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存取時間包括尋道的時間、定位扇區(qū)的時間以及讀寫數(shù)據(jù)的時間,若磁盤的轉速提高一倍,則 (58) 。
供選擇的答案
(58)A.平均存取時間減少 B.平均尋道時間減少
C.存儲的密度增加一倍 D.平均尋道時間增加
試題1分析
磁盤的存取時間=尋道時間+等待時間,尋道時間是指磁頭移動到磁道所需的時間;等待時間為等待讀寫的扇區(qū)轉到磁頭下方所用的時間(這個是由磁盤的轉速決定的)。因此如果磁盤的轉速提高一倍,就意味著等待時間大大降低,從而使磁盤的平均存取時間減少。因此問題(58)的答案是A。
試題1答案
(58)A
試題2(2003年試題52~54)
某硬磁盤有5個記錄面,記錄面上有效記錄區(qū)域的內徑為20cm,外徑為30cm。磁道上記錄的位密度為250bit/mm,道密度為10道/mm,每一磁道上分為16個扇區(qū),每個扇區(qū)記錄1KB(字節(jié)),磁盤旋轉速度為10000轉/分。則該硬磁盤的非格式化容量約為 (52) MB;格式化容量約為 (53) MB;該硬磁盤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約為 (54) MB/S。
供選擇的答案
(52)A.37 B.42 C.47 D.56
(53)A.25 B.29 C.33 D.39
(54)A.1.8 B.2.2 C.2.6 D.3.1
試題2分析
本題涉及的主要是硬盤的非格式容量、格式化容量和平均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三個指標:
n 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 ´ p ´ 最內圈直徑 ´ 總磁道數(shù)
注意:位密度是每道不同的,但每道的容量是相同的。0道是最外面的磁道,其位密度最小。(p ´ 最內圈直徑)就是最內圈的周長。如果題目給出的是平均位密度,則應該取中間圈的直徑。
n 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區(qū)數(shù) ´ 扇區(qū)容量 ´ 總磁道數(shù)
n 平均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每道扇區(qū)數(shù) ´ 扇區(qū)容量 ´ 盤片轉數(shù)
根據(jù)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計算:
非格式化容量=250bit/mm ´ p ´ (20+30) /2 ´ (30-20) /2´10´10´5»47MB
注:由于250bit/mm是平均位密度,因此應取中間圈。
(30-20)/2求出有效半徑,再轉成mm(´10)后乘上道密度和記錄面數(shù)
格式化容量=16 ´ 1KB ´(30-20)/2´10´10´5»39MB
平均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16 ´ 1KB ´ 10000/60»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