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作文】
1.大愛無聲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考生
融化千里冰雪的是溫暖的春風;拂綠滿園草地的是柔和的春雨;滋潤受傷心靈的是無聲的大愛。——題記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個畫面:一位老師在地震來臨之際,毫不猶豫地把4個學生推到講桌下面,然后自己迅速撲在講臺上,雙手像堅強的翅膀一樣保護著四個小生命!“風雨不斷穩(wěn)如山!”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年輕的女孩從容地將17名殘疾兒童送到安全地帶,卻不知道自己幼小的弟弟怎樣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山崩地裂,也不知道自己年邁的父母怎樣為自己擔驚受怕!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首詩歌:生死不離/無論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脈會創(chuàng)造奇跡/彩虹在風雨后升起/你的一絲希望是我全部的動力。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則報道:有一名警察在第一時間趕到受災嚴重的中學,因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義無反顧地救出一個又一個的受災學生,卻眼睜睜地聽到自己的兒子呼救沒能去救助,結(jié)果讓兒子永遠被掩埋在廢墟下。
大愛,不是桃花,一眼灼人,卻是梅花,清香永存。
大愛,不是雷霆,響徹云霄,卻是春風,拂綠大地。
大愛,不是龍井,提神養(yǎng)氣,卻是茉莉,清香撲鼻。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偉人為愛而光輝照人,有多少為愛而讓人落淚的畫面在人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奉獻自己無私的愛!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當這首歌唱響大江南北時,有多少動人的故事歷歷在目,有多少受傷的心靈得到愛撫,有多少愛的奉獻在不斷延續(xù),有多少人團結(jié)在一起,戰(zhàn)勝了無數(shù)困難……這就是愛的奉獻,這就是大愛無聲!
你走時/匆忙而平靜/來不及聽我的祝福/你走時/匆忙而平靜/沒有想象的悲壯或慷慨……我想,大愛無聲,這就是對愛的奉獻的好詮釋。
有人說:太陽升起時無聲,是因為它在綻放美麗的笑臉,輕輕地愛撫花朵。
有人說:春天來到時無聲,是因為它在拂綠小草,點染大地。
我說:大愛無聲,是因為受傷的心靈需要愛的奉獻,需要用愛來撫慰。大愛無聲,就是愛的奉獻。ㄍ扑]老師:周霞、劉月紅)
【點評】這篇文章的很多方法比較適合于考場作文,一個畫面、一則故事、一首詩歌、一則報道,像電影的蒙太奇一樣,在讀者眼前一一展示,給讀者以視覺上的享受和心靈的碰撞;接下來是富有文采的抒情議論,讓讀者的心靈深深震撼?梢娮髡呱朴谶x擇材料和組織材料,語言功底不錯。不過,個別語句值得斟酌,如幾個排比句之間的邏輯性不很嚴密,但這并不影響全文的優(yōu)秀。
亮點:亮麗的語言;蒙太奇式的結(jié)構(gòu)。瑕疵:敘述描寫不足,抒情議論有余;語言準確性略差。(點評老師:黃志偉)
2.苦難+愛=?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考生
暮色拂過屋檐,屋頂灰色瓦片,顯現(xiàn)著災難的無情;裊裊升起的炊煙,像延伸希望的生命線;安琪兒舞動的翅膀,傳遞著愛的溫暖!}記
上帝:安琪兒,你看見人間的災難了嗎?但這么大的災難怎么沒有把他們壓垮呢?去人間看看吧,看他們究竟把無情的災難深化成了什么力量。
安琪兒在人間飛舞,認真地解答著上帝交給的考卷。
已知:“5月12日”的特大地震給中國四川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中國人民卻用愛上演著無數(shù)童話。
求:苦難+愛=?
解答:
我在人間飛舞著,輾轉(zhuǎn)來到地震重災區(qū)某醫(yī)院的上空。今天的陽光很明媚,我看見陽光在一個小男孩的頭發(fā)上跳躍。男孩清澈的目光觸到了前方的捉知了的小女孩。他多么想去和前面的小女孩一起玩耍。≈灰娝M力地撐了撐坐在輪椅上的身體,極力想站起來,可惜,他怎么也站不起來了。他又試著推動輪椅,無奈,輪椅還是原地不動。他不由得流下了傷心的淚珠。晶瑩的淚滴正好灑落在一雙嫩白的小手上,迎著太陽,綻出一朵粉紅的花兒。輪椅向前走了,小男孩笑了,愛的光芒掃除了他身體的痛苦與心中的孤寂,他們一直向前,微笑著,消失在路盡頭。
夜深了,我又來到一個小屋前。這時,我聽到了一陣哭泣,是一個小女孩的哭聲。她的母親坐到她的身旁,她的臉上印著鮮明的手印。原來,學校組織大家為災區(qū)人民捐款,可小女孩的家庭太窮了,她不忍心再伸手向媽媽要。為了捐款,她背著媽媽把自己喜歡的連衣裙捐了出來,還準備把自己積攢了幾年的零花錢也全部捐出來。母親不明真相,便打了小女孩一巴掌。小女孩哭著沖進了屋里,母親久久地望著桌上堆成了小山似的零鈔,母親也哭了……
第二天,小女孩起床桌上的小山旁邊有一張字條:孩子,你是對的,咱們能盡力捐一點是一點,媽媽錯怪你了……小女孩看到這里,一股暖流涌上了她的心頭。
結(jié)論:苦難+愛=堅強、快樂、溫暖……
淅淅瀝瀝的雨點,蕩漾著朦朧的雨里,安琪兒飛回了天堂,把試卷交給了上帝。她看見,金色殿堂上,銀色寶座上的上帝也在流著淚……(推薦老師:葉浩然、梅建清)
【點評】一個童話般的故事,一種別具一格的形式,為我們詮釋了“再大的苦難,也會被澆鑄成堅強、快樂、溫暖……”,這個主題是吸引人的亮點。主體部分選擇兩個很有代表性的事例作細膩的描寫,尤其是第一個事例中的細節(jié)描寫和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不錯,很好地表現(xiàn)了“愛,能給人帶來快樂”的主題。文章的語言很樸實,樸實中也飽含深情。如開頭的“題記”,給人營造一種“雖然災難很重,但生活依然安寧,充滿希望”的意境,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調(diào)。可以說,本文的形式和內(nèi)容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亮點:深刻的主題,新穎的形式;細節(jié)描寫較好。瑕疵:第二個事例顯得不夠真實;結(jié)尾個別句子不夠準確,全文風格不統(tǒng)一。(點評老師:黃志偉)
【二類作文】
1.撥動心靈的那根弦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考生
一切都是浪漫的,靜靜的,我在一片芬芳的土地上,看著一朵又一朵“愛”的花朵綻放,心中的那根弦被撥動,被敲響…… ——題記
請給她一雙翅膀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之后,一個又一個感人的場景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
這是一位老師,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她沒有慌亂,是用手勢和喊叫讓學生們趕緊離開教室。眼看教學樓就要跨了,突然一個學生說道:“老師,還有五個同學沒有出來。”這位老師轉(zhuǎn)身回跑,滿頭大汗,義無反顧地向教室狂奔……猛然間山搖地動,教學樓倒下了,這位老師和學生被深埋在了廢墟中。當救援人員在廢墟中找到他們時,只見這位老師雙手抱著兩個孩子,身前還偎依著三個學生,正像振翅欲飛的雄鷹……遺憾地是,他們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這位老師叫杜倩,一個二十幾歲年輕生命被埋在了水泥板下,飛向了天堂。
上帝啊,請給杜老師一雙翅膀吧,去天堂的路途遙遠,她想趕快到達……看到這里,我心中的那根弦悄悄拉起。
請給她一支手電筒
在這次大地震中,受傷多嚴重的是孩子。
地震來了,房屋倒了,四面濃煙滾滾,尸體遍地,天昏地暗……救援人員在一個狹小的夾縫中細心搜尋,根據(jù)一點微弱的光亮確定了里面還有人。于是,他們整隊集合,循著亮光搜救……經(jīng)過數(shù)十個小時的救援,生命之光終于被打開了!被營救出來的是一個小女孩,當她被救出來的一瞬間,緊握一支手電筒,還在孜孜不倦地讀書。≈皇枪獗容^微弱。
上帝啊,請給她一支手電筒吧!讓她的未來更加光明,看到這里,我心中的那根弦被拉得更緊。
請給他一杯水
由于道路阻隔,救災物質(zhì)無法運到,急需物質(zhì)也只能靠救援人員背進去,但是數(shù)量極其有限。當洪輝同志路過一個村莊的時候,只見一位老大娘伸出手來,向他乞求一點水喝。由于他的手中只有一瓶水,而且是當時的一點食物,洪輝一點也沒有遲疑,硬是把這生命之水送給了這位老大娘……
上帝啊,請給洪輝同志一杯水吧!因為那是生命之水,我心中的那根弦被拉響了。
我心中的那根弦被拉響了,那是愛之弦,奉獻之弦,大災顯大愛,大愛顯真情!我們要抬起頭,勇敢向前,讓愛的奉獻之花在我們的周圍綻放。(推薦老師:唐勝輝、沈利軍)
【點評】本文感人的是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救學生義無返顧,廢墟里的女孩緊握手電筒讀書,洪輝毫不遲疑地捐獻生命之水,從不同層面突出主題。選材上比較講究,既有教師用生命演繹的轟轟烈烈的大愛,也有救援人員用一瓶生命之水折射出的潤澤人心的大愛,從不同側(cè)面體現(xiàn)了“愛的奉獻”。開頭的題記和結(jié)尾巧妙地圓合,主體部分每個故事的結(jié)束語既暗示了作者感情的逐步變化,又與首尾很好地照應。
主要失分點:第二個事例主要表現(xiàn)的是“堅強”,與“愛的奉獻”主題不夠吻合;語言表現(xiàn)力不夠。(點評老師:黃志偉)
2.全世界的愛
我們都期待找到真愛,如果世界少了愛的奉獻,那還有什么精彩?——題記
那一刻,地動山搖
2008年5月12日,古老的巴蜀大地和平常并沒有什么不同,美好的田園里散發(fā)著喜悅,學校里,朗朗的讀書聲從教室里發(fā)出一片祥和。
下午2點28分,這一切都改變了!沒有了讀書聲,只有房屋的倒塌聲,喊叫聲,呼救聲,很快就是山崩地裂的怒吼聲,那一刻,地動山搖!
中國兄
【一類作文】
1.大愛無聲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考生
融化千里冰雪的是溫暖的春風;拂綠滿園草地的是柔和的春雨;滋潤受傷心靈的是無聲的大愛。——題記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個畫面:一位老師在地震來臨之際,毫不猶豫地把4個學生推到講桌下面,然后自己迅速撲在講臺上,雙手像堅強的翅膀一樣保護著四個小生命!“風雨不斷穩(wěn)如山!”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年輕的女孩從容地將17名殘疾兒童送到安全地帶,卻不知道自己幼小的弟弟怎樣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山崩地裂,也不知道自己年邁的父母怎樣為自己擔驚受怕!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首詩歌:生死不離/無論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脈會創(chuàng)造奇跡/彩虹在風雨后升起/你的一絲希望是我全部的動力。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則報道:有一名警察在第一時間趕到受災嚴重的中學,因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義無反顧地救出一個又一個的受災學生,卻眼睜睜地聽到自己的兒子呼救沒能去救助,結(jié)果讓兒子永遠被掩埋在廢墟下。
大愛,不是桃花,一眼灼人,卻是梅花,清香永存。
大愛,不是雷霆,響徹云霄,卻是春風,拂綠大地。
大愛,不是龍井,提神養(yǎng)氣,卻是茉莉,清香撲鼻。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偉人為愛而光輝照人,有多少為愛而讓人落淚的畫面在人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奉獻自己無私的愛!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當這首歌唱響大江南北時,有多少動人的故事歷歷在目,有多少受傷的心靈得到愛撫,有多少愛的奉獻在不斷延續(xù),有多少人團結(jié)在一起,戰(zhàn)勝了無數(shù)困難……這就是愛的奉獻,這就是大愛無聲!
你走時/匆忙而平靜/來不及聽我的祝福/你走時/匆忙而平靜/沒有想象的悲壯或慷慨……我想,大愛無聲,這就是對愛的奉獻的好詮釋。
有人說:太陽升起時無聲,是因為它在綻放美麗的笑臉,輕輕地愛撫花朵。
有人說:春天來到時無聲,是因為它在拂綠小草,點染大地。
我說:大愛無聲,是因為受傷的心靈需要愛的奉獻,需要用愛來撫慰。大愛無聲,就是愛的奉獻。ㄍ扑]老師:周霞、劉月紅)
【點評】這篇文章的很多方法比較適合于考場作文,一個畫面、一則故事、一首詩歌、一則報道,像電影的蒙太奇一樣,在讀者眼前一一展示,給讀者以視覺上的享受和心靈的碰撞;接下來是富有文采的抒情議論,讓讀者的心靈深深震撼?梢娮髡呱朴谶x擇材料和組織材料,語言功底不錯。不過,個別語句值得斟酌,如幾個排比句之間的邏輯性不很嚴密,但這并不影響全文的優(yōu)秀。
亮點:亮麗的語言;蒙太奇式的結(jié)構(gòu)。瑕疵:敘述描寫不足,抒情議論有余;語言準確性略差。(點評老師:黃志偉)
2.苦難+愛=?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考生
暮色拂過屋檐,屋頂灰色瓦片,顯現(xiàn)著災難的無情;裊裊升起的炊煙,像延伸希望的生命線;安琪兒舞動的翅膀,傳遞著愛的溫暖。——題記
上帝:安琪兒,你看見人間的災難了嗎?但這么大的災難怎么沒有把他們壓垮呢?去人間看看吧,看他們究竟把無情的災難深化成了什么力量。
安琪兒在人間飛舞,認真地解答著上帝交給的考卷。
已知:“5月12日”的特大地震給中國四川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中國人民卻用愛上演著無數(shù)童話。
求:苦難+愛=?
解答:
我在人間飛舞著,輾轉(zhuǎn)來到地震重災區(qū)某醫(yī)院的上空。今天的陽光很明媚,我看見陽光在一個小男孩的頭發(fā)上跳躍。男孩清澈的目光觸到了前方的捉知了的小女孩。他多么想去和前面的小女孩一起玩耍!只見他費力地撐了撐坐在輪椅上的身體,極力想站起來,可惜,他怎么也站不起來了。他又試著推動輪椅,無奈,輪椅還是原地不動。他不由得流下了傷心的淚珠。晶瑩的淚滴正好灑落在一雙嫩白的小手上,迎著太陽,綻出一朵粉紅的花兒。輪椅向前走了,小男孩笑了,愛的光芒掃除了他身體的痛苦與心中的孤寂,他們一直向前,微笑著,消失在路盡頭。
夜深了,我又來到一個小屋前。這時,我聽到了一陣哭泣,是一個小女孩的哭聲。她的母親坐到她的身旁,她的臉上印著鮮明的手印。原來,學校組織大家為災區(qū)人民捐款,可小女孩的家庭太窮了,她不忍心再伸手向媽媽要。為了捐款,她背著媽媽把自己喜歡的連衣裙捐了出來,還準備把自己積攢了幾年的零花錢也全部捐出來。母親不明真相,便打了小女孩一巴掌。小女孩哭著沖進了屋里,母親久久地望著桌上堆成了小山似的零鈔,母親也哭了……
第二天,小女孩起床桌上的小山旁邊有一張字條:孩子,你是對的,咱們能盡力捐一點是一點,媽媽錯怪你了……小女孩看到這里,一股暖流涌上了她的心頭。
結(jié)論:苦難+愛=堅強、快樂、溫暖……
淅淅瀝瀝的雨點,蕩漾著朦朧的雨里,安琪兒飛回了天堂,把試卷交給了上帝。她看見,金色殿堂上,銀色寶座上的上帝也在流著淚……(推薦老師:葉浩然、梅建清)
【點評】一個童話般的故事,一種別具一格的形式,為我們詮釋了“再大的苦難,也會被澆鑄成堅強、快樂、溫暖……”,這個主題是吸引人的亮點。主體部分選擇兩個很有代表性的事例作細膩的描寫,尤其是第一個事例中的細節(jié)描寫和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不錯,很好地表現(xiàn)了“愛,能給人帶來快樂”的主題。文章的語言很樸實,樸實中也飽含深情。如開頭的“題記”,給人營造一種“雖然災難很重,但生活依然安寧,充滿希望”的意境,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調(diào)。可以說,本文的形式和內(nèi)容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亮點:深刻的主題,新穎的形式;細節(jié)描寫較好。瑕疵:第二個事例顯得不夠真實;結(jié)尾個別句子不夠準確,全文風格不統(tǒng)一。(點評老師:黃志偉)
【二類作文】
1.撥動心靈的那根弦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考生
一切都是浪漫的,靜靜的,我在一片芬芳的土地上,看著一朵又一朵“愛”的花朵綻放,心中的那根弦被撥動,被敲響…… ——題記
請給她一雙翅膀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之后,一個又一個感人的場景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
這是一位老師,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她沒有慌亂,是用手勢和喊叫讓學生們趕緊離開教室。眼看教學樓就要跨了,突然一個學生說道:“老師,還有五個同學沒有出來。”這位老師轉(zhuǎn)身回跑,滿頭大汗,義無反顧地向教室狂奔……猛然間山搖地動,教學樓倒下了,這位老師和學生被深埋在了廢墟中。當救援人員在廢墟中找到他們時,只見這位老師雙手抱著兩個孩子,身前還偎依著三個學生,正像振翅欲飛的雄鷹……遺憾地是,他們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這位老師叫杜倩,一個二十幾歲年輕生命被埋在了水泥板下,飛向了天堂。
上帝啊,請給杜老師一雙翅膀吧,去天堂的路途遙遠,她想趕快到達……看到這里,我心中的那根弦悄悄拉起。
請給她一支手電筒
在這次大地震中,受傷多嚴重的是孩子。
地震來了,房屋倒了,四面濃煙滾滾,尸體遍地,天昏地暗……救援人員在一個狹小的夾縫中細心搜尋,根據(jù)一點微弱的光亮確定了里面還有人。于是,他們整隊集合,循著亮光搜救……經(jīng)過數(shù)十個小時的救援,生命之光終于被打開了!被營救出來的是一個小女孩,當她被救出來的一瞬間,緊握一支手電筒,還在孜孜不倦地讀書。≈皇枪獗容^微弱。
上帝啊,請給她一支手電筒吧!讓她的未來更加光明,看到這里,我心中的那根弦被拉得更緊。
請給他一杯水
由于道路阻隔,救災物質(zhì)無法運到,急需物質(zhì)也只能靠救援人員背進去,但是數(shù)量極其有限。當洪輝同志路過一個村莊的時候,只見一位老大娘伸出手來,向他乞求一點水喝。由于他的手中只有一瓶水,而且是當時的一點食物,洪輝一點也沒有遲疑,硬是把這生命之水送給了這位老大娘……
上帝啊,請給洪輝同志一杯水吧!因為那是生命之水,我心中的那根弦被拉響了。
我心中的那根弦被拉響了,那是愛之弦,奉獻之弦,大災顯大愛,大愛顯真情!我們要抬起頭,勇敢向前,讓愛的奉獻之花在我們的周圍綻放。(推薦老師:唐勝輝、沈利軍)
【點評】本文感人的是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救學生義無返顧,廢墟里的女孩緊握手電筒讀書,洪輝毫不遲疑地捐獻生命之水,從不同層面突出主題。選材上比較講究,既有教師用生命演繹的轟轟烈烈的大愛,也有救援人員用一瓶生命之水折射出的潤澤人心的大愛,從不同側(cè)面體現(xiàn)了“愛的奉獻”。開頭的題記和結(jié)尾巧妙地圓合,主體部分每個故事的結(jié)束語既暗示了作者感情的逐步變化,又與首尾很好地照應。
主要失分點:第二個事例主要表現(xiàn)的是“堅強”,與“愛的奉獻”主題不夠吻合;語言表現(xiàn)力不夠。(點評老師:黃志偉)
2.全世界的愛
我們都期待找到真愛,如果世界少了愛的奉獻,那還有什么精彩?——題記
那一刻,地動山搖
2008年5月12日,古老的巴蜀大地和平常并沒有什么不同,美好的田園里散發(fā)著喜悅,學校里,朗朗的讀書聲從教室里發(fā)出一片祥和。
下午2點28分,這一切都改變了!沒有了讀書聲,只有房屋的倒塌聲,喊叫聲,呼救聲,很快就是山崩地裂的怒吼聲,那一刻,地動山搖!
中國兄弟要什么,我們就給什么
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中國的朋友巴基斯坦將國家戰(zhàn)備急需物質(zhì)數(shù)千頂帳篷分批火速運往中國,并且派出一大批專業(yè)的醫(yī)療組來到中國幫助救援。有一位巴基斯坦的救援人員說:“在巴基斯坦困難的時候,是中國把好的東西給了我們,今天,中國兄弟遇到了困難,巴基斯坦人民將全力幫助中國兄弟!”據(jù)報道,巴方總理對胡錦濤書記說:“中國兄弟需要什么,我們巴基斯坦就全力提供什么!”
俄羅斯救援團
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三天,俄方緊急派了一支專業(yè)的搜救小組前往中國汶川,成功地在“救援黃金時間”后救出生還者,并且不斷地進行搜救。在找到一名遇難者時,一位搜救組成員傷心地哭了:“如果我們再快一點,他就可能有活的希望啊!”
記住這5萬元
一個人均年生產(chǎn)總值不足40美元(折合人民幣300元人民幣)的世界上窮的國家之一的非洲小國,竟然也向中國捐助5萬元!這一刻,我們更加明白,愛心是不能用數(shù)字來衡量的!
讓你驚訝的日本
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之后,我們原來以為會冷嘲熱諷的日本居然也拋開了反華的情緒,不但捐款捐物,還派出了專業(yè)的救援隊伍到中國參加救援,他們無私地奉獻愛心,積極地提供了救援,為災區(qū)人民祈福,為遇難者哀悼,確實讓我們很吃驚,比起抗美援朝時南朝鮮的不堪入耳的咒罵,這確實讓我們感動。
地震,震的是全世界的愛
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中華13億人民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使全世界更真實地了解中國。來自全世界的愛感動著中國,來自全世界的愛鼓舞著中國,來自全世界的愛友誼了中國。
全世界的愛,匯聚長江黃河;全世界的愛,有力地幫助災區(qū)重建家園;全世界的愛,奉獻給了中國。(推薦老師:何金平、鄭遠清)
點評:本文以大手筆揮灑著全世界的愛,選材視野開闊,選擇很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表現(xiàn)主題。所選事例既有報恩的,也有千里送鵝毛的,還有不計前嫌的。既有發(fā)達國家,又有弱小的國家。這些材料從不同側(cè)面有力地表現(xiàn)了主題。但語言表現(xiàn)力不夠,給讀者的感覺是敘述描寫的地方不夠生動形象,議論抒情的句子不夠精煉深刻。如對每一個事例的描寫應該有生動的細節(jié),題記和結(jié)尾的語言應該更準確精煉。另外,既然采用小標題,就要注意小標題的藝術性,或引用文中的經(jīng)典語言,或?qū)κ吕M行高度概括。文中第二個小標題和第三個就明顯不統(tǒng)一,而且第一個小標題和第二個之間缺少必要的銜接,顯得很生硬。其實本文不用小標題或許還會更簡潔。
主要失分點:內(nèi)容比較單薄,敘述不夠具體;語言表現(xiàn)力不夠;銜接不夠自然;每個事例的敘述后缺少點睛之筆。(點評老師:劉禮群)
【三類作文】
1.有愛,就有希望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考生
一減一等于零,人類減去氧氣等于死亡,土地減去養(yǎng)料等于荒蕪……
那么,生活減去愛等于什么?等于黑暗,等于冷漠,等于自私,等于……
2008年5月12日的14時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像一根弦,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扉。在那一刻,有多少人失去了親人,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老師,失去了同學,有多少人曾與死神擦肩而過,又有多少人被死神帶走……
死神雖然帶走了曾經(jīng)屬于我們的那段美好時光,可它帶不走我們緊緊握在一起的手,帶不走我們團結(jié)一致的心,帶不走我們炎黃子孫的愛……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大災更顯大愛!
“5.12”地震發(fā)生后,所有的炎黃子孫都獻出了各自的一分力量一分愛。
溫家寶總理于當日趕赴都江堰,指揮抗震救災。想想看,一位60多歲的老人親自在第一線指揮,而且連續(xù)多日在救災現(xiàn)場指揮,他鼓勵消防隊員們要盡自己的大努力救援,他慰問了失去親人的受災群眾……一幅幅慘不忍睹的畫面是人們心中的傷痛,讓人們揪心;但一幕幕感人的
場面又都讓人流淚不止……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全國各地組織的各種“抗震救災”的募捐活動吧。你看,無論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還是蹣跚學步的孩子;無論是慷慨解囊的百萬富翁,還是傾其所有的街頭乞討者;無論是引人注目的名人,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群眾,大家都在為災去人民奉獻一份關愛。一份份愛心,匯成了涓涓小溪,匯成了愛的海洋。血濃于水,本是炎黃子孫,必然會救助受災同胞。
只要有愛,就好像植物有了陽光可以光合作用,就像魚兒有了水可以自己滋養(yǎng),就像鳥兒有了藍天可以自由飛翔。無論災害多嚴重,只要有了愛,有了愛的奉獻,災區(qū)的人民就不再悲傷,到處都會盛開的花兒,有愛,人間將變成天堂!
生活加上愛,等于光明,生活加上愛,等于溫暖,生活加上愛等于和諧,等于美好,等于……
我們堅信,有愛,就有希望!(推薦老師:邱穎智、清建文)
【點評】本文緊緊圍繞“有愛,就有希望”這個主題,重點選擇“總理慰問受災群眾”“炎黃子孫踴躍獻愛心”兩方面的材料,集中表現(xiàn)主題。倒數(shù)第三段的排比和比喻的綜合運用,既詮釋了主題,又增強了表達的氣勢。結(jié)尾的句子富有哲理。
失誤原因:整體內(nèi)容顯得比較空洞;語言不夠簡潔;文章開頭從反面引入,與全文的風格不太一致。(點評老師:黃志偉)
2.充滿愛意的實驗
清晨的陽光
喜歡清晨的陽光,它照著那一張張臟臟的小臉;喜歡清晨的陽光,它照著那一雙雙寬大的臂膀;喜歡清晨的陽光,它照著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蘇醒。
昨日的塵啊,你快飛下去吧,別升騰在天的盡頭;昨日的教室呀,你別寂寞,我們在與你惜別吧;昨日的風呀,你再輕輕地吹一吹吧,吹凈解放軍叔叔臉上的塵土,吹干媽媽眼角的淚,吹去孩子們求生的呼喚。
清晨的陽光,你走慢些,你再照一照解放軍叔叔那張疲憊而充滿笑意的臉吧;清晨的陽光,你走慢些,你再照一照媽媽散亂的頭發(fā)吧,她出去治療病人已經(jīng)好幾天沒合眼了;清晨的陽光,你走慢些,你再照一照我充滿期盼的臉吧,我期盼我的伙伴們快回到學校去。
天邊的夕陽
天空如往昔,那樣安靜,一朵紅霞飄著,飛著,大地如往昔,那樣悲愴,朋友的哭聲蕩漾著;你們?nèi)缤,?zhàn)斗在前線,蠟黃的臉上,紅紅的血絲布滿雙眼。
那是一張急切的臉,解放軍叔叔不停地搬動磚塊,豆大的汗珠掛滿額上。那是一張疲憊的臉,白衣天使們正在瘋狂地工作,雖然眼睛里有一絲絲睡意,但他們不允許自己停下來……那是一張哭泣的臉,我抽泣著,我呼喊著:這會過去的,一切都會過去的,你們要堅強起來。
天邊的夕陽,你走慢些吧,再照一照那些鮮活的生命吧,再照一照那些疲憊的身影吧。
天上的星星
那仍是一張疲憊的臉,豆大的汗珠,潤濕了解放軍叔叔的上衣;那仍是一張急切的臉,看著痛不欲生的傷員,醫(yī)護人員急切得很;那仍是一片沒有星星的夜空,靜得讓人流淚。
天上的星星!星星!如果你知道你背負著的愿望,你一定會努力地閃爍,對吧?閃爍吧,讓生者脫離苦難,讓死者安息,讓那一張張充滿笑意的臉綻放出幸福,歡喜的笑容,星星!
【點評】本文以時間為序,采用小標題形式,選擇解放軍戰(zhàn)士、醫(yī)護人員的事例來詮釋“愛的奉獻”這個主題,總體不錯。運用呼告的修辭,使語言富有親切感。
失誤原因:標題中的“實驗”在內(nèi)容中沒有體現(xiàn);選擇事例太過單一,人物形象的刻畫不夠鮮明,顯得內(nèi)容較單;表面看,語言似乎很漂亮,其實顯得較較羅嗦,不少的排比句比較生硬,有湊數(shù)之嫌,反倒影響表現(xiàn)力。(點評老師:黃志偉)
3.“愛心”實驗報告
按照“聯(lián)合國人文研究所”給我們課題組下達的任務和要求,現(xiàn)將我們承擔的“愛心”實驗報告如下。
實驗一
實驗器材:燒杯、玻璃棒、水、“愛心”溶液、“痛苦”顆粒。
實驗步驟:將燒杯洗凈,將“痛苦”顆粒倒入少量,加入適量的水,如果顏色不透明則加入適量的“愛心”溶液。
實驗現(xiàn)象:燒杯里的溶液逐漸由黑變透明,散發(fā)迷人的清香。
實驗結(jié)論:“愛心”溶液能化解“痛苦”粉末。
實驗二
實驗器材:酒精燈、鐵架臺、燒杯、玻璃棒、“愛心”溶液、“善意捐助”溶液。
實驗步驟:將鐵架臺架好,將燒杯置于鐵架上,將“愛心”溶液與“善意捐助”溶液倒入燒杯中,點亮酒精燈加熱并用玻璃棒攪拌。
實驗現(xiàn)象:“善意捐助”溶液的芬芳不斷變濃,不斷有黑色物質(zhì)沉淀。
實驗結(jié)論:“愛心”溶液能加速“善意捐助”的反應。
實驗三
實驗器材:試管、酒精燈、試管夾、“愛心”溶液、“關愛他人”固體、鑷子。
實驗步驟:將試管洗凈,取少量“愛心”溶液放于試管內(nèi),用鑷子取少量“關愛他人”固體放于試管內(nèi),用試管夾夾住試管,點亮酒精燈加熱,并用玻璃棒攪拌。
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燦爛明亮的七色光,散發(fā)醉人的芳香。
實驗結(jié)論:“愛心”與“關愛他人”促進反應。
實驗小結(jié)
愛心可化解痛苦,愛心能對人以善意的捐助,能關愛他人,因此,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推薦老師:沈利軍、唐勝輝)
【點評】采用實驗報告的形式,雖然給人的感覺比較新穎,但形式都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本文要表現(xiàn)“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边@個主題,通過實驗形式,從“愛心能化解痛苦”等三個方面來表現(xiàn)。但感覺不夠自然,有些矯情。尤其是第二個實驗,“黑色物質(zhì)沉淀”讓人不知所云。語言表達上,化學科的術語多于文學語言,顯得不倫不類。這種形式的文章,似乎適合很多內(nèi)容。如把文中的“愛心”換成“善良、勇敢”等主題都可以,這就失去了其個性。
主要失誤:過分強調(diào)形式卻忽略了內(nèi)容,內(nèi)容與形式不協(xié)調(diào)。(點評老師:黃志偉)
弟要什么,我們就給什么
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中國的朋友巴基斯坦將國家戰(zhàn)備急需物質(zhì)數(shù)千頂帳篷分批火速運往中國,并且派出一大批專業(yè)的醫(yī)療組來到中國幫助救援。有一位巴基斯坦的救援人員說:“在巴基斯坦困難的時候,是中國把好的東西給了我們,今天,中國兄弟遇到了困難,巴基斯坦人民將全力幫助中國兄弟!”據(jù)報道,巴方總理對胡錦濤書記說:“中國兄弟需要什么,我們巴基斯坦就全力提供什么!”
俄羅斯救援團
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三天,俄方緊急派了一支專業(yè)的搜救小組前往中國汶川,成功地在“救援黃金時間”后救出生還者,并且不斷地進行搜救。在找到一名遇難者時,一位搜救組成員傷心地哭了:“如果我們再快一點,他就可能有活的希望!”
記住這5萬元
一個人均年生產(chǎn)總值不足40美元(折合人民幣300元人民幣)的世界上窮的國家之一的非洲小國,竟然也向中國捐助5萬元!這一刻,我們更加明白,愛心是不能用數(shù)字來衡量的!
讓你驚訝的日本
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之后,我們原來以為會冷嘲熱諷的日本居然也拋開了反華的情緒,不但捐款捐物,還派出了專業(yè)的救援隊伍到中國參加救援,他們無私地奉獻愛心,積極地提供了救援,為災區(qū)人民祈福,為遇難者哀悼,確實讓我們很吃驚,比起抗美援朝時南朝鮮的不堪入耳的咒罵,這確實讓我們感動。
地震,震的是全世界的愛
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中華13億人民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使全世界更真實地了解中國。來自全世界的愛感動著中國,來自全世界的愛鼓舞著中國,來自全世界的愛友誼了中國。
全世界的愛,匯聚長江黃河;全世界的愛,有力地幫助災區(qū)重建家園;全世界的愛,奉獻給了中國。(推薦老師:何金平、鄭遠清)
點評:本文以大手筆揮灑著全世界的愛,選材視野開闊,選擇很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表現(xiàn)主題。所選事例既有報恩的,也有千里送鵝毛的,還有不計前嫌的。既有發(fā)達國家,又有弱小的國家。這些材料從不同側(cè)面有力地表現(xiàn)了主題。但語言表現(xiàn)力不夠,給讀者的感覺是敘述描寫的地方不夠生動形象,議論抒情的句子不夠精煉深刻。如對每一個事例的描寫應該有生動的細節(jié),題記和結(jié)尾的語言應該更準確精煉。另外,既然采用小標題,就要注意小標題的藝術性,或引用文中的經(jīng)典語言,或?qū)κ吕M行高度概括。文中第二個小標題和第三個就明顯不統(tǒng)一,而且第一個小標題和第二個之間缺少必要的銜接,顯得很生硬。其實本文不用小標題或許還會更簡潔。
主要失分點:內(nèi)容比較單薄,敘述不夠具體;語言表現(xiàn)力不夠;銜接不夠自然;每個事例的敘述后缺少點睛之筆。(點評老師:劉禮群)
【三類作文】
1.有愛,就有希望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考生
一減一等于零,人類減去氧氣等于死亡,土地減去養(yǎng)料等于荒蕪……
那么,生活減去愛等于什么?等于黑暗,等于冷漠,等于自私,等于……
2008年5月12日的14時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像一根弦,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扉。在那一刻,有多少人失去了親人,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老師,失去了同學,有多少人曾與死神擦肩而過,又有多少人被死神帶走……
死神雖然帶走了曾經(jīng)屬于我們的那段美好時光,可它帶不走我們緊緊握在一起的手,帶不走我們團結(jié)一致的心,帶不走我們炎黃子孫的愛……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大災更顯大愛!
“5.12”地震發(fā)生后,所有的炎黃子孫都獻出了各自的一分力量一分愛。
溫家寶總理于當日趕赴都江堰,指揮抗震救災。想想看,一位60多歲的老人親自在第一線指揮,而且連續(xù)多日在救災現(xiàn)場指揮,他鼓勵消防隊員們要盡自己的大努力救援,他慰問了失去親人的受災群眾……一幅幅慘不忍睹的畫面是人們心中的傷痛,讓人們揪心;但一幕幕感人的場面又都讓人流淚不止……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全國各地組織的各種“抗震救災”的募捐活動吧。你看,無論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還是蹣跚學步的孩子;無論是慷慨解囊的百萬富翁,還是傾其所有的街頭乞討者;無論是引人注目的名人,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群眾,大家都在為災去人民奉獻一份關愛。一份份愛心,匯成了涓涓小溪,匯成了愛的海洋。血濃于水,本是炎黃子孫,必然會救助受災同胞。
只要有愛,就好像植物有了陽光可以光合作用,就像魚兒有了水可以自己滋養(yǎng),就像鳥兒有了藍天可以自由飛翔。無論災害多嚴重,只要有了愛,有了愛的奉獻,災區(qū)的人民就不再悲傷,到處都會盛開的花兒,有愛,人間將變成天堂!
生活加上愛,等于光明,生活加上愛,等于溫暖,生活加上愛等于和諧,等于美好,等于……
我們堅信,有愛,就有希望。ㄍ扑]老師:邱穎智、清建文)
【點評】本文緊緊圍繞“有愛,就有希望”這個主題,重點選擇“總理慰問受災群眾”“炎黃子孫踴躍獻愛心”兩方面的材料,集中表現(xiàn)主題。倒數(shù)第三段的排比和比喻的綜合運用,既詮釋了主題,又增強了表達的氣勢。結(jié)尾的句子富有哲理。
失誤原因:整體內(nèi)容顯得比較空洞;語言不夠簡潔;文章開頭從反面引入,與全文的風格不太一致。(點評老師:黃志偉)
2.充滿愛意的實驗
清晨的陽光
喜歡清晨的陽光,它照著那一張張臟臟的小臉;喜歡清晨的陽光,它照著那一雙雙寬大的臂膀;喜歡清晨的陽光,它照著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蘇醒。
昨日的塵啊,你快飛下去吧,別升騰在天的盡頭;昨日的教室呀,你別寂寞,我們在與你惜別吧;昨日的風呀,你再輕輕地吹一吹吧,吹凈解放軍叔叔臉上的塵土,吹干媽媽眼角的淚,吹去孩子們求生的呼喚。
清晨的陽光,你走慢些,你再照一照解放軍叔叔那張疲憊而充滿笑意的臉吧;清晨的陽光,你走慢些,你再照一照媽媽散亂的頭發(fā)吧,她出去治療病人已經(jīng)好幾天沒合眼了;清晨的陽光,你走慢些,你再照一照我充滿期盼的臉吧,我期盼我的伙伴們快回到學校去。
天邊的夕陽
天空如往昔,那樣安靜,一朵紅霞飄著,飛著,大地如往昔,那樣悲愴,朋友的哭聲蕩漾著;你們?nèi)缤,?zhàn)斗在前線,蠟黃的臉上,紅紅的血絲布滿雙眼。
那是一張急切的臉,解放軍叔叔不停地搬動磚塊,豆大的汗珠掛滿額上。那是一張疲憊的臉,白衣天使們正在瘋狂地工作,雖然眼睛里有一絲絲睡意,但他們不允許自己停下來……那是一張哭泣的臉,我抽泣著,我呼喊著:這會過去的,一切都會過去的,你們要堅強起來。
天邊的夕陽,你走慢些吧,再照一照那些鮮活的生命吧,再照一照那些疲憊的身影吧。
天上的星星
那仍是一張疲憊的臉,豆大的汗珠,潤濕了解放軍叔叔的上衣;那仍是一張急切的臉,看著痛不欲生的傷員,醫(yī)護人員急切得很;那仍是一片沒有星星的夜空,靜得讓人流淚。
天上的星星!星星。∪绻阒滥惚池撝脑竿,你一定會努力地閃爍,對吧?閃爍吧,讓生者脫離苦難,讓死者安息,讓那一張張充滿笑意的臉綻放出幸福,歡喜的笑容,星星!
【點評】本文以時間為序,采用小標題形式,選擇解放軍戰(zhàn)士、醫(yī)護人員的事例來詮釋“愛的奉獻”這個主題,總體不錯。運用呼告的修辭,使語言富有親切感。
失誤原因:標題中的“實驗”在內(nèi)容中沒有體現(xiàn);選擇事例太過單一,人物形象的刻畫不夠鮮明,顯得內(nèi)容較單。槐砻婵,語言似乎很漂亮,其實顯得較較羅嗦,不少的排比句比較生硬,有湊數(shù)之嫌,反倒影響表現(xiàn)力。(點評老師:黃志偉)
3.“愛心”實驗報告
按照“聯(lián)合國人文研究所”給我們課題組下達的任務和要求,現(xiàn)將我們承擔的“愛心”實驗報告如下。
實驗一
實驗器材:燒杯、玻璃棒、水、“愛心”溶液、“痛苦”顆粒。
實驗步驟:將燒杯洗凈,將“痛苦”顆粒倒入少量,加入適量的水,如果顏色不透明則加入適量的“愛心”溶液。
實驗現(xiàn)象:燒杯里的溶液逐漸由黑變透明,散發(fā)迷人的清香。
實驗結(jié)論:“愛心”溶液能化解“痛苦”粉末。
實驗二
實驗器材:酒精燈、鐵架臺、燒杯、玻璃棒、“愛心”溶液、“善意捐助”溶液。
實驗步驟:將鐵架臺架好,將燒杯置于鐵架上,將“愛心”溶液與“善意捐助”溶液倒入燒杯中,點亮酒精燈加熱并用玻璃棒攪拌。
實驗現(xiàn)象:“善意捐助”溶液的芬芳不斷變濃,不斷有黑色物質(zhì)沉淀。
實驗結(jié)論:“愛心”溶液能加速“善意捐助”的反應。
實驗三
實驗器材:試管、酒精燈、試管夾、“愛心”溶液、“關愛他人”固體、鑷子。
實驗步驟:將試管洗凈,取少量“愛心”溶液放于試管內(nèi),用鑷子取少量“關愛他人”固體放于試管內(nèi),用試管夾夾住試管,點亮酒精燈加熱,并用玻璃棒攪拌。
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燦爛明亮的七色光,散發(fā)醉人的芳香。
實驗結(jié)論:“愛心”與“關愛他人”促進反應。
實驗小結(jié)
愛心可化解痛苦,愛心能對人以善意的捐助,能關愛他人,因此,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推薦老師:沈利軍、唐勝輝)
【點評】采用實驗報告的形式,雖然給人的感覺比較新穎,但形式都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本文要表現(xiàn)“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边@個主題,通過實驗形式,從“愛心能化解痛苦”等三個方面來表現(xiàn)。但感覺不夠自然,有些矯情。尤其是第二個實驗,“黑色物質(zhì)沉淀”讓人不知所云。語言表達上,化學科的術語多于文學語言,顯得不倫不類。這種形式的文章,似乎適合很多內(nèi)容。如把文中的“愛心”換成“善良、勇敢”等主題都可以,這就失去了其個性。
主要失誤:過分強調(diào)形式卻忽略了內(nèi)容,內(nèi)容與形式不協(xié)調(diào)。(點評老師:黃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