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鼻”下進去,水簾從眼前嘩嘩下垂。繼續(xù)躡登,則賢林滿箐,遮天蔽日。右側(cè)峻峨峭壁,左尾松林蒼翠。峭壁上,歷代名人的題字書額高鐫于上,道勁雄渾,氣勢非凡。如楊瓊的“磊坷英多”;董芳的“兩巖競翠”;何立言的“環(huán)宇神仙”;李培林的“龍津勝域”和李根源的“長劍依天”等等;字狀景,景襯字,蔚為壯觀。徐霞客記述說:“矯首上眺,或下嵌上突,或中削旁裂,或居堆,或直劈,各極騫騰。有出其上為‘天作高山’者,其字甚大,而懸穹亦甚高。或云以蔑籮藤索從峰頂?shù)箳於稣!笨上н@四個字可能被樹木青苔掩蓋,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
再向西登,“滿賢林”石坊高展眼前。石坊西有古樸莊重的三官殿,殿西北陡崖上,五云樓(又叫五間樓)猶如懸在山腰,險峻異常,有大姚李寶書撰聯(lián)其上:“云去月來山自悒;松擎巖掛閣如飛!蔽逶茦钦嫒粝删。此外,這里還有摩空粘壁而成的西崖白衣大士和東崖的胡僧達摩,以及觀音巖與仙人床,也是游覽的好去處。
滿賢林的風景特點是景外有景,景上有景和景中套景,共計有十:即自滿賢林石罅出的一股溪水從下面淙淙流淌的“迎仙橋”;一巖橫障,游人從下洞鉆入的“通靈竅”;矗立通靈巖上,雖歷經(jīng)地震而不傾的“延青塔”;進山門上攀約百步,攔路大巖右側(cè)傳說呂洞賓從此巖騎驢上天留下的“仙驢跡”;緊靠五云樓東,兩巖相壘,下大上小,十數(shù)丈高,頂端僅容兩個“仙人”在上面奕棋的“拋空石”;拋空石南,有一棵與泥塑接引佛比高的“沖霄柏”。此外,還有“競翠屏”、“彩蘭徑”和“鋤藥圃”等景點。這十個景點,趙藩都各寫有一五言律詩,給予吟頌。
舉人趙炳龍的《滿賢林》詩,概括了滿賢林景物特色和游人的內(nèi)心感受:“列障千尋起,懸?guī)r百仞雄;云飛疑石走,霞斂覺山空。竹覆普陀岸,梅遮大梵宮;此時逢少室,何事向崆峒?”難怪徐霞客于崇債十二年(1639)二月十四日,以“滿賢林為一州勝處”。而專程游覽了一日,且“愛其幽險,為憩閣中作記者半日”,可見滿賢林景物,使之留連忘返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