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聯合產權交易所的網站上,“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的形象“廣告”已經設置在了首頁——郁郁蔥蔥的林木、縱橫交錯的耕地背景之下,“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經濟組織股權”等字眼清晰羅列在上。
10月13日上午,經成都市政府批準的全市農村產權綜合性市場平臺——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正式揭牌。在揭牌儀式上,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層表示,成都市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安排部署“完全符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符合國家關于試驗區(qū)建設的基本要求”。
同時,當天還舉行了農村產權流轉項目簽約儀式。
據了解,本次簽約共有12個項目,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項目有6個,流轉面積達1.66萬畝;涉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項目有3個,流轉面積約150畝;涉及集體林權流轉的項目有3個,流轉面積是2888畝。
流轉進行時
農村產權流轉,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村資產資本化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下設市場拓展部、信息部、財務部、風險控制部等,依托成都聯合產權交易所(下稱成都聯交所),為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房屋產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業(yè)類知識產權、農村經濟組織股權等農村產權流轉和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投融資提供專業(yè)服務。
成都聯交所擁有投資、法律、評估、會計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會員40余家,是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及珠三角產權交易共同市場成員單位,并與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近40余家產權交易所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關系。
為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在四川建立區(qū)域性產權交易市場,四川一直有意整合省上確定的兩家從事全省企業(yè)國有產權進場交易的機構——省交易中心、成都聯交所。曾經報道過成都市國資委設計過的三套整合方案,擬將整合后的產權交易平臺暫定名為“大西南聯合產權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
在13日的揭牌儀式上,成都政界高層表示,農村產權交易所貫徹為廣大農村服務的宗旨,不以盈利為目的——“對作為轉讓方的農戶,不收取交易服務費用,對受讓方只收取交易服務成本費用,以扶持農村產權的流轉”?荚嚧/小編收集
在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成立之前,據成都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專家組成員透露,其實“流轉已經發(fā)生”——為促進流轉,成都早先就成立了全國首個農村產權流轉擔保公司,且區(qū)(市)縣也在陸續(xù)成立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
據掌握的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成都青白江區(qū)全區(qū)農用地流轉及規(guī)模經營面積累計達11.99萬畝, 占農用地總面積的34.75%。作為試點中的“點中點”,都江堰把探索集體建設用地出讓制度作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
在最近的工作總結中,成都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辦認為都江堰試點具有可復制性:一是都江堰提出集體建設用地的出讓方必須是集體經濟組織;二是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必須經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三是允許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和外部流轉;四是在現有國有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增加和完善市場功能,為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提供交易平臺等。
對房屋產權流轉制度,都江堰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
成都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辦認為,在房地一致的原則下,都江堰將集體土地上房屋產權流轉主要分為轉讓、抵押、租賃(聯建)三種形式。提出了經市、區(qū)(市)縣人民政府批準修建的農民集中居住區(qū)房屋,參照劃撥土地補交出讓金標準向土地所有權人交納相關費用后,可以自由上市流轉。
改革下一步
城鄉(xiāng)統籌的著力點,成都放在了解決“三農”問題上,力求通過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實現真正的“多予、少取、放活”。
但成都地權改革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也是可以想見。
全國政協9月2日召開的今年最后一場專題協商會,主題是“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促進形成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僅有的兩個的城鄉(xiāng)統籌試點城市,成都市市長葛紅林與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均參加了專題會。據成都市政府官員向本報透露,葛紅林在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協的發(fā)言中,提出了四點“希望給予的政策支持”:
一是支持成都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產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擔保以及繼承、贈予等制度和機制,試驗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化、承包經營權長期固定不變等;
二是支持成都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納入國家試點城市,探索建立城鄉(xiāng)一體化社保體系;
三是試驗區(qū)建設必須依靠經濟發(fā)展和財力增長,請求國家支持成都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成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擴區(qū),參照執(zhí)行上海浦東新區(qū)、天津濱海新區(qū)有關改革開放政策;請求國家將西部大開發(fā)鼓勵類產業(yè)企業(yè)所得稅15%稅率等優(yōu)惠政策延長執(zhí)行至2020年; 考試大/小編收集
四是請求國家賦予成都在統籌城鄉(xiāng)有關法規(guī)規(guī)章方面的省級立法權限,支持成都市根據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和加快試驗區(qū)建設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規(guī)章,為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走到今天這一步很不容易。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的成立,并不是改革句號。”前述市政府官員坦承。
作為城鄉(xiāng)統籌系統工程中的下一步,他透露,目前成都正在各區(qū)(市)縣進行基層治理機制的探索,“村級組織整體構建擬按照政經分離、議行分離的原則,設置黨組織、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在自治組織中,實行議事監(jiān)督全、決策權和執(zhí)行權相互分離;在集體經濟組織中,村(社區(qū))‘兩委’干部按照法定程序進入決策管理層,集體經濟組織從村委會逐步剝離出來,直接通過股東大會等形式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負責。條件成熟的,實行政事分離,成立公共服務平臺承接政府下移的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
主抓此事的麻渝生是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原是新都區(qū)委組織部部長。正是在李仲彬(原新都區(qū)區(qū)委書記,現巴中市委書記)、麻渝生等的策劃執(zhí)行下,新都2003年底舉行了鎮(zhèn)黨委書記直選。“民主是個好東西”,市政府官員表示,城鄉(xiāng)統籌試驗區(qū)的“民主試驗”值得期待。
根據成都統籌辦估算,到2020年,成都市將以現有660萬畝耕地為基數,耕地集中經營比例要達75%,每年平均新增流轉耕地約50萬畝。在此背后,四川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劉渝陽說,“中國是無數農村組成的一大集團。你可以不關心這場改革,但這場改革要關心你”。
10月13日上午,經成都市政府批準的全市農村產權綜合性市場平臺——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正式揭牌。在揭牌儀式上,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層表示,成都市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安排部署“完全符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符合國家關于試驗區(qū)建設的基本要求”。
同時,當天還舉行了農村產權流轉項目簽約儀式。
據了解,本次簽約共有12個項目,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項目有6個,流轉面積達1.66萬畝;涉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項目有3個,流轉面積約150畝;涉及集體林權流轉的項目有3個,流轉面積是2888畝。
流轉進行時
農村產權流轉,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村資產資本化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下設市場拓展部、信息部、財務部、風險控制部等,依托成都聯合產權交易所(下稱成都聯交所),為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房屋產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業(yè)類知識產權、農村經濟組織股權等農村產權流轉和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投融資提供專業(yè)服務。
成都聯交所擁有投資、法律、評估、會計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會員40余家,是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及珠三角產權交易共同市場成員單位,并與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近40余家產權交易所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關系。
為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在四川建立區(qū)域性產權交易市場,四川一直有意整合省上確定的兩家從事全省企業(yè)國有產權進場交易的機構——省交易中心、成都聯交所。曾經報道過成都市國資委設計過的三套整合方案,擬將整合后的產權交易平臺暫定名為“大西南聯合產權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
在13日的揭牌儀式上,成都政界高層表示,農村產權交易所貫徹為廣大農村服務的宗旨,不以盈利為目的——“對作為轉讓方的農戶,不收取交易服務費用,對受讓方只收取交易服務成本費用,以扶持農村產權的流轉”?荚嚧/小編收集
在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成立之前,據成都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專家組成員透露,其實“流轉已經發(fā)生”——為促進流轉,成都早先就成立了全國首個農村產權流轉擔保公司,且區(qū)(市)縣也在陸續(xù)成立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
據掌握的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成都青白江區(qū)全區(qū)農用地流轉及規(guī)模經營面積累計達11.99萬畝, 占農用地總面積的34.75%。作為試點中的“點中點”,都江堰把探索集體建設用地出讓制度作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
在最近的工作總結中,成都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辦認為都江堰試點具有可復制性:一是都江堰提出集體建設用地的出讓方必須是集體經濟組織;二是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必須經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三是允許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和外部流轉;四是在現有國有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增加和完善市場功能,為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提供交易平臺等。
對房屋產權流轉制度,都江堰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
成都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辦認為,在房地一致的原則下,都江堰將集體土地上房屋產權流轉主要分為轉讓、抵押、租賃(聯建)三種形式。提出了經市、區(qū)(市)縣人民政府批準修建的農民集中居住區(qū)房屋,參照劃撥土地補交出讓金標準向土地所有權人交納相關費用后,可以自由上市流轉。
改革下一步
城鄉(xiāng)統籌的著力點,成都放在了解決“三農”問題上,力求通過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實現真正的“多予、少取、放活”。
但成都地權改革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也是可以想見。
全國政協9月2日召開的今年最后一場專題協商會,主題是“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促進形成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僅有的兩個的城鄉(xiāng)統籌試點城市,成都市市長葛紅林與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均參加了專題會。據成都市政府官員向本報透露,葛紅林在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協的發(fā)言中,提出了四點“希望給予的政策支持”:
一是支持成都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產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擔保以及繼承、贈予等制度和機制,試驗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化、承包經營權長期固定不變等;
二是支持成都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納入國家試點城市,探索建立城鄉(xiāng)一體化社保體系;
三是試驗區(qū)建設必須依靠經濟發(fā)展和財力增長,請求國家支持成都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成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擴區(qū),參照執(zhí)行上海浦東新區(qū)、天津濱海新區(qū)有關改革開放政策;請求國家將西部大開發(fā)鼓勵類產業(yè)企業(yè)所得稅15%稅率等優(yōu)惠政策延長執(zhí)行至2020年; 考試大/小編收集
四是請求國家賦予成都在統籌城鄉(xiāng)有關法規(guī)規(guī)章方面的省級立法權限,支持成都市根據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和加快試驗區(qū)建設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規(guī)章,為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走到今天這一步很不容易。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的成立,并不是改革句號。”前述市政府官員坦承。
作為城鄉(xiāng)統籌系統工程中的下一步,他透露,目前成都正在各區(qū)(市)縣進行基層治理機制的探索,“村級組織整體構建擬按照政經分離、議行分離的原則,設置黨組織、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在自治組織中,實行議事監(jiān)督全、決策權和執(zhí)行權相互分離;在集體經濟組織中,村(社區(qū))‘兩委’干部按照法定程序進入決策管理層,集體經濟組織從村委會逐步剝離出來,直接通過股東大會等形式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負責。條件成熟的,實行政事分離,成立公共服務平臺承接政府下移的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
主抓此事的麻渝生是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原是新都區(qū)委組織部部長。正是在李仲彬(原新都區(qū)區(qū)委書記,現巴中市委書記)、麻渝生等的策劃執(zhí)行下,新都2003年底舉行了鎮(zhèn)黨委書記直選。“民主是個好東西”,市政府官員表示,城鄉(xiāng)統籌試驗區(qū)的“民主試驗”值得期待。
根據成都統籌辦估算,到2020年,成都市將以現有660萬畝耕地為基數,耕地集中經營比例要達75%,每年平均新增流轉耕地約50萬畝。在此背后,四川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劉渝陽說,“中國是無數農村組成的一大集團。你可以不關心這場改革,但這場改革要關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