.6.1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B

7.6.2

光合作用與作物產(chǎn)量的關系

B

7.6.3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

B

8

有機物質的基礎代謝

 

8.1

糖類代謝

 

8.1.1

單糖的代謝

C

8.1.2

蔗糖的代謝

B

8.1.3

淀粉的代謝

B

8.1.4

其它多糖的代謝

C

8.2

脂類代謝

 

8.2.1

油脂的合成代謝

B

8.2.2

油脂的降解

C

8.2.3

磷脂和糖脂代謝

B

8.3

氨基酸代謝

 

8.3.1

氨基酸的合成代謝

A

8.3.2

氨基酸的降解與轉化

B

8.4

物質代謝的相互關系

B

8.4.1

糖與脂類代謝之間的相互關系

B

8.4.2

氨基酸與糖代謝之間的相互關系

B

8.4.3

基礎代謝之間的關系

B

8.5

物質代謝的調節(jié)

 

8.5.1

底物與代謝庫

A

8.5.2

酶活力的調節(jié)

A

8.5.3

產(chǎn)物的反饋調節(jié)

B

9

信息分子的復制與表達

 

9.1

脫氧核糖核酸的的復制

B

9.1.1

DNA復制的起始

C

9.1.2

DNA鏈的延伸與終止

C

9.1.3

環(huán)狀雙鏈DNA的復制

C

9.2

核糖核酸的轉錄

 

9.2.1

RNA聚合酶

C

9.2.2

轉錄的程序

C

9.2.3

轉錄后的加工

C

9.2.4

逆轉錄與RNA復制

C

9.3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9.3.1

蛋白質合成的起始

A

9.3.2

肽鏈的延伸

B

9.3.3

肽鏈的合成終止和釋放

C

9.3.4

新生肽鏈的改造和特征蛋白質的成熟

C

9.4

分子克隆

 

9.4.1

外源DNA片段的獲得

D

9.4.2

載體的選擇與改造

D

9.4.3

分子克隆

D

9.4.4

克隆的表達

D

10

植物體內同化物的運輸與分配

 

10.1

植物體內同化物的運輸系統(tǒng)

 

10.1.1

短距離運輸系統(tǒng)――胞內和胞間運輸

A

10.1.2

長距離運輸系統(tǒng)――輸導組織運輸

A

10.2

同化物運輸機理

 

10.2.1

同化物運輸形式

B

10.2.2

同化物運輸方向

B

10.2.3

同化物運輸速率

C

10.2.4

同化物運輸機理

B

10.3

植物體內同化物的分配

 

10.3.1

代謝原與代謝庫的關系

A

10.3.2

源與庫的相互關系

A

10.3.3

同化物的分配規(guī)律

A

10.4

影響同化物運輸與分配的因素

 

10.4.1

內在因素的影響

C

10.4.2

外在因素的影響

B

11

植物生長物質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11.1

生長素類

 

11.1.1

生長素類的發(fā)現(xiàn)

C

11.1.2

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分布和運輸

B

11.1.3

生長素的生物合成與降解

B

11.1.4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與作用機理

B

11.1.5

人工合成生長素類及其應用

A

11.2

赤酶素類

 

11.2.1

赤酶素的發(fā)現(xiàn)

C

11.2.2

赤酶素的化學結構、分布及其在體內的運輸

B

11.2.3

赤酶素的生物合成與降解

B

11.2.4

赤酶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機理

A

11.3

細胞分裂素類

 

11.3.1

細胞分裂素的發(fā)現(xiàn)與化學結構

C

11.3.2

細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及體內運輸

B

11.3.3

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機理

A

11.4

脫落酸

 

11.4.1

脫落酸的發(fā)現(xiàn)與化學結構

C

11.4.2

脫落酸的分布與體內運輸

B

11.4.3

脫落酸的生物合成與代謝

B

11.4.4

脫落酸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機理

A

11.5

乙烯

 

11.5.1

乙烯的發(fā)現(xiàn)及其分布

B

11.5.2

乙烯的生物合成與代謝調節(jié)

B

11.5.3

乙烯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機理

A

11.6

各種植物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協(xié)調

 

11.6.1

植物激素之間的比值對生理效應的影響

A

11.6.2

植物激素之間的對抗關系影響生理效應

A

11.6.3

通過植物激素之間的代謝調節(jié)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B

11.6.4

多種植物激素影響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順序

B

11.7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B

12

植物的生長和運動

 

12.1

種子萌發(fā)

 

12.1.1

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

B

12.1.2

影響種子萌發(fā)的內因

B

12.2

植物的生長與環(huán)境

 

12.2.1

細胞生長是植物生長的基礎

B

12.2.2

植物生長的周期性

C

12.2.3

外界條件對生長的影響

B

12.3

植物各部位生長的相關性及其調節(jié)

 

12.3.1

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相關性

A

12.3.2

主莖與側枝的相關性

A

12.3.3

營養(yǎng)器官與生殖器官的相關性

A

12.4

植物的分化與組織培養(yǎng)

 

12.4.1

極性與再生作用

A

12.4.2

分化、脫分化與再分化

B

12.4.3

細胞全能性與組織培養(yǎng)

A

12.5

植物的運動

 

12.5.1

生長運動

C

12.5.2

緊張性運動

C

13

植物的成花生理

 

13.1

外界條件對花誘導的影響

 

13.1.1

低溫與花的發(fā)端

A

13.1.2

光周期與花的發(fā)端

A

13.2

花器官形成與性別分化

 

13.2.1

花芽分化

C

13.2.2

性別分化

C

14

生殖、衰老和脫落

 

14.1

授粉和受精

 

14.1.1

花粉的形成及其化學組成

B

14.1.2

花粉的壽命和貯存

B

14.1.3

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生長

A

14.1.4

花藥培養(yǎng)

D

14.1.5

授粉受精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

B

14.2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與成熟

 

14.2.1

種子成熟時的生理變化

B

14.2.2

外界條件對種子成熟和品質的影響

B

14.3.3

果實的生長發(fā)育與成熟時的生理生化變化

B

14.3

衰老

 

14.3.1

衰老與老化

B

14.3.2

衰老時的生理生化變化

B

14.3.3

衰老的調節(jié)

C

14.4

脫落

 

14.4.1

器官脫落

B

14.4.2

激素與脫落的關系

B

15

逆境生理

 

15.1

植物的抗寒性

 

15.1.1

抗冷性

A

15.1.2

抗冬性

A

15.1.3

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

C

15.2

植物的抗旱性

 

15.2.1

干旱對植物的傷害

A

15.2.2

作物抗旱的生理基礎

B

15.2.3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徑

C

15.3

植物的抗熱性

 

15.3.1

高溫對植物的危害

A

15.3.2

抗熱性的生理基礎

B

15.4

植物的抗?jié)承?/p>

 

15.4.1

水分過多的危害

B

15.4.2

植物的抗?jié)承?/p>

B

15.5

植物的抗鹽性

 

15.5.1

土壤鹽分過多的危害

A

15.5.2

植物的抗鹽性

B

15.6

植物的抗病性

 

15.6.1

植物感病后的生理生化變化

D

15.6.2

抗病性的生理基礎

D

15.7

環(huán)境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15.7.1

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D

15.7.2

水和土壤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D

15.7.3

植物在環(huán)境保護中的作用

D

表中:A-重點掌握;B-掌握;C-理解;D-了解。

 

四、試卷題型

試卷題型有五種,其中,客觀性試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分數(shù)占50%;

主觀性試題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分數(shù)占50%。

1.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小題,共20分)

2.填空題 (本大題共20空,共20分)

3.判斷題 (本大題共10小題,共10分)

4.問答題 (本大題共4-5小題,共32分)

5.名詞解釋(本大題共6小題,共18分)

 

五、參考書目

孟繁靜,劉道宏,蘇業(yè)瑜編著. 植物生理生化.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