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盡量采取類比對象的本質屬性或者接近本質屬性的屬性進行類比。
類推的客觀基礎是事物間的相似性,而事物的相似性可以表現(xiàn)為本質屬性上的相似,也可以表現(xiàn)為非本質屬性的相似。本質屬性因其為事物內(nèi)部穩(wěn)定的必然的聯(lián)系,它在客觀上對其他屬性的制約性。換言之,事物內(nèi)在屬性對其外推屬性的制約性。因此,據(jù)之進行類推才能限度地保證結論的可靠性,至少要采取按最近本質屬性的屬性進行類比,盡量使事物在本質上趨于一致。
例1:金剛石:石墨
A、氧氣:氮氣 B、生石灰:熟石灰
C、紅磷:白磷 D、二氧化碳:干冰
「解析」C。金剛石和石墨化學元素相同為碳(C),A項氧氣O2和氮氣N2;B項生石灰CaO和熟石灰Ca(OH)2,則首先排除A、B項。C項紅磷和白磷化學元素都為P,二氧化碳和干冰化學元素都為CO2.但是,金剛石和石墨均為單質,本質屬性是同素異形體,而二氧化碳和干冰是均為化合物,本質屬性是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tài),所以排除D、紅磷和白磷也為同素異形體。
例2:蒸汽機:內(nèi)燃機
A、噴氣機:戰(zhàn)斗機 B、中藥:西藥
C、平板電視:液晶電視 D、脈沖電話:數(shù)字電話
「解析」D。蒸汽機和內(nèi)燃機都是動力機械,他們的本質區(qū)別是制動原理不同,脈沖電話和數(shù)字電話都是電話裝置,他們的本質區(qū)別是傳播原理不同。而A、B、C三項都不符合這個本質區(qū)別。
第二,增加據(jù)以類比的相同屬性的數(shù)量,前提列舉的類比屬性越多,其可靠性越大。
在思維實踐中,由于客觀事物的暴露程度不同,或由于人的知識結構、認識水平不同,對某些事物的屬性是否為本質屬性,一時難以確認,這時只要我們注意增加類比對象的相同點或相似點,或然性就越小,可靠性就越高。因為同類對象的相同屬性總是比非同類對象多,而且兩個類比對象的相同屬性越多,就意味著他們的類別越接近,這樣,待推的屬性就有極大可能為比對象所共有。所以,增加類比對象相同屬性的數(shù)量,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方面。
例1:酒:杯
A、飯:桶 B、水:井
C、菜:筐 D、湯:碗
「解析」D。酒和杯的關系是物品和其所盛器具,其中A、C、D都符合這一關系。我們需要尋找兩個詞項更多的相同屬性,顯然,題干中酒是液體,而選項中只有D選項中的湯是液體,這就找到了相對于A、C兩項更多的相同屬性。所以選擇D跟合適一些。
例2:麥克風:話筒
A、巧克力:糖果 B、炒魷魚:解雇
C、引擎:發(fā)動機 D、買單:結賬
「解析」C。麥克風和話筒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屬于同一關系,而B、C、D三個選項都是同一關系。需要尋找兩個詞項更多的相同屬性,顯然,麥克風是話筒的英譯音,選項中只有C,引擎是發(fā)動機的英譯音,其他三項均不符合,故C為選項。
總之,要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就要盡可能地確認對象間的相同點。相同點越多,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為對象間的相同點越多,二者的關聯(lián)度就會越大,結論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會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