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竇大夫祠位于太原西北20公里處的上蘭村,汾河峽谷左側,是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竇所建。竇大夫,字鳴犢,春秋時晉國大夫,曾做過開渠利民的事,后被趕簡子所殺。據傳,孔子周游列國,因仰慕竇,曾駕車來訪?上к嚨侥镒雨P,聽說竇被趙簡子所殺,孔子在遺憾中驅車而去。宋代時,宋神宗加封竇為英濟侯,所以竇祠也稱英濟祠。
宋元豐八年六月,晉竇大夫祠為汾水所淹,隧北移重建。歷代都留有碑紀,F存正山門、獻亭、大殿等都是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 年)重建。祠在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其中琉璃團龍山門、方形藻井式獻亭、五間懸山式正殿都是元代遺物,部分保留宋金風格。殿內供大夫像,美髯長須,風度翩翩。左有梧桐木,俗傳手摸可除百病,現仍光滑溜圓,光可鑒人。祠亦有八景之說,“神龕梧桐”為八景之一。祠左有明代的保寧寺和近代的趙戴文公館。趙戴文(1867—1943),五臺人,同盟會員,曾任國民黨政府山西省主席、國民黨山西省黨部主任委員,晚年信佛。公館為三重院建筑,存過廳、正廳、偏院等40余間房屋,后部辟有花園,園中有趙戴文墓。以上的祠、寺、館一氣呵成,互相貫通,東西寬近200米,參觀面積達萬余平方米。現存山門、獻亭、大殿等,都是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局部還保留有宋金時期風格,結構簡煉而嚴謹,為金、元建筑中所罕見。
晉竇大夫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蒼崖下涌出,清澈見底,游魚可數,且夏冷冬溫,人稱“寒泉”。與蒼柏古祠相輝映,饒有雅趣!傲沂睘樘麆僦。泉邊有小廟,刻“靈泉”兩字,是宋崇寧元年(1102)九月宋徽宗趙佶御書。寒泉在*中遭破壞,擬引汾水予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