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文之題目,或許有人會發(fā)笑:誰不知道好好地對待自己?難道誰還會虧待自己不成?可是,朋友,你可別忘了,善待自己并非放縱自己,也不是擁有奢華之生活條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之自私自利。這么說來,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虧待自己之人呢?
善待自己是一種自我釋放、自我調節(jié)、自我塑造之行為方式,也是一種積極健康之生活態(tài)度。那么,怎樣才算是善待自己呢?我認為有三個評判標準:
第一、善待自己之人,必定在行為上約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飛自己。放縱行為,破壞秩序,必然受到生活之懲罰。君不見楊永明置法規(guī)于不顧,肆意妄為,騙取體彩大獎,結果把自己送上了審判臺。其教訓發(fā)人深思。只有按照法律和道德準則來約束個人行為,才能與人共享平安和諧、坦然自在地生活。在思想上放飛自己,以滿腔之熱情開闊眼界,挖掘潛能,啟迪智慧,品味美好,升華平凡,豈不快哉?
第二,善待自己之人,必定懂得如何充實自我,笑對生活。庸人用物質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撐生活。在花花綠綠之大千世界里,在忙忙碌碌之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之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見自己生活之清貧,全然不見自己遇到之挫折,而是以一顆積極進取之心,一頭扎進工作和學習中,充實著自己之每一天。他們之人生,在追求中升華,在樂觀中顯彩。這,才是善待自己、實現(xiàn)生命價值之方式。
第三、善待自己之人必定會善待別人。以自我為中心之人,斤斤計較于一已之私,常常苛求他人、嚴責他人。因此很難得到他人之關懷,很難擁有真正之朋友。虧待他人,最終受傷害之肯家會是你自己。馬加爵就是一個典型之例子。他容不下同學之一個玩笑,認為那是在貶損自己。竟然狠心殺掉了四位同學,當然也毀掉了自己之一生。如果他能善待同學,怎么會演出震驚全中國之悲?把他人當作自己,一樣寬容,一樣尊重,就會收獲他人之寬容和尊重。人們常說之"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說之就是這個道理。
朋友,生命可貴,青春難再,成長不易,請善待你自己,善待每一天,讓生命之樹綴滿香甜之果實,讓成長之路上開滿艷麗之鮮花!
【評析】
這位作者很聰明,他在擬題時就充分尊重了文題,他沒有在擬題想不出一個更好之題目時,去難為自己,干脆就用話題作標題,這也是一種"善待自己"之聰明之舉!
按照當今作家王蒙之說法,寫作時要"機智"。作者是"機智"之,他緊扣一些人之心理,在巧解"善待自己""并非放縱自己,也不是擁有奢華之生活條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之自私自利"中,用一個設問句,機智地展開話題,使文章既有針對性也有親和力。
然后,作者亮出觀點,以解說"善待自己"之標準之方法,層次井然,雄辯有力地闡明了自己之主張。作者用"第一""第二""第三",不是愚蠢地拾起"八股"之牙慧,而是顯示一種思維,一種邏輯層次;同時,間隔反復"善待自己",不僅強化突出了自己之主張,而且使文章具有一種回環(huán)往復之音樂美。作者非常留心生活,象揚永明,馬如爵這些反面教材,他信手拈來,使論辯有力,為文章添彩。文章擺事實,講道理,正反對比,靈活自如。
結尾,用呼告,用排比,用擬人,用比喻,將文意推向高峰,別具韻味。
善待自然
命如流水,只有在它急流與奔向前去的時侯,才美麗,才有意義。既然生命如流水一樣快,我們?yōu)槭裁床徽湎兀?/p>
善待失意
人生得意,可歌可賀;人生失意,亦需善待。人生難免不如意,要每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會碰上湍流和險境,如果低下頭來,看到的只是險惡與絕望,在眩暈之中失去了生命的斗志。就使自己墜入地獄里。而如果我們若能抬頭,看到的則是一片遼遠的天空,那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并讓我們飛翔的天地。
人生像是一條水流,歷史就像是融合了許多水流的大江。你無法離開大江,但你又發(fā)現(xiàn)大江里布下了一些礁石,大江上或有著狂風,江水流著流著會出現(xiàn)急劇的轉彎、急劇的下降和攀升,以及歧路和迷宮。
人生好像一艘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開船的舵手,思想的傾斜與時代的選擇好像時而變化著走向的水流、或大或小的風。
在成長、學習、工作、生活諸事中,我們不可能花好月圓,一帆風順,而沒有失意和挫折?倳龅竭@樣那樣的、或多或是少的失意,如考試失利,仕途無望,商海折兵等。倘若我們在失意時渾渾噩噩的、一蹶不振,只會失意又喪志,最后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前程。而失意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如果我們從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完善自己,避免今后再走相同的或相似的彎路,那你已實實在在地踏上了成功的路。
其實,失意不是人的必需,而是人的必經(jīng)。因為不經(jīng)風雨怎見彩虹,你沒受過風浪的沖擊,你的意志就得不到鍛煉,心靈就蘊攜不了艱難困苦的洗禮。俗話說"大樹底下長不出好草"。任何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須迎擊生活風浪,笑傲風云,因為有挫折才會奮起,有失意才會求榮。不要因一次挫折而折斷人生奮進的脊梁,也不要為一次的失意而放棄人生的追求,而應"吃一塹長一智",在痛苦的磨難和調整中向新目標沖刺。
面對失意,不能失志。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情緒,揚起前進的風帆,校正人生的坐標和航線,重新尋找和把握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聲音……創(chuàng)傷就是前進的動力,挫折就是生命的財富。
[點評]
本文的亮點是:立意新穎,材料豐富。
一、立意新穎,主題深刻。本文作者用自己的獨立思考表達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理念:要善待失意。作者認為,在成長、學習、工作、生活諸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或多或.少的失意,而失意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如果我們從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完善自己,避免今后再走相同的或相似的彎路,那你已實實在在地踏上了成功的路。這一見解鞭辟入里,新穎深刻。
二、語言上追求詩意。文章的語言細膩、凝練而富有詩意,有很強的文采。如"人生好像一艘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開船的舵手,思想的傾斜與時代的選擇好像時而變化著走向的水流、或大或小的風",寫出了人生多失意;"任何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須迎擊生活風浪,笑傲風云,因為有挫折才會奮起,有失意才會求榮。"告誡我們不怕失意;"創(chuàng)傷就是前進的動力,挫折就是生命的財富。"這一警句激勵著人們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