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15年青海三支一扶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試題

時間:2014-11-07 15:06: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一、單項選擇題
1. 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惟一標準是()。
A. 對物質和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
B. 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
C. 對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
D. 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問題的不同回答
2. 一切唯心主義者都主張()。
A. 世界是精神的產物
B. 世界萬物是“感覺的復合”
C. 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
D. 世界是不可認識的
3. “運動應當從它的反面即從靜止找到它的量度”,因為靜止是 ()。
A.運動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B. 過去運動的結果和未來運動的出發(fā)點
C.運動的原因和根據(jù)
D. 運動的基礎和承擔者
4. 物質從一般反映特性到人類意識產生所經歷的三個決定性環(huán)節(jié)是()。
A. 概念、判斷、推理
B. 實踐、感性認識、理性認識
C. 客體、主體、客體
D.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人類的意識
5. 毛澤東同志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tǒng)一
B. 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時空有限性的統(tǒng)一
C. 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tǒng)一
D. 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tǒng)一
6.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實際工作時()。
A.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 堅持兩點論,全面地認識問題
C. 堅持重點論
D. 既全面又有重點地認識問題
7. 理性認識高于感性認識,因為()。
A. 理性認識可靠,感性認識不可靠
B. 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把握,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xiàn)象的認識
C. 理性認識是絕對的,感性認是相對的
D. 理性認識是與經驗無關的人的抽象思維的產物,感性認識是人本能的反映
8.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钡拿愿嬖V人們的哲理是:()。
A. 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量變會引起質變
B. 沒有質變,就不會有量變,質變優(yōu)于量變
C. 沒有質量互變,就沒有事物的發(fā)展
D. 沒有量,就沒有質,質是量的積累
9. 在認識中堅持反映論的原則 ()。
A. 是一切唯物主義的觀點
B. 只是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C. 只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D. 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10. 享樂主義是()。
A. 現(xiàn)代社會高消費的價值觀
B. 剝削階級腐朽、頹廢的價值觀
C. 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價值觀
D. 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
二、多項選擇題
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有 ( )。
A. 黑格爾的辯證法
B. 培根的經驗論
C. 狄德羅的唯物主義
D. 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2. 辯證唯物主義之所以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因為( )。
A. 它提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最一般規(guī)律
B. 它對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
C. 它是在實踐的推動下完成了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科學體系
D. 它繼承了哲學的優(yōu)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學的新材料,總結了無產階級斗爭的經驗
3.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東西而已”。這一點表明:( )
A. 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B. 意識是人腦產生的特殊物質
C.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D. 觀念的東西同物質的東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4. “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就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句話體現(xiàn)了:( )。
A. 物質決定意識,客觀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
B.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D.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
5.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辦到!边@是( )。
A. 充分發(fā)揮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xiàn)
B. 唯心主義的“精神萬能論”的表現(xiàn)
C. 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xiàn)
D. 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xiàn)
6. 中國有句古話,“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意思是說,橘這種水果適于在淮南一帶種植,如果將它移植到淮北去,情況就會大不相同,柑橘會變成一種又小又苦的枳了。這說明: ( )
A. 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同一定的條件相關,因而,辦事情、想問題,必須顧及這些條件,從實際出發(fā)
B. 外在的環(huán)境和條件直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與發(fā)展,因而,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
C. 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變化不可缺少的條件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7. 關于實踐,正確的說法是: ( )。
A. 實踐的主體、對象、手段和工具,乃至實踐的結果都是客觀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活動
B. 一切實踐都是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現(xiàn)在的實踐是過去實踐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而任何正在進行的實踐活動都受到當時當?shù)馗鞣N條件的限制,實踐既具有歷史繼承性,又具有歷史的局限性
C. 人的實踐是能動地認識世界又能動地改造世界,使客觀世界滿足人類自身存在和發(fā)展需要的自覺活動
D. 實踐的客觀物質性、社會歷史性和能動性的特點相互貫通,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一實踐的全過程中
8.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边@句話意味著:( )
A. 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絕對的因素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C. 真理和謬誤是認識過程中的兩個階段
D. 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才有絕對的意義
9. 經濟基礎決定上是層建筑,這是因為( )。
A. 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
B. 經濟基礎的變革決定上層建筑的變革
C. 經濟基礎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定著上層建筑的變化發(fā)展的方向
D. 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作用
10. 人生價值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
A. 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B. 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與滿足
C. 個人社會地位的高低
D. 個人向社會索取等量的貢獻
一、單項選擇題
1. D 2. A 3. B 4. D 5. D 6. A 7. B 8. A 9. A 10. B
二、多項選擇題
1. AD 2. ABD 3. CD 4. AB 5. BC
6. AC 7. ABCD 8. BD 9. ABCD 10.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