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十篇

時間:2022-05-09 17:32: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xùn)練# #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十篇#】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xué)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gòu)內(nèi)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xué)作品。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十篇。歡迎閱讀參考!



1.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唐代詩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艱難,50多歲時,攜妻兒全家到了沙頭鎮(zhèn)。

  他剛到沙頭鎮(zhèn)時,沒有生活來源,雖有弟弟杜觀及朋友們的接濟,但畢竟是寄人籬下,非長久之計。于是,在眾人的幫助下,他開了個百草堂中藥鋪,以賣藥為業(yè),聊度歲月。

  藥鋪開張后,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有的窮人實在無錢付藥費的,還免費贈送。當?shù)匕傩諏Υ速澆唤^口,都到這兒來買藥。藥鋪門庭若市,生意興攏這樣一來,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幾家藥鋪的主人。他們買通了當?shù)乜h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藥鋪。

  有一天,天陰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藥鋪里顧客不多。這時,只聽門咣當一響,進來一位書吏。只見他橫眉立目,旁若無人,將手中的藥單往柜臺上一甩,大聲說:“這是縣令大人急需的藥,趕快照單發(fā)藥,若缺一味配不齊,你們休想再在此賣藥!”藥鋪的伙計趕快拿過藥單,一看都愣住了,只見上面開的四味藥是:“行運早,行運遲,正行運,不行運!

  有個老伙計忙賠笑問道:“你老哥是請哪位高明郎中開的藥方,怎么我們見都沒見過?……”書吏不等他把話說完,開口就罵:“他娘的!你們開的是什么中藥鋪?快給我把杜老倌叫出來,要是配不齊縣令大人的藥,我就砸掉你們的招牌!”伙計們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訴杜甫。杜甫一聽就知道這是來故意刁難的,拿過藥單一看,便冷冷一笑,區(qū)區(qū)雕蟲小技,也來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隨手取了四味藥,走了出來。見了書吏,仍然以禮相待,拱手問道:“這位大哥請了,不知縣令大人有何見教?”書吏并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們縣令大人要你照單發(fā)藥,否則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走!”“哦,原來是這樣,”杜甫不慌不忙地說:“縣令大人需要的藥,我們藥鋪應(yīng)有盡有!闭f著,杜甫拿出四味藥:一片蘿卜干,一塊生姜芽,一只鮮李子,一顆干桃僵。

  書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這怎是藥單上的藥?你想干什么?”杜甫道:“蘿卜干是‘甘羅’之意,甘羅十二歲就當了丞相,你說他是否‘行運早’呢?”“是!睍裘Υ。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歲遇文王,是否‘行運遲’呢?”“是,是。”書吏又連聲回答。

  “你看這紅皮李子,雖說酸不溜兒的,卻正是目前市場上的俏貨,可說是‘正行運’吧!”“。 睍魺o可奈何。

  “這是隔年的桃子,經(jīng)過雪凍霜打,算不得鮮果,只能入藥,所以說‘不行運’了!睍魺o話可駁,只得連連點頭,拿起這幾味“藥”,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

2.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鄭板橋在山東范縣任知縣時,有年遇大旱,農(nóng)民糧食大面積減產(chǎn),乞討的窮人隨處可見。

  這天,在通往縣城的大道上來了十幾輛馬車,拉著成捆的羊皮,旁邊有武師騎馬護送。正當他們?nèi)死яR乏時,忽然聽得一聲口哨聲,接著從路邊的高粱地里跳出幾十個衣衫破爛的壯漢,他們手持棍棒,把貨車圍了個水泄不通。兩名武師一見這么多窮漢要拼命的架勢,自料猛虎斗不過餓狼,只好下馬賠著笑,請他們高抬貴手。貨主早已嚇得渾身哆嗦,叩頭求饒,乞求放行。不料,這幫人不吃這一套,人背驢馱不多一會,就把十幾車羊皮搶光了。

  這時兩名武師拉起癱軟在地的貨主,騎上馬趕到縣衙去報案。知縣鄭板橋一聽擊鼓馬上升堂問道:“誰是原告?誰是被告?”貨主顫巍巍地說:“大人,我們都是原告,狀告有人強搶我們十幾車羊皮。”“可有人證物證?”“沒有,大人!

  鄭板橋一聽這是一起“無頭案”,料定是本縣饑民所為。他深深體諒窮人疾苦,不管,難以服眾;管,又怕刑加于苦難子民,一時還真犯了難。他沉思片刻問道:“原告,你們吃得肥頭大耳,聽說話也是識字之人,怎么事到臨頭就渾了呢?當真沒有他人見到你們被劫?當真沒有一點物證?”貨主答:“當真沒有!编嵃鍢蛞慌捏@堂木道:“既然沒有人證物證,緣何狀告?分明是為難本官,給我每人先打三十大板!”衙役們一擁而上,摁倒武師和貨主。正要開打,貨主情急之下大喊:“大人息怒,我想起來了,現(xiàn)場有麻棵可以作為人證物證!”

  這本是一句搪塞的話,沒想到鄭大人卻吩咐道:“速去帶麻棵回來候?qū)?”接著又吩咐師爺,“布告全縣,三天后,本官公審麻棵,眾人都可旁聽!

  布告一出,一傳十,十傳百,本縣、鄰縣百姓都知道了,雖然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都想來看個熱鬧。

  轉(zhuǎn)眼到了公審麻棵那天?h大堂、衙門內(nèi)外擠滿了人。鄭板橋傳下話來,鄉(xiāng)紳、地主可到大堂聽審案。其他人等均在大堂外聽審案。審案開始,堂威喝畢,鄭板橋喝道:“帶麻棵!”衙役一聲“遵命”,抱上來一捆麻棵扔到堂上。鄭大人一拍驚堂木道:“大膽麻棵,在你眼前發(fā)生劫案為何不告知本縣令?先重打四十大板!”一陣“噼里啪啦”板子響,麻棵已是枝葉橫飛,滿堂狼藉。鄭大人又喝道:“麻棵,從實招來,免得再受皮肉之苦!甭榭卯斎徊荒芑卮穑娻l(xiāng)紳、地主十分納悶,縣太爺這是唱的哪出戲啊?鄭板橋見大堂鴉雀無聲。再次喝道:“刁頑的麻棵,為何不招,給我再打四十!”又是一陣亂打,堂中那捆麻棵已經(jīng)變成了一堆爛柴。眾鄉(xiāng)紳、地主中有些人已經(jīng)忍不住偷偷笑了,不知縣太爺哪根神經(jīng)出了毛病。又過了一會,鄭板橋已是暴跳如雷:“大膽麻棵,你分明藐視本官,再給我狠狠地打!”這回可沒說打多少,衙役們只管打起來,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麻棵早已經(jīng)成了碎片。而鄭板橋怒發(fā)沖冠,正襟危坐的模樣終于使得堂內(nèi)的鄉(xiāng)紳、地主們爆笑開來。

  這下可惹惱了鄭板橋,他一拍驚堂木怒斥道:“本官審案并非兒戲,你們哄笑公堂,成何體統(tǒng),該當何罪!”說完拂袖而去。眾鄉(xiāng)紳、地主見闖了大禍,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紛紛跪下,聽候發(fā)落。

  不一會,師爺傳出話來:“在堂內(nèi)聽案的一律登記姓名,限七天之內(nèi)每人交出羊皮五張作為處罰,交不上的戴枷鎖游街。”鄉(xiāng)紳、地主們原以為縣令請他們到大堂聽審是對他們的尊重,此時才明白這一切原來是個“圈套”,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當時正是初秋。根本不是殺牛宰羊的時節(jié),哪有那么多現(xiàn)成的皮貨。百十個鄉(xiāng)紳、地主四處高價收買,到了交貨日期,他們還真把羊皮交齊了。鄭板橋悄悄將原告召回詢問:“你們的羊皮上可有記號?”貨主答道:“有,是本貨莊的紅印!编嵃鍢虬言骖I(lǐng)到庫房說:“看看這里可有你們的貨?”貨主仔細查看片刻后發(fā)現(xiàn)其中一半左右的羊皮是自己貨莊的。

  鄭板橋命人把加了紅印的羊皮挑選出來,逐一登記。原來他已經(jīng)事先向師爺交待過,每張皮上都登記好交皮人的姓名,接著又命班頭、捕快將交皮人帶來一一審問羊皮的來歷,最后終于查出劫貨的一幫人。

  把追回的羊皮歸還貨主后,鄭板橋又令人將沒有加印的羊皮變賣,把錢分給劫道的窮人們,然后教育安撫一番,了結(jié)了這樁案子。

3.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森林里有6個紅衣服娃娃兄弟,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游戲,等到餓了的時候就會拿出一個金錐敲石頭,這樣想吃什么就會有什么。

  從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著六個紅衣娃娃。娃娃們有一個尖尖圓圓的寶貝,叫作金錐,它是紅衣娃娃的秘密。

  有一天,紅衣娃娃們在玩游戲。一個娃娃肚子餓了,說:“我們休息一下吧,你們要吃什么嗎?”

  第一個娃娃說:“我要吃雪片糕!”第二個娃娃說:“我要吃核桃果!”……

  于是,那個娃娃從石頭縫里拿出金錐,在大石頭上“叮叮!鼻昧巳,邊敲邊說:“雪片糕、核桃果……”石頭好像聽懂了娃娃的話,一下子就變出了大家要的食物。

  誰知這天,森林里來了一個小伙子,他剛好看到了這一幕。紅衣娃娃走后,小伙子從石縫里拿出金錐,學(xué)著紅衣娃娃的樣子,在石頭上敲三下,說:“紅燒魚、白菜湯……”一眨眼,石頭也變出了小伙子要的食物。

  小伙子帶著金錐,高興地回家了。他用金錐變出了很多東西,成了富有的人。

  小伙子的弟弟聽說了這件事,非常妒忌。他跑到森林里大喊:“我要金錐,我要金錐!”

  他剛喊了幾句,就被紅衣娃娃聽見了。一個娃娃說:“他知道我們的秘密,一定是他拿走了金錐!绷硪粋娃娃說:“對,一定要懲罰他!

  于是,六個娃娃跑過去,捏起弟弟的鼻子就往前拉。弟弟“哎喲哎喲”地大叫起來,不一會兒,他的鼻子就和大象的一樣長了。

  弟弟又傷心又憤怒,他把長鼻子塞進衣服里,跑去找哥哥。

  哥哥很愧疚:“我要把金錐還給紅衣娃娃!

  “啊?”弟弟拉住哥哥說,“那可是寶貝,不能還。”

  哥哥搖了搖頭說:“拿走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我應(yīng)該去道歉!

  哥哥帶著弟弟回到了森林里,他很誠懇地拿出金錐,還給紅衣娃娃,說:“對不起,請你們原諒我,也幫幫我的弟弟吧。”

  紅衣娃娃原諒了他們。娃娃們合力把弟弟的長鼻子往回一按,弟弟“哎喲”一聲,鼻子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從此,兄弟倆一起辛勤地勞作,靠自己的努力過日子。他們還和紅衣娃娃成了好朋友,經(jīng)常跑到森林里去和紅衣娃娃一起玩呢。



4.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chǎn),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窩里。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fā)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jié)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里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么發(fā)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qū)嵉卣f給他聽。老大聽著,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窩里。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jié)出個金娃娃。西瓜結(jié)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里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5.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民,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偉大母親,她與孟子的母親、歐陽修的母親、岳飛的母親一起被尊為“四大賢母”。

  湛氏出生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在十六歲那年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生下陶侃沒幾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倆孤苦無依,以紡織為生,湛氏小時候讀過一點書,因此她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為了讓陶侃學(xué)到更多的知識,她日夜不停地紡紗。而陶侃也深知母親的良苦用心,發(fā)奮讀書,漸漸地便精通了各種兵法,后來還被太守范遙舉薦做了一名縣令。

  在兒子即將起程赴任的時候,湛氏將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侃兒,我這個做母親的苦了一輩子,現(xiàn)在總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要為民辦事,不要誤國害民。我為你準備了一份禮物,你到了官府再將它打開·"說著,湛氏遞給兒子一個扎好的包袱。

  帶著母親送的禮物,陶侃來到了縣衙。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只見里邊有一塊土、一只舊碗和一塊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隨即便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原來那一塊土是叫他要永遠記得家鄉(xiāng)的故土,那只舊碗是叫他不要貪圖榮華富貴,而那塊白色粗布則是叫他做官要廉潔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將母親的囑咐牢牢記在心里,成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6.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滄州的獅子,定縣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薩。”從這個廣泛流傳的民謠,可以看出滄州獅子是多么著名了。

  據(jù)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滄州這地方是一塊風景優(yōu)美、土地肥沃的魚米之鄉(xiāng)。它一面臨海,因而遠遠地望去,海碧天藍。再加上氣候溫和,人又勤勞,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都那么美好。所以就連飛禽、走獸,也都愿意到這里落落腳。

  有一年谷子黃梢,棒子蒼皮的時候,海面上突然刮起一股黑風,卷著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樣咆哮著直撲滄州城。眼看著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滿洼的好莊稼被海水吞沒。黑風惡浪來得急,老百姓來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那情景是真叫慘啊!

  這黑風惡浪怎么突然來得這么猛呢?原來是一條惡龍在興妖作怪。它看著滄州這地方好,就一心想獨吞這地方做它的龍宮。

  就在惡龍興妖作怪、殘害黎民百姓的時候,人們猛地聽到一聲像山崩地裂一樣的怒吼。只見一頭紅黃色的雄獅,從海邊一躍而起,象鷹抓兔子一樣,嗖的一聲,沖向大海,直取惡龍。

  海面上頓時水柱沖天,狂風大作,龍騰獅躍,雄獅和惡龍從天黑一直廝殺到黎明,惡龍招架不住,掉頭就跑。它邊跑邊想:“我占不了這塊地方,也叫這地方好不了。”于是它一邊跑著一邊吐著又苦又堿的白沫。

  雄獅在后面緊追不放,一直到東海深處,逼著惡龍收回了淹沒滄州的海水,這才罷休。

  惡龍跑了,海水退了,滄州一帶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災(zāi)難,又能安居樂業(yè)了。人們?yōu)榱烁兄x為民除害的雄獅,就請一位叫李云的打鐵名匠,帶領(lǐng)著九九八十一個手藝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噸鋼鐵,鑄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終于在當年雄獅躍起的地方,鑄成了這尊活靈活現(xiàn)非常雄偉的鐵獅子。

  那條惡龍雖然沒死,可是它一望見這頭鐵獅子,就渾身發(fā)軟,爪子發(fā)麻,再也不敢興妖作怪了,所以,后來人們又把這尊鐵獅子叫做鎮(zhèn)海吼。



7.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相傳,皇帝有一位史官,叫倉頡,專管文件材料和記錄國家大事?墒悄菚r候沒有紙和筆。連文字也沒有,拿什么來記錄呢?用繩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掛滿繩子。橫著掛的是比較粗的主繩,每一根主繩上也都垂著一些較細的繩子。細繩上有些打了結(jié),有些打了套,有些還掛著各式各樣的貝殼。這些繩子就是幫助記憶的工具!敖Y(jié)繩記事”是那時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說,一根白色的主繩代表羊,下邊垂著的細繩的數(shù)目就代表羊的數(shù)目。一條細繩代表一,兩條細繩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條細繩中間打個結(jié)。

  然而倉頡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舉行過多少祭祀呀,打過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記載。

  “我簡直變成了蜘蛛……”倉頡漸漸地發(fā)起愁來。事情一天一天多起來,難道老是增添繩子嗎?

  有一天,倉頡走近孩子身邊一瞧:啊,墻上畫著牛、羊、陶器;孩子念著“三”又是在羊的下邊刻了三個點,念著“十”,再在陶器的下邊先刻一條豎線,然后在豎線的中間刻上一個粗粗的圓點。倉頡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圓點不就是繩子上打的結(jié)嗎?用刻劃的方法代替結(jié)繩,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馬上照著孩子的辦法做。

  可是日子一長,倉頡又發(fā)愁了。畫圖畫也并不簡單。畫老虎得像老虎,畫得不好就像貓;畫陶缽得像陶缽,畫得不好就像碗。況且,祭祀、打仗、紡織……該怎么畫呢?

  這天,倉頡跟隨老獵人去打獵。他們走進了樹木參天的大森林,獵人在一棵大樹旁邊停了下來,彎著腰,仔細地在地面搜尋,嘴里還喃喃地說:“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邊走,能夠獵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眰}頡感到新奇,趕忙問個究竟。獵人指著地面的痕跡說:“你看,這些都是鳥獸留下的腳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每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

  “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倉頡突然又想到:我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號來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開始設(shè)計用符號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畫個羊頭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這種用符號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體事物可以記錄,連一些不很具體的意思,比如“冷”、“快”、“遠”……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了。真是個好辦法啊!

  倉頡設(shè)計的符號,不但自己使用,而且傳授給各部落的人。這些符號逐漸推廣開來。經(jīng)過許多人的補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們有了文字,老一輩的經(jīng)驗可以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相隔很遠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方便了,人類的進步也更快了。于是倉頡的名字傳遍四方。

8.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個村子里有一個孤兒,是好心的鄰居們收養(yǎng)了他,才使他長大成人。小伙子長到二十來歲時,就在村邊搭了兩間茅屋,開始獨立生活了。無論誰家遇到了困難,他都會熱心地幫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個勤勞、善良的孩子。

  他每天早出晚歸地辛苦耕種,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兒,顧不上屋里的活兒,經(jīng)常吃涼飯、剩菜。

  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兒回家,看見路邊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將這只田螺帶回家,把它養(yǎng)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舊到地里去干活兒,可是當他回到家,準備做飯時卻發(fā)現(xiàn),熱騰騰的飯菜已經(jīng)在桌上擺好了。小伙子以為這是好心的鄰居們幫他做的?

  沒想到,接連幾天,小伙子干完活兒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于是,小伙子向鄰居們道謝,可是鄰居們都說不是他們做的。小伙子很納悶兒,決心要弄個水落石出。

  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鋤頭下地干活兒了,他沒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來躲在籬笆外面看屋里的動靜。只見一位美麗的姑娘從水缸里出來,忙著生火、做飯,不一會兒,屋里就飄出了飯菜的香味。

  小伙子飛快地推門進屋,直奔水缸,看見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個空殼靜靜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飯的姑娘,問道:“姑娘,你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要幫助我呢?”姑娘見小伙子突然闖進來,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擋住了去路,只得說出實情。

  原來,姑娘是天上銀河里的白水素女,因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從小沒有父母,很同情他,還因為小伙子樂于幫助別人,就派她扮作田螺來幫助小伙子。

  田螺姑娘說:“我本來想多幫助你幾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闖進來,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間呆下去了!毙』镒臃浅:蠡,責怪自己的舉動太魯莽,再三請求田螺姑娘留下來。田螺姑娘指著水缸里的田螺殼說:“我把田螺殼留給你,你用它盛糧食,就會有很多糧食出來,你用這些糧食幫助鄉(xiāng)親們吧!

  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陣大風,接著下起了大雨。風雨過后,田螺姑娘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小伙子望著田螺殼,呆呆地看了很久,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后來,小伙子就用這個田螺殼來盛糧食,殼里的糧食總是滿滿的,家里的糧食越來越多。但小伙子仍然辛勤地勞動,還拿出很多糧食送給鄉(xiāng)親們。

  受到幫助的鄉(xiāng)親們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立塑像,來紀念這位樂于助人的田螺姑娘。

9.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在豫北淇縣城北幾公里處,有一座思德橋,幾百年來,關(guān)于這座橋在當?shù)匕傩罩性幸粋動人的傳說。

  那是宋朝仁宗年間,中原地帶民風淳樸。有一年正逢朝廷開科大選,相州(今湯陰縣)書生李牟騎著一頭驢到京都汴梁趕考,過了碧水悠悠的淇水,臨近中午他來到一個小河旁。

  忽然,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飛來一朵紅云,在頭頂上“喀嚓嚓”打了個響雷,天空中頓時陰云密布,劈雷電閃下起白狀雨來。書生忙從背上取下油紙傘,還沒等他撐開遮雨,卻又云開雨散,露出了太陽。正驚異間,突然聽到前面橋上有人喊:“雷擊死人了!雷擊死人了……”

  書生李牟忙催驢向前,果見石橋上圍了七、八個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靜靜的躺在那里,已經(jīng)沒有一點氣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正給老者放下綰起的褲腿。

  “天理何在呀!”一個老太太在一旁哭泣著,“一輩子修橋補路,到頭來落得這樣一個下場!

  “哎,……,”其他人也紛紛搖頭嘆息。

  “怎么回事?”李牟好奇的問圍著的人。

  “唉!士子呀!趙石匠這輩子行善積德,我們腳下的橋就是他費了十年時間筑起的,沒曾想一個月前剛建好,就……”。當?shù)厝撕茏鸪缱x書人,忙回答他。

  李牟心里一陣激動:難道*人說的好人不長壽?正沉吟間,這時有人讓他給死者提幾個字,他二話沒說,拿出筆硯,略一沉思,便在老者左臂上寫下一行字:行善不好作惡好。寫完頓覺不妥,旁邊的人也唏吁起來,于是又在老者右臂上寫下:行善更比作惡強。然后才與眾人道別,往京城而去,一路上心情上下不定,滿腦子都是做人行善好還是作惡好的事。

  二日后李牟到了京城,找了一家旅店住下,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他洗漱完畢,獨自一人出店在京城里閑逛。京城果然是熱鬧非凡,由看不完的繁華景象,他正忖思間,街道上幾匹馬迎面而來,上面幾個官兵口里喊著:“出皇榜嘍!出皇榜嘍……”縱馬呼嘯而去。

  李牟舉目望去,果然有一堆人在那里看皇榜,只見里面有一個舉子模樣的人高聲朗誦著:“……三日前太子臨世時,左右胳臂上各有一行字跡:行善不好作惡好,行善更比作惡強!癖閷じ魑黄婺墚愂,前來解朕心迷,撕其皇榜知其前因者朕定然……”

  李牟大驚:天下竟有這等奇事,若不是這兩日親身經(jīng)歷,是萬萬難以使人相信的。于是他毫不猶豫的揭下皇榜。在金殿上,他向仁宗天子詳述了兩天來自已的所見所歷,仁宗讓他寫出那兩行字讓兩班文武大臣核對筆跡,果然分毫不差。于是又派快馬去訪,打聽到那趙石匠剛剛下葬。仁宗不再疑慮,隨即加封李牟為本科第三名探花,衣錦還鄉(xiāng)。

  李牟回家路過那座石橋,專門停下官轎,給那座橋取名為“思德橋”,并把自已知道的故事講給村子里的人聽,告訴人們趙石匠一生積德,死后轉(zhuǎn)生帝王之家。所謂天理昭昭,善 惡 有 報,讓人廣傳這善果之事!

  這故事在當?shù)匾恢绷鱾髦两瘛?br>

10.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宋朝時候,契丹發(fā)來二十萬遼兵犯境,邊關(guān)吃緊。那工夫六郎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現(xiàn)在徐水縣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臨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長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軍只有三千人。遼兵來得很快,然間兵臨城下,將城圍住,并且一連幾天數(shù)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軍和老百姓好象與平常一樣沒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問老百姓:“遼兵這么攻城,你們不害怕嗎?”老百姓回答:“有楊將軍在此鎮(zhèn)守,遼兵是攻不破的!”

  楊六郎一聽老百姓對自己是這樣的信任,更感到責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壯年召集起來,發(fā)給他們刀槍劍戟,動員他們配合軍隊一起上陣護城。軍隊和老百姓個個摩拳擦掌,誓死與遂城共存亡。

  這時候正是十月,天氣突然變冷。六郎楊延昭見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軍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墻上澆一遍水,馬上就結(jié)成一層冰,澆了一夜水,結(jié)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墻白閃閃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長城,又堅又滑,不可攀登。遼兵沖到城下,前來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軍趁機滾木雷石萬箭齊發(fā),殺死殺傷遼兵不計其數(shù)。遼兵數(shù)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楊六郎趁機,將城門大開,親率大軍沖殺出,只殺得遼兵丟盔掉甲狼狽而逃。這一仗,生擒遼兵上千,馬匹近萬,還獲得了大批武器。

  楊六郎因為這次戰(zhàn),被宋真宗加官進級,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緣邊都巡檢使調(diào)升莫州(今河北任邱縣鄚州)刺史。契丹犯邊,一路燒殺搶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楊延昭先后率兵打退遼兵一百多次進攻,使邊關(guān)一度安寧,因而深受人民的愛戴。

  楊六郎五十七歲那年,病故于鄚州。皇帝派專使陪同六郎的長子楊文廣(戲劇中寫楊延昭的兒子叫宗保,宗保的兒子叫文廣)前來護送靈樞回他的原籍太原。鄭州人民頃城出動,跪圍著靈車失聲慟哭,要求將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靈,警戒邊防。楊文廣和皇帝的專使感到眾情難卻,便讓馬童馳報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槨,把六郎的衣冠和寶刀放在里邊,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當?shù)厝嗣瘛拇,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紀念地。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百姓逢節(jié)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