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請考生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要求作答! 2.本試卷由“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 />

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2014公務員考試沖刺申論試卷:舊拆遷條例修訂

時間:2014-04-02 16:34: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39元團購中!公務員聯(lián)考秘訣>>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請考生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要求作答。
  2.本試卷由“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3.答題前,請考生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用2B鉛筆將準考證號所選項涂黑。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規(guī)定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的作答無效。
  4.監(jiān)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試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留在桌上,待監(jiān)考人員允許后,方可離開。
  二、給定資料
  1.強制拆遷引發(fā)的社會矛盾多年來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2009年11月前后,上海、成都等地幾起因為強拆引發(fā)的惡性沖突事件更是強烈挑動著社會的敏感神經。11月7日,來自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沈巋等五位學者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遞交了《關于對〈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進行審查的建議》。建議書列舉了《拆遷條例》與現(xiàn)行法律存在的三方面沖突:一是,依據(jù)憲法和法律,補償應在房屋拆遷之前完成,而《拆遷條例》卻將本應在征收階段完成的補償問題延至拆遷階段解決;二是,征收、補償主體應是國家,征收補償法律關系應是行政法律關系,但《拆遷條例》卻將補償主體定位為拆遷人,將拆遷補償關系界定成民事法律關系;三是,對單位、個人房屋進行拆遷,必須先依法對房屋進行征收,而《拆遷條例》卻授權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沒有依法征收的前提下就給予拆遷人拆遷許可。
  沈巋等五位學者在遞交的《審查建議》中引用了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稇椃ā返13條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6條規(guī)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睂<覀儞(jù)此認為,要通過征收獲得公民房屋的所有權,必須具備三個法定條件,亦即必須滿足三個標準:(1)“為了公共利益”;(2)“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3)“給予補償”。
  2.2009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表示,《拆遷條例》是2001年制定的,全國人大有關部門一直在加緊推動《拆遷條例》的修改。王勝明強調,2001年以后,黨中央、國務院關注并保障民生,在房屋拆遷和土地征收問題上作出了許多保障廣大農民和城市居民合法權益的新規(guī)定。2007年通過的《物權法》就是根據(jù)黨中央和國務院這些新規(guī)定出臺的,并與這些新規(guī)定是一致的。王勝明舉例說,《物權法》中對土地征收、房屋拆遷都規(guī)定了補償款,里面用了一個詞叫“足額支付”,就是因為補償款在實踐當中有時候到不了位,所以《物權法》規(guī)定要足額支付,而且還提到要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要保證城市居民被拆遷人的居住條件。這些都是國務院在2001年以后特別是2004年、2005年、2006年有關文件中的明確規(guī)定。王勝明指出,2001年的《拆遷條例》應當修改,“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到,這些年來我國的發(fā)展變化非?,黨中央、國務院在保障民生方面作出了許多重大的制度性安排”。
  3.2010年1月29日,國務院法制辦在正式公布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草案,向公眾公開征求意見。依據(jù)新的《條例(草稿)》,拆遷屬國家征收行為,由政府來主導完成,這是拆遷工作理念上的重要變化。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變化,勢必要求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開發(fā)商主導拆遷的模式,代之以政府為拆遷主體、政府主導拆遷的制度設計。政府主導拆遷的實質是政府承擔起組織實施拆遷的職能,把城市拆遷作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政府拆遷后“熟地出讓”或“熟地建設”的模式符合憲法和法律精神,可以從根本上避免土地閑置、爛尾地塊以及被拆遷人利益無法得到充分保障等諸多問題的出現(xiàn),也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拆遷難”問題。
  事實上,早在2007年12月14日,《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拆遷補償條例》草案就已經在國務院第200次常務會議上審議過。據(jù)新華社報道,此次會議要求有關部門廣泛聽取意見進一步修改后,再次提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然后公開征求意見,再由國務院決定公布施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這樣做,用的時間長一些,但這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
  4.開發(fā)商主導的拆遷模式不合常理的地方在于,開發(fā)商原本就不該與被拆遷人發(fā)生聯(lián)系。就好像甲(政府)從乙(被拆遷者)處買東西,然后賣給丙(開發(fā)商)。可是現(xiàn)在是乙和丙直接談起了價格,甲坐地收差價。我們可以看到,在政府、開發(fā)商、被拆遷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中,開發(fā)商和被拆遷人的利益指向其實是非常清晰的,即都是追求其自身利益的化,這是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的。只有政府的利益指向是模糊的。政府本應該代表公共利益決定是否拆遷,并運用行政權力平衡各方的利益,限度地實現(xiàn)城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中,政府在城市拆遷中還可能表現(xiàn)出其他利益追求,例如片面追求城市建設水平的提高,營造政績,直接獲取土地出讓金等等。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政府和開發(fā)商形成利益同盟,成為強勢的一方,而被拆遷人則成為弱勢的一方。
  在政府看來簡單省事的開發(fā)商主導的房屋拆遷模式,很容易損害拆遷活動各方參與者的權益。被拆遷人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為了盡快完成房屋拆遷,開發(fā)商會將房屋拆遷工作承包給專業(yè)的拆遷公司;為了減少拆遷費用的支出,拆遷公司又會有意降低拆遷補償標準;為了排除拆遷障礙,拆遷公司甚至不惜采取違法拆遷或者野蠻拆遷,直接傷害了被拆遷戶的財產和人身利益。再加之,政府有時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拆遷活動,利用公權力干預拆遷人的私權利,最終造成被拆遷人權益的損害。比如,地方政府為了吸引開發(fā)商的資金投向,大多以行政手段決定基本價格,壓制市場價格。這樣,開發(fā)商就能夠以較低的開發(fā)成本取得較高的利潤。尤其是當政府和開發(fā)商結成利益同盟時,被拆遷人的權益會受到更大的損害,自己的房子不得不拆,對指定的價格不得不接受。
  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政府部門并不能完全退居幕后。拿到土地的開發(fā)商抱怨政府開具空頭支票,批評政府只收取土地轉讓金,卻不提供平整好的建設用地。對于開發(fā)商而言,政府是土地的出讓者,可以說是商品的銷售人,開發(fā)商是土地的受讓者,可以說是商品的消費者;當消費者發(fā)現(xiàn)所購買的商品不堪使用時,當然要找這個商品的出售者解決問題,政府作為銷售者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另一方面,被拆遷人沒有得到合理補償或者蒙受野蠻拆遷之苦,必定會將怨氣發(fā)泄到政府身上。這樣一來,政府本想回避矛盾,沒想到反而將拆遷的矛盾最終匯集到了政府自己身上。
  另外,政府要從開發(fā)商那里獲取土地出讓金,開發(fā)商必然要將這筆出讓金打入開發(fā)成本,最終又把它全部轉嫁給廣大購房者。因此,政府獲取土地出讓金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與民爭利”的問題。其實,開發(fā)商也不輕松,他們要面對“釘子戶”的頑強抵抗,拆遷速度、施工進度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快,無形中增加了其開發(fā)成本。尤其是他們一方面要面對來自政府的種種壓力,另一方面又要面對被拆遷人多種方式的抵制對抗,常使自己處于風口浪尖,成為矛盾的焦點,甚至留給社會不好的印象。

 5.野蠻拆遷不僅損害群眾利益,也影響社會和諧,甚至還會導致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出現(xiàn)。追根溯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令此劣行彌久難改。
  其一。
  對于政府部門強行拆遷群眾違章建筑行為,有關人士認為,盡管群眾貪圖利益搞違章建筑的行為觸犯了法律,但政府部門提前不制止的態(tài)度有失職嫌疑,強行拆遷措施又太過分,無異于開發(fā)商的野蠻拆遷;若從社會影響方面來看,政府部門強行拆遷的行為,更加惡劣,不僅損害了群眾利益、影響了社會和諧,還有損政府的形象。
  其二,。
  〖=2〗有關人士表示,開發(fā)商強行拆除民房只需付出少許賠償便可了事,之后就能“運作”牟取驚人暴利。有報道說,一老婦上街買菜的工夫,住房便被夷為平地。一些開發(fā)商還擁有房屋拆遷資質,政府確定開發(fā)后往往由其具體實施拆遷、補償事宜。如此“權利一體”,他們難免會打著“維護公共利益”的幌子不擇手段拆房。讓開發(fā)商“越俎代庖”無異于“請狼放羊”。
  6.2004年和2007年就有一些法律界人士向全國人大提出過對《拆遷條例》進行審查的建議?梢哉f,《拆遷條例》修改的阻力來自全國。一方面,我國實行分稅制改革以后,地方的財政收入很大一塊來自國有土地轉讓所得,比如江南一帶財政收入的70%來自土地轉讓,這是一個大的阻力。另一方面是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拆遷后的重建、舊城改造、招商引資是一個大的產業(yè)鏈,對地方GDP的拉動非常大。有研究者利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具體地計算出浙江省某區(qū)域土地征收所得增值收益的分配結果:政府為56.97%,開發(fā)商為37.79%,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戶為5.24%。
  五位學者遞交《審查建議》后兩個月不到的時間里,共收到了三百多封信件。其中有封地方拆遷辦主任的信件,和學者發(fā)生了激烈的“交鋒”。該主任在來信中說:“總的感覺是國務院法制辦的草案太草率,法學家的意見不靠譜!毙胖姓f,如果有100戶人家,99戶簽署了協(xié)議,1戶沒有簽署,那么該土地無法實現(xiàn)交地。1戶人家足以綁架99戶人家的利益,“如果法學家沒有看到這一點,而是拘泥于法律概念,我只能感到遺憾”。這位拆遷辦主任提出了幾個觀點:其一,新條例太注重個體的權利忽視集體的權利。其二,新條例是法治的進步、社會的退步。從法理上看,新條例很“美”:尊重權利、尊重公益、尊重司法等等,然而,如果真的照新條例實施,估計整個拆遷得停止。因為除了很明顯的公共設施建設外,政府很難通過行政程序來界定出“公共利益”。沒有財政收入的增長,一切建設免談。其三,新條例沒有看到我國土地制度的“特色”!叭绻麤]有‘良性違憲’,我們可能還都住在集體宿舍等著分房子呢!痹撝魅畏磫柕溃簺]有拆遷,有中國近十年快速的城鎮(zhèn)化嗎?有我們居住的現(xiàn)代化小區(qū)嗎?
  7.W市百福巷地處老城區(qū),居民收入低,貧困人口所占比例大,所住房屋多數(shù)為私有房屋以及為數(shù)眾多的違法建筑,房小人多是普遍的現(xiàn)象。在百福巷的拆遷安置中,拆遷部門與被拆遷人矛盾激烈,以致拆遷難以進行下去。W市政協(xié)5名政協(xié)委員組成調研小組,對百福巷“拆遷難”進行調研,力圖通過調研找到問題的癥結和解決辦法,為政府盡快妥善解決百福巷拆遷安置問題建言獻策。調研小組首先召開了拆遷困難戶代表座談會,下面是部分代表的發(fā)言內容:
  A先生:我們百福巷地處城西北,按照203號令補償,我們每平方米得到的補償款僅有3600多元,而現(xiàn)在百福巷附近商品房價格已經上漲到6300多元/平方米,二手房價格也上漲到5000多元/平方米,以此補償款不用說購買商品房,就連二手房也買不起。
  具體到我自己家來說,我們一家三口,我和妻子都是下崗職工,小孩讀高中,家中兩證齊全的房屋只有30平方米,違章建筑有三大間。違章建筑雖然面積大,但在拆遷安置中只能獲得少量補償,再加上兩證齊全的30平方米房屋的補償,不要說在現(xiàn)在這個位置買房,就是到偏僻的郊區(qū)買一套開發(fā)商給我們建的安置房也買不起。
  以前,我們那三大間違章建筑,每月房租收入可達1800多元,再加上我們夫妻倆打工每月也能掙1200多元,這樣我們一家的生活還能過得去。現(xiàn)在把房拆了,房租沒有了,即便我們貸款到偏僻的郊區(qū)買一個房,那我們打工也不方便了,這讓我們今后怎么過?
  B大爺:我祖輩都居住在百福巷,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鄰里和睦,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都有感情。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尤其是百福巷交通方便、購物方便、看病方便,我和老伴都70多歲了,身體也不好,需要經常去醫(yī)院看病,說老實話我真舍不得從百福巷搬走。但現(xiàn)在靠我家獲得的拆遷補償款要在我很有感情的百福巷買房的確辦不到,所以我們準備到開發(fā)商給我們建的桃花園小區(qū)買套房把一家安頓下來。
  前幾天我們一家去桃花園小區(qū)看了看,那里偏遠,還沒有學校和醫(yī)院,交通也不方便,只有104一路公交車,而且小區(qū)離公交車站要走20分鐘。我兒子夫婦倆都在主城區(qū)上班,在百福巷住的話,他們坐一站公交車就到單位了。今后如果住在桃花園小區(qū)的話,他們到單位上班來回花在路上的時間就需要近3個小時。還有我的孫女就在我們百福巷里的市屬重點中學讀書,我們拆遷了,搬走了,她還能就近在這里讀書嗎?說實話,我們不是不拆遷,我們也有難處啊!
  C女士:我是一個清潔工,我丈夫是殘疾人,好在我們臨街有個20多平方米的小門面,丈夫就靠這個門面經營日常百貨,賺的錢不僅能養(yǎng)活自己,還能貼補家用。門面將要被拆了,丈夫整日愁眉苦臉,他沒有一技之長,真不知道今后靠什么維持生活。再說我的住房,我們屬于產權共有的拆遷戶,一個產權證,九人共有,析產后每人只得三萬余元,就連使用權的單室間也買不起。買不起房,我們也沒想過要買房,我們夫妻倆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他好好讀書,將來能改變我們家的困境。兒子就在我們百福巷小學讀書,成績很好,還是班長,我真擔心我們拆遷后,他將到哪兒去讀書?那兒的學校又將是如何?

 8.2010年1月4日,重慶市代市長黃奇帆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上發(fā)表署名文章透露,重慶市將結合危舊房拆遷,在主城約100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上,規(guī)劃布局20-50個居民聚居區(qū),籌集資金建設一批安置房,讓被拆遷群眾有房住。黃奇帆說,由政府主導的危舊房拆遷安置房,主要滿足被拆遷群眾的安置需要。
  據(jù)央視國際報道:成都市在進行舊城改造的同時,著力關注低保戶、雙困戶、殘疾戶等弱勢人群的利益,在2004年就率先出臺針對這些人的補貼政策。按照這樣的補貼方式,拆遷后的殘疾人不僅可以很快搬到拆遷單位提供的周轉房里,具有城市生活最低保障金領取證的殘疾人還能得到比普通拆遷戶的標準高出20%的臨時安置補助費和搬家費。另外,搬新家時還能在樓層上得到優(yōu)先照顧。在成都得到保障的不只是殘疾人,對于低保戶、雙困戶,只要經有關部門審查、批準符合發(fā)放廉租住房租金補貼條件,就可一次性得到五年的廉租補貼。對于拆遷建筑面積在15平方米以上、25平方米以下私有自住房屋的低保戶、雙困戶、殘疾戶,如果沒有其他的住房并且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的,在實行產權調換時,如果是安置一套住房,結算差價時只需要支付應付補差額的50%。
  據(jù)中新網報道:揚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12月10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對外發(fā)布日前制定出臺的《揚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暫行辦法》《揚州市市區(qū)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暫行辦法》。兩個《暫行辦法》是揚州市區(qū)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的規(guī)范性文件,分別適用于揚州市城市規(guī)劃區(qū)范圍內國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管理行為和揚州市區(qū)行政區(qū)域內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管理行為。凡是揚州市城市規(guī)劃區(qū)范圍內國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暫行辦法》規(guī)定:堅持在市場評估前提下的等價補償原則,采用貨幣補償和房屋產權調換兩種補償方式供被拆遷人自主選擇;政策鼓勵被拆遷人選擇貨幣補償,對全部選擇貨幣補償?shù),按照被拆遷人的貨幣補償金額增加10%的補償款。揚州市的做法在拆遷住房保障方面的亮點是“居者有其屋”,實行最低住房保障制度,不論是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均對被拆遷的住房困難戶明確規(guī)定必須提供建筑面積55平方米的住房保障。
  9.2010年1月29日,國務院法制辦在正式公布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草案,向公眾公開征求意見。在即將取代《拆遷條例》的新條例草案中,“拆遷”的概念即將成為歷史,并由“搬遷”的概念取代。有專家認為,“拆遷”一詞由“搬遷”取代,這“既有‘名’的變化,又有‘實’的變化”。專家解釋說,“搬遷”的基本理念是,在“公共利益”的名義下,經過“征收”程序后,房子歸政府了,拆與不拆由政府決定,可能政府還有別的用途不拆除了,但房子里住的人要搬走了。
  《法制日報》解讀了“新條例”的十大亮點:公共利益征收與商業(yè)開發(fā)征收徹底分開;政府是公共利益征收補償主體;政府征收房屋必須要兩次公告;發(fā)生“公共利益”爭執(zhí)交司法判決;危舊房改造必須有90%以上人數(shù)同意;征收補償額按市場評估價確定;尊重被征收人補償方式多樣選擇;野蠻暴力強制搬遷者可追刑責;違法建筑不予補償并依法拆除;商業(yè)拆遷強調自愿公平,政府不介入。
  10.美國的城市房屋拆遷分為商業(yè)性拆遷和公益性拆遷。商業(yè)性拆遷是一種單純的業(yè)主和房地產商之間的民事交易關系。政府只進行城市規(guī)劃,是維持拆遷秩序的中立者。美國幾乎每個縣都通過直接民選建立了自己的區(qū)劃委員會,負責本縣的區(qū)域規(guī)劃立法。區(qū)域規(guī)劃立法極為詳盡,甚至具體到每一塊地的用法。一個房地產商想要開發(fā)一塊地,不論他是否已經事先購買了這片土地以及住戶的房產,都必須向該委員會遞交詳細的開發(fā)方案。委員會面向公眾召開聽證會,利益相關的民眾全部有資格參與。依據(jù)聽證結果,委員會進行表決,作出最終決定。如果開發(fā)案通過了,拆遷按照市場規(guī)律進行,自愿買賣,雙方以市場價格為基準進行補償標準的公平協(xié)商,協(xié)商不能解決的,要么放棄,要么“法庭上見”。
  美國實施公益性拆遷的主要法律依據(jù)是《重要空間法》。該法涉及一個重要概念:國家征用權!皣艺饔脵唷笔侵刚疅o需財產所有人的同意而獲取私人財產的權力。當公共目的需要私人財產而所有人不愿出賣土地時,政府可以使用其強制征用權于所有人處強征得其財產。但是,“國家征用權”并不表示私權利的無條件放棄或被剝奪,該權力的行使受到了嚴格限制。征收須具備三個要件:正當?shù)姆沙绦、公平補償、公共使用;正當?shù)姆沙绦蚴侵刚魇盏某绦虮仨毢戏ê侠,公平補償是美國公用征收的基本前提,公共使用即征收是為了實現(xiàn)公共利益;美國將公共利益界定的權力賦予了法院。
  11.現(xiàn)在的拆遷條例沒有“征收”兩字,也就是對如何規(guī)范政府征收權力,未予任何規(guī)定。房屋所有權人拿到政府發(fā)給的產權證,而拆遷人拿著政府發(fā)給的拆遷許可證,兩個證其實就發(fā)生了一個沖突。從政府角度來講,前面給你發(fā)了一個產權證,后面又給他一個拆遷許可證。如此,在被拆遷人仍然拿著政府發(fā)放的產權證的同時,拆遷人卻又拿到了政府發(fā)放的拆遷許可證。被拆遷人注定要被拆,剩下的“權利”僅僅是與拆遷人談如何補償安置。這是極其荒唐的!
  《南都周刊》2010年第1期以“拆遷荒誕劇”為題,對目前暴力拆遷的現(xiàn)象進行了專題分析報道。該刊認為:實際上,暴力拆遷已經演繹成一部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劇,甚至引發(fā)嚴重的群體性事件。圍繞拆與被拆,博弈的各方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fā)展出各有特色的策略,并衍生出各種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博弈角色。他們當中,有職業(yè)釘子戶、有專業(yè)上訪戶、有職業(yè)拆遷隊、有“拆遷點子人”。因為拆遷,原來的信訪辦主任走上了漫長而無望的上訪道路;因為拆遷,原來的拆遷隊長應聘為職業(yè)“釘子戶”;因為拆遷,現(xiàn)任的法官搖身成為了告狀人。這種連最天才的編劇也未必編造得出的角色轉換,將拆遷這部大戲,從正劇變成了荒誕劇。該刊還回溯了拆遷的過往悲。2003年南京市民翁彪**住宅被玄武區(qū)拆遷辦強行推平,身體中度三級燒傷;2006年菏澤市民李民生上吊自殺身亡以此*房屋補償價格偏低;2007年蘇州市民馬雪明一家在拆遷公司的強拆過程中砍殺拆遷人員致2死1傷,夫妻兒子全部獲刑;2009年成都市民唐福珍*,以“傷己”的方式進行極端*……
  在一些地方,為了“公共利益”的開發(fā)通常都轉變?yōu)樯贁?shù)人受益的項目,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政府公權力的強行推進,沖突由此而生。數(shù)據(jù)顯示,國家信訪局從2003年到2006年接待的上訪人數(shù)當中,有近40%涉及拆遷,而在當時的建設部這個比例竟高達70%-80%。
  三、作答要求 得分 評卷人
 。ㄒ唬⿲τ凇冻鞘蟹课莶疬w管理條例》的修改,有專家建議,用政府主導型拆遷模式代替現(xiàn)在的開發(fā)商主導型拆遷模式。現(xiàn)請從給定的材料中概括出開發(fā)商主導型拆遷模式的弊端。(20分)
  要求:準確、簡明、概述全面,字數(shù)不超過250字。
  得分 評卷人
 。ǘ┱堘槍Α敖o定材料7”中的具體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措施。(20分)
  要求:措施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表述準確、有條理,字數(shù)不超過300字。
  得分評卷人
 。ㄈ┙o定資料5提到了野蠻拆遷之所以彌久難改的兩方面原因,請你根據(jù)材料5中的相關信息概括出這兩點原因。(10分)
  要求:概括準確、精練。
  得分評卷人(四)
  新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草案正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現(xiàn)請你認真閱讀給定材料并聯(lián)系實際,以“政府在城市房屋拆遷中的角色與作用”為題,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觀點明確,聯(lián)系實際,論述充分,結構完整,語言流暢,字數(shù)在1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