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福建漳州旅游景點:南山寺

時間:2009-01-12 20:50: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南山寺在漳州市區(qū)九龍江南畔的丹霞山麓,為漳州八大名勝之一,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佛教大寺院。據(jù)《龍溪縣志·古跡》記載,它原名“報劬崇福禪寺”,是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陳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稱南山寺。

  南山寺具體建造時間應在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以后,初名“報劬院”。宋乾德六年(即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刺史陳文重修,改名“崇!保ㄆ鋾r漳泉二州為陳洪進所轄,漳州長官稱刺史。宋太平興國三年即公元978陳洪進上表“納土”,漳泉二州正式歸宋),漳州知州章大任題匾 “南州法罄”于南山寺。

  南山寺規(guī)模宏大。進五個并列的大門為天王殿,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來客的彌勒大佛像,兩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高大形象。原為泥塑,為1960年“六· 九”特大洪水淹浸,俗語云“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四大金剛?cè)刻。災后改用水泥重新塑造,為古今所未有。其造型藝術(shù)尤其超越古今。彌勒佛背后,供奉一尊護法韋陀,兩手按住一桿“降魔杵”,直插地面。據(jù)說這“落地杵”為表示此寺可供應四方游僧膳宿的標志(另一種是合掌當胸,降魔杵平放在兩手臂間,表示不供應游僧膳宿)。過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三寶佛”(三尊),是來代修建寺院時重塑的,其特征是兩個耳朵下端成尖形。解放后,認為寺是唐朝建的,佛像是宋代塑的,兩相不合,因此叫它“改頭換面”,把它的頭“砍”掉,按照唐朝特征重塑成耳朵下端圓形的頭面。但佛像踞坐的石殿和“桌裙”仍是宋朝的。

  大雄寶殿的左側(cè)有一個石佛閣,稱“凈業(yè)堂”,閣中有一巨大的石筍,聘請石匠把它雕成彌陀佛像。佛像連蓮花座高達一丈六尺,造型優(yōu)美,俗稱大石佛。經(jīng)考古專家鑒定,是一干多年前唐代藝術(shù)珍品。關(guān)于這尊大石佛,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有一位有名的石雕聽說南山寺要雕塑大石佛,前來應聘,要求較高的工資,但聲明,在雕成之后,要是有人能指出任何一個缺點,可以分文不取。完工之日,邀請各界人士前來參觀評論,大家嘖嘖稱贊,無人指出缺點。那師傅正在洋洋得意,忽然有一個小孩高聲說:“大石佛的指頭那么大,而鼻孔那么小,怎么能伸進去挖鼻屎呢?”大家才注意到有這個缺點。要找石匠評說時,石匠已偷偷溜走了。其實這只是笑談。大雄寶殿的左角懸掛一口直徑三尺八寸,高五尺六寸,重1300多市斤的大銅鐘。它本是唐朝鑄造,元朝延佑六年 (1319年)擴建寺院時重新鑄造,鐘上有元朝住持僧右愚的題銘。鐘聲洪亮,幾里路外還可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