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一
夢筆生花(李白)出自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釋義: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jìn)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2.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二
司空見慣(劉禹錫)出自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釋義: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3.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三
程門立雪(程頤、楊時)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云。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釋義:學(xué)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4.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四
黃袍加身(趙匡胤)出自《宋史·太祖本紀(jì)》:“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醇皩Γ幸渣S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釋義:五代后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后比喻發(fā)動政變獲得成功。
洛陽紙貴(左思)
出自《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5.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五
初出茅廬(諸葛亮)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釋義:原比喻新露頭腳,F(xiàn)比喻剛離開家庭或?qū)W校出來工作。缺乏經(jīng)驗。
6.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六
聞雞起舞(祖逖)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蚱鹞。”
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7.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七
鞠躬盡瘁(諸葛亮)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釋義: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
8.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八
諱疾忌醫(yī)(蔡桓公)出自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如護(hù)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釋義: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9.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九
指鹿為馬(趙高)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xiàn)于二世,曰:‘馬也!佬υ唬骸┫嗾`邪?謂鹿為馬!瘑栕笥遥笥一蚰,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10.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
樂不思蜀(劉禪)出自《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釋義: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11.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一
赤膊上陣(許褚)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
釋義: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jìn)行活動。
12.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二
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文與可)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釋義: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jīng)拿定主意。
13.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三
破釜沉舟(項羽)出自《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14.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四
泰山北斗(韓愈)出自《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釋義: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15.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五
手不釋卷(呂蒙)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dāng)兵馬之務(wù),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xué)。
16.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六
怒發(fā)沖冠(藺相如)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17.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七
一字千金(呂不韋)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18.經(jīng)典成語典故及解釋 篇十八
一鼓作氣(曹劌guì)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