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昨日開考,我省語文試卷的作文是根據(jù)給定材料作文,提供的第一個素材是“把一條熱帶魚放在一個小魚缸里,它只能長到三寸大;把它放進大魚池里,它才有可能長得很大”,這一段文字出自我省作家、城市晚報專副刊中心主任王國華在2002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美文《成長》。
作文考題>>>
成才是有規(guī)律的
據(jù)考生介紹,2010年高考吉林選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給出三則材料,大意分別是:
1、有一種熱帶觀賞魚,在小魚缸里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只能長到三寸來長,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兩個月就能長到一尺長。
2、狼是一種好奇心很強的動物,它們對周圍環(huán)境總是充滿好奇,從而不斷體驗,發(fā)現(xiàn)食物,躲避危險,頑強地生存下來。
3、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隨機挑出一批學生作為“有前途者”,然后將名單交給班主任,由于老師對這些學生寄予更大期望,八個月后,學生的成績有明顯提高。
以上現(xiàn)象啟示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
根據(jù)以上材料撰寫一篇文章。
原文>>>
成長(又名:瘋長的魚)
文/王國華
某單位辦公室門口擺著一個挺大的魚缸,缸里放養(yǎng)著十幾條產(chǎn)自熱帶的雜交魚。那種魚長約三寸、大頭紅背、魚鰭寬寬,長得特別漂亮,惹得許多來這兒辦公的人都駐足凝神。
一轉(zhuǎn)眼兩年時間過去了,那些魚在這兩年時間里似乎沒有什么變化,依舊三寸來長,大頭紅背,魚鰭寬寬,每天自得其樂地在魚缸里生活,時而游玩,時而小憩,吸引著人們驚羨的目光。
忽一日,魚缸的缸底被本單位頭頭那頑皮的小兒子砸了一個大洞,待人們發(fā)現(xiàn)時,缸里的水已經(jīng)所剩無幾,十幾條熱帶魚可憐巴巴地趴在那兒茍延殘喘,人們急忙把它們打撈出來。怎么辦呢?人們四處張望了一下,發(fā)現(xiàn)只有院子當中的噴水泉可以做它們的容身之所。于是,人們把那十幾條魚放了進去。
兩個月后,一個新的魚缸被抬了回來。人們都跑到噴水泉邊來撈魚。撈來一條,人們大吃一驚,又撈出一條,人們又大吃一驚。等十幾條魚都被撈出來的時候,人們簡直有點手足無措了。兩個月,僅僅是兩個月的時間,那些魚竟然都由三寸來長瘋長到一尺長!
人們七嘴八舌,眾說紛紜。有的說可能是因為噴水泉的水是活水,魚才長這么長,有的說噴水泉里可能含有某種礦物質(zhì),也有的說那些魚可能是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但無論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噴水泉要比魚缸大得多!
年輕人的成長也是這樣的,要想使自己長大到極致,就不要拘泥于一個小小的魚缸,到噴水泉里去,到更廣闊的環(huán)境中去! (刊發(fā)于2002年第十九期《讀者》雜志)
《成長》上高考卷關(guān)鍵在貼近生活
今年高考作文素材《成長》作者、我省作家、城市晚報專副刊中心主任王國華談高考作文
今年高考我省語文試卷中,作文題目提供的第一個素材出自我省作家、城市晚報專副刊中心主任王國華在2000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美文《成長》。昨日,記者與王國華聊起十年前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青年時的勵志隨筆,如今成為高考命題,王國華也有了全新的理解,“考生如果能逆向思維,從另一個角度出發(fā),比如,盡管面臨環(huán)境的限制,時時警醒自己,也會是一篇不錯的作文!蓖瑫r,王國華也表示,高考命題不一定選擇余華、莫言等大家作品,而連續(xù)兩年選擇在文壇上沒有什么名氣的吉林籍作家作品,更多在于這些作品離現(xiàn)實生活更近。
從考生家長處得知
自己舊作上了高考卷
城市晚報:高考作文題目素材之一出自您的舊作,您如何獲知這個消息?
王國華:作為一個副刊編輯,我每年都會特別關(guān)注兩件事,一個是高考作文,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今年從語文科目開考,我就不斷刷新網(wǎng)絡(luò),但是直到7日11點半考試結(jié)束,我省的高考作文題還沒出來。后來還是從一位考生家長口中了解到題目的內(nèi)容,我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個素材的立意出自我的一篇舊作。
城市晚報:為什么會如此關(guān)注高考作文題目?
王國華:工作性質(zhì)使然。另外,還有點好奇心理,因為每年的高考語文命題,都會選取國內(nèi)作家的作品,或是作為閱讀理解題目,或是作為作文題的素材。一些作者是我的朋友。
城市晚報:您是否也關(guān)注今年其他省份高考的作文題目?這些不同考題,哪一個給您留下的印象特別深?
王國華:其他省市的也看了一下,印象比較深的是安徽的題目,他們的作文題比較“雅”,是根據(jù)一首古詩寫感想。我也寫了一篇。
寫作靈感源自
朋友講的小故事
城市晚報:高考作文中收入的這一素材源自您的作品《成長》,是什么時候的作品?
王國華:大概是10年前的事了。作品初刊載于哪家報紙我已經(jīng)記不清,2002年第19期《讀者》曾轉(zhuǎn)載過,后來收入我2006年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讀者>簽約作者書系——微笑是一種力量》。
城市晚報:您擅寫美文、隨筆,身邊人遇到的事到了您筆下都會散發(fā)出人生的哲理。這篇《成長》靈感來自哪?是在何種情形下創(chuàng)作完成?
王國華:大概1998年時,我的朋友左勛講給我的。當時他繪聲繪色地說,他的朋友養(yǎng)了一條魚,一直是三寸大小,養(yǎng)了幾年都沒有變化,后來把它扔到養(yǎng)魚池里,偶然發(fā)現(xiàn)魚一下子變得驚人得大。此后兩年里,這個故事一直在我腦海里轉(zhuǎn)悠。朋友是當一個趣聞講給我,但是我對照自己當時的環(huán)境,馬上從魚想到了自己,就像我在文章中寫到的,年輕人在狹窄的環(huán)境中成長,要想自己有所發(fā)展,就不要拘泥于一個小小的魚缸,要到更廣闊的環(huán)境中去。當時一揮而就,一晚上寫了三四篇文章,《成長》只是其中之一。
當年寫是為勵志
現(xiàn)在寫會逆向思維
城市晚報:當年寫下這段故事,頗有勵志的意味。如果今天你當考生,再寫一篇文章,你會如何下筆?
王國華:的確,當時寫這篇文章有很強的勵志性。如果現(xiàn)在寫,我可能會逆向思維:不再強調(diào)人的成長受環(huán)境影響、心理暗示等等,哪怕在一個狹小的環(huán)境中,人仍然可以保持心胸開闊、時時警醒自己。我想如果考生選取這樣的角度,也會是一篇不錯的作文。
小作品更貼近現(xiàn)實
名家作品難登考卷
城市晚報:無獨有偶,去年高考語文試卷中一篇閱讀題《岳樺》,是我省青年作家任林舉的作品。連續(xù)兩年吉林作家的作品登上高考卷,為什么反而余華、莫言這些大家“缺席”?
王國華:這也正是我想說的,高考作文素材很少引用蘇童、余華這些當代名家的作品。就我看來,往年引用的其他文學作品,有很多也出自我的文友之手,這些作家算不上文學大家,但是他們的作品離瑣碎的現(xiàn)實生活很近,而高考命題的關(guān)鍵一點也是貼近生活,這樣就產(chǎn)生了契合點。
城市晚報:是否因為高考試題頻頻引用,也會增加外界對吉林作家群體的關(guān)注?
王國華:吉林省不乏在全國有影響的作家,包括金仁順(電影《綠茶》根據(jù)其小說《水邊的阿狄麗娜》改編)、于德北、胡冬林等等。只是吉林作家整體都很低調(diào),這或許與地域性格有關(guān)。
建議學生多看課外書
培養(yǎng)語感積累詞匯
城市晚報:說回高考作文。透過這種命題上對文學作品選擇的傾向,對應(yīng)考學生的日常閱讀有哪些建議?
王國華:其實我上學的時候,就很少認真聽語文課,更多都在看課外書。當然,不是鼓勵學生不聽課,只是不要拘泥于課堂的學習。對于高考作文的積累和準備,我給學生的建議是,多看課外書,培養(yǎng)語感,積累詞匯。
人物簡介
王國華,筆名易水寒,1997年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城市晚報》專副刊中心主任!蹲x者》雜志簽約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課題組特聘專家。
至今出版有《微笑是一種力量》、《推開虛掩的門》、《等待是另一種形式的行走》、《你不知道的歷史細節(jié)》、《萬人圍著二人轉(zhuǎn)》、《學林碎話》等著作。
作者簡介: 60后人,生于遼南農(nóng)村。種過地,當過兵,出過書,寫了些不成大器的文字,卻依舊留存年輕時的夢想。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新聞媒體工作至今,現(xiàn)為省內(nèi)某報社部門負責人,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省內(nèi)作家寫高考作文之一
語文高考結(jié)束,城市晚報立刻約請了部分省內(nèi)作家,根據(jù)今年的作文題目寫一篇“作文”。不是范文,只是借題發(fā)揮,湊湊熱鬧。請讀一讀,看一看,他們的“作文”能打多少分?
頭頂上的油田
文/賈仁山
生于蕓蕓眾生間、滾滾紅塵中,成長、成才及至成功是人的共訴所求。但是人究竟擁有什么才會終成功,千萬人的答案注定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那位心理學家挑選的10個人,只因一句“他們都是有天賦的人”,10個人就全部獲得成功。這昭示:其實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你能不能、會不會告訴自己,你是非凡之人。說到底,一個人的非凡之處其實就是你是否擁有成長、成才及至成功的信念、信心和毅力而已。
我想,一條熱帶魚在魚缸和魚池里成長的結(jié)果必然不同,一頭狼只有奔馳原野錘煉體魄才得以生存,這都是大自然賦予動物的生存屬性。但人卻不同,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人的主動能動,他有思想、感情。所以,人的成功并不一定要依賴于環(huán)境。如果硬說要有這個環(huán)境,也應(yīng)該是那個心理學家的一番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造就了一個偌大的氣場,這個氣場的天空永遠都漂浮著一種信心、信念。如果這種信心、信念深深根植于人心,那么就會讓人毅力無窮,堅韌無邊,鬧市取靜,僻壤雄心。
人所共知,有的成功大器并非出于鬧市繁華之所,遠在窮鄉(xiāng)僻壤之處也絕不鮮見。君不見諸葛孔明曾躬耕于南陽,也沒有阻礙他輔佐蜀國大業(yè)功成名就。人不管身處何方,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北西南風”,堅定必勝的信念、成功的信心,平素堅持“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原則,這樣的大丈夫何以不能成功?
畢竟,人和魚、人和狼是不同的物種。動物有時依賴于環(huán)境而成長,人卻可以不盡然。
當然,我們須承認,環(huán)境有時對于人的成長、成才及至成功確有一定影響之力,但與信心、信念和毅力相比起來,卻遠不如后者對于人生要更堅實、可靠且現(xiàn)實。那10個人全部獲得成功,但他們卻是在10個不同生活生存的環(huán)境中,他們無一例外地獲得了成功。這說明了什么?
其實,人生旅程上,每個人都應(yīng)把信心、信念和毅力當做一口用之不竭的油田,且永遠置于頭頂,背負于心,時刻刻告訴自己:天賦于身,必能成功。如此,那他定是那10人中之一。
環(huán)境重要,心態(tài)更重要!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要受其生存和成長環(huán)境影響,甚至是左右。可以說,環(huán)境和人的生命足跡如影隨形。那么,環(huán)境是什么?是風霜雨雪?還是日夜明暗?是春夏秋冬?還是山河湖海?是的,環(huán)境就是四季更迭的變化,是天氣陰晴冷暖轉(zhuǎn)換,也是生命足跡不斷向前的方向指南……同時,環(huán)境也會成為生命旅程上的旖旎風光和寶貴財富——當然,并不是所有人所處的環(huán)境,都能成風光和財富,而這又取決于人的心態(tài)。
毋庸置疑,環(huán)境對事物的影響很大。是啊,同樣品種的魚在魚缸里和大水池里,成長的歷程自然不會一樣,成長的速度和結(jié)果也不盡相同。但我想,魚缸里的魚雖然比不上水池中的魚那么自由歡暢,但未必就比不上大池子中的魚快樂,這里面就是一個心態(tài)的問題。因為,面對環(huán)境無法轉(zhuǎn)換和選擇的時候,只能靠自身的心態(tài)調(diào)整。試想,那魚缸中的魚,如果知道感覺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太局限了,怎么長都是無法長得更大,一味地自我怨艾,也許不上一月就郁悶死了呢。再說水池子中的魚吧,其實和江河中的魚相比較,其環(huán)境相對來說也并不是好的,那么它也有理由郁悶啊,而郁悶的心態(tài)自然就會影響其成長的速度和質(zhì)量。
不錯,狼的兇狠,和其生存的環(huán)境及其所面臨的弱肉強食的生存壓力,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但狼兇殘的本性真的很難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徹底改變。你就是把一頭小狼崽從小就當做家犬進行豢養(yǎng),也無法真正改變其兇殘本性。這就像諸葛亮未出山時,雖然偏居南陽一簡陋茅廬,但其目光與見識,不比那些生活在長安、許都等大都市的人差多少,反倒是比那些人更有遠見卓識。原因何在?是因為他無論生活在哪里,都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因為他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和充分的自信。
而這就讓人不由得想起那一個的心理測試了: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隨意抽取了18名學生,并把名單交給了班主任,并說,他們是很有潛力的學生。由于班主任對這18名學生予以特別照顧和關(guān)懷,不久以后,他們的成績都有提高。你看,生活學習的環(huán)境,并沒有什么變化,而學生的成績發(fā)生變化了。這里面的奧妙何在?人們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我要說其實心態(tài)決定著成敗。
作者簡介:莊稼漢,本名曹景常。生在河北滄州,現(xiàn)居長春。吉林省作協(xié)會員,長春作協(xié)理事,長春市文學社團協(xié)會副主席。作品散見于《光明日報》、《文藝報》、《春風》、《小說月刊》、《詩林》、《科普童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品曾被《文摘報》、《中外期刊文萃》等報刊轉(zhuǎn)載,并多次獲獎。
這兩篇相當湊合
想到了“小魚兒”
與“花無缺”
文/于柏秋
讀到上述“魚”、“狼”、“人”三個事例,不禁使我想到了“小魚兒”與“花無缺”的故事。
小魚兒與花無缺是古龍名著《絕代雙驕》里的兩個主要人物,由于境遇不同,孿生兄弟分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o缺從小在移花宮中被邀月授予超卓武功,得到良好教育。而小魚兒則在惡人谷中長大,從四大惡人身上學到了詭計多端,頑皮搗蛋。但由于沒有經(jīng)過暴風雨的洗禮,花無缺不諳世事,做事刻板,缺乏變通。而小魚兒則經(jīng)過了大風大浪,做事機敏靈活,聰明樂觀。可見環(huán)境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使人的某些方面得到發(fā)展和提升,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束縛人的成長和進步。
從老家鄰居李大哥兩個孩子的身上也可以驗證這一點。會瓦工活的老李本是一農(nóng)民,后來到城里打工,再后來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大女兒在他一家老小還住在農(nóng)村土坯房時,每天騎著自行車到十公里外的中學讀書,終考上了一所很不錯的大學,成了全村羨慕的對象。后來老李發(fā)跡了,將全家都搬進了城里,正上初中的小兒子也隨之來到寬敞明亮的城市中學讀書,老李幾乎是天天車接車送,誰知后兒子高考卻名落孫山。當然,高考落榜可能有多種原因,但優(yōu)越的條件造成孩子好吃懶做、不愿付出不能不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后來孩子曾跟我說過:“大叔,我考不上學校,也照樣過得比別人好!”
我非常贊賞“孟母三遷”的故事,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無可挑剔。就像有人說的,一個人的水平取決于他接觸密切的六個人,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水平是他接觸密切的六個人的平均水平。想一想,不無道理。但也別忘了“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生于憂患,死于歡樂”這些至理名言 。
應(yīng)當闡明的是,人必定不同于動物,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任何動物都無法比擬的。要知道再惡劣的環(huán)境都會有杰出的人才出現(xiàn)。雖然我們不否認,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對于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形成的重要作用。但必須要明確,環(huán)境的“好”與“壞”都是相對而言的,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這樣。
還是欣賞這句話:“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作者系長春市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
環(huán)境與我
文/于德北
人總是環(huán)境動物吧?環(huán)境可以決定動物的行為與思維。
我小的時候,在東北的鄉(xiāng)下,滿目所見,是大片大片的田野,是牛、馬、羊、豬在草甸之上自由地行走、進食。我感覺那是和諧的。如我坐在河堤之上,看它們的一舉一動,也如它們在一舉一動中看靜止的我。我得到了什么?得到了恬適。亦可以稱之為安靜。所以,我長大之后,但凡有躁動的時候,總會想到如此的場景,心便冷靜下來。
及至少年,我讀書的學校距家有十余里,我每天需疾步行走近一小時才可以抵達。上學、放學必要經(jīng)過一個荒廢的園子,四周空寂,只有飛鳥偶爾從空中掠過,似乎對你是一個提醒——告訴你,人生在極度安靜的時候,也需要聲音的劃痕——像一個人不可能順利地完成一生,一定要有所坎坷,有所困苦一樣。這樣的環(huán)境教會你的就是“靜中求敬畏,動中求釋然。”
到青年,進入社會,一切如燈紅酒綠,取舍難擇。不免人云亦云,不免趨炎附勢,不免顧左右而言他,不免掩耳盜鈴、一葉障目。每每心虛,但求自我安慰;每每歡樂之后,附著巨大的憂傷;每每華麗背后,呈現(xiàn)無度的蒼白,想返璞歸真,卻自封其途,一味向前,懸崖不肯勒馬。
再至中年,左右逢迎,自我原諒,周而復(fù)始,無休無止,以他人之坐標,為自我之救贖;以世俗之成論,為一己之逃避。渾渾噩噩,不可終日,偶有善念,如鄉(xiāng)間之見星光,慨嘆有余,駐足難矣。
所謂環(huán)境與人、與成長、與心念、與靈魂,莫不因時、因地、因空間、因意念所變,幼時向純,少年向真,青年向善,中老年向順而矣。但破此規(guī)矩者,存純、存真、存善又不存順者,是大智、大仁、大慧者也。
(作者系中國小小說學會副會長,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編輯)
幸虧有水
城市晚報記者王國華寫的安徽省高考作文題:
題目:
《吳興雜詩》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lián)想?請根據(jù)你的思考或聯(lián)想寫一篇文章。題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王國華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倍嗝疵利惖囊环鶊D景啊。菱、稻、荷花扎根在潺潺的流水中,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各自展示自己生命的精彩。
任何一簇植物都沒被慢待,在湛藍的天空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方土地。
如果把菱、稻、荷花比喻成人,這首詩似乎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成才的機會。
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水。足夠的水。能夠“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的水。
沒有了水,不要說深處、淺處,無論扎根在任何地方,菱都將萎縮,稻都將枯死。而荷花,也將凋敝成泥。
我們常說,“水是萬物本源”,就是這個道理。
同樣,無論你是什么樣的人才,沒有了水的滋潤和撫養(yǎng),也都沒有用武之地。
人類得以存活的“水”是什么呢?是愛。
水是公允的物質(zhì)。它有一個特點——往低處流。越是低洼的,被人忽略的地方,水越會去補給它,安慰它。水絕不隨行就市,攀高結(jié)貴,不會像藤那樣,因為你高大偉岸,就緊緊纏繞你,巴結(jié)你,多給你一些照顧。相反,它總是先把低處填平,再把目光投向高處。
愛也是這樣,越是低微的,被忽略的人,“愛”越會悄然到你身邊。那些遭遇不幸的孤兒、那些心靈上布滿創(chuàng)傷的殘疾人,那些在廠房里日夜勞作的年輕人,那些在烈日下?lián)]汗如雨的農(nóng)民,他們都能得到充分的物質(zhì)保障、精神關(guān)照,才能成長為一簇簇健康、陽光的植物。
水還有一個特點:“潤物細無聲”。它從不因為滋潤了萬物而滿世界嚷嚷,更不會要求那些植物們在臺上站成一排,淚流滿面地向自己表達敬意,為自己唱贊歌。只要植物們幸福、快樂,各自過上自己平淡、安靜的日子,水就滿足了。
愛也是這樣,它追求公平,卻不強加于人;它適時出現(xiàn),又不求回報。
但這并不是說,“愛”沒有得到回報,那些豐富了世界的花團錦簇的植物們,笑得那樣燦爛,這本身就是對愛大的回報。
水是植物的本源,愛是人類的本源。要想植物充分綻放,請引來源源不斷的流水;要想社會更和諧,請付出真正的,沒有添加任何雜質(zhì)的“愛”……
作者簡介: 雜文作家。近年有多篇文章入選多種雜文年度選本,曾獲得中國新聞獎,全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兩次。其首創(chuàng)的“成語重組”系列雜文頗愛關(guān)注和好評。
省內(nèi)作家寫高考作文之三
跑題不要緊,只要能自圓其說,反正也沒老師給他們打分
孟母三遷對當代人的啟示
文/紀洪平
歷有個的典故“孟母三遷”,說的是中國儒家代表人物、具有“亞圣”之稱的孟子,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也許缺少父親嚴厲的教誨,致使他非常調(diào)皮。
孟子,其實叫孟軻,古人對賢德之人都在姓后面加個“子”字,表示尊稱,這個小孟軻當時正處在身體和智力發(fā)育期,見什么學什么,由于小腦袋瓜子好使,學什么像什么。他家住在墓地旁邊的時候,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孟母看到就皺起了眉頭:這可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于是就把家搬到集市旁邊去了,可是孟子很快又和鄰居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迎客,一會兒又招待客人與客人討價還價,還像模像樣的。孟母知道之后又皺起眉來:這個地方也不行!她把家搬到了學校旁邊,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喜歡讀書了,這時孟母才滿意地說:“這才是我兒子應(yīng)該住的地方呀!”
以史為鑒,總會讓今天的人們省些力氣,還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老話重提仍有必要。記得有一篇勵志文章說,有個城市當年高考狀元,竟出自一所極普通的中學,記者采訪這位狀元,他竟說當初只為了爭一口氣,故意去了這家普通中學,并暗下決心終于從這所被恥笑只產(chǎn)“蟲”的學校,變成了一條“龍”。
這樣的例子是特例,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千萬別把自己定位在特例上,也就是從小就極有心眼兒的那種人,因為除了天才還沒有誰能不受環(huán)境左右。絕大多數(shù)人的認識,還只限于對事物表象的認識,甚至只遵從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和自己尊敬的師長、崇拜的明星等等,尤其在心智還不完全成熟的時候,周圍的普世的世界觀,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價值觀,任何一個人想用所謂的真理來改變這一切,那都將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只有周圍的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改變,這個真理才可能被世人普遍接受。
孟母是個女人,不可能像嚴父那樣教訓兒子,就把這個責任交給了環(huán)境,其實我們這個飛奔的時代,很多人都來不及思考自己周圍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能跟上這種變化不落伍,就大念阿彌陀佛了。
(作者系《春風文藝》雜志副主編)
狼為何愛上羊?
文/陳長林
人自稱“萬物之靈長”,難免不把其他動物放在眼里。比如對狼,就沒說過什么好話。大人壓根分不清什么是寓言,什么是童話,反正撒謊的孩子被狼吃,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大人以為狼既兇殘又狡猾,不惜舉例說當?shù)赜腥蓑T自行車趕夜路,猛然覺得有什么東西搭上了雙肩,騎車人扭頭一看,被狼一口咬斷了喉嚨。說得活靈活現(xiàn),煞有介事。
家長關(guān)于狼的描述,雖然離科學很遠,不過,警示效果倒挺明顯。幼兒園女老師,花樣年華,情不自禁,剛開口唱一句“郎呀,咱們兩個是一條心”,小朋友馬上給予友情提醒:阿姨,不能和狼一條心。狼是大壞蛋!老師哭笑不得,又無可奈何。
初聞《狼愛上羊》,是畢福劍同一個小妮子合唱那個現(xiàn)場版,聽來開心,想來好笑。就算耗子愿意給貓當伴娘,狼終究不可能愛上羊。盡管歌曲規(guī)定了特定情境:“北風呼呼地刮/雪花飄飄灑灑/突然傳來了一聲槍響/這匹狼他受了重傷/但他僥幸逃脫了/救它的是一只羊/從此它們約定三生/互訴著衷腸”。羊異化在先,主動救狼;狼異化在后,跟羊流浪。童話?神話?費思量。歌曲盡可贊美:“狼愛上羊啊愛得瘋狂/誰讓他們真愛了一場/狼愛上羊啊并不荒唐/他們說有愛就有方向/狼愛上羊啊愛得風光/他們穿破世俗的城墻/狼愛上羊啊愛得瘋狂/他們相互攙扶去遠方”。只不過同經(jīng)典童話結(jié)尾“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快樂的生活”一樣,開出一張空頭支票。天敵之間即使有愛,也是一種變態(tài),無法祝福,不敢期待。
原以為《狼愛上羊》只是歌手湯潮一廂情愿,想不到2008年4月4日上午,數(shù)百游客曾在四川南充市白塔公園動物展覽園,見證“狼愛上羊”上演現(xiàn)實版。工作人員一時疏忽,狼哥得以探訪羊妹閨房,不見血光之災(zāi),反顯兒女情長。管理人員玉成好事,同意它們廝守,狼哥羊妹不負所望,形影不離,恩愛無比。
狼一向生活在野外,野性本該隨血液流淌,可惜鐵籠生活使它基因失職,野性喪失,糊涂得把獵物當成了寵物。羊也談不上什么過錯,畢竟它一直養(yǎng)尊處優(yōu),從未領(lǐng)教過殘暴和血腥。天蒼蒼,野茫茫,狼注定不會愛上羊;網(wǎng)密密,籠方方,羊難免要愛上狼。
狼愛的不是羊,是寂寞。
羊愛的不是狼,是荒唐。
高考首日結(jié)束,針對兩科考題,考生老師反映——
語文不偏 數(shù)學稍難
■記者 程宛/報道
本網(wǎng)訊 昨日,2010年高考迎來首日大考,語文卷和數(shù)學卷兩大主課成為考生奪分熱點,對于首日高考考題的評價,考生們雖不盡相同,但話題還是集中在了靈活方面。
考生總結(jié):考題之
意外考題:感恩教育
在語文考卷中,考生倍感意外的是一道被譽為“從未做過的填空題”——感恩教育。據(jù)考生介紹,這道考題與模擬題大的不同就是填寫的并非詞匯,而是句子,并且字數(shù)限定在15個字。由于題材較為新穎,為此很難判定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標準。
“難”考題:啥叫“汗牛充棟”
“汗牛充棟”這個詞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很陌生。昨天它就出現(xiàn)在了語文考卷中。答上此題的崔廉同學說,這是她在4天前去超市翻看一本古書中出現(xiàn)的。大意為“牛運輸書時累得出汗,書多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边@是在佛經(jīng)、周易等書籍中才能看到的生僻詞匯。
沒準考題:作文仨短文
今年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給出了三個短文(詳見今日B 01版),對于三個短文,因考生而異理解各不相同。李同學走出考場后一身輕松,談及語文考題時他說,“從題量和難易程度上看,幾乎和模擬考試的相差無幾,其中有一道排列句子的試題,在考前的多次模擬考試上都見過。今年的作文比較好,給我們的空間比較大,很容易發(fā)揮!”李同學寫的題目是“鼓勵鑄就動力!”而郭同學也認為作文題很貼近考生自身,勵志的題材寫起來得心應(yīng)手。
考生評價:語文不偏
采訪中,不少考生對今年的作文題目給予了好評,在作文寫作上,考生寫起來也比較輕盈、大氣,一名考生說,根據(jù)勵志的題材,他的作文題目寫了“心有多大,天有多高!”寓意美好的未來,靠自己打拼,這也間接地詮釋了高考的本意。 眾多考生都表示,今年的語文考試難度適中,并無偏題怪題,作文立足于勵志的題材也比較貼近考生本身,比較容易發(fā)揮。
教師點評 語文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
今年作文題同樣是新材料作文,特點就是高度的開放性與嚴格的限制性相結(jié)合。對于今年作文題的難度,長春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何平認為,新材料作文考生應(yīng)該在審題時整體把握,抓住材料所給的關(guān)鍵詞,分析內(nèi)在聯(lián)系,選擇佳的角度立意。在今年的材料作文中,三個小故事傳達出人的成長需要內(nèi)因和外因,文章立意清晰,考生應(yīng)抓住材料中的后一句,“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依此作為本次作文審題立意的突破口。今年的作文在難度上較去年有所降低,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
數(shù)學有沒見過的題型
當日下午5時,高考的第二個科目數(shù)學考試結(jié)束,比較上午游刃有余的語文考試,下午的數(shù)學科目難住了不少考生。走出長春市第11高中考點的考生們沒有了上午的輕松,而是邊走邊交流著答題的感受和各類題型的標準答案,言談中,考生們時有答對題的喜悅,時有答題不完整的遺憾,一些考生面對記者的采訪甚至躲避而行,不愿過多談及。
一名考生在與記者談起下午的數(shù)學考試時說,上午的語文答得很輕松,下午的數(shù)學則有些吃力,盡管事前有些心理準備,但是考試中個別的題型確實在模擬中少見,因此難住了,為了給后面的試題留時間,不得不舍棄一些問答題。在接下來的答題中感覺到,除了題型的偏難外,題量也給考生帶來了不少壓力,很多考生由于思考時間過長,答題完畢后還沒來得及檢查就被收卷了。
其他考生也均表示,題量大、個別題型少見給答題帶來了不少難度,一考生說,一道概率方面的試題題型比較偏,平時模擬中沒有見過。
數(shù)學答題時間偏緊
經(jīng)歷了昨日的考試,記者采訪中總體感覺考試時間對于考生來說較為充裕。語文試卷首次完成時間約為135分鐘。剩余10-20分鐘檢查試卷的情況較為普遍。在下午的數(shù)學考試中,考生的反應(yīng)普遍認為“偏難”,其中,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后一題,以及涉及等差方程、參數(shù)方程的考題被稱為“難考題”,而選做題在考試后的反應(yīng)中,部分學生表示“沒有時間做”或放棄答題。
于丹點評今年高考作文題
很社會 很當下 很思維
昨日11時30分,2010年高考結(jié)束了第一科—— 語文。各地高考作文題也陸續(xù)浮出水面。隨后,文化學者于丹就今年高考作文題進行了點評。于丹認為,今年的語文作文題有幾個特點是很突出的。
第一就是特別強調(diào)中國社會在轉(zhuǎn)型時期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就是說學生如果孤立的為技巧而技巧,或者說僅僅在作文的思路里面它不會拿到一個很高的層次,這次代表轉(zhuǎn)型時期的很多觀念的東西,比如說全國的統(tǒng)考題里面說貓有了魚吃難道還去抓老鼠嗎?這個現(xiàn)象我想真正得高分絕不是簡單的道德評判,絕不是我們簡單地說現(xiàn)在貓養(yǎng)懶了,這個社會現(xiàn)象是不合理的,其實任何一種現(xiàn)象的生成一定都有它深刻的理由。
第二個特點是緊扣當下的一些國際概念。像關(guān)于捕魚,魚要從中國孟子的古訓一直到丹麥的,我們怎么樣來看捕魚的事情,其實都是緊扣著時下的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個題目“很當下”。
第三個特點就是這次考題中有很多是注重思維方式的考察,這個作文后會是開放性的,并不導致結(jié)論和答案,比如說從點到線到平面到立體。所以今年高考的作文題是一種開放的,給考生充分彈性空間的,不導致價值言論的,這樣題目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引導。
(據(jù)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wǎng)》)
21名考生手機丟失
12345一小時幫找回
■記者 徐曉哲 王春勝 /報道
本網(wǎng)訊 昨日是高考的第一天,榆樹大坡職業(yè)高中來長春高考的學生和陪考的校長、老師經(jīng)歷了一場驚心事。由校長保管的21名中學生的手機落 在了出租車上,多虧“12345”與交通之聲溝通與協(xié)調(diào),不到一小時,21部手機失而復(fù)得。
據(jù)榆樹大坡職業(yè)高中的郭老師介紹,他們學校學生的考點是位于長春市青年路的第88中學。昨日上午進考場前,帶隊老師將同學的手機收上來,總共21部,統(tǒng)一放在一個兜里,交由校長保管。下了考場,校長和老師就帶著學生打車回旅店。上車后,校長順手將兜放在副駕駛座位的下方,結(jié)果下車時卻將兜忘在了出租車上。
“沒有記下出租車的車牌號,下車也沒要票據(jù)”,郭老師說,見包忘了拿下來,校長和老師急得直打轉(zhuǎn)。情急之下,他想到“12345”。電話打通后,他將情況如實反映給了接電話的工作人員。“12345”工作人員立刻聯(lián)系長春交通之聲廣播電臺,經(jīng)溝通與協(xié)調(diào),交通之聲不間斷地反復(fù)播報。中午12時30分,兜就被聽到廣播的出租車司機送回來了。郭老師說,“我是11點40分左右給‘12345’打的電話,中午12點30分就拿到了手機,老師和同學都興奮極了,緊張的氣氛總算放松了!
■記者 劉佳雪/報道
本網(wǎng)訊 “你好,警官,我家的孩子是考生,昨天預(yù)訂一輛出租車來不了了,請求幫忙,否則趕考來不及了……”昨日7時40分許,在工農(nóng)廣場指揮交通的馬警官接到一位家長的求助,隨即馬警官與同事一同協(xié)調(diào)一輛執(zhí)勤的警車把考生送到48中,上演了民警送考生的溫情一幕,令家長和考生格外感動。
據(jù)馬警官介紹,這是今年高考接到的第一個求助,往年也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只要求助交警,都會幫助給予妥善解決,全力保證考生順利考試。
作文考題>>>
成才是有規(guī)律的
據(jù)考生介紹,2010年高考吉林選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給出三則材料,大意分別是:
1、有一種熱帶觀賞魚,在小魚缸里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只能長到三寸來長,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兩個月就能長到一尺長。
2、狼是一種好奇心很強的動物,它們對周圍環(huán)境總是充滿好奇,從而不斷體驗,發(fā)現(xiàn)食物,躲避危險,頑強地生存下來。
3、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隨機挑出一批學生作為“有前途者”,然后將名單交給班主任,由于老師對這些學生寄予更大期望,八個月后,學生的成績有明顯提高。
以上現(xiàn)象啟示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
根據(jù)以上材料撰寫一篇文章。
原文>>>
成長(又名:瘋長的魚)
文/王國華
某單位辦公室門口擺著一個挺大的魚缸,缸里放養(yǎng)著十幾條產(chǎn)自熱帶的雜交魚。那種魚長約三寸、大頭紅背、魚鰭寬寬,長得特別漂亮,惹得許多來這兒辦公的人都駐足凝神。
一轉(zhuǎn)眼兩年時間過去了,那些魚在這兩年時間里似乎沒有什么變化,依舊三寸來長,大頭紅背,魚鰭寬寬,每天自得其樂地在魚缸里生活,時而游玩,時而小憩,吸引著人們驚羨的目光。
忽一日,魚缸的缸底被本單位頭頭那頑皮的小兒子砸了一個大洞,待人們發(fā)現(xiàn)時,缸里的水已經(jīng)所剩無幾,十幾條熱帶魚可憐巴巴地趴在那兒茍延殘喘,人們急忙把它們打撈出來。怎么辦呢?人們四處張望了一下,發(fā)現(xiàn)只有院子當中的噴水泉可以做它們的容身之所。于是,人們把那十幾條魚放了進去。
兩個月后,一個新的魚缸被抬了回來。人們都跑到噴水泉邊來撈魚。撈來一條,人們大吃一驚,又撈出一條,人們又大吃一驚。等十幾條魚都被撈出來的時候,人們簡直有點手足無措了。兩個月,僅僅是兩個月的時間,那些魚竟然都由三寸來長瘋長到一尺長!
人們七嘴八舌,眾說紛紜。有的說可能是因為噴水泉的水是活水,魚才長這么長,有的說噴水泉里可能含有某種礦物質(zhì),也有的說那些魚可能是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但無論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噴水泉要比魚缸大得多!
年輕人的成長也是這樣的,要想使自己長大到極致,就不要拘泥于一個小小的魚缸,到噴水泉里去,到更廣闊的環(huán)境中去! (刊發(fā)于2002年第十九期《讀者》雜志)
《成長》上高考卷關(guān)鍵在貼近生活
今年高考作文素材《成長》作者、我省作家、城市晚報專副刊中心主任王國華談高考作文
今年高考我省語文試卷中,作文題目提供的第一個素材出自我省作家、城市晚報專副刊中心主任王國華在2000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美文《成長》。昨日,記者與王國華聊起十年前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青年時的勵志隨筆,如今成為高考命題,王國華也有了全新的理解,“考生如果能逆向思維,從另一個角度出發(fā),比如,盡管面臨環(huán)境的限制,時時警醒自己,也會是一篇不錯的作文!蓖瑫r,王國華也表示,高考命題不一定選擇余華、莫言等大家作品,而連續(xù)兩年選擇在文壇上沒有什么名氣的吉林籍作家作品,更多在于這些作品離現(xiàn)實生活更近。
從考生家長處得知
自己舊作上了高考卷
城市晚報:高考作文題目素材之一出自您的舊作,您如何獲知這個消息?
王國華:作為一個副刊編輯,我每年都會特別關(guān)注兩件事,一個是高考作文,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今年從語文科目開考,我就不斷刷新網(wǎng)絡(luò),但是直到7日11點半考試結(jié)束,我省的高考作文題還沒出來。后來還是從一位考生家長口中了解到題目的內(nèi)容,我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個素材的立意出自我的一篇舊作。
城市晚報:為什么會如此關(guān)注高考作文題目?
王國華:工作性質(zhì)使然。另外,還有點好奇心理,因為每年的高考語文命題,都會選取國內(nèi)作家的作品,或是作為閱讀理解題目,或是作為作文題的素材。一些作者是我的朋友。
城市晚報:您是否也關(guān)注今年其他省份高考的作文題目?這些不同考題,哪一個給您留下的印象特別深?
王國華:其他省市的也看了一下,印象比較深的是安徽的題目,他們的作文題比較“雅”,是根據(jù)一首古詩寫感想。我也寫了一篇。
寫作靈感源自
朋友講的小故事
城市晚報:高考作文中收入的這一素材源自您的作品《成長》,是什么時候的作品?
王國華:大概是10年前的事了。作品初刊載于哪家報紙我已經(jīng)記不清,2002年第19期《讀者》曾轉(zhuǎn)載過,后來收入我2006年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讀者>簽約作者書系——微笑是一種力量》。
城市晚報:您擅寫美文、隨筆,身邊人遇到的事到了您筆下都會散發(fā)出人生的哲理。這篇《成長》靈感來自哪?是在何種情形下創(chuàng)作完成?
王國華:大概1998年時,我的朋友左勛講給我的。當時他繪聲繪色地說,他的朋友養(yǎng)了一條魚,一直是三寸大小,養(yǎng)了幾年都沒有變化,后來把它扔到養(yǎng)魚池里,偶然發(fā)現(xiàn)魚一下子變得驚人得大。此后兩年里,這個故事一直在我腦海里轉(zhuǎn)悠。朋友是當一個趣聞講給我,但是我對照自己當時的環(huán)境,馬上從魚想到了自己,就像我在文章中寫到的,年輕人在狹窄的環(huán)境中成長,要想自己有所發(fā)展,就不要拘泥于一個小小的魚缸,要到更廣闊的環(huán)境中去。當時一揮而就,一晚上寫了三四篇文章,《成長》只是其中之一。
當年寫是為勵志
現(xiàn)在寫會逆向思維
城市晚報:當年寫下這段故事,頗有勵志的意味。如果今天你當考生,再寫一篇文章,你會如何下筆?
王國華:的確,當時寫這篇文章有很強的勵志性。如果現(xiàn)在寫,我可能會逆向思維:不再強調(diào)人的成長受環(huán)境影響、心理暗示等等,哪怕在一個狹小的環(huán)境中,人仍然可以保持心胸開闊、時時警醒自己。我想如果考生選取這樣的角度,也會是一篇不錯的作文。
小作品更貼近現(xiàn)實
名家作品難登考卷
城市晚報:無獨有偶,去年高考語文試卷中一篇閱讀題《岳樺》,是我省青年作家任林舉的作品。連續(xù)兩年吉林作家的作品登上高考卷,為什么反而余華、莫言這些大家“缺席”?
王國華:這也正是我想說的,高考作文素材很少引用蘇童、余華這些當代名家的作品。就我看來,往年引用的其他文學作品,有很多也出自我的文友之手,這些作家算不上文學大家,但是他們的作品離瑣碎的現(xiàn)實生活很近,而高考命題的關(guān)鍵一點也是貼近生活,這樣就產(chǎn)生了契合點。
城市晚報:是否因為高考試題頻頻引用,也會增加外界對吉林作家群體的關(guān)注?
王國華:吉林省不乏在全國有影響的作家,包括金仁順(電影《綠茶》根據(jù)其小說《水邊的阿狄麗娜》改編)、于德北、胡冬林等等。只是吉林作家整體都很低調(diào),這或許與地域性格有關(guān)。
建議學生多看課外書
培養(yǎng)語感積累詞匯
城市晚報:說回高考作文。透過這種命題上對文學作品選擇的傾向,對應(yīng)考學生的日常閱讀有哪些建議?
王國華:其實我上學的時候,就很少認真聽語文課,更多都在看課外書。當然,不是鼓勵學生不聽課,只是不要拘泥于課堂的學習。對于高考作文的積累和準備,我給學生的建議是,多看課外書,培養(yǎng)語感,積累詞匯。
人物簡介
王國華,筆名易水寒,1997年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城市晚報》專副刊中心主任!蹲x者》雜志簽約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課題組特聘專家。
至今出版有《微笑是一種力量》、《推開虛掩的門》、《等待是另一種形式的行走》、《你不知道的歷史細節(jié)》、《萬人圍著二人轉(zhuǎn)》、《學林碎話》等著作。
作者簡介: 60后人,生于遼南農(nóng)村。種過地,當過兵,出過書,寫了些不成大器的文字,卻依舊留存年輕時的夢想。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新聞媒體工作至今,現(xiàn)為省內(nèi)某報社部門負責人,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省內(nèi)作家寫高考作文之一
語文高考結(jié)束,城市晚報立刻約請了部分省內(nèi)作家,根據(jù)今年的作文題目寫一篇“作文”。不是范文,只是借題發(fā)揮,湊湊熱鬧。請讀一讀,看一看,他們的“作文”能打多少分?
頭頂上的油田
文/賈仁山
生于蕓蕓眾生間、滾滾紅塵中,成長、成才及至成功是人的共訴所求。但是人究竟擁有什么才會終成功,千萬人的答案注定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那位心理學家挑選的10個人,只因一句“他們都是有天賦的人”,10個人就全部獲得成功。這昭示:其實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你能不能、會不會告訴自己,你是非凡之人。說到底,一個人的非凡之處其實就是你是否擁有成長、成才及至成功的信念、信心和毅力而已。
我想,一條熱帶魚在魚缸和魚池里成長的結(jié)果必然不同,一頭狼只有奔馳原野錘煉體魄才得以生存,這都是大自然賦予動物的生存屬性。但人卻不同,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人的主動能動,他有思想、感情。所以,人的成功并不一定要依賴于環(huán)境。如果硬說要有這個環(huán)境,也應(yīng)該是那個心理學家的一番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造就了一個偌大的氣場,這個氣場的天空永遠都漂浮著一種信心、信念。如果這種信心、信念深深根植于人心,那么就會讓人毅力無窮,堅韌無邊,鬧市取靜,僻壤雄心。
人所共知,有的成功大器并非出于鬧市繁華之所,遠在窮鄉(xiāng)僻壤之處也絕不鮮見。君不見諸葛孔明曾躬耕于南陽,也沒有阻礙他輔佐蜀國大業(yè)功成名就。人不管身處何方,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北西南風”,堅定必勝的信念、成功的信心,平素堅持“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原則,這樣的大丈夫何以不能成功?
畢竟,人和魚、人和狼是不同的物種。動物有時依賴于環(huán)境而成長,人卻可以不盡然。
當然,我們須承認,環(huán)境有時對于人的成長、成才及至成功確有一定影響之力,但與信心、信念和毅力相比起來,卻遠不如后者對于人生要更堅實、可靠且現(xiàn)實。那10個人全部獲得成功,但他們卻是在10個不同生活生存的環(huán)境中,他們無一例外地獲得了成功。這說明了什么?
其實,人生旅程上,每個人都應(yīng)把信心、信念和毅力當做一口用之不竭的油田,且永遠置于頭頂,背負于心,時刻刻告訴自己:天賦于身,必能成功。如此,那他定是那10人中之一。
環(huán)境重要,心態(tài)更重要!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要受其生存和成長環(huán)境影響,甚至是左右。可以說,環(huán)境和人的生命足跡如影隨形。那么,環(huán)境是什么?是風霜雨雪?還是日夜明暗?是春夏秋冬?還是山河湖海?是的,環(huán)境就是四季更迭的變化,是天氣陰晴冷暖轉(zhuǎn)換,也是生命足跡不斷向前的方向指南……同時,環(huán)境也會成為生命旅程上的旖旎風光和寶貴財富——當然,并不是所有人所處的環(huán)境,都能成風光和財富,而這又取決于人的心態(tài)。
毋庸置疑,環(huán)境對事物的影響很大。是啊,同樣品種的魚在魚缸里和大水池里,成長的歷程自然不會一樣,成長的速度和結(jié)果也不盡相同。但我想,魚缸里的魚雖然比不上水池中的魚那么自由歡暢,但未必就比不上大池子中的魚快樂,這里面就是一個心態(tài)的問題。因為,面對環(huán)境無法轉(zhuǎn)換和選擇的時候,只能靠自身的心態(tài)調(diào)整。試想,那魚缸中的魚,如果知道感覺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太局限了,怎么長都是無法長得更大,一味地自我怨艾,也許不上一月就郁悶死了呢。再說水池子中的魚吧,其實和江河中的魚相比較,其環(huán)境相對來說也并不是好的,那么它也有理由郁悶啊,而郁悶的心態(tài)自然就會影響其成長的速度和質(zhì)量。
不錯,狼的兇狠,和其生存的環(huán)境及其所面臨的弱肉強食的生存壓力,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但狼兇殘的本性真的很難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徹底改變。你就是把一頭小狼崽從小就當做家犬進行豢養(yǎng),也無法真正改變其兇殘本性。這就像諸葛亮未出山時,雖然偏居南陽一簡陋茅廬,但其目光與見識,不比那些生活在長安、許都等大都市的人差多少,反倒是比那些人更有遠見卓識。原因何在?是因為他無論生活在哪里,都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因為他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和充分的自信。
而這就讓人不由得想起那一個的心理測試了: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隨意抽取了18名學生,并把名單交給了班主任,并說,他們是很有潛力的學生。由于班主任對這18名學生予以特別照顧和關(guān)懷,不久以后,他們的成績都有提高。你看,生活學習的環(huán)境,并沒有什么變化,而學生的成績發(fā)生變化了。這里面的奧妙何在?人們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我要說其實心態(tài)決定著成敗。
作者簡介:莊稼漢,本名曹景常。生在河北滄州,現(xiàn)居長春。吉林省作協(xié)會員,長春作協(xié)理事,長春市文學社團協(xié)會副主席。作品散見于《光明日報》、《文藝報》、《春風》、《小說月刊》、《詩林》、《科普童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品曾被《文摘報》、《中外期刊文萃》等報刊轉(zhuǎn)載,并多次獲獎。
這兩篇相當湊合
想到了“小魚兒”
與“花無缺”
文/于柏秋
讀到上述“魚”、“狼”、“人”三個事例,不禁使我想到了“小魚兒”與“花無缺”的故事。
小魚兒與花無缺是古龍名著《絕代雙驕》里的兩個主要人物,由于境遇不同,孿生兄弟分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o缺從小在移花宮中被邀月授予超卓武功,得到良好教育。而小魚兒則在惡人谷中長大,從四大惡人身上學到了詭計多端,頑皮搗蛋。但由于沒有經(jīng)過暴風雨的洗禮,花無缺不諳世事,做事刻板,缺乏變通。而小魚兒則經(jīng)過了大風大浪,做事機敏靈活,聰明樂觀。可見環(huán)境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使人的某些方面得到發(fā)展和提升,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束縛人的成長和進步。
從老家鄰居李大哥兩個孩子的身上也可以驗證這一點。會瓦工活的老李本是一農(nóng)民,后來到城里打工,再后來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大女兒在他一家老小還住在農(nóng)村土坯房時,每天騎著自行車到十公里外的中學讀書,終考上了一所很不錯的大學,成了全村羨慕的對象。后來老李發(fā)跡了,將全家都搬進了城里,正上初中的小兒子也隨之來到寬敞明亮的城市中學讀書,老李幾乎是天天車接車送,誰知后兒子高考卻名落孫山。當然,高考落榜可能有多種原因,但優(yōu)越的條件造成孩子好吃懶做、不愿付出不能不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后來孩子曾跟我說過:“大叔,我考不上學校,也照樣過得比別人好!”
我非常贊賞“孟母三遷”的故事,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無可挑剔。就像有人說的,一個人的水平取決于他接觸密切的六個人,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水平是他接觸密切的六個人的平均水平。想一想,不無道理。但也別忘了“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生于憂患,死于歡樂”這些至理名言 。
應(yīng)當闡明的是,人必定不同于動物,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任何動物都無法比擬的。要知道再惡劣的環(huán)境都會有杰出的人才出現(xiàn)。雖然我們不否認,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對于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形成的重要作用。但必須要明確,環(huán)境的“好”與“壞”都是相對而言的,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這樣。
還是欣賞這句話:“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作者系長春市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
環(huán)境與我
文/于德北
人總是環(huán)境動物吧?環(huán)境可以決定動物的行為與思維。
我小的時候,在東北的鄉(xiāng)下,滿目所見,是大片大片的田野,是牛、馬、羊、豬在草甸之上自由地行走、進食。我感覺那是和諧的。如我坐在河堤之上,看它們的一舉一動,也如它們在一舉一動中看靜止的我。我得到了什么?得到了恬適。亦可以稱之為安靜。所以,我長大之后,但凡有躁動的時候,總會想到如此的場景,心便冷靜下來。
及至少年,我讀書的學校距家有十余里,我每天需疾步行走近一小時才可以抵達。上學、放學必要經(jīng)過一個荒廢的園子,四周空寂,只有飛鳥偶爾從空中掠過,似乎對你是一個提醒——告訴你,人生在極度安靜的時候,也需要聲音的劃痕——像一個人不可能順利地完成一生,一定要有所坎坷,有所困苦一樣。這樣的環(huán)境教會你的就是“靜中求敬畏,動中求釋然。”
到青年,進入社會,一切如燈紅酒綠,取舍難擇。不免人云亦云,不免趨炎附勢,不免顧左右而言他,不免掩耳盜鈴、一葉障目。每每心虛,但求自我安慰;每每歡樂之后,附著巨大的憂傷;每每華麗背后,呈現(xiàn)無度的蒼白,想返璞歸真,卻自封其途,一味向前,懸崖不肯勒馬。
再至中年,左右逢迎,自我原諒,周而復(fù)始,無休無止,以他人之坐標,為自我之救贖;以世俗之成論,為一己之逃避。渾渾噩噩,不可終日,偶有善念,如鄉(xiāng)間之見星光,慨嘆有余,駐足難矣。
所謂環(huán)境與人、與成長、與心念、與靈魂,莫不因時、因地、因空間、因意念所變,幼時向純,少年向真,青年向善,中老年向順而矣。但破此規(guī)矩者,存純、存真、存善又不存順者,是大智、大仁、大慧者也。
(作者系中國小小說學會副會長,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編輯)
幸虧有水
城市晚報記者王國華寫的安徽省高考作文題:
題目:
《吳興雜詩》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lián)想?請根據(jù)你的思考或聯(lián)想寫一篇文章。題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王國華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倍嗝疵利惖囊环鶊D景啊。菱、稻、荷花扎根在潺潺的流水中,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各自展示自己生命的精彩。
任何一簇植物都沒被慢待,在湛藍的天空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方土地。
如果把菱、稻、荷花比喻成人,這首詩似乎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成才的機會。
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水。足夠的水。能夠“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萬家”的水。
沒有了水,不要說深處、淺處,無論扎根在任何地方,菱都將萎縮,稻都將枯死。而荷花,也將凋敝成泥。
我們常說,“水是萬物本源”,就是這個道理。
同樣,無論你是什么樣的人才,沒有了水的滋潤和撫養(yǎng),也都沒有用武之地。
人類得以存活的“水”是什么呢?是愛。
水是公允的物質(zhì)。它有一個特點——往低處流。越是低洼的,被人忽略的地方,水越會去補給它,安慰它。水絕不隨行就市,攀高結(jié)貴,不會像藤那樣,因為你高大偉岸,就緊緊纏繞你,巴結(jié)你,多給你一些照顧。相反,它總是先把低處填平,再把目光投向高處。
愛也是這樣,越是低微的,被忽略的人,“愛”越會悄然到你身邊。那些遭遇不幸的孤兒、那些心靈上布滿創(chuàng)傷的殘疾人,那些在廠房里日夜勞作的年輕人,那些在烈日下?lián)]汗如雨的農(nóng)民,他們都能得到充分的物質(zhì)保障、精神關(guān)照,才能成長為一簇簇健康、陽光的植物。
水還有一個特點:“潤物細無聲”。它從不因為滋潤了萬物而滿世界嚷嚷,更不會要求那些植物們在臺上站成一排,淚流滿面地向自己表達敬意,為自己唱贊歌。只要植物們幸福、快樂,各自過上自己平淡、安靜的日子,水就滿足了。
愛也是這樣,它追求公平,卻不強加于人;它適時出現(xiàn),又不求回報。
但這并不是說,“愛”沒有得到回報,那些豐富了世界的花團錦簇的植物們,笑得那樣燦爛,這本身就是對愛大的回報。
水是植物的本源,愛是人類的本源。要想植物充分綻放,請引來源源不斷的流水;要想社會更和諧,請付出真正的,沒有添加任何雜質(zhì)的“愛”……
作者簡介: 雜文作家。近年有多篇文章入選多種雜文年度選本,曾獲得中國新聞獎,全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兩次。其首創(chuàng)的“成語重組”系列雜文頗愛關(guān)注和好評。
省內(nèi)作家寫高考作文之三
跑題不要緊,只要能自圓其說,反正也沒老師給他們打分
孟母三遷對當代人的啟示
文/紀洪平
歷有個的典故“孟母三遷”,說的是中國儒家代表人物、具有“亞圣”之稱的孟子,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也許缺少父親嚴厲的教誨,致使他非常調(diào)皮。
孟子,其實叫孟軻,古人對賢德之人都在姓后面加個“子”字,表示尊稱,這個小孟軻當時正處在身體和智力發(fā)育期,見什么學什么,由于小腦袋瓜子好使,學什么像什么。他家住在墓地旁邊的時候,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孟母看到就皺起了眉頭:這可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于是就把家搬到集市旁邊去了,可是孟子很快又和鄰居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迎客,一會兒又招待客人與客人討價還價,還像模像樣的。孟母知道之后又皺起眉來:這個地方也不行!她把家搬到了學校旁邊,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喜歡讀書了,這時孟母才滿意地說:“這才是我兒子應(yīng)該住的地方呀!”
以史為鑒,總會讓今天的人們省些力氣,還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老話重提仍有必要。記得有一篇勵志文章說,有個城市當年高考狀元,竟出自一所極普通的中學,記者采訪這位狀元,他竟說當初只為了爭一口氣,故意去了這家普通中學,并暗下決心終于從這所被恥笑只產(chǎn)“蟲”的學校,變成了一條“龍”。
這樣的例子是特例,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千萬別把自己定位在特例上,也就是從小就極有心眼兒的那種人,因為除了天才還沒有誰能不受環(huán)境左右。絕大多數(shù)人的認識,還只限于對事物表象的認識,甚至只遵從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和自己尊敬的師長、崇拜的明星等等,尤其在心智還不完全成熟的時候,周圍的普世的世界觀,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價值觀,任何一個人想用所謂的真理來改變這一切,那都將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只有周圍的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改變,這個真理才可能被世人普遍接受。
孟母是個女人,不可能像嚴父那樣教訓兒子,就把這個責任交給了環(huán)境,其實我們這個飛奔的時代,很多人都來不及思考自己周圍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能跟上這種變化不落伍,就大念阿彌陀佛了。
(作者系《春風文藝》雜志副主編)
狼為何愛上羊?
文/陳長林
人自稱“萬物之靈長”,難免不把其他動物放在眼里。比如對狼,就沒說過什么好話。大人壓根分不清什么是寓言,什么是童話,反正撒謊的孩子被狼吃,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大人以為狼既兇殘又狡猾,不惜舉例說當?shù)赜腥蓑T自行車趕夜路,猛然覺得有什么東西搭上了雙肩,騎車人扭頭一看,被狼一口咬斷了喉嚨。說得活靈活現(xiàn),煞有介事。
家長關(guān)于狼的描述,雖然離科學很遠,不過,警示效果倒挺明顯。幼兒園女老師,花樣年華,情不自禁,剛開口唱一句“郎呀,咱們兩個是一條心”,小朋友馬上給予友情提醒:阿姨,不能和狼一條心。狼是大壞蛋!老師哭笑不得,又無可奈何。
初聞《狼愛上羊》,是畢福劍同一個小妮子合唱那個現(xiàn)場版,聽來開心,想來好笑。就算耗子愿意給貓當伴娘,狼終究不可能愛上羊。盡管歌曲規(guī)定了特定情境:“北風呼呼地刮/雪花飄飄灑灑/突然傳來了一聲槍響/這匹狼他受了重傷/但他僥幸逃脫了/救它的是一只羊/從此它們約定三生/互訴著衷腸”。羊異化在先,主動救狼;狼異化在后,跟羊流浪。童話?神話?費思量。歌曲盡可贊美:“狼愛上羊啊愛得瘋狂/誰讓他們真愛了一場/狼愛上羊啊并不荒唐/他們說有愛就有方向/狼愛上羊啊愛得風光/他們穿破世俗的城墻/狼愛上羊啊愛得瘋狂/他們相互攙扶去遠方”。只不過同經(jīng)典童話結(jié)尾“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快樂的生活”一樣,開出一張空頭支票。天敵之間即使有愛,也是一種變態(tài),無法祝福,不敢期待。
原以為《狼愛上羊》只是歌手湯潮一廂情愿,想不到2008年4月4日上午,數(shù)百游客曾在四川南充市白塔公園動物展覽園,見證“狼愛上羊”上演現(xiàn)實版。工作人員一時疏忽,狼哥得以探訪羊妹閨房,不見血光之災(zāi),反顯兒女情長。管理人員玉成好事,同意它們廝守,狼哥羊妹不負所望,形影不離,恩愛無比。
狼一向生活在野外,野性本該隨血液流淌,可惜鐵籠生活使它基因失職,野性喪失,糊涂得把獵物當成了寵物。羊也談不上什么過錯,畢竟它一直養(yǎng)尊處優(yōu),從未領(lǐng)教過殘暴和血腥。天蒼蒼,野茫茫,狼注定不會愛上羊;網(wǎng)密密,籠方方,羊難免要愛上狼。
狼愛的不是羊,是寂寞。
羊愛的不是狼,是荒唐。
高考首日結(jié)束,針對兩科考題,考生老師反映——
語文不偏 數(shù)學稍難
■記者 程宛/報道
本網(wǎng)訊 昨日,2010年高考迎來首日大考,語文卷和數(shù)學卷兩大主課成為考生奪分熱點,對于首日高考考題的評價,考生們雖不盡相同,但話題還是集中在了靈活方面。
考生總結(jié):考題之
意外考題:感恩教育
在語文考卷中,考生倍感意外的是一道被譽為“從未做過的填空題”——感恩教育。據(jù)考生介紹,這道考題與模擬題大的不同就是填寫的并非詞匯,而是句子,并且字數(shù)限定在15個字。由于題材較為新穎,為此很難判定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標準。
“難”考題:啥叫“汗牛充棟”
“汗牛充棟”這個詞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很陌生。昨天它就出現(xiàn)在了語文考卷中。答上此題的崔廉同學說,這是她在4天前去超市翻看一本古書中出現(xiàn)的。大意為“牛運輸書時累得出汗,書多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边@是在佛經(jīng)、周易等書籍中才能看到的生僻詞匯。
沒準考題:作文仨短文
今年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給出了三個短文(詳見今日B 01版),對于三個短文,因考生而異理解各不相同。李同學走出考場后一身輕松,談及語文考題時他說,“從題量和難易程度上看,幾乎和模擬考試的相差無幾,其中有一道排列句子的試題,在考前的多次模擬考試上都見過。今年的作文比較好,給我們的空間比較大,很容易發(fā)揮!”李同學寫的題目是“鼓勵鑄就動力!”而郭同學也認為作文題很貼近考生自身,勵志的題材寫起來得心應(yīng)手。
考生評價:語文不偏
采訪中,不少考生對今年的作文題目給予了好評,在作文寫作上,考生寫起來也比較輕盈、大氣,一名考生說,根據(jù)勵志的題材,他的作文題目寫了“心有多大,天有多高!”寓意美好的未來,靠自己打拼,這也間接地詮釋了高考的本意。 眾多考生都表示,今年的語文考試難度適中,并無偏題怪題,作文立足于勵志的題材也比較貼近考生本身,比較容易發(fā)揮。
教師點評 語文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
今年作文題同樣是新材料作文,特點就是高度的開放性與嚴格的限制性相結(jié)合。對于今年作文題的難度,長春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何平認為,新材料作文考生應(yīng)該在審題時整體把握,抓住材料所給的關(guān)鍵詞,分析內(nèi)在聯(lián)系,選擇佳的角度立意。在今年的材料作文中,三個小故事傳達出人的成長需要內(nèi)因和外因,文章立意清晰,考生應(yīng)抓住材料中的后一句,“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依此作為本次作文審題立意的突破口。今年的作文在難度上較去年有所降低,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
數(shù)學有沒見過的題型
當日下午5時,高考的第二個科目數(shù)學考試結(jié)束,比較上午游刃有余的語文考試,下午的數(shù)學科目難住了不少考生。走出長春市第11高中考點的考生們沒有了上午的輕松,而是邊走邊交流著答題的感受和各類題型的標準答案,言談中,考生們時有答對題的喜悅,時有答題不完整的遺憾,一些考生面對記者的采訪甚至躲避而行,不愿過多談及。
一名考生在與記者談起下午的數(shù)學考試時說,上午的語文答得很輕松,下午的數(shù)學則有些吃力,盡管事前有些心理準備,但是考試中個別的題型確實在模擬中少見,因此難住了,為了給后面的試題留時間,不得不舍棄一些問答題。在接下來的答題中感覺到,除了題型的偏難外,題量也給考生帶來了不少壓力,很多考生由于思考時間過長,答題完畢后還沒來得及檢查就被收卷了。
其他考生也均表示,題量大、個別題型少見給答題帶來了不少難度,一考生說,一道概率方面的試題題型比較偏,平時模擬中沒有見過。
數(shù)學答題時間偏緊
經(jīng)歷了昨日的考試,記者采訪中總體感覺考試時間對于考生來說較為充裕。語文試卷首次完成時間約為135分鐘。剩余10-20分鐘檢查試卷的情況較為普遍。在下午的數(shù)學考試中,考生的反應(yīng)普遍認為“偏難”,其中,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后一題,以及涉及等差方程、參數(shù)方程的考題被稱為“難考題”,而選做題在考試后的反應(yīng)中,部分學生表示“沒有時間做”或放棄答題。
于丹點評今年高考作文題
很社會 很當下 很思維
昨日11時30分,2010年高考結(jié)束了第一科—— 語文。各地高考作文題也陸續(xù)浮出水面。隨后,文化學者于丹就今年高考作文題進行了點評。于丹認為,今年的語文作文題有幾個特點是很突出的。
第一就是特別強調(diào)中國社會在轉(zhuǎn)型時期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就是說學生如果孤立的為技巧而技巧,或者說僅僅在作文的思路里面它不會拿到一個很高的層次,這次代表轉(zhuǎn)型時期的很多觀念的東西,比如說全國的統(tǒng)考題里面說貓有了魚吃難道還去抓老鼠嗎?這個現(xiàn)象我想真正得高分絕不是簡單的道德評判,絕不是我們簡單地說現(xiàn)在貓養(yǎng)懶了,這個社會現(xiàn)象是不合理的,其實任何一種現(xiàn)象的生成一定都有它深刻的理由。
第二個特點是緊扣當下的一些國際概念。像關(guān)于捕魚,魚要從中國孟子的古訓一直到丹麥的,我們怎么樣來看捕魚的事情,其實都是緊扣著時下的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個題目“很當下”。
第三個特點就是這次考題中有很多是注重思維方式的考察,這個作文后會是開放性的,并不導致結(jié)論和答案,比如說從點到線到平面到立體。所以今年高考的作文題是一種開放的,給考生充分彈性空間的,不導致價值言論的,這樣題目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引導。
(據(jù)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wǎng)》)
21名考生手機丟失
12345一小時幫找回
■記者 徐曉哲 王春勝 /報道
本網(wǎng)訊 昨日是高考的第一天,榆樹大坡職業(yè)高中來長春高考的學生和陪考的校長、老師經(jīng)歷了一場驚心事。由校長保管的21名中學生的手機落 在了出租車上,多虧“12345”與交通之聲溝通與協(xié)調(diào),不到一小時,21部手機失而復(fù)得。
據(jù)榆樹大坡職業(yè)高中的郭老師介紹,他們學校學生的考點是位于長春市青年路的第88中學。昨日上午進考場前,帶隊老師將同學的手機收上來,總共21部,統(tǒng)一放在一個兜里,交由校長保管。下了考場,校長和老師就帶著學生打車回旅店。上車后,校長順手將兜放在副駕駛座位的下方,結(jié)果下車時卻將兜忘在了出租車上。
“沒有記下出租車的車牌號,下車也沒要票據(jù)”,郭老師說,見包忘了拿下來,校長和老師急得直打轉(zhuǎn)。情急之下,他想到“12345”。電話打通后,他將情況如實反映給了接電話的工作人員。“12345”工作人員立刻聯(lián)系長春交通之聲廣播電臺,經(jīng)溝通與協(xié)調(diào),交通之聲不間斷地反復(fù)播報。中午12時30分,兜就被聽到廣播的出租車司機送回來了。郭老師說,“我是11點40分左右給‘12345’打的電話,中午12點30分就拿到了手機,老師和同學都興奮極了,緊張的氣氛總算放松了!
■記者 劉佳雪/報道
本網(wǎng)訊 “你好,警官,我家的孩子是考生,昨天預(yù)訂一輛出租車來不了了,請求幫忙,否則趕考來不及了……”昨日7時40分許,在工農(nóng)廣場指揮交通的馬警官接到一位家長的求助,隨即馬警官與同事一同協(xié)調(diào)一輛執(zhí)勤的警車把考生送到48中,上演了民警送考生的溫情一幕,令家長和考生格外感動。
據(jù)馬警官介紹,這是今年高考接到的第一個求助,往年也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只要求助交警,都會幫助給予妥善解決,全力保證考生順利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