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語文 數(shù)學(xué) 英語 物理 化學(xué) 歷史)

時間:2023-11-15 17:32: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初中三年級# #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語文 數(shù)學(xué) 英語 物理 化學(xué) 歷史)#】要想取得好的學(xué)習(xí)成績,必須要有良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習(xí)慣是經(jīng)過重復(fù)練習(xí)而鞏固下來的穩(wěn)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就會使自己學(xué)習(xí)感到有序而輕松。以下是®憂考網(wǎng)為您整理的《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語文 數(shù)學(xué) 英語 物理 化學(xué) 歷史)》,供大家查閱。



1.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語文) 篇一


  1.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習(xí)慣,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無形中起了變化。

  2.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飛快,像白色少壯的馬在縫隙前飛快地越過。駒,少壯的馬。

  3.談笑風(fēng)生:有說有笑,興致高。形容談話談得高興而有風(fēng)趣。風(fēng),風(fēng)趣。生:生動。

  4.茅塞頓開: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了。比喻閉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啟發(fā),忽然開通了。

  5.出謀劃策:謀,計謀;劃,籌劃。指為人出主意,制定計謀策略。

  6.賞心悅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7.海納百川: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廣泛,數(shù)量巨大。

  8.無欲則剛: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欲。借喻人只有做到?jīng)]有世俗欲,才能達到大義凜然的境界。

  9.物華天寶:物有光華,天有珍寶,指各種珍美的寶物!稌x書-張華傳》記載了這樣的傳說:晉武帝時,牛、斗兩宿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張華請南昌人雷煥來看,雷煥說那是寶劍的光芒上通于天。后來雷煥做豫章鳳城縣令,掘監(jiān)獄地基,得到兩把寶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寶劍出土后,兩宿間的紫氣也消失了。后來兩劍沒入水中,化為雙龍。

  10.人杰地靈:人有俊杰,地有靈秀之氣。在《滕王閣序》中指東漢時南昌名士徐稚(字孺子),家貧,常親自耕種。他品行高潔,為人所景仰。

2.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語文) 篇二


  1.倒裝句: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正常語序應(yīng)為“于途歌”“于樹休”。狀語后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裝句,屬狀語后置句。)

  2.判斷句:

  環(huán)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水落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廬陵歐陽修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3.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數(shù)學(xué)) 篇三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組鄰邊相等并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質(zhì)

  (1)具有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質(zhì);

  (2)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3)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4)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有4條對稱軸;

  (5)正方形的一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兩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兩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條對角線上的一點到另一條對角線的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個四邊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據(jù)是定義,途徑有兩種:

  先證它是矩形,再證有一組鄰邊相等。

  先證它是菱形,再證有一個角是直角。

  (2)判定一個四邊形為正方形的一般順序如下:

  先證明它是平行四邊形;

  再證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后證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4.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數(shù)學(xué)) 篇四


  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號表示不等關(guān)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對于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任何一個適合這個不等式的未知數(shù)的值,都叫做這個不等式的解。

  3、對于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質(zhì)

  1、不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2、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3、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fù)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4、說明:①在一元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樣,等號是不變的,是隨著加或乘的運算改變。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號改為等號所以在題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數(shù),那么就要看看題中是否出現(xiàn)一元不等式,如果出現(xiàn)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數(shù)就不等為0,否則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不等式

  1、一元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1,且不等式的兩邊都是整式,這樣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不等式。

  2、解一元不等式的一般步驟:1去分母2去括號3移項4合并同類項5將x項的系數(shù)化為1。

  一元不等式組

  1、一元不等式組的概念:幾個一元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一元不等式組。

  2、幾個一元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們所組成的一元不等式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組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組。

  4、當(dāng)任何數(shù)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時成立,我們就說這個不等式組無解或其解為空集。

  5、一元不等式組的解法

  1)分別求出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數(shù)軸求出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這個不等式組的解集。

  6、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不等式:①用符號〉,=,〈號連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③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者除以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方向不變。④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fù)數(shù),不等號方向相反。

  7、不等式的解集:

 、倌苁共坏仁匠闪⒌奈粗獢(shù)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谝粋含有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矍蟛坏仁浇饧倪^程叫做解不等式。

5.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英語) 篇五


  how與what的區(qū)別:

  how通常對方式或程度提問,意思有:怎么樣 如何,通常用來做狀語、表語。

  what通常對動作的發(fā)出者或接受者提問,意思為 什么,通常做賓語,主語。

  ① What…think of…? How…like…?

 、 What…do with…? How…deal with…?

 、 What…like about…? How…like…?

  ④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How’s the weather today?

 、 What to do? How to do i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book?=How do you like this book?

  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 with the matter.=I don’t know how I should deal with it.

  What do you like about China?=How do you like China?

  I don’t know what to do next step?=I don’t know how to do it next step?

  What good / bad weather it is today!(weather為不可數(shù)名詞,其前不能加 a )

  What a fine / bad day it is today! (day為可數(shù)名詞,其前要加 a )

6.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英語) 篇六


  1. 動詞不定式做定語

 、倥c所修飾的名詞構(gòu)成主謂關(guān)系

  The next train to arrive was from New York. He i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谂c所修飾的名詞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

  I have nothing to say. I need a pen to write with.

  I need some paper to write on. I don’t have a room to live in.

  2. practice , fun 做名詞為不可數(shù)名詞

  3. join 加入某團體 并成為其中一員 attend 出席參加會議或講座

  join in與take part in指參加到某項活動中去。

  4.all、 both、 always以及every復(fù)合詞與not連用構(gòu)成部分否定。其完全否定為:all---none, both---neither, everything---nothing, everybody---nobody.

  5. be afraid of doing sth. / sth.害怕 be afraid of being alone

  be afraid to do sth.害怕

  be afraid that恐怕?lián),表示委婉語氣

  6.either:①放在否定句末表示“也”

 、趦烧咧械摹叭我弧

  ③either…or…或者…或者.…引導(dǎo)主語部分,謂語動詞按照就近原則

  7.complete完成,是個較正式的詞,后不能接動名詞

  finish指日常事物的完成

7.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物理) 篇七


  運動和力

  知識梳理:

  1.機械運動

  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2.參照物

  (1)定義:說物體是在運動還是在靜止,耍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biāo)準(zhǔn)。這個被選作標(biāo)準(zhǔn)的物體叫參照物。

  (2)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是相對于所選擇的參照物而言的,即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3.運動的快慢

  (1)速度

 、偎俣鹊奈锢硪饬x: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谒俣鹊墓剑簐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

  ③速度的主單位為米/秒(m/s),常用單位為千米/時(km/h),1m/s=3.6km/h。

  ④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它是簡單的機械運動。

  (2)平均速度

  ①變速運動: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這種運動叫變速運動。

 、谄骄俣鹊奈锢硪饬x:大致描述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平均運動快慢的程度.

 、矍笃骄俣然騽蛩僦本運動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兩個因素,就能計算出第三個未知量。

  4.長度

  (1)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時要注意“選、放、看、讀、記”五點方法:要根據(jù)測量要求選擇適當(dāng)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著被測物體;觀察示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記錄的測量結(jié)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

  (2)更精確的測量工具有游標(biāo)卡尺、螺旋測微器等。

  (3)長度的單位

 、匍L度的主單位是:米(m),其他常用單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

 、趩挝粨Q算: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5.時間

  (1)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其他常用單位有小時(h)、分(min)。

  1h=60min,1min=60s。

  (2)測量工具是鐘表。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用停表,日晷和沙漏是古代的計時工具。

  6.誤差

  ①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谡`差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與測量工具和測量的人有關(guān)。

  ③減小誤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測量工具;測同一長度時選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苷`差和錯誤不同。誤差不是錯誤,誤差只能減小不能避免,錯誤是由予不遵守測量規(guī)則引起的,是不應(yīng)發(fā)生的,應(yīng)當(dāng)避免。

  7.力

  (1)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托起一個雞蛋的力大約是0.5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包括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二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圖: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一般起點在物體上即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末端標(biāo)上箭頭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圖中,線段越長表示力越大,后在箭頭旁用數(shù)字和單位標(biāo)出力的大小。

  (5)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一個物體不能產(chǎn)生力的作用。有力作用的物體可以不相互接觸。

8.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化學(xué)) 篇八


  我們周圍的空氣

  1.物理性質(zhì):

  不需要化學(xué)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硬度、熔點、沸點、導(dǎo)電性、導(dǎo)熱性、延展性等。

  2.化學(xué)性質(zhì):

  物質(zhì)在化學(xué)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wěn)定性)。如鐵易生銹、氧氣可以支持燃燒等。

  3.純凈物:

  只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4.混合物:

  由兩種或多種物質(zhì)混合而成的。如空氣、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zhì))

  5.單質(zhì):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N2、O2、S、P等。

  6.化合物:

  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潔物。如:CO2、KClO3、SO2等。

  7.氧化物:

  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8.化合反應(yīng):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yīng)。(A+B=AB)

  9.分解反應(yīng):

  由一中反應(yīng)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zhì)的反應(yīng)。(AB=A+B)

  10.氧化反應(yīng):

  物質(zhì)與氧的反應(yīng)。(緩慢氧化也是氧化反應(yīng))

  11.催化劑:

  在化學(xué)反應(yīng)里能改變其他物質(zhì)的化學(xué)反應(yīng)速率,而本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xué)性質(zhì)在反應(yīng)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zhì)。(又叫觸媒)[應(yīng)講某種物質(zhì)是某個反應(yīng)的催化劑,如不能講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而應(yīng)講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反應(yīng)的催化劑]

  12.催化作用:

  催化劑在反應(yīng)中所起的作用。

9.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化學(xué)) 篇九


  一、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xué)性質(zhì)的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并且溫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間有作用力和間隔。不同的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通常不等于幾種液體的體積簡單相加,就是因為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間隔。

  二、原子

  1.定義:原子是化學(xué)變化中的小粒子。

  2.化學(xué)變化的實質(zhì):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三、物質(zhì)的分類、組成、構(gòu)成

  1.物質(zhì)由元素組成;

  2.構(gòu)成物質(zhì)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3.物質(zhì)的分類:單質(zhì)、純凈物、化合物、混合物;

10.初三期中測試上冊重點(歷史) 篇十


  第1課古代埃及

  1.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

  (1)興亡:位于非洲東北角,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出現(xiàn)若干小國,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實現(xiàn)統(tǒng)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國吞并。 

  (2)版圖:經(jīng)歷了古、中、新三個王國時代,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北至敘利亞和小亞細(xì)亞交界處,以及幼發(fā)拉底河上游,向南擴展到尼羅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xué)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jié)晶。 

  3.法老的統(tǒng)治

  (1)統(tǒng)治:法老是全國的高統(tǒng)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權(quán)于一身,國王經(jīng)常用王杖責(zé)打大臣。 

  (2)危機: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王權(quán)受到挑戰(zhàn),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quán)的衰落。 

  第2課古代兩河流域

  1.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1)范圍:“兩河”指西亞的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 

  (2)建國:約從公元前3500年起,產(chǎn)生了一些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 

  (3)統(tǒng)一:約公元前24世紀(jì),實現(xiàn)了初步統(tǒng)一。

  2.古巴比倫王國

  (1)統(tǒng)一:公元前18世紀(jì),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完成了整個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qū)的統(tǒng)一事業(yè),建立了統(tǒng)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2)統(tǒng)治:實行君主制度,加強中央集權(quán),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tǒng)和完整的法典。 

  (3)影響:漢謨拉比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強盛的時期。 

  3.《漢謨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內(nèi)容:從法典中可知,古巴比倫分擁有公民權(quán)的自由民、無公民權(quán)的自由民和奴隸三個嚴(yán)格的社會等級;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dāng)發(fā)達,戰(zhàn)俘是奴隸的主要來源,也有買賣奴隸的現(xiàn)象。家庭奴隸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義:法典內(nèi)容十分廣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法典中的規(guī)定說明商品經(jīng)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 

  (4)評價:《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tǒng)源遠(yuǎn)流長。 

  (5)性質(zhì):維護奴隸主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