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五年(1899)
正月永嘉會黨首領宋左亭、蕭桂創(chuàng)立山堂,進行反清活動,后在永嘉楓林和城內(nèi)鐵井欄街被捕,為清防營鎮(zhèn)壓。
四月樂清白溪武舉人黃河清聚眾300余,反對外國傳教士的專橫行為,焚毀教堂多處。
光緒二十六年(1900)
六月十三日平陽金宗財在蔡郎橋建立神拳會號召“除滅洋教”,從者蜂起,先后拆毀平陽西門、鰲江、蕭家渡、北港等地耶穌堂。后遭清軍及地主團練合擊,金宗時于七月十五日被殺害。
六月十六日,瑞安許阿擂在馬嶼率神拳會眾開展反洋教斗爭。
閏八月英駐溫州領事撤離,由駐寧波領事兼任。
冬瑞安學計館、萬言館合并,更名為普通(中)學堂。
是年溫州府商會成立,王岳崧為首任總理。
光緒三十一年(1905)
五月溫州各界開展抵制美貨斗爭。樂清成立“公忠演說支會”,散發(fā)抵制美貨傳單。
十月浙江選派學生公費留學日本。溫處道令每縣選送兩名,學成返國,為鄉(xiāng)里服務。
光緒三十二年(1906)
二月溫州府學堂改為溫州府中學堂。
三月陳夢熊與紅崖洞僧月空(俗稱黃飛龍)等在樂清白鶴寺創(chuàng)辦僧民學堂。
四月,又在虹橋創(chuàng)辦明強女學散發(fā)《新山歌》,鼓吹反清革命,后釀成轟動全省的“新山歌案”。
八月孫詒讓等在府城四顧橋校士館舊址創(chuàng)辦溫州師范學堂。
是年項崧等創(chuàng)辦永瑞輪船公司,購置拖輪并駁船,航行于溫瑞塘河。
是年慈溪商人楊直欽在府城五馬街口開設五味和蜜餞新店(老店原在鼓樓街饅頭巷, 初名太和蜜餞店,開設于光緒初期)。
宣統(tǒng)二年(1910)
正月“鴻發(fā)”號小型客貨輪山府城首航甌江北岸及樂清琯頭等地。
四月大清銀行分號、四明銀行分行在溫州設立。
中華民國--民國元年(1912)
1月2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召開會議溫籍殷汝驪,黃群二人與會2月玉環(huán)廳改為玉環(huán)縣。
4月29日北京臨時參議院召開會議、溫籍殷汝驪與會。
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
8月27~30日溫處13縣,遭颶風襲擊,暴雨成災。永嘉西溪一帶山洪卷走萬余人。各縣被毀民房34.61萬余間,被淹田禾40.1萬余畝,受災人口達59 41萬人。是月平陽王理孚集資2萬元,建立南麂漁田公司,開發(fā)南麂島。
是年永嘉縣舉行縣議會第一屆常會,通過創(chuàng)辦縣立工藝傳習所、貧民習藝所等29個議案。
是年溫州府商會改稱永嘉縣商會。呂謂英首任會長。
是年溫州普華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湄川、何麗川任正、副經(jīng)理,籌資8萬銀元。
民國3年(1914)
1月溫州郵政副總局改為溫州一等郵局。
7月1日,又改為永嘉一等郵局。 *日廢溫州府,置甌海道,下轄溫州6縣(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泰順、玉環(huán)),處州10縣(麗水、縉云、青田、松陽、遂昌、云和、龍泉、慶元、景寧、宣平)。治所設永嘉城區(qū)。
9月16日中國銀行溫州分行建立。
是年甌海關監(jiān)督冒廣生編輯《永嘉詩人祠叢叢刻》,將溫州鄉(xiāng)哲部分詩、詞及文刻印計12種。
民國7年(1918)
1月5日“普濟”輪由滬駛溫,在吳淞口銅沙洋三夾水面被英國“新豐”輪撞沉,溺死 300余人。徐定超夫婦同船罹難。
2月22日溫州縣城隍路翔舞臺首次放映無聲電光影州戲《歐戰(zhàn)實況》。
7月鄭惻塵創(chuàng)辦“中一公記機織花席廠”,工人最多時達1500人。
8月打鑼橋、五馬街失火,延燒房屋數(shù)十間。
民國8年(1919)
3月楊雨農(nóng)等集資在打鑼橋春花巷籌辦東甌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5月9日舊溫屬公立圖書館(即籀園圖書館)建成開放。王俊卿為首任館長。
6月溫州各中等學校響應五四運動,舉行**,開展報制日貨,查禁糧食漏海等 活動。
7月25日鄭振鋒、高覺敷、姜琦、馬公愚等發(fā)起成立“永嘉新學會”;次年1月出刊《新學報》,宣傳新思想、新文化。
12月鄭振鐸把列寧的《俄羅斯之政黨》及《對于戰(zhàn)爭之解釋》譯成中文,發(fā)表于《新中國》月刊上。冬溫州朔門大街發(fā)生大火,燒毀店鋪400余家。
民國15年(1926)
2月胡識因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返溫后改組國民黨永嘉縣黨部。
6月5日溫州留日歸國學生在華蓋山建立華工“吉林義士王希天君紀念碑”。秋吳百亨在溫州創(chuàng)辦百好煉乳廠。
10月平陽王國偵、張培農(nóng)在廣州農(nóng)*動講習所學習后,以中共中央待派員身份返 溫從事農(nóng)運工作。
11月永嘉縣總工會成立。共產(chǎn)黨員施德彰(又名雷高升)任常務委員長。11月15日軍閥孫傳芳部師長兼福建督軍周蔭人,在北伐軍追逼下,率部潰退至溫州;29 日在臺州,沿途強索軍響。委永嘉農(nóng)民協(xié)會成立。
民國16年(1927)
2月北伐軍東路指揮部委派樂清李價人為浙江游擊隊司令,在溫、臺招募新兵6000余人。2月12日北伐軍東路十七軍軍長曹萬順率部從閩抵溫。
3月12甌海道撤銷。溫屬各縣直接由省領導。
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政變。不久,中共溫州獨立支部遭破壞,蔡雄等被捕犧牲。
民國17年(1928)
1月1日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員鄭馨來溫恢復和發(fā)展黨組織。中共永嘉、瑞安、平陽三 縣縣委相繼建立,并成立農(nóng)民赤衛(wèi)隊。
3月中共浙江省委派林平海、玉屏周回溫協(xié)助鄭馨開展農(nóng)*動。春黃群委托劉景晨,劉紹寬編!毒脆l(xiāng)樓叢書》。先后歷時8年編成,計收錄歷代鄉(xiāng)哲遺著38種。
6月27日林平海、游俠、葉廷鵬等組織平陽農(nóng)民1000余人*;攻打平陽縣城失利后,林平海被捕犧牲。
民國20年(1931)
2月溫州區(qū)營業(yè)稅局成立,各縣成立辦事處。
9月海軍海道測量處“慶元”號來溫測量溫州港航道,繪制海圖。
12月上海航政局溫州辦事處成立。冬“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溫州學生紛紛上街宣傳,募款支援東北義勇軍講行抗日救亡。
是年改“村里制”為“區(qū)鄉(xiāng)鎮(zhèn)制”。村、里改稱保、甲。同年溫州長途電話通話。
同年溫州城區(qū)各同業(yè)公會相繼成立。
正月永嘉會黨首領宋左亭、蕭桂創(chuàng)立山堂,進行反清活動,后在永嘉楓林和城內(nèi)鐵井欄街被捕,為清防營鎮(zhèn)壓。
四月樂清白溪武舉人黃河清聚眾300余,反對外國傳教士的專橫行為,焚毀教堂多處。
光緒二十六年(1900)
六月十三日平陽金宗財在蔡郎橋建立神拳會號召“除滅洋教”,從者蜂起,先后拆毀平陽西門、鰲江、蕭家渡、北港等地耶穌堂。后遭清軍及地主團練合擊,金宗時于七月十五日被殺害。
六月十六日,瑞安許阿擂在馬嶼率神拳會眾開展反洋教斗爭。
閏八月英駐溫州領事撤離,由駐寧波領事兼任。
冬瑞安學計館、萬言館合并,更名為普通(中)學堂。
是年溫州府商會成立,王岳崧為首任總理。
光緒三十一年(1905)
五月溫州各界開展抵制美貨斗爭。樂清成立“公忠演說支會”,散發(fā)抵制美貨傳單。
十月浙江選派學生公費留學日本。溫處道令每縣選送兩名,學成返國,為鄉(xiāng)里服務。
光緒三十二年(1906)
二月溫州府學堂改為溫州府中學堂。
三月陳夢熊與紅崖洞僧月空(俗稱黃飛龍)等在樂清白鶴寺創(chuàng)辦僧民學堂。
四月,又在虹橋創(chuàng)辦明強女學散發(fā)《新山歌》,鼓吹反清革命,后釀成轟動全省的“新山歌案”。
八月孫詒讓等在府城四顧橋校士館舊址創(chuàng)辦溫州師范學堂。
是年項崧等創(chuàng)辦永瑞輪船公司,購置拖輪并駁船,航行于溫瑞塘河。
是年慈溪商人楊直欽在府城五馬街口開設五味和蜜餞新店(老店原在鼓樓街饅頭巷, 初名太和蜜餞店,開設于光緒初期)。
宣統(tǒng)二年(1910)
正月“鴻發(fā)”號小型客貨輪山府城首航甌江北岸及樂清琯頭等地。
四月大清銀行分號、四明銀行分行在溫州設立。
中華民國--民國元年(1912)
1月2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召開會議溫籍殷汝驪,黃群二人與會2月玉環(huán)廳改為玉環(huán)縣。
4月29日北京臨時參議院召開會議、溫籍殷汝驪與會。
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
8月27~30日溫處13縣,遭颶風襲擊,暴雨成災。永嘉西溪一帶山洪卷走萬余人。各縣被毀民房34.61萬余間,被淹田禾40.1萬余畝,受災人口達59 41萬人。是月平陽王理孚集資2萬元,建立南麂漁田公司,開發(fā)南麂島。
是年永嘉縣舉行縣議會第一屆常會,通過創(chuàng)辦縣立工藝傳習所、貧民習藝所等29個議案。
是年溫州府商會改稱永嘉縣商會。呂謂英首任會長。
是年溫州普華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湄川、何麗川任正、副經(jīng)理,籌資8萬銀元。
民國3年(1914)
1月溫州郵政副總局改為溫州一等郵局。
7月1日,又改為永嘉一等郵局。 *日廢溫州府,置甌海道,下轄溫州6縣(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泰順、玉環(huán)),處州10縣(麗水、縉云、青田、松陽、遂昌、云和、龍泉、慶元、景寧、宣平)。治所設永嘉城區(qū)。
9月16日中國銀行溫州分行建立。
是年甌海關監(jiān)督冒廣生編輯《永嘉詩人祠叢叢刻》,將溫州鄉(xiāng)哲部分詩、詞及文刻印計12種。
民國7年(1918)
1月5日“普濟”輪由滬駛溫,在吳淞口銅沙洋三夾水面被英國“新豐”輪撞沉,溺死 300余人。徐定超夫婦同船罹難。
2月22日溫州縣城隍路翔舞臺首次放映無聲電光影州戲《歐戰(zhàn)實況》。
7月鄭惻塵創(chuàng)辦“中一公記機織花席廠”,工人最多時達1500人。
8月打鑼橋、五馬街失火,延燒房屋數(shù)十間。
民國8年(1919)
3月楊雨農(nóng)等集資在打鑼橋春花巷籌辦東甌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5月9日舊溫屬公立圖書館(即籀園圖書館)建成開放。王俊卿為首任館長。
6月溫州各中等學校響應五四運動,舉行**,開展報制日貨,查禁糧食漏海等 活動。
7月25日鄭振鋒、高覺敷、姜琦、馬公愚等發(fā)起成立“永嘉新學會”;次年1月出刊《新學報》,宣傳新思想、新文化。
12月鄭振鐸把列寧的《俄羅斯之政黨》及《對于戰(zhàn)爭之解釋》譯成中文,發(fā)表于《新中國》月刊上。冬溫州朔門大街發(fā)生大火,燒毀店鋪400余家。
民國15年(1926)
2月胡識因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返溫后改組國民黨永嘉縣黨部。
6月5日溫州留日歸國學生在華蓋山建立華工“吉林義士王希天君紀念碑”。秋吳百亨在溫州創(chuàng)辦百好煉乳廠。
10月平陽王國偵、張培農(nóng)在廣州農(nóng)*動講習所學習后,以中共中央待派員身份返 溫從事農(nóng)運工作。
11月永嘉縣總工會成立。共產(chǎn)黨員施德彰(又名雷高升)任常務委員長。11月15日軍閥孫傳芳部師長兼福建督軍周蔭人,在北伐軍追逼下,率部潰退至溫州;29 日在臺州,沿途強索軍響。委永嘉農(nóng)民協(xié)會成立。
民國16年(1927)
2月北伐軍東路指揮部委派樂清李價人為浙江游擊隊司令,在溫、臺招募新兵6000余人。2月12日北伐軍東路十七軍軍長曹萬順率部從閩抵溫。
3月12甌海道撤銷。溫屬各縣直接由省領導。
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政變。不久,中共溫州獨立支部遭破壞,蔡雄等被捕犧牲。
民國17年(1928)
1月1日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員鄭馨來溫恢復和發(fā)展黨組織。中共永嘉、瑞安、平陽三 縣縣委相繼建立,并成立農(nóng)民赤衛(wèi)隊。
3月中共浙江省委派林平海、玉屏周回溫協(xié)助鄭馨開展農(nóng)*動。春黃群委托劉景晨,劉紹寬編!毒脆l(xiāng)樓叢書》。先后歷時8年編成,計收錄歷代鄉(xiāng)哲遺著38種。
6月27日林平海、游俠、葉廷鵬等組織平陽農(nóng)民1000余人*;攻打平陽縣城失利后,林平海被捕犧牲。
民國20年(1931)
2月溫州區(qū)營業(yè)稅局成立,各縣成立辦事處。
9月海軍海道測量處“慶元”號來溫測量溫州港航道,繪制海圖。
12月上海航政局溫州辦事處成立。冬“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溫州學生紛紛上街宣傳,募款支援東北義勇軍講行抗日救亡。
是年改“村里制”為“區(qū)鄉(xiāng)鎮(zhèn)制”。村、里改稱保、甲。同年溫州長途電話通話。
同年溫州城區(qū)各同業(yè)公會相繼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