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 篇一
詞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①瑞腦:龍腦香。②金獸:獸形銅香爐。③紗廚:有紗帳的小床。
【賞析】這是一首的重陽詞。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 色彩,使客觀環(huán)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詠節(jié)令,“半夜涼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簾卷西風”兩句,千古艷傳;不惟句意秀穎,且以“東籬”、“暗香”,為“黃花”預作照應,有水到渠成之妙。
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①將息:將養(yǎng)休息。②怎生:怎樣,怎么。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賞析】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fā)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2.李清照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 篇二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詞作當寫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xiāng)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lián)系的深厚感情。
“淚濕羅衣脂粉滿”,詞作開首詞人即直陳送別的難分難舍場面。詞人抓住姊妹送別的兩個典型細節(jié)來作文章:“淚”和“脂粉”,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無限的傷感。次寫“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熱淚縱橫,猶無法表達姊妹離別時的千般別恨,萬種離情,似唯有發(fā)之于聲,方能道盡惜別之痛,難分難舍之情!八寞B陽關”,蘇軾《論三疊歌法》中的說法可參為注解:“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jié)奏。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得樂天《對酒》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聲,則第一句不疊審矣!庇纱擞^之,“四疊陽關”的說法無誤。“千千遍”則以夸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值得注意的是,詞人寫姊妹的別離場面,竟用如此豪宕的筆觸,一來表現(xiàn)了詞人的筆力縱橫,頗具恣放特色,在其《鳳凰臺上憶吹 簫》一詞中有“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似同出一機杼;二亦展現(xiàn)了詞人感情的深摯!叭说郎介L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詞人的筆觸在結拍處一折,紛亂的思緒又轉回現(xiàn)實。臨別之際,姊妹們說此行路途遙遙,山長水遠,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斷”之處,不僅離姊妹們更加遙遠了,而且又逢上了蕭蕭夜雨,淅淅瀝瀝煩人心境,自己又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詞作上片從先回想,后抒寫現(xiàn)實,從遠及近,詞脈清晰。
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離別時的場景,但筆觸則集中抒寫自己當時的心境。“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直陳自己在臨別之際,由于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典型細節(jié),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現(xiàn)了當時難別的心境,同時也是“方寸亂”的注釋。歇拍二句:“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痹~人的思緒依然飄蕩在那令人難忘的別離場合,但詞作的筆力卻陡地一振,奏出與前面決然不同的充滿亮色的音符。詞人告慰姊妹們,東萊并不象蓬萊那么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廝守在一起。詞作至此,已不僅僅表現(xiàn)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xiàn)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萊”,傳說中的仙山。李商隱《無題》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本詞不僅有李清照詞作特有的抒寫心理細膩、敏感的特點,更有筆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來寫離別之情,對一個女詞人來說,尤顯難能可貴。
3.李清照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 篇三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
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云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小、閑、深,正是空閨寫照。而春色深濃,未許泄漏,故重簾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動,更不能形之言語,只可托之瑤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說三藏七,“此時無聲勝有聲”,蘊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無限的韻味。
下片宕天,由室內而室外!斑h岫出云”見陶淵明《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云出云歸,時光亦隨之荏苒而逝,不覺晚景催逼。夜來更兼細風吹雨,輕陰漠漠,“弄”既指風雨之弄輕陰,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結末仍結穴在風雨摧花,欲謝難禁的憂思上。
歷代詩評家評此詞“雅練”,“淡語中致語”(沈際飛本《草堂詩余》)。寫閨中春怨,以不語語之,又借無心之云,細風、疏雨、微陰淡化,雅化,微微逗露。這種婉曲、蘊藉的傳情方式,是符合傳統(tǒng)詩歌的審美情趣的。
4.李清照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 篇四
孤雁兒
李清照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紙帳①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 簫人去②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紙帳:據(jù)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動撐腳,便于調節(jié)高低。紙帳,亦名梅花紙帳。據(jù)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帳頂,四周用細白布制成帳罩,中置布單、楮衾、菊枕、蒲褥。②吹 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的故事,見《列仙傳》。
。1)這首詞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詞采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最少指出兩種并作具體分析。(4分)
答案:
14、(1)《孤雁兒》明為詠梅,暗為悼亡,寄托了詞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對于朝廷南遷后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兒》①以哀景襯哀情,突出了環(huán)境的凄冷與心境之痛苦。②伴我情懷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③襯托,以雨催 淚,以雨襯淚,寫感情的變化。④用典,兩處用典,點明懷念丈夫的主旨,表達了深重的哀思。(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給分)
【譯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紙帳這樣清雅的環(huán)境中醒來,卻有一種說不盡的傷感與思念。此時室內唯有時斷時續(xù)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我的情緒如水一樣凄涼孤寂!睹坊ㄈ返牡亚甸_了枝頭的梅花,春天雖然來臨了,卻引起了我無限的幽恨。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自己倚闌同賞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
【賞析】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寄托了詞人對于朝廷南遷后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詞以景襯情,將環(huán)境描寫與心理刻畫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詞調原名《御街行》,后變格為《孤雁亡》,專寫離別悼亡等悲傷之情。詞人取后者,蓋以自況。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開門見山,傾訴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據(jù)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動撐腳,便于調節(jié)高低。紙帳,亦名梅花紙帳。據(jù)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帳頂,四周用細白布制成帳罩,中置布單、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詞作中,這種陳設大都表現(xiàn)凄涼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嬌》云:照我藤床涼似水。意境相似,寫一榻橫陳,日高方起,心情孤寂無聊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使人想起詞銷金獸 。然而著一寒字 ,更突出了環(huán)境的凄冷與心境之痛苦。
此時室內唯有時斷時續(xù)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伴我情懷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游春意。以漢代橫吹曲中的《梅花落》照應詠梅的命題,讓人聯(lián)想到園中的梅花,好象一聲笛曲,催綻萬樹梅花,帶來春天的消息。然梅心驚破一語更奇,不僅說明詞人在語言的運用上有所發(fā)展,而且顯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剎那的波瀾,然而意思很含蓄。聞笛懷人,因梅思春,在她詞中是不止一次用過。這是一歇拍,詞從這一句開始自然地過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寫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則著重寫對愛侶趙明成的思念。
下闋正面抒寫悼亡之情,詞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脈相續(xù) 。小風 句,將外境與內境融為一體。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以雨催 淚,以雨襯淚,寫感情的變化,層次鮮明,步步開掘,愈寫愈深刻;但為什么無佳思 ,為什么情懷如水和淚下千行,卻沒有言明。直至吹 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才點明懷念丈夫的主旨。吹 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的典故,見《列仙傳》。這里的吹 簫人是說簫史,比擬趙明誠。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她倚闌同賞呢?詞人回想當年循城遠覽,踏雪尋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愴然感傷。
結尾三句化用陸凱贈梅與范曄的故事,表達了深重的哀思。陸凱當年思念遠在長安的友人范曄,曾折下梅花賦詩以贈?墒窃~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其中人間天上一語,寫盡了尋覓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全詞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卻繚繞不絕。
這首詞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詠梅悼亡,渾然一體;口語入詞,以俗寫雅。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姻美滿,情深意篤。心愛的丈夫即將出游,作為妻子,情知無法挽留,離恨別苦自然難以盡述。此詞寫與丈夫分別時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轉,滿篇情至之語,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寫離別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對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沒有續(xù)填香料,銅制的獅形熏爐中早已香消燼冷,紅色的錦被胡亂地堆在床上,早晨起來后情緒不佳,諸事無心,連頭也懶得去梳,任憑那鏡奩之上蓋滿灰塵,漸升的曉日高過簾鉤。這五句詞,十分形象、具體地展現(xiàn)了詞人與丈夫臨別時悵然凄然、百無聊賴的心情!跋憷浣疴ァ,首先創(chuàng)造出一種凄清幽寂的環(huán)境氣氛。“被翻紅浪”,化用柳永《鳳棲梧》詞“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句意,暗示夫妻間一夜雨密云稠,兩情繾綣。歐陽修《蝶戀花·詠枕兒》詞:“昨夜佳人初命偶,論情旋旋移相就。幾疊鴛衾紅浪皺,暗覺金釵,磔磔聲相扣!币嘟琛傍x衾紅浪皺”暗寫男女情事。解說此詞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本句的隱義,大約是認為如此近于流俗的意思與易安的身份和詞風未符。其實,它與《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等詞一樣,都表現(xiàn)了易安詞在抒情上大膽率真的一面!捌饋磴甲允犷^。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狈捶磸蛷偷貙憻o心梳妝一件事,雖未語涉離別,卻足見離愁別恨充溢心間。丈夫今朝即將離家遠行,閨中人從此更有何心情梳洗打扮!溫庭筠《菩薩蠻》詞:“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辈贿^是寫閨中閑情,而易安于此卻是述閨中濃愁了。
接下去“生怕離懷別苦”數(shù)句,說出愁的原因,點明題旨。丈夫臨走前,本來有許許多多的心事待向他訴說,可是一想到說出來會增添他的煩惱,會影響他的行程,所以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岸嗌偈隆⒂f還休”一句,與孫夫人《風中柳》詞“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欲說又不忍說,甘愿把痛苦埋藏在心底,由自己默默忍受,其對丈夫的摯愛深情,于此隱然可見。“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寫近來自己因即將到來的離別而日形消瘦,但卻不直接說出,而是用“排他法”否定可能導致瘦的其他原因。這就避免了正面用筆的直露,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空間。既不是因為“日日花前常病酒”(馮延巳《鵲踏枝》)而瘦,也不是因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而瘦,那么究竟因何而瘦,也就足可引人深思了。《草堂詩余》正集卷三謂:“瘦為甚的,尤妙。”恐怕也就妙在以反說正、以不答而答上。
下片先是接寫去者難離之苦,然后用一“念”字領起,設想別后情形。
換頭一句采用疊字以加重語氣,極寫詞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休”,猶罷了、算了的意思!斑@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北砻鹘癯ヒ庖褯Q,再難挽留!瓣栮P”,即《陽關三疊》,送別時所唱之曲。盡管傷離之曲唱了千遍萬遍,但是去的終究要去,苦苦挽留也徒勞無益。于是很自然地由眼前的離別推想到別后的情形。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兩句,運用了兩個典故,傳達出豐富的感情信息。就“武陵人”的辭面來說,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以“捕魚為業(yè)”的武陵人;二是劉義慶《幽明錄》中的劉晨、阮肇。唐吾渙《惆悵》詩:“晨肇重來路已迷,碧桃花謝武陵溪!焙湍短煜勺印吩~:“桃花洞,瑤臺夢,一片春愁誰與共!表n琦《點絳唇》詞:“武陵凝睇,人遠波空翠!倍际墙鑴⒊、阮肇天臺遇仙故事寫男女相戀之情。易安此詞以“武陵人”擬明誠,其實也就是用阮肇或劉晨來擬明誠,言外有“桃溪不作從容住”(周邦彥《玉樓春》)之怨意,正所謂“辭之中又有辭焉”!扒貥恰,即鳳臺,是秦穆公女兒弄玉與仙人蕭史飛升前所住的地方。這里借指詞人自己的居處,并與《鳳凰臺上憶吹 簫》這一詞調相扣合!豆卵銉骸分杏小按 簫人去玉樓空”句,與“武陵人遠”兩句意思相近。不過《孤》詞是說丈夫已經(jīng)亡故,而此詞是說丈夫離家遠行。
“惟有樓前流水”以下數(shù)句,設想離別后悵望樓前流水思念遠人。“樓前流水”有多重含義。李賀《江樓曲》詩:“樓前流水江陵道!蓖蹒⒃疲骸皹乔傲魉,道通江陵!币蛟婎}作《江樓曲》,樓在江畔,人又是從江上而去,日望江水豈堪為懷。王琦的解釋是對的。馮延巳《三臺令》:“當日攜手高樓,依舊樓前流水。流水,流水,中有相思雙淚。”當時兩情相親,攜手憑欄,同觀樓前流水。如今攜手人遠,樓前流水依舊;對水相思,雙淚籟籟。意思也是明確的。賀鑄《東吳樂》詞:“枉將鏡里年華,付與樓前流水!彪m然也是寄離情于樓前流水,但感嘆的卻是年華虛度,不能與情人團聚。似乎也沒有歧義。張耒《風流子》詞:“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遙想玉容音信不通,隱衷難以盡訴,故分付東逝的流水。也比較容易理解。如此看來,“樓前流水”可以表達多重含義。不過他人著眼于語言的明確性,易安卻偏偏著眼于語言的模糊性;他人惟恐言而不盡,易安卻惟恐言而有盡。對比之下,軒輊立見!拔┯袠乔傲魉,應念我,終日凝眸!彼坪踔挥袠乔傲魉苤浪谙胧裁矗瑒e人卻無從得知!澳帲瑥慕裼痔,一段新愁。”“新愁”的含義也是模糊的。惟其模糊,所以讀者可以作出各種設想,卻又覺得不能盡如人意,這大概就是語言的多義性與模糊性的妙處之所在吧!靶鲁睢钡摹靶隆迸c上片中“新來瘦”的“新”意同,俱為近意。“新愁”指愁在近前,無法回避。孟浩然《宿建德江》詩:“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薄靶隆碑斢枮榻赋钤谘矍,舉目可見,可為一證。
5.李清照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 篇五
曉夢
宋代 李清照
曉夢隨疏鐘,飄然躡云霞。
因緣安期生,邂逅萼綠華。
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語亦佳。
嘲辭斗詭辯,活火分新茶。
雖非助帝功,其樂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歸故家。
起來斂衣坐,掩耳厭喧嘩。
心知不可見,念念猶咨嗟。
注釋
疏鐘:稀疏的鐘聲。
躡:踩,踏。一作“躋”。
因緣:依仗,憑借。安期生:秦時仙人。
邂逅:不期而遇。萼綠華:古代傳說中的得道仙女。無賴:沒有道理,不湊趣,惡作劇。
玉井花:傳說中神奇的蓮花。
翩翩:風度瀟灑。
意妙:一作“貌妍”。
嘲辭:嘲謔之辭。斗:競爭。詭辯:言語奇特機智。
活火:火之焰!兑蛟掍洝肪矶骸安桧毦徎鹬耍罨鸺!狈中虏瑁河眯虏枳鞣植柚畱颉R蛔鳌芭胄虏琛。
帝:天帝。一說皇帝,亦通。
莫可涯:無涯,無窮盡。一作“何莫涯”。
斂衣:斂掩衣襟,即整裝以示肅敬。
咨嗟:嘆息。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年難以考證。研究者有定它為南宋滅亡作者南渡以后所作的。也有人認為不能完全排除作者在南渡之前,離家日久之時,也有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李清照的記夢詩一首。下面是中國古典文學普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蔡義江教授對此詩的賞析。
五言古體詩以不換韻為正格,此詩便是一韻到底的。但它在內容安排上,卻有點像那種四句一換韻的詩:每四句各成一小段落。詩題即首句起頭二字,這是風謠樂府傳統(tǒng)中之通例,詩中亦常有。此詩寫作者某天早晨睡起前夢幻中的一番游仙經(jīng)歷以及醒來后的感慨。
“曉夢隨疏鐘,飄然躡云霞。因緣安期生,邂逅萼綠華!毕葦⑷雺粲鱿伞7鲿郧白髡咭欢刃褋,又隨著鐘聲進入夢境,“疏”字形容鐘聲緩而輕,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飄忽身輕,躋入云霞。從飄飄欲仙,到夢見仙人,就十分自然。在仙人中,作者舉了人們熟知的安期生和萼綠華?赡芡桥缘木壒,作者似乎對遇到萼綠華顯得特別高興。
“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據(jù)韓愈描寫,玉井蓮開花高達十丈,它的根藕當然也會大得像條船了;由藕說到棗,按比例擴大,天衣無縫地將李少君說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的話用上了。與仙人們在一起,其興奮愉悅之情洋溢紙上。
“翩翩坐上客,意妙語亦佳。嘲辭斗詭辯,活火分新茶。”這四句寫人物志趣風貌,敘寫諸仙座中以嘲謔取樂、分茶為戲情狀。意妙、語佳、思捷、手巧,加之風度翩翩,真是無一不好。雖說只是夢中幻境,實際上卻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所以,敘來也充滿熱情。
“雖非助帝功,其樂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歸故家。”寫自己對神仙生活的羨慕和感慨。這樣的意識通常總是在夢回清醒之后才會產(chǎn)生的。這里作者正是以感想來代替敘述,略去如何從夢中驚醒過來的描寫,使詩意更為緊湊,過渡了無痕跡,又簡省了很多筆墨。
“起來斂衣坐,掩耳厭喧嘩。心知不可見,念念猶咨嗟!弊詈笱a明醒來以后,尚對夢境無限留戀。醒來后作者陷入了沉思!靶鷩W”包含著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yōu)槊檬Ъ姞幉灰训囊馑,對此夢中所見,更覺得可“厭”。這是從對夢境和現(xiàn)實的相反感受寫。明知是幻夢而猶念念不已,則是從理智和感情的矛盾狀態(tài)寫。這樣來寫內心的強烈感受,是深刻而真實的。
此詩借美好的夢境來寄托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同時反襯出現(xiàn)實生活之可“厭”。構思命意上,也許受到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一些影響。不過,李白詩在卒章顯志時,能昂首揚眉,表現(xiàn)得傲骨嶙峋;而李清照這首詩,卻只是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