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民間故事
在豫北淇縣城北幾公里處,有一座思德橋,幾百年來,關于這座橋在當?shù)匕傩罩性幸粋動人的傳說。
那是宋朝仁宗年間,中原地帶民風淳樸。有一年正逢朝廷開科大選,相州(今湯陰縣)書生李牟騎著一頭驢到京都汴梁趕考,過了碧水悠悠的淇水,臨近中午他來到一個小河旁。
忽然,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飛來一朵紅云,在頭頂上“喀嚓嚓”打了個響雷,天空中頓時陰云密布,劈雷電閃下起白狀雨來。書生忙從背上取下油紙傘,還沒等他撐開遮雨,卻又云開雨散,露出了太陽。正驚異間,突然聽到前面橋上有人喊:“雷擊死人了!雷擊死人了……”
書生李牟忙催驢向前,果見石橋上圍了七、八個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靜靜的躺在那里,已經沒有一點氣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正給老者放下綰起的褲腿。
“天理何在呀!”一個老太太在一旁哭泣著,“一輩子修橋補路,到頭來落得這樣一個下場!
“哎,……,”其他人也紛紛搖頭嘆息。
“怎么回事?”李牟好奇的問圍著的人。
“唉!士子呀!趙石匠這輩子行善積德,我們腳下的橋就是他費了十年時間筑起的,沒曾想一個月前剛建好,就……”。當?shù)厝撕茏鸪缱x書人,忙回答他。
李牟心里一陣激動:難道*人說的好人不長壽?正沉吟間,這時有人讓他給死者提幾個字,他二話沒說,拿出筆硯,略一沉思,便在老者左臂上寫下一行字:行善不好作惡好。寫完頓覺不妥,旁邊的人也唏吁起來,于是又在老者右臂上寫下:行善更比作惡強。然后才與眾人道別,往京城而去,一路上心情上下不定,滿腦子都是做人行善好還是作惡好的事。
二日后李牟到了京城,找了一家旅店住下,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他洗漱完畢,獨自一人出店在京城里閑逛。京城果然是熱鬧非凡,由看不完的繁華景象,他正忖思間,街道上幾匹馬迎面而來,上面幾個官兵口里喊著:“出皇榜嘍!出皇榜嘍……”縱馬呼嘯而去。
李牟舉目望去,果然有一堆人在那里看皇榜,只見里面有一個舉子模樣的人高聲朗誦著:“……三日前太子臨世時,左右胳臂上各有一行字跡:行善不好作惡好,行善更比作惡強。……今遍尋各位奇能異士,前來解朕心迷,撕其皇榜知其前因者朕定然……”
李牟大驚:天下竟有這等奇事,若不是這兩日親身經歷,是萬萬難以使人相信的。于是他毫不猶豫的揭下皇榜。在金殿上,他向仁宗天子詳述了兩天來自已的所見所歷,仁宗讓他寫出那兩行字讓兩班文武大臣核對筆跡,果然分毫不差。于是又派快馬去訪,打聽到那趙石匠剛剛下葬。仁宗不再疑慮,隨即加封李牟為本科第三名探花,衣錦還鄉(xiāng)。
李牟回家路過那座石橋,專門停下官轎,給那座橋取名為“思德橋”,并把自已知道的故事講給村子里的人聽,告訴人們趙石匠一生積德,死后轉生帝王之家。所謂天理昭昭,善 惡 有 報,讓人廣傳這善果之事!
這故事在當?shù)匾恢绷鱾髦两瘛?br>
2.古代民間故事
五代十國時期,后梁經學家張策少年時就才智超群,學識淵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陽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時,起出了一只古鼎。那銹蝕斑駁的銅鼎上銘刻著一行篆字:“魏黃初元軍春二月,匠吉千!蹦嵌ψ龉な志毧季。左鄰右舍無不認為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興極了,好像已得了飛來的橫財。
可是,張策望著古鼎一會,苦笑了笑,說:“眾鄉(xiāng)親啊,不是我說掃興話,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絕不是曹魏時代的珍品!
眾人聽了都大驚失色。有個老學究卻不服氣,冷笑道:“唉!你這小子不過十二三歲,怎曉得幾百年前一個古物的真?zhèn)文兀俊?/p>
張策的父親張同也有此感,怒聲責問道:“你可要謙遜一些!”
張策也不氣惱,只是輕聲慢語地對老學究說:“老先生,晚輩斗膽說一下根據,請您指教!
老學究笑笑,話內含刺地說:“愿聽高見!
張策侃侃而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東漢年號就改為延康了。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漢獻帝劉協(xié)的禪讓,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國,改年號為黃初。這就是黃初元年,請問哪來的二月呢?可見,古鼎上的篆文說什么‘黃初元年初二月’,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老學究和張同聽了,相對著望了一眼,不再言語了。
眾人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張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國志》來查對一下呢?”
《三國志》取來了,張同翻開其中《魏書》一看,果然書中記載的同張策的說法完全一樣。
老學究面色騰地飛紅,連忙說:“小策真是個博古通今的小奇才!”
3.古代民間故事
宋朝時候,契丹發(fā)來二十萬遼兵犯境,邊關吃緊。那工夫六郎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現(xiàn)在徐水縣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臨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長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軍只有三千人。遼兵來得很快,然間兵臨城下,將城圍住,并且一連幾天數(shù)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軍和老百姓好象與平常一樣沒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問老百姓:“遼兵這么攻城,你們不害怕嗎?”老百姓回答:“有楊將軍在此鎮(zhèn)守,遼兵是攻不破的!”
楊六郎一聽老百姓對自己是這樣的信任,更感到責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壯年召集起來,發(fā)給他們刀槍劍戟,動員他們配合軍隊一起上陣護城。軍隊和老百姓個個摩拳擦掌,誓死與遂城共存亡。
這時候正是十月,天氣突然變冷。六郎楊延昭見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軍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墻上澆一遍水,馬上就結成一層冰,澆了一夜水,結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墻白閃閃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長城,又堅又滑,不可攀登。遼兵沖到城下,前來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軍趁機滾木雷石萬箭齊發(fā),殺死殺傷遼兵不計其數(shù)。遼兵數(shù)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楊六郎趁機,將城門大開,親率大軍沖殺出,只殺得遼兵丟盔掉甲狼狽而逃。這一仗,生擒遼兵上千,馬匹近萬,還獲得了大批武器。
楊六郎因為這次戰(zhàn),被宋真宗加官進級,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緣邊都巡檢使調升莫州(今河北任邱縣鄚州)刺史。契丹犯邊,一路燒殺搶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楊延昭先后率兵打退遼兵一百多次進攻,使邊關一度安寧,因而深受人民的愛戴。
楊六郎五十七歲那年,病故于鄚州;实叟蓪J古阃傻拈L子楊文廣(戲劇中寫楊延昭的兒子叫宗保,宗保的兒子叫文廣)前來護送靈樞回他的原籍太原。鄭州人民頃城出動,跪圍著靈車失聲慟哭,要求將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靈,警戒邊防。楊文廣和皇帝的專使感到眾情難卻,便讓馬童馳報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槨,把六郎的衣冠和寶刀放在里邊,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當?shù)厝嗣。從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紀念地。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百姓逢節(jié)敬拜。
4.古代民間故事
于仲文曾在隋朝做過大官。
在他小時候,有一年,村上有任家和杜家都丟失了一頭牛,兩家都傾巢出動分頭尋找,找了好久也沒有找到。后來別人總算為他們找到了一頭,兩家都搶著說那頭牛是自己的,雙方爭執(zhí)不下,把官司打 到州里,州官也難以判斷,案子就掛了起來。
這時,益州長史(官職名)韓怕俊靈機一動,對州官說:“少年于仲文聰穎過人,為何不召他來斷案?”
州官不以為然他說:“嘴上無 毛,辦事不牢!此案大人都不行,何況少年?”
韓伯俊說:“大人此言差矣!闭f著,就向州官介紹了于仲文9歲時跟著父親去晉見隋文帝的軼事:
皇帝向于仲文問道:“聽說你喜歡讀書,書里記載著哪些事啊?”
仲文從容地回答道:“奉養(yǎng)父母,服務國君,千言萬語無非是‘忠孝’兩字而已。”
隋文帝驚異于仲文概括能力之強,連連贊嘆道:“說得好!說得好!”
韓伯俊說:“大人,您看能否讓于仲文這小子試一試處理此案?”
州官欣然應允,即命左右持著大紅請?zhí)巴诩摇?/p>
于仲文到達州府,問明前后情況,微笑道:“這個案子很容易判定!
說著,便叫任、杜兩家各將自己的牛群全數(shù)趕到州府前的大操場上。他便喝令道:“放牛!”
說完,那頭牛直往任家牛群奔去。
場上人群歡呼起來:“是任家的,是任家的!”
于仲文冷眼見杜家不服,便叫道:“慢,把那頭牛單獨趕出來。”
牛出來了,仲文命差役用鞭子狠命地抽打,任家的人奔上前,拚命地抵擋,還將鞭子奪了下來;杜家的人只是在旁邊喊道:“莫打了,莫打了!蹦呛奥曈袣鉄o力,像在演戲。
于仲文看了,便厲聲盤問杜家人:“如果查出這頭牛不是你家的,而你們硬要冒領,除了十倍罰款,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啊!”
杜家人知道瞞不過于仲文,只得承認自己有冒領之罪,諾諾連聲,告退而去。
于仲文神斷牛案的名聲,從此傳了出去。
5.古代民間故事
在山東萊陽縣有座美麗的小山,叫藥泉山。山上,一股清清的泉水在日夜不停地流著。這水和一般的泉水可不一樣,不但又清又甜,而且喝了以后還會使人耳聰目明,身體健壯。所以人們都叫它“藥泉"。
傳說在許多年以前,有個獵人打傷了一只野兔,那野兔走到藥泉邊跌倒了,可這時奇跡出現(xiàn)了,只見野兔喝了幾口泉水后,傷口轉眼長好,爬起身一溜煙向山下跑去。
獵人見了十分奇怪,便捧起泉水喝了幾口,立刻感到疲勞沒了,渾身充滿了力氣。“!原來我找到了一股神奇的藥泉!鲍C人飛快地跑下山去,把這好消息告訴了村里的人。人們都高興地來到藥泉取水喝,治好了
許多病。
可這事被財主知道了,他便勾結縣官把藥泉給霸占了,派人看守著,并貼出了出賣藥泉水的告示。人們?yōu)榱酥尾,只好拿錢來買水喝。后來,財主又想出了壞主意,他為了賣更多的錢,便和縣官一起決定把泉眼開
大,讓水流得多一些。
這天,財主和縣官帶人到藥泉山,叮叮哨哨鑿起泉眼來。忽然,“轟”的一聲響,山石塌了下來,兩塊大石頭不偏不歪,正砸在財主和縣官的瞎袋上,把他們砸死了。
打這以后,泉水就失去了那神奇的治病效力,不過仍然是又清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