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七十有余,看上去身體硬朗,穿著整齊,無半點(diǎn)“無家可歸”跡象;可以斷言,老太有家,且有兒有女。那么,既然有家、有兒有女,這么大年紀(jì)了,卻為什么還要冒著被警察抓的危險四處流動賣貨呢?
見此情景,我們肯定會產(chǎn)生一些疑問。
也許老太被兒女嫌棄,嫌棄的理由是:不賺錢,吃閑飯;愛多嘴,看不慣,因而老太的賣貨純屬無奈。
也許兒女指使她這么做,說:娘,國外賺錢不丟人,賺一點(diǎn)是一點(diǎn),你不妨批點(diǎn)貨賣;你這把年紀(jì),警察不會理你;再說出去活動活動筋骨吃得還多。
也許是老太的自愿行為,兒女不缺她吃不缺她花,她整天悶在家里無聊,弄點(diǎn)貨賣,純屬一種自娛消遣行為,絕非盈利之舉。
也許老太的兒子是賭徒,兒媳棄夫而走,家庭無經(jīng)濟(jì)保障,吃了上頓沒下頓,老太的賣貨全然是生活之需。
總之,我們不排除這些疑問。被迫也好,自娛也罷,對老太的賣貨之舉,我們除了從孝道方面考慮外,還應(yīng)當(dāng)從國外的社會環(huán)境、人文精神方面考慮。
我假設(shè)。假如賣貨老太是我老娘;假如我生活富足或小康,不缺老娘吃,不缺老娘花,讓老娘自由自在地生活,試想,在國外這種社會環(huán)境、文化氛圍里,在滿世界盡是西文明、洋行為的環(huán)境里,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一個受中國七十多年文化熏陶的老太,她能自由自在起來嗎?顯然不能。既然不能,就該給她找點(diǎn)樂趣,因為人老如同孩子,沒有樂趣就會走進(jìn)孤獨(dú)。什么樂趣?那些千篇一律、無休無止的國產(chǎn)低劣電視。窟是搔首弄姿、扭腰擺臀的色情廣告?顯然這不是老人需要的樂趣,她需要的樂趣不是用錢可買到的。她需要一種精神氛圍——鄰里間的往來,同齡間的聊天;打開電視便是“娃哈哈”的吹牛,“腦白金”的大話;推開窗戶便是汽車的叫喊,知了的合唱,等等,由此,使我想到一個問題,對老太來說,既然從兒女那里得不到樂趣,還不如自尋其樂,什么樂?這要看老太自己了,如果她喜歡弄點(diǎn)小玩意到地鐵口活動活動筋骨,從眾多匆忙的人流中尋找一下自己,感受一下昔日家鄉(xiāng)集市的快樂,你能說這是一種沒價值的精神快樂嗎?
老人的快樂,就是兒女的幸福,剝奪其快樂,就是置老人于死地。
盡管西班牙有華人老年俱樂部,但對所有老年人來說,那只是中華文化的滄海一粟。國外畢竟是國外,受環(huán)境局限,再好的物質(zhì)生活,再美的社會環(huán)境也難拴住老年人那顆“浮躁”的心,所謂中華文化中的落葉歸根即在于此。
當(dāng)然,個別是個人行為,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全部。
不過,假如你遇見其老太,你會怎么想?
假如你家有老太,你會怎么想?
假如老太是你,你又會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