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順序
在我們剛開始學習程序設計的時候,要編寫一個程序,總是先進行一番構思,然后就一邊寫代碼一邊調試。這種方法一般只適用于非常小的程序,根據軟件工程的特點,如果對所有程序都還按這種方法進行設計,是不合理的。
其實,設計程序就像我們蓋高樓大廈,首先要設計圖紙,然后動工。所以,對于個人編寫程序來說,應遵循以下步驟:
1、問題分析:對我們要使用程序設計手段去解決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了解程序是做什么的,要達到一種什么樣的效果等。
2、結構設計:也就是對程序的整體框架進行設計,設計出我們需要使用的模塊等等,并畫出流程圖。
3、用戶界面設計:在此,我們要設計出用于與用戶交互的輸入輸出界面。
4、代碼設計:在這個步驟中,我們要進行代碼的編寫。
5、調試:對程序中正在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的各種錯誤進行處理。
6、維護:通俗地說,維護就是對程序進行升級,對原有錯誤進行修改。
對于以上幾個步驟,我想大多數人會認為代碼設計最為重要,但如果程序的結構尚未清楚,我們在編寫代碼的時候就會發(fā)生混亂,一個程序性能的好壞,主要還是取決于它的結構是否合理。因此,在程序設計中,我們要盡可能注意這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程序更加完善。
設計環(huán)境
一個良好的編程環(huán)境可以使我們在編寫程序時,不至于造成各種資源的紊亂,還可以避免資源的丟失。建議大家要在放源程序的目錄下建立“Programs”文件夾;然后再以你要編寫的程序名和版本為名建立一個文件夾,用于存放整個源程序以及各種資源;最后,分別建立幾個文件夾,“Documents”:用于存放程序文檔,包括流程圖等;“Resource”:用于存放圖片,聲音,影片等資源;“Debug”:用于存放調試的程序!癛elease”:用于存放最終釋放的程序。
例如:我們要制作一個英語學習軟件,名為“English”,版本為1.0,那么我們的編程環(huán)境中應存在以下文件夾:
[DRIVE]:\…\Programs\English1\Debug\
[DRIVE]:\…\Programs\English1\Documents\
[DRIVE]:\…\Programs\English1\Resource\
[DRIVE]:\…\Programs\English1\Release\
另外,再建立一個專門的文件夾,用于存放各種模塊,以便能實現代碼的重用,這樣,我們就不用在每次寫程序時,都重寫所有的模塊,編程速度會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