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創(chuàng)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陡改附逃⒆拥恼_方法》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整理的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1.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篇一
不要采取過激的方法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梢姶笕说难詡魃斫陶娴暮苤匾。
重視情緒的作用
不同性質的情緒對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積極的情緒使人生活愉快,充滿信心,心情舒暢;消極的情緒使人生活壓抑,缺乏信心,心情沮喪。同樣,不同性質的情緒對家長的心理和行為也有不同的影響。積極的情緒能激發(fā)家長以充滿愛的方式,主動了解孩子,關切孩子的成長,并以民主、科學的方式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從而使親子關系密切協(xié)調,家庭氣氛和睦溫馨。家長要重視自身的情緒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養(yǎng)和保持積極的情緒,克服和消除消極的情緒。
大人的意見要統(tǒng)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tài)度也要統(tǒng)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shù)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yè)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F(xiàn)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fā)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嘮叨不如讓孩子來回答
對一件事情,有時家長會對孩子囑咐好幾遍,特別是做媽媽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嘮叨。對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所不愿聽的、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嘮叨。他們越不愿聽,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嘮叨起來,這就成了惡性循環(huán)。當父母的常常感到傷心與憂慮:“嘮叨還不是為了孩子們好?”“不給他們講,怎么能懂事啊!”好像只有無休止地向孩子們陳述一個又一個道理,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嘮叨的時候,不妨試用一個新辦法:把嘮叨變成提問題。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什么問題,把自己要說的內容,變成提一個問題,讓孩子說說,也許孩子要比家長說得又好又生動。提問題時,不要擺家長架子,態(tài)度要誠懇、熱情,要認真地傾聽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說得不完全對時,你也不要急于嘮叨,可以再問,即使說錯了,也不必由你公布權威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問題暗示他的錯誤所在,讓孩子再思考。
武力懲罰不如鼓勵
當內心的怒氣終于沖破了忍耐的底線,從語言的批評升級到肢體的批評,武力懲罰出現(xiàn)了!武力懲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使雙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繼續(xù)下去的學習中途擱淺;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敗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繼而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那可真是兩敗俱傷。
所以,媽媽想要武力懲罰時不如換成鼓勵,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評。孩子需要在比較和實實在在的夸獎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點成績,他會有信心糾正自己的錯誤;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一個錯誤采取粗暴的方式,他很可能變本加厲更加叛逆。幼兒脆弱的內心其實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給孩子自信,也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的藝術在于正強化,而非負強化。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或全盤否定,不如將孩子的點滴成績和好的苗頭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掛在嘴邊,強化其好的一面,給予必要的指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提升自信。
2.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篇二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今天的孩子們非常自豪和叛逆。作為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可能是個頭疼問題。推薦給家長們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首先,樹立榜樣:榜樣是用他人的良好思想和行為影響和教育兒童的重要方式。比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文學作品中的積極角色,革命領袖的杰出品質,它們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父母的言行是對還是錯,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經常檢查自己的言行。
第二,環(huán)境影響:父母應自覺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他們的孩子就可以被感染和耕種。家庭是子女居住的主要地方。父母要安排生活處理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諧的家庭氛圍,建立有序的生活秩序,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情緒。
第三,批評和懲罰:批評和懲罰是對兒童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否定。但是后者是一種針對嚴重不良思想和行為的教育方法。當批評和懲罰時,第一,我們必須充分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具體情況和嚴重性,從虛假的現(xiàn)實開始,批評是要指出危害和思想根源,拒絕思想和行動,讓他們感到羞愧和痛苦,然后產生糾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別諷刺別嘲笑,不要侮辱。懲罰主要是剝奪某些權利,不是體罰,絕不能侮辱人格和破壞身心。
第四,指導生活秩序的安排: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引導孩子安排日常生活,安排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教孩子如何有秩序地安排和利用他們的時間。父母可以指示孩子自己安排。
第五,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方法:首先,父母應該根據(jù)孩子的想法和現(xiàn)實說話,事實陳述,合理,讓兒童了解某些原則。談判應該有針對性,靈活,友善的態(tài)度。他們不應在沒有表達的情況下自上而下地譴責和嘲諷。第二個是討論,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在討論中,我們應該尊重孩子,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如觀點有誤,家長應耐心地引導推理,這樣孩子可以分辨是非。父母應該有勇氣承認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
第六,練習:練習的內容非常廣泛,例如適應周圍環(huán)境,行使,自理,家務,獨立工作,文明禮節(jié)社交聯(lián)系,等等為了練習兒童應首先闡明目的和意義(為什么),提出具體要求(方法),并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并堅持不懈。練習的內容應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fā)分配的任務和要求必須適當。應該允許兒童在實踐中犯錯誤,它應該不太苛刻。父母不要在中途停止運動,不要害怕自己的孩子遭受痛苦。
第七,贊美和獎賞:贊美和獎賞是對兒童的思想和行為的肯定和贊美。通過認可和贊美,增強孩子們的主動性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贊美和獎賞應該切合實際,及時,和合理的。并且應該基于精神上的回報,輔以物質獎勵。
第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孩子讀書,報紙和雜志,學習有益的精神營養(yǎng)。父母應該掌握孩子的讀物,與您的孩子討論,引導孩子增加知識,開闊視野,精神培育。
第九,家用電視的使用:電視進入家中,孩子們可以從看電視中學到很多知識,增長知識,利用。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別無選擇,但是時間不要太長?措娨曋蠛酶愕暮⒆诱f話,討論電視內容。
第十,帶領孩子接觸社會:帶領孩子接觸社會,去公園,風景名勝區(qū),商店,工廠,鄉(xiāng)下地方,或拜訪同學親戚朋友,進行社會交流,開闊眼界,社會接觸,了解社會。
3.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篇三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并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所有關于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fā)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huán)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fā)展孩子道德行為的可靠的辦法。
3、培養(yǎng)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fā)。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fā)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yǎng),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后,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fā)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tǒng)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 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xiàn)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于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yǎng),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fā)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