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去華夏銀行面試的,順便把之前筆試的經歷一起寫出來吧~~~
宣講+信息了解:
小米妞在宣講會上代投的簡歷,據宣講會上的了解,這次華夏銀行的招聘主要招兩個崗位,一類是柜員,一類是大堂經理,其中柜員是正式工,而大堂經理是派遣工,我們都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柜員。
在我快遺忘它的時候收到了筆試通知,從筆試名單里面看,師大大約是10人左右進了筆試。
恰好有個同事的朋友在華夏銀行工作,咨詢了一下,朋友說能去的話還是去,柜員的工作不算很累,會從高柜到低柜再到后,也就是從與客戶最直接的接觸逐漸往里走,聽起來職業(yè)發(fā)展是比較清晰的,年薪大約是10w+,去年招聘研究生解決戶口基本沒問題。華麗麗的被戶口所吸引,于是去參加了筆試。
筆試:
筆試題我大概的給它按我的理解粗略的分個類吧:
1、前20道和行測中數學類的題比較像,不太難;
2、接著的是大約十幾二十道經濟常識的題,高中應該基本都學過,但是記不太起來了;
3、之后的題目對我這個英語專業(yè)的人來說就比較變態(tài)了,基本都是會計專業(yè)的題,比如說記賬法、金本位等等的,還有直接計算現金流量表的資金流動率、速動率等等,這些專業(yè)名詞一點都搞不明白,硬著頭皮寫的計算過程;
4、翻譯兩斷對話,一段英翻中,一段中翻英,都是與客戶的簡單對話,每段都是10句話以內,語法上也沒有什么難度,主要是有幾個相關的專業(yè)術語,像外匯之類的需要有點了解。吼吼,這個我喜歡,專業(yè)對口啊~~~雖然占分很少~~~
5、最后是篇論述文,寫對會計制度的一個看法,可以自由發(fā)揮。
在答題的過程中,我是越答越郁悶,因為太多會計相關的題目,能感覺到對于會計專業(yè)或者經濟相關專業(yè)的人來說,應該是些非;A的題,但是對于外專業(yè)的人來說,還是比較一頭霧水的,最后臨交卷的時候,發(fā)現試卷的抬頭寫的是會計專業(yè)筆試題,這個抬頭驗證了我的猜想。不過,這個筆試的成績做了多大的參考,也不好說,我覺得我答得奇爛無比,結果在兩個多月后收到了面試通知。
面試:
周五早上收到的電話周六面試,面試的要求還挺多,要求穿正裝,化淡妝,帶生活照,A4紙寫明對客戶開發(fā)的想法和自身資源。面試名單上男女分開寫的,師大女生進面試的我看到的應該是兩個。
面試比想象的簡單,3對1的單面,每個人進去5-10分鐘的樣子,氣氛比較輕松,問題也比較隨意,先是簡單的自我介紹,然后被問了以下問題(順序記不清了):
1、柜員、大堂經理、客戶經理這三個崗位傾向于選擇哪個?回答了柜員。
2、對于柜員的工作有什么了解?
3、并非金融或者會計專業(yè)的,為什么會對銀行感興趣。
4、家是江西的,父母是否都在江西?
5、我們招的柜員有兩種,一種是正式的,一種是派遣的,這次我們招的大部分都是派遣的,當然,在兩年之后有機會可以轉正,我們的轉正也是公開公平的。如果是派遣的,你還考慮么?
6、你家是江西的,如果我們不承諾解決戶口,你還考慮么?
7、你的英語水平達到了什么程度?口語水平呢?
基本上就是這幾個問題,眼尖的人應該能發(fā)現,這里涉及正式工還是派遣和宣講會上說的不一樣,而戶口問題也和我之前了解到的不一樣。我沒有過多的再問這個問題,不過鑒于北京市戶口縮減70%(這個數據被小米妞面試的那家律所的人證實了)的事實,我覺得這里給正式工和戶口的希望應該基本是沒有的。悲劇啊。。。。
面試結束后,領了一張A4紙,要求去下面大堂看一下,寫下整體印象里的三個優(yōu)點(缺點)和三個建議。在寫的時候有個小插曲,保安gg過來問我們都報的什么崗位,回答是柜員之后,保安gg驚訝的問:報柜員干嘛啊,這么累。我們聽到這句話就更郁悶了。。。
總之,面試的時候發(fā)現它所能提供的和我們之前所想象的差距比較大,我相信大部分女生在面對直接說明派遣和不承諾解決戶口這兩件事情的時候,應該基本都選擇了放棄。這次的筆試面試,對我來說,可能沒有太多的收獲,只是多了些感慨,今年的戶口,真是困住無數人的難題。Bless 大家都能如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