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四川資陽旅游景點:安岳石刻

時間:2009-01-15 17:14: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公元521年前后),盛于唐、五代和宋。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經(jīng)近年文物普查,全縣有摩崖石刻造像105處,造像10萬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兩尊。至今保存較完好并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文物價值的石刻有45處。這是中華古代石刻藝術(shù)又一寶庫。它多是我國石刻藝術(shù)成熟和鼎盛時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藝術(shù)價值,造像風格除少數(shù)敦樸、粗獷的魏晉風骨外,大多是體態(tài)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也有一些精細華美、瓔珞蓋身的宋代特征。其中,也有安岳人的獨創(chuàng),他們憑自己特有的匠心,高超的技法和對生活的觀察與理解,對宗教儀式有許多大膽的突破。
  離縣城25公里的八廟鄉(xiāng)臥佛溝,在長約一華里的兩邊崖壁上,鑿有139個龕窟,造像1600尊。以釋迦牟尼涅(般木)圖最為壯觀.這座臥佛長25米,刻在離地面約5米的巖腰,比大足臥佛早成400多年。臥佛頭東腳西,為全國所僅有(臥佛一般都是頭西腳東),這可能是依山取形,既大體符合佛經(jīng),又不落窠臼。臥佛頸枕花石枕,大耳垂掛一雙綻花耳環(huán),雙目微閉,臉龐慈祥端莊,顯出坦然神情,令參觀者對佛的美喟然浩嘆!臥佛旁有21尊弟子、菩薩、護法天神,形象地反映出釋迦牟尼講經(jīng)涅(盤木)的全過程和當時的氛圍。
  臥佛溝另一文物是藏經(jīng)洞,共有刻于唐代的佛經(jīng)經(jīng)文龕窟16個。經(jīng)文刊刻在洞窟的正面和兩側(cè),總面積達 150多平方米,有40萬字。有《佛說報父母恩重經(jīng)》等20多部,其中《檀三藏經(jīng)》是現(xiàn)存佛經(jīng)中的絕版。北京房山區(qū)石經(jīng)山也有九個刻石藏經(jīng)洞,千多年來,共刻石14000多塊,約5000萬字,都是國之瑰寶。
  離城只3公里的大云山千佛寨,是一天然崖寨,周長700米,經(jīng)營長達 400年,有105處佛龕,3016尊刻像。經(jīng)營長達400年。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數(shù)56號窟的菩薩造像,頭戴鏤空花冠,面部豐腴,腹部微挺,腰肢微扭,胸腹蓋瓔珞,氣質(zhì)高雅,極富動勢和曲線美,流瀉著情愛的雙眼,微微努嘴所流露的微笑,有人把這種神秘的美稱為“東方蒙娜麗莎”。
  離城47公里的石羊區(qū)毗盧洞,有四處石窟群,造像共446身。其中,觀音堂的紫竹觀音,因背倚紫竹林而得名。這個造像設(shè)計奇絕。身體不是全部浮雕,右手臂、荷葉、蓮花、五指和巾帶,都用的鏤空雕技。坐的蓮臺和足踏的蓮蕊間都鏤刻出大量空間,以肩搭的披巾連接,減輕了巨石重量,又給人以和諧美感。最令游人叫絕的是身軀側(cè)坐和翹起右腳,突破了佛像正襟危坐的宗教儀軌,加上注重自然采光,游人不論從那個角度都能獲得同樣的審美效果。這一造像被人們稱為美神,成為安岳石刻的代表。這樣姿勢的佛像,只在山西平遙縣以彩塑聞名全國的雙林寺看到過,在那里叫自在觀音。如此不約而類似的藝術(shù)匠心,實在太難得了。
  離縣城最近的是圓覺洞,共有石刻像1993尊。(圖14)這是北宋作品,洞因刻有十二圓覺像而得名。洞內(nèi)五尊飛天,憑借身披的幾條彩帶,讓參觀者宛若置身于“天衣飄揚,滿壁風動”之中,看到飛天正輕盈曼妙,翩翩起舞,進入這般意境,誰還忍心離去,因此,這些飛天便成為安岳石刻的一種奇葩,給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洞左側(cè)為凈瓶觀音,右側(cè)為阿彌陀佛和大勢至菩薩,像都高7米。觀音的杏眼略帶嬌羞,臉微側(cè)向,花冠瓔珞等飾物飄逸有致。和常見的正面立佛不同。大勢至菩薩手執(zhí)蓮花花蕾,重達百斤,卻千年不墜。這是匠工鏤空了手和花蕾、花枝的空間,巧妙地將花蕾、花枝的重量承受于袈裟的原故,它和大足寶頂山華嚴三圣手托石塔等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真是天才的藝術(shù)架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