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一
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
2.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二
兩小兒辯日《孟子·告子》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3.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三
學弈《列子·湯問》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4.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四
書戴嵩畫牛(宋)蘇軾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5.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五
伯牙鼓琴《呂氏春秋·本味》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6.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六
楊氏之子《世說新語·言語》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
7.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七
自相矛盾《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8.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八
談讀書(清)曾國藩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9.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九
讀書有三到(宋)朱熹《訓學齋規(guī)》節(jié)選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10.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十
囊螢夜讀《晉書·車胤傳》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11.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十一
鐵杵成針(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作針。”白曰:“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12.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十二
《三字經》節(jié)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3.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十三
司馬光《宋史·司馬光傳》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4.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十四
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15.小學1到6年級文言文 篇十五
精衛(wèi)填海《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