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的主要職能是()。
A.計劃、組織、協(xié)調和控制
B.計劃、組織、協(xié)調和領導
C.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
D.計劃、協(xié)調、領導和控制
標準答案:b
2、 ()是指信息及其承載媒體。
A.清單
B.程序
C.標識
D.文件
標準答案:d
3、()是依靠檢驗人員的感官進行產品質量評價或判斷的檢查;
A.物理檢驗
B.化學檢驗
C.理化檢驗
D.感官檢驗
標準答案:d
4、不屬于硬件質量特性的是()。
A.內在特性
B.經濟特性
C.可移植特性
D.商業(yè)特性
標準答案:d
5、顧客不包括()。
A.委托人
B.相關方
C.零售商
D.消費者
標準答案:b
6、用于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標準應是()。
A.GB./T19000
B.GB./T19001
C.GB./T19021
D.GB./T19011
標準答案:b
7、對顧客滿意程度的定量化描述稱為()。
A.顧客滿意度指標
B.顧客滿意度
C.顧客滿意度測量
D.顧客滿意度評價
標準答案:a
8、()是()存在的基礎。
A.組織、顧客
B.顧客、組織
C.企業(yè)、客戶
D.客戶、企業(yè)初級基礎理論與實務
標準答案:b
9、行業(yè)標準由()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tǒng)一審批、編號、發(fā)布,并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A.國家的官方標準化機構
B.國家政府授權的有關機構
C.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D.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
標準答案:c
10、作為高層管理者尤其需要較強的()
A.技術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際技能
D.以上答案都不對
標準答案:b
單項選擇題
1、當質量管理體系和職業(yè)健康管理體系被一起審核時,稱為( )審核。
A.合作
B.聯合
C結合
D.共同
標準答案:c
2、2000版ISO 9000系列標準,突出()是提高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途徑
A持續(xù)改進
B質量策劃
C質量控制
D質量計劃
標準答案:a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審核委托方不可以是管理體系認證機構。
B審核委托方可以是要求對自己的管理體系進行審核的受審核方;
C審核結論與審核目的無關。
D審核結論僅是審校組的審核結果,就是最終審核結果
標準答案:b
4、審核報告屬于()。
A.受審核方
B.審核委托方
C.認證機構
D.審核組
標準答案:b
5、審核目的由()確定。
A.審核組長
B.審核委托方
C.審核組員
D.受審核方
標準答案:b
6、2002年5月l 日起,中國對強制性產品認證使用的標志為( )。
A.“長城”標志
B“CCIB“標志
c“CCC”標志
D.方圓認證標志
標準答案:c
7、2000版標準( )在IS09001標準基礎上增加行業(yè)特殊要求的條款。
A.不允許
B.允許
c.要求
D.已經
標準答案:b
8、 產品質量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共同點是( )。
A.認證對象相同、
B.都要對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審核
C、獲準認證的條件相同
D.證明方式相同
標準答案:b
9、 ()是與審核準則有關的并且能夠證實的記錄、事實陳述和其他信息
A、審核發(fā)現
B審核證據
C審核準則
D審核結論
標準答案:b
10、 在質量方面的指揮和控制活動,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目標及()、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
A.質量策劃
B.質量計劃
C.質量管理
D.質量體系
標準答案:a
單項選擇題
1、顧客滿意度是對顧客滿意的()描述。
A.定量化
B.定性化
C.感受化
D.理想化
標準答案:a
2、符合性的質量概念指的是符合()。
A.現行標準的程度
B.顧客要求的程度
C.技術文件的程度
D.工藝參數的程度
標準答案:a
3、若超過規(guī)定的特性值要求,將造成產品部分功能喪失的質量特性為( )。
A.關鍵質量特性
B.重要質量特性
C.次要質量特性
D.一般質量特性
標準答案:b
4、()是實現單位統(tǒng)一實現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
A.檢查
B.標準化
C.計量
D.檢定
標準答案:c
5、()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強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
A.質量目標
B.質量策劃
C.質量保證
D.質量改進
標準答案:d
6、標準是()的產物。
A.過程
B.管理的系統(tǒng)方法
C.標準化活動
D.管理活動
標準答案:c
7、行業(yè)標準是對()的補充。
A.企業(yè)標準初級基礎理論與實務
B.國家標準
C.地方標準
D.國際標準
標準答案:b
8、質量保證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質量要求會得到滿足的()
A.期望
B.信任
C.保證
D.要求
標準答案:b
9、產品質量責任是一種綜合的()。
A.法律責任
B.民事責任
C.刑事責任
D.行政責任
標準答案:a
10、哪個不是判斷產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險”的標準()
A.一因產品設計上的原因導致的不合理的危險。
B.因產品制造上的原因導致的不合理的危險。
C.違規(guī)操作造成人身傷亡
D.因告知上的原因導致的不合理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