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傳說劉邦取漢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將韓信的計謀,派少數(shù)人修棧道,以轉移鎮(zhèn)守關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著西邊艱險的陳倉道(即秦棧),北出大散關,攻占了陳倉城,進軍咸陽。十三品中的《君開通褒斜道摩崖》,鐫于公元66年,開我國摩崖刻字之先河。鐫于公元148年的《故司隸校尉楗哦楊》,世稱《石門頌》,號為我國漢代摩崖[三頌]之首。鐫于公元155年的《李君表記》和公元173年的《楊淮、楊弼表記》,世稱《石門頌》,皆被譽為漢代摩崖這精英。另如四種漢隸大字摩崖,俱有史實作依據(jù),足可供后世之憑吊;其中署名[魏王]的袞雪摩崖,傳為魏武曹操之手筆,早已蜚聲中外。鐫于公元263年的《李苞通閣道題名》是罕見的三國遺刻。鐫于公元509年的《石門銘》,被譽為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品。至于三種宋代摩崖,皆述及漢魏軼事,且為宋人仿漢隸之杰作。
石門十三品既是記述古褒斜棧道和古石隧道以及古山河堰的通塞、變遷的珍貴史料;又是我國漢魏時期隸體文字的真跡。有其秣的歷史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
石門十三品既是記述古褒斜棧道和古石隧道以及古山河堰的通塞、變遷的珍貴史料;又是我國漢魏時期隸體文字的真跡。有其秣的歷史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