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公共基礎知識、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
1.2008年在世界范圍內出現(xiàn)了糧食漲價問題。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多次重大會議上要求,我國一定要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提出到“十一五”規(guī)劃末,我國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多少億畝?()A.18 B.18.5 C.19 D19.8
2.2008年是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較為困難的一年。為了應對新的國際經(jīng)濟形勢,中央及時調整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實行()。
A.緊縮的財政政策與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 B.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與緊縮的貨幣政策
C.擴張的財政政策與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 D.緊縮的財政政策與擴張的貨幣政策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是( )。
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工業(yè) B.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城市
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農村 D.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第三產(chǎn)業(yè)
4.社會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基礎和核心內容是()。
A.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 B.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C.生產(chǎn)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D.實現(xiàn)共同富裕
5.先進生產(chǎn)力的集中體現(xiàn)和主要標志是()。
A.勞動者 B.勞動對象 C.科學技術 D.管理方式
6.中國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是()。
A.獨立自主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D.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7.中國主張建立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是()。
A.以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為基礎 B.以符合平等互利原則為基礎 C.和諧的國際社會 D.以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基礎
8.公務員的錄用,堅持()的原則,依照法定的權限、條件、標準和程序進行。
A.公正、公開、公平、競爭 B.公正、公開、競爭、擇優(yōu)
C.公開、平等 競爭、擇優(yōu) D.公平、競爭、平等、擇優(yōu)
9.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要義是()。
A.以人為本 B.發(fā)展 C.統(tǒng)籌兼顧 D.社會主義
10.行政體制改革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快行政體制改革,2008年的人代會決定對中央政府的行政體制進行改革,實行()。A.精兵簡政 B.調整職能 C.大部制 D.轉變職能
11.根據(jù)公務員是否承擔領導責任,我國將公務員職務分為( )。
A.政務官與事務官 B.領導職務與非領導職務
C.委任制公務員與選任制公務員 D.領導成員與非領導成員
12.公務員法明確規(guī)定了對有某些親屬關系的公務員在職務任用上需要回避的情況,以下哪些不屬于需要回避的親屬關系()。
A.夫妻關系 B.直系血親關系 C.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 D.妻子的堂兄
13.下列不正確的是()。
A.《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是制定公務員法的基礎。
B.依法履行公職,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工資的工作人員就是公務員
C.給予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獎勵,按照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決定或者審批。
D.引咎辭職是領導成員在特定條件下必須履行的一種義務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于2005年幾月幾日通過? ()
A.4月27日 B.5月26日 C.4月28日 D.1月3日
15.區(qū)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志是( )。
A.世界是否是可知的 B.處于第一性的是“存在”還是“思維”
C.世界是變化的還是靜止的 D.是否承認世界是統(tǒng)一的
16.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就感覺時間過得快;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就感覺度日如年。這表明()。
A.時間的具體特性是可以改變的 B.人的時間觀念具有相對性
C.時間隨人的感覺的變化而變化 D.時間是由人的主觀感覺決定的
17.“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它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哲學觀點()。
A.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 B.質量互變的觀點 C.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 D.否定之否定的觀點
18.“我們認真學習先進理論,要用理論去指導實踐”。這說明()。
A.理論是第一位的 B.它違背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C.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D.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
19.“一個單位沒有發(fā)展,關鍵在單位一把手”的觀點()。
A.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B.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C.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D.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0.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科學發(fā)展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具進 D.實事求是、與時具進
21.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A.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 B.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C.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D.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2.“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兩個基本點是指()。
A.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B.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D.堅持解放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3.2007年底,我國人均GDP達到了2000美元,經(jīng)濟總量世界排名第四,這說明()。
A.我國已經(jīng)達到了中等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濟水平了 B.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我國已經(jīng)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階段 D.我國仍然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影響之中
24.國有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的主要目標是()。
A.建立股份制企業(yè) B.建立有限責任制企業(yè) C.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 D.建立無限責任制企業(yè)
25.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是什么貨幣政策?()
A.擴張性貨幣政策 B.緊縮性貨幣政策 C.均衡性貨幣政策 D.與貨幣政策無關
26.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是()。
A.商品市場、技術和信息市場、房地產(chǎn)市場 B.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
C.資本市場、技術和信息市場、勞動力市場 D.生產(chǎn)資料市場、期貨市場、技術和信息市場
27.我國現(xiàn)階段個人所得稅實行的稅率類型是()。
A.固定稅率 B.累進稅率 C.累退稅率 D.隨機稅率
28.馬克思主義政黨執(zhí)政成功的前提條件是()。
A.科學執(zhí)政 B.民主執(zhí)政 C.依法執(zhí)政 D.以德執(zhí)政
29.隨著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的提高,商品的價值量()。
A.也隨之提高 B.不變 C.降低 D.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與商品的價值量無關
30.產(chǎn)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是()。
A.固定資本、流動資本、貨幣資本 B.貨幣資本、生產(chǎn)資本、商品資本
C.商品資本、商業(yè)資本、借貸資本 D.不變資本、可變資本、生產(chǎn)資本
31.下列哪一項是資本市場上的有價證券?()
A.匯票 B.支票 C.債券 D.借條
32.下列不是我國現(xiàn)階段生產(chǎn)資料所有制形式的是()。
A.全民所有制 B.集體所有制 C.集團所有制 D.個體經(jīng)濟、私人經(jīng)濟
33.憲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價值是()。
A.是所有法律之母 B.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 C.是強制執(zhí)行的 D.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34.我國的政體是()。
A.以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D.黨中央領導的國務院負責制
35.國家主席實行任期制。每一屆任期的年限是(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36.下列不是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chǎn)生的是( )。
A.鄉(xiāng)長 B.省環(huán)保局副局長 C.國家副主席 D.國家副總理
37.我國權力機構是( )。
A.黨中央 B.中央人民政府 C.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
38.在所有物權中,最根本性的權能是( )。
A.占有權 B.處分權 C.收益權 D.使用權
3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民法中的平等自愿、等價有償原則適用于所有的民事關系 B.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的民事行為
C.著作權人擁有的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對自己的作品依法所享有的以財產(chǎn)為內容的權利
D.未滿10周歲的人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
40.某行政機關做出的某項行政行為被上級行政機關確定該行政行為廢止時,該行政行為的效力自什么時候開始無效?( )
A.終止之日起 B.與該行政行為有關的行政活動結束之日起 C.該行政行為從發(fā)布之日起 D.由下級行政機關自行決定
41.下列哪一項不是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形式( )。
A.公開審判罰 B.人身自由罰 C.財產(chǎn)罰 D.聲譽罰
42.在市場行為過程中,如果有行政強制經(jīng)營行為的,必須加以制止。其法律依據(jù)是()。
A.市場管理法 B.反不正當競爭法 C.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D.行政訴訟法
43.我國刑法規(guī)定,行為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完全刑事責任所必須達到的年齡是()。
A.14—16周歲 B.14—18周歲 C.16周歲以上 D.18周歲以上
44.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多長時間內必須進行訊問?()
A.12小時 B.24小時 C.48小時 D.72小時
45.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物權法》的正式實施時間是()。
A.2007年1月1日 B.2007年5月1日 C.2007年7月1日 D.2007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