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云山位于黃山腳下,皖贛鐵路穿越齊云山腳。距黃山市(屯溪)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與云 并齊”,故名齊云山。它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岳風景名勝區(qū),歷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1981年列為省重點保護單位,1994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洞天福地——游客下索道后就進入景區(qū)大門――望仙亭,出亭后走過 桃花澗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頗為壯觀,有棲真巖、忠烈?guī)r、壽字崖三 處摩崖石刻。據傳,棲真巖是齊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棲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guī)r是祭祀關公的地方;而壽字巖的壽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筆,這個巨大的“壽”字,直徑達到230 厘米。走過壽字崖,便見一個 寬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過,純屬天工所造,為“崖下窟窿”,稱之為一天門,門摩崖石刻和碑銘,數目很多,琳瑯滿目,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許多洞 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圓通洞、羅漢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齊云山風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圓通洞供奉的卻是佛教中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著真武帝君,兩旁卻又供奉著十八羅漢。應當說這都是道士們富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作;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編”上了道教神壇。從齊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氣息。頗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開神秀”四個大字,氣勢不凡,為真仙洞府的顯著標志。
月華街、太素宮——月華街是道士與山上居民雜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華街現有古道房8座,還有許多徽派民居,它們與宮觀、院房組成一個密集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宮,此宮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壯觀。清乾隆皇帝曾稱齊云山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宮在*中被毀,1994年已按原樣重建,1997年神像開光,向香客和游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