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內(nèi)陳列有蔡和森同志從青少年時代勤奮學習到為中國革命奮斗終身的文物、照片、著作等140多件。1995年3月30日,蔡和森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館前蔡和森、向警予、蔡暢、葛健豪四人群塑破土奠基。同年,該館被確定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蔡和森,雙峰縣永豐鎮(zhèn)人,生于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在廣州壯烈犧牲,他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之一,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了永志紀念,1985年在雙峰縣第一中學校園內(nèi)建“蔡和森紀念館”。1986年7月,在雙峰縣劇院右側(cè)重新興建新館,1987年7月1日竣工,建筑面積 1624平方米。紀念館正門上方鑲有漢白玉貼底,鐫聶榮臻元帥題寫的“蔡和森同志紀念館”八個大字。館內(nèi)設有六個展廳:一樓一、二展廳為蔡和森同志的生平事跡;二樓三、四展廳為蔡和森之妹蔡暢同志的行平事跡。
蔡和森13歲進蔡廣祥辣醬店當學徒。出師后,入永豐國民小學三年級;半年后考入雙峰高等小學堂甲班。辛亥革命勝利時,他帶頭剪辮子,反清情緒激烈。
1913年秋,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與毛澤東結(jié)為好友。常與毛澤東等去湘江游泳。
1918年4月,蔡和森與毛澤東等為集合同志,“改造中國與世界”,發(fā)起成立新民學會。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與母親葛健豪、妹妹蔡暢及向警予等,從上海啟程赴法勤工儉學。在法期間,蔡與向警予結(jié)婚,被毛澤東稱之為“向蔡同盟”。他倆共同探討,“猛看猛譯”法文書報,很快掌握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理論,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6年初,蔡赴莫斯科出席共產(chǎn)國際執(zhí)委會第六次擴大會議。次年4月回國,參加領導*運動。堅定地站在斗爭第一線,與國民黨右派及中共黨內(nèi)機會主義錯誤路線進行堅決斗爭。*失敗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巡視員等職。在黨的“六大”會上指出,黨要注意“左”、右兩種傾向,并指出中國革命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和武裝割據(jù)的可能性。1931年3月,以黨中央代表身份赴香港主持廣東省委工作。6月10日,在一次海員工會會議上,被叛徒出賣被捕。兩天后,被香港英帝國主義引解到廣州國民黨監(jiān)獄。在獄中受盡酷刑,幾度昏死。 8月4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拖至監(jiān)獄墻邊,用鐵釘將四肢釘在墻上,然后用刺刀一刀一刀地戳其胸膛。蔡和森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直至壯烈犧牲。
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一個共產(chǎn)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鄧小平于1979年為他題詞:“蔡和森同志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之一,他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永遠記著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和森傳》。1987年,雙峰縣城建立蔡和森同志紀念館和蔡和森同志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