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2015年福建高中會考政治考試大綱

時間:2014-09-18 13:05: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一、命題依據(jù)

  依據(jù)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福建省教育廳頒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基礎會考方案(試行)》和《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基礎會考思想政治學科考試大綱(試行)》,并結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命題。

  二、命題原則

  1.思想性: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宣傳和貫徹黨與國家的大政方針,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反映學科的德育功能。

  2.基礎性:反映基礎教育的要求,突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關注理解和運用相關知識思考、分析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難易適當,不出偏題和怪題。

  3.科學性:試題設計必須與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基礎會考思想政治學科考試大綱要求相一致,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區(qū)分度。試卷結構合理,試題內容科學、嚴謹,試題文字簡潔、規(guī)范,試題答案準確、合理。閱讀量、思考量和答題量適中。

  4.人文性:堅持以人為本,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在考試內容選擇、試題形式設計和答題要求確定上,既體現(xiàn)學科特點,反映社會熱點,又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5.導向性: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的發(fā)展;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體現(xiàn)高中新課程理念,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適當探索開放性與探究性,充分發(fā)揮基礎會考對普通高中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

  三、考試目標與要求

  根據(jù)水平考試的要求和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育目標和特點,思想政治學科基礎會考以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核心知識測試和基本能力考核為主,重視知識獲得的方法、過程,以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荚嚹繕司唧w表現(xiàn)為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

  1.再認或再現(xiàn)所學的時事知識和《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等模塊的主干知識;能使用學科術語回答問題,條理清楚,表述準確。

  2.聯(lián)系時事和生活實際,理解《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等模塊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3.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對相關社會現(xiàn)象和生活問題進行觀察和認識、分析和說明、評價和探究,并作出正確的是非判斷和行為選擇。

  4.在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中體現(xiàn)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考試內容

  考試范圍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個必修模塊及當年度時事,并貫徹落實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閩委教宣〔2014〕5號)的精神。具體內容如下:

  考試范圍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個必修模塊及當年度時事,并貫徹落實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閩委教宣〔2014〕5號)的精神。具體內容如下:

 。ㄒ唬┍匦1:經濟生活

  1.1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屬性;

  1.2理解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

  1.3了解紙幣及其發(fā)行量;

  1.4學會正確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

  1.5了解外匯與匯率;

  1.6認同正確的金錢觀;

  2.1理解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

  2.2理解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及表現(xiàn)形式;

  2.3理解價格變動的影響;

  3.1理解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3.2了解消費的主要類型和結構;

  3.3了解幾種主要的消費心理;

  3.4認同正確的消費觀;

  4.1理解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4.2明確我國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意義;

  4.3了解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內容;

  4.4認識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

  5.1了解企業(yè)的含義、公司的含義及基本形式;

  5.2理解企業(yè)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

  5.3認同正確的擇業(yè)、就業(yè)觀;

  5.4學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6.1了解幾種主要的投資方式及其特點;

  6.2嘗試制訂投資方案;

  7.1理解我國的分配制度;

  7.2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和途徑,理解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8.1了解財政、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赤字的基本含義;

  8.2了解我國財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種類;

  8.3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8.4理解財政的巨大作用;

  8.5了解稅收的含義及基本特征;

  8.6了解個人所得稅的含義;

  8.7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增強納稅人意識;

  9.1了解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

  9.2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優(yōu)點;

  9.3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市場秩序的重要性;

  9.4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9.5理解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目標及手段;

  10.1理解科學發(fā)展觀的內涵,認同科學發(fā)展觀;

  10.2理解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11.1了解經濟全球化含義、表現(xiàn)及其影響;

  11.2了解世貿組織及其基本原則和作用;

  11.3分析我國應如何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二)必修2:政治生活

  1.1理解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1.2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1.3懂得公民應該履行的政治性義務;

  1.4學會積極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

  2.1比較不同的選舉方式,樹立依法行使選舉權的正確態(tài)度;

  2.2理解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和意義;

  2.3了解基層民主自治的途徑和方式;

  2.4懂得民主監(jiān)督的方式,明確參與民主監(jiān)督的意義,體會公民參與民主監(jiān)督的責任;

  3.1分析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感受我國政府的作用;

  3.2理解我國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3.3學會通過正確的途徑與方式進行求助或投訴;

  4.1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

  4.2理解政府如何實現(xiàn)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4.3理解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的意義和主要途徑;

  4.4說明我國政府應如何樹立威信;

  5.1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及其職能權;

  5.2了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權利和義務;

  5.3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5.4理解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6.1懂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

  6.2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方式;

  6.3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6.4理解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7.1明確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學會在生活中正確處理民族關系;

  7.2理解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7.3理解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優(yōu)越性;

  7.4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8.1了解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權利和義務;

  8.2懂得聯(lián)合國的宗旨、原則和作用;

  8.3了解中國在聯(lián)合國中的地位與作用;

  8.4理解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8.5說明我國在國際關系中必須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9.1理解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9.2了解世界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

  9.3分析當前國際競爭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

  9.4闡明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5說明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ㄈ┍匦3:文化生活

  1.1了解文化的含義、形式;

  1.2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2.1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及其特點;

  2.2理解優(yōu)秀文化對塑造人生的作用;

  2.3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競爭力;

  3.1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及其作用、學會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3.2了解文化傳播的途徑和促進文化交流的意義;

  4.1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4.2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

  4.3樹立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

  4.4了解影響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5.1懂得社會實踐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動力;

  5.2領會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意義;

  5.3理解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和方向;

  6.1理解中華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7.1懂得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7.2認識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3懂得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8.1了解大眾文化的含義;

  8.2觀察和分析社會中的文化現(xiàn)象,自覺進行正確的文化選擇;

  9.1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9.2了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和要求;

  10.1了解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基本任務和根本要求;

  10.2懂得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原因和要求;

  10.3理解科學文化修養(yǎng)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關系。

 。ㄋ模┍匦4:生活與哲學

  1.1了解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1.2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2.1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

  2.2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2.3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tài)及其特點;

  3.1說明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3.2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4.1懂得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

  4.2懂得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

  4.3說明事物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5.1理解意識的基本內涵;

  5.2懂得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5.3理解意識的作用;

  5.4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

  6.1了解實踐及其基本特點;

  6.2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6.3懂得真理是客觀的、有條件的、具體的;

  6.4理解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

  7.1理解聯(lián)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7.2掌握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7.3掌握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方法;

  8.1理解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

  8.2理解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8.3掌握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9.1了解矛盾及其兩種基本屬性;

  9.2學會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9.3學會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統(tǒng)一的認識方法分析事物;

  10.1理解辯證的否定觀;

  10.2堅持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0.3明確創(chuàng)新的社會作用;

  10.4自覺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11.1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11.2了解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11.3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認同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12.1了解價值觀,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2.2掌握正確進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基本要求;

  12.3明確人生價值實現(xiàn)的條件與途徑。

 。ㄎ澹⿻r事政治

  1.當年度國內外重大時事。

  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xiàn)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純時事知識考試的知識范圍,2015年1月份考試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大時事;2015年6月份考試為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重大時事。

  五、考試形式

  1.答卷方式:開卷筆試,考生只可攜帶教材和時事進入考場供答題時參考。

  2.考試時間為9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

  六、試卷結構

  1.題型分值比例:

  選擇題約60%;非選擇題約40%。

  2.內容比例:

  必修1《經濟生活》約占25%;

  必修2《政治生活》約占25%;

  必修3《文化生活》約占15%;

  必修4《生活與哲學》約占20%;

  時事約占15%。

  3.試題難易比例:

  試題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題,以容易題為主,三者比例約為8:1:1。容易題(難度值為0.8以上)約占80%,中難題(難度值為0.8~0.6)約占10%,稍難題(難度值為0.6~0.4)約占10%。全卷難度值控制在0.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