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簡單必背宋詞賞析【5首】

時間:2022-08-26 15:46: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簡單必背宋詞賞析【5首】#】宋詞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顆寶貴的明珠,詞比詩的構句更為自由,它來源于配樂的歌詞。下面是®無憂考網分享的簡單必背宋詞賞析【5首】。歡迎閱讀參考!



1.簡單必背宋詞賞析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同:無)

  鑒賞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并非只在純客觀地作敘述描寫。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huán)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huán)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fā)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yōu)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fā)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諧、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

  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皡且簟,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于吳國!皨嫛,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片寫大兒子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點輔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趴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tài)。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并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臥”字確實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趴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表現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余地。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huán)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qū)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yè)來看,他向往這樣的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2.簡單必背宋詞賞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宋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一作:溪頭)

  賞析

  從《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

  前四句就是單純的抒寫當時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wěn)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3.簡單必背宋詞賞析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歐陽修〔宋代〕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鑒賞

  這首詞是《采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tài),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松而優(yōu)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閑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閑地飄蕩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

  “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tài)畫面。

  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二字為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結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閑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將游人之悠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游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強的吸引力。

4.簡單必背宋詞賞析

  卜算子·詠梅

  陸游〔宋代〕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著同:著)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賞析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半闋著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了。無人照看與護理,其生死榮枯全憑自己!皵鄻颉币咽贤▋砂兜墓δ埽ㄓ袛酄木石,更是人跡罕至之處。由于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開無主”了,“無主”既指無人照管,又指梅花無人賞識,不得與人親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而已!耙咽屈S昏獨自愁”是擬人手法,寫梅花的精神狀態(tài),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栽培,無人關心,但它憑借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也終于長成開花了。寶劍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響的氣質。范成大《梅譜序》說:“野生不經栽接者,……謂之野梅,……香最清!笨墒,由于地勢使然,野梅雖歷經磨難而獨具清芬,卻無人能會,無人領略其神韻。這猶如“幽居見。那么,野梅為何又偏在黃昏時分獨自愁呢?因為白天,它尚殘存著一線被人發(fā)現的幻想,而一到黃昏,這些微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了;這也如前人閨怨詩所說:最難消遣是黃昏!不僅如此,黃昏又是陰陽交替,氣溫轉冷而易生風雨的時辰,所以;除了心靈的痛苦之外,還要有肢體上的折磨,“更著風和雨”。這內外交困、身心俱損的情形將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極處,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寫照,傾注了詩人的心血!“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huán)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保ā掇ワL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huán)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闋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梅花生在世上,無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遠的,既不與爭奇斗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里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聽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同時,不論外界輿論如何,我以不變應萬變,只求靈魂的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軋成塵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這精神不正是詩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奮勇向前不動搖的人格宣言嗎!“群芳”在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梅花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矗坊ǖ拿\有多么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傲懵涑赡嗄胱鲏m,只有香如故”。作者從民族國家的利益出發(fā),做出生命的表白。悲憂中透出一種堅貞的自信。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這首詠梅詞.通篇來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對梅的贊詠中,顯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像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氣憐”。陸游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5.簡單必背宋詞賞析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賞析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qū)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qū)域。“秋來”,點明了季節(jié)!帮L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詞人是蘇州人,對這個地方的季節(jié)變換,遠較北人敏感,故用一個“異”字概括,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昂怅栄闳o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盁o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qū)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反過來說,這個地區(qū)秋天的荒涼景象,盡括在雁“無留意”三字之中,顯得筆力遒勁。

  下邊續(xù)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zhàn)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huán)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huán)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伴L煙落日”,很容易使讀者聯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四字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氣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所見;邊聲、號角聲,這是所聞。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畫面,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閉”三字,它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宋朝從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內輕外政策,對內加緊控制,把禁軍分駐全國各地,而在邊疆上長期放棄警戒,武備松弛。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討伐,而事起倉卒,將不知兵,兵不知戰(zhàn),以致每戰(zhàn)輒敗。詞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強軍隊訓練,一方面在延州周圍構筑防御工事,始終居于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延州局勢才暫時穩(wěn)定下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于孤立狀態(tài)。所以“孤城閉”三字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態(tài)勢,反映出宋朝守軍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一落就關閉起來,表現了形勢的嚴重性。這一句就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xiāng)愁,造語雄渾有力。鄉(xiāng)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zhí)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皩④姲装l(fā)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傊缕闱椋瑢⒅笔阈匾芎徒杈笆闱橄嘟Y合,抒發(fā)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xiāng)卻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