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認識事物總是從外表入手的,但表并不代表本質(zhì)。有人外表美麗,內(nèi)心卻很污濁;有人肢體殘缺,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演員出身的*,她外表的美麗可以說傾國傾城,但在這美麗的外表掩蓋下的卻是一顆毒辣的心腸,一顆篡權奪位、禍國殃民的心肝。與其相反,高截位癱瘓的張海迪,憑借著與病魔頑強抗爭的毅力,在病床和輪椅上依然抒寫著自己璀璨的人生,成為世人景仰的楷模。我想任何事物的內(nèi)含都需要去分析,像茶一樣去品味,品出其中的志趣、風格和精神,品出其內(nèi)在的生機、興旺和頑強,由此感染你,讓你擁有更多的激情去投入生活。
品味人生,認識世界,要善于透過表面看內(nèi)在。一朵美麗的花,必定有健康的內(nèi)部結構;一個人的思想、意志,可以通過一個眼神、一次行動表現(xiàn)在外;一個自信的人,表面一定是面帶微笑、昂首挺胸,一個團結強大的民族中,一定凝聚著無數(shù)善良、友愛、勤勞的子民。所以當一個人站在你面前,無需過分去在意他精致的五官,或高挑的身材,請你去觀察他的眼神、表情、行為動作以及精神面貌吧!這樣有利于你認清眼前到底是高致值得欣賞的真美;還是只限于外表卻敗絮其中的空殼了。
“入乎其內(nèi)。出平其外”是我們認識事物、認識世界的方法!叭肫狡鋬(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們認識事物,必先入其內(nèi),這樣才能接觸到活生生的事物,才能獲得第一手的素材。試想沒有見過馬的人,怎知駿馬奔馳如風?沒有吃過葡萄的人又怎知葡萄的酸味?只有深入鮮活的大千世界之中,才有對萬事萬物的感性認識。當我們有了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后,還應“出乎其外”。置身子萬物之外,才能對事物進行比較,才能看到事物之間、生活之中的差別和規(guī)律,才能體味出對事物的情趣、對生活的熱愛。這樣才真正了解了生活的真諦。
“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用心去品味屬于我們的生活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