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孝的24個孝的故事
1.孝感動天。遠古帝王舜年輕時,父親、繼母和異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對父母孝敬,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鳥幫他耕種,后來帝堯還把帝位讓給了他。
2.戲彩娛親。春秋楚國的老萊子為了讓父母開心,70多歲時仍然穿著五色彩衣,拿著撥浪鼓戲耍,就像小孩一樣。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傷心,就躺在地上裝哭,逗得父母很高興。
3.鹿乳奉親。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時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不料獵人把他當做了真鹿,要用弓箭射殺他。他連忙解釋,獵人才知是人,對他大加贊揚。
4.為親負米。春秋魯國人仲由,年輕時家貧,自己常吃野菜,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后來他做了大官,但是父母死了,他經(jīng)常感嘆:“現(xiàn)在我還想為父母親去負米,卻再不能了。”
5.嚙指心痛。春秋魯國人曾參少年時經(jīng)常到山里去打柴。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訪,母親不知如何接待,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明白是母親在召喚,便趕快回家招待客人。
6.蘆衣順母。春秋魯國的閔損常受繼母虐 待。冬天繼母的親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蘆花。后來父親發(fā)覺后要休掉妻子,閔損反而為繼母求情,繼母從此對他十分疼愛。
7.親嘗湯藥。漢文帝身為一國之君,對母親非常孝順。一次母親病重,漢文帝日夜守護,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嘗一嘗,覺得合適才端給母親。
8.拾葚供親。漢代的蔡順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養(yǎng)母親。一天遇到軍士,問他為什么把紅桑葚和黑桑葚分開裝他說黑桑葚讓母親吃,而紅桑葚自己吃。軍士們就送給他米和牛,讓他孝敬母親。
9.為母埋兒。晉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郭巨怕養(yǎng)孩子影響供養(yǎng)母親,準備將兒子埋掉。挖坑時,突然挖到一壇上天所賜的黃金,于是既可孝敬母親,又可撫養(yǎng)兒子了.
10.賣身葬父。漢朝董永家貧,父親去世后只好問地主借錢辦喪事。后來他準備賣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將她帶到地主家?guī)兔ΑT撆忧趧谀芨?一個月就織了300尺布,還清丁債務.原來她是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感動,特地下凡來幫助他的。
11.刻木事親。東漢丁蘭的父母逝世后,他用木頭刻了雙親像,每次吃飯都更先供養(yǎng)木像,然后自己才吃,仿佛父母在世一樣.一次鄰居用杖打壞了木像,丁蘭大怒,將他痛打一頓。后來官人來抓丁蘭時,木像竟潸然淚下。
12.涌泉躍鯉。東漢姜詩之妻每日取婆婆愛喝的長江水,還常做婆婆愛吃的魚。一次她回來晚了,姜詩懷疑她不孝順而將她逐出家門。后誤會澄清,姜詩將妻子請了回來,此時院中突然冒出了與長江水味道一樣的泉水,以后每天還跳出兩條鯉魚。
13.懷橘遺親。三國時陸績6歲隨父謁見袁術,袁術用橘子款待。陸績悄悄在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走時掉了出來。袁術嘲笑他,陸績則說:“這是要送給母親的."袁術對此十分贊賞。
14.扇枕溫衾。東漢黃香9歲喪母,對父親特別孝順。夏天就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則為父親暖熱被褥,得到世人的好評。
15.行傭供母。東漢的江革背著母親四處逃難,有時賊人要殺死他,江革以老母無人照顧哀求,賊人遂不忍下手。后來他做雇工供養(yǎng)母親,而自己整日衣著破爛;实勐犝f后,就任他為孝廉。
16.聞雷泣墓。戰(zhàn)國時魏國王哀的母親生前懼怕雷聲,他常在打雷時陪伴母親。母親去世后王哀特意把她安葬在幽靜的山林中,打雷時還跑到墳前跪拜,低聲說道:“母親請不要怕,兒來陪您了。"
17.哭竹生筍。三國時盂宗的母親得了重病,想吃竹筍煮羹?墒钱敃r正是嚴冬,大雪紛飛,孟宗十分著急,就跑到竹林里痛哭。過了一會,他發(fā)現(xiàn)四周冰雪部化,草木變青,竟然長出了許多竹筍,原來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蒼。
18.臥冰求鯉。晉朝王祥的繼母對他很壞,但是繼母病時想吃鯉魚,又恰逢冬天,他就脫掉衣服臥在冰上,這時冰忽然融化,躍出了兩條鯉魚。
19.扼虎救父。晉朝的楊香14歲那年隨父親下地干活,路上突然跳出了一只老虎,父親被虎拽走了.楊香手無寸鐵,但一心想著救父,就沖上去和老虎廝打,死抓住丁老虎的脖子。老虎受了驚嚇逃跑,父子倆都逃過了一劫。
20.恣蚊飽血。晉朝時,吳猛家貧,買不起蚊帳。夏日蚊叮蟲咬,父親不能安睡,于是夜里吳猛就赤身坐在父親床前,雖然蚊子將他咬得全身是包也不驅(qū)趕,生怕蚊子去咬父親。
21.嘗糞心憂。南齊黔婁任縣令時忽然心驚流汗,怕家中有事,就急忙趕回去一看,原來他父親病了。醫(yī)生說嘗病人的糞便即可知是吉是兇,甜則兇,苦則吉、黔婁就嘗了嘗父親的糞便,發(fā)現(xiàn)是甜的,十分擔憂。過了幾天,父親果然去世了。
22.乳姑不怠。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年高無齒,他祖母就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婆婆。這樣過了好幾年,曾祖母的身體非常健康。后來崔山南對祖母也非常孝順。
23.親滌溺器。宋朝黃庭堅對母親非常孝順,每天都為母親洗滌溺器,他身為高 官,仆人很多,但他從不讓他人代勞,而是堅持親力而為。
24.棄官尋母。宋代的朱壽昌自幼母子分離,他當官后知道了母親的下落、就棄官不做,去尋找母親,后來終于母子團圓。
2.二十四孝介紹
1、《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yè)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huán)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2、二十四孝,講的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在不同環(huán)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魯迅先生當年曾經(jīng)點評過二十四孝圖,他說,有些故事可以勉強效仿,有些照著做,會有丟掉性命的危險,還有的,會讓人非常反感。
3、郭居敬,字儀祖,元尤溪縣廣平村(今大田縣廣平鎮(zhèn))人。博學好吟詠,不尚富麗,與仲凡、仲實俱以詩名。性至孝,事親左右承順,備得其歡心,居喪哀毀盡禮。嘗集虞舜以下二十四人孝行,序而賡之以詩,用訓童蒙。時虞集、歐陽玄薦之,固辭不起。著有《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百香詩集》。
4、《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刊行后,得到廣泛流傳,成了元明清以來兒童的啟蒙教材、一本廣受歡迎的宣揚中華文化精神核心的經(jīng)典,而且傳播到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周邊國家,成為其國民“孝”行教育的教材。郭居敬是一位影響世界文化的歷史名人。
3.新二十四孝行為標準
1、經(jīng)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2、節(jié)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
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4、親自給父母做飯;
5、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
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
7、為父母建立“關愛卡”;
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學會上網(wǎng);
10、經(jīng)常為父母拍照;
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
12、打開父母的心結(jié);
13、支持父母的業(yè)余愛好;
14、支持單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帶父母做體檢;
16、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
18、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
19、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
20、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22、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23、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4.二十四孝之人物時間
虞舜(上古)
漢文帝(西漢)
曾參(春秋)
閔損(春秋)
仲由(春秋)
董永(東漢)
郯子(春秋)
江革(南朝梁)
陸績(三國)
唐夫人(唐朝)
吳猛(晉朝)
王祥(晉朝)
郭巨(晉朝)
楊香(晉朝)
朱壽昌(宋朝)
庾黔婁(南齊)
老萊子(春秋)
蔡順(漢朝)
黃香(東漢)
姜詩(東漢)
王裒(西晉)
丁蘭(東漢)
孟宗(三國)
黃庭堅(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