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過零丁洋
朝代:宋朝|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詩簡介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jīng)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崇高表現(xiàn)。
翻譯/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
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2.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泊船瓜洲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古詩簡介
《泊船瓜洲》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
從字面上看,該詩是流露著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 望。
翻譯/譯文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暖和的春風啊,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
注釋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zhèn)江市。
瓜洲:鎮(zhèn)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shù)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這里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間:根據(jù)平仄來認讀jiàn四聲。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綠:吹綠,拂綠。
還:回。
3.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龜雖壽
朝代:三國|作者: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古詩簡介
《龜雖壽》東漢曹操創(chuàng)作的一首樂府詩,作品富于哲理,闡發(fā)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曹操剛擊敗袁紹父子,充滿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龜雖壽》可貴的價值在于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曹操帶頭叛經(jīng)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新鮮氣息!洱旊m壽》是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翻譯/譯文
神龜即使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jié)束的一天;螣龍盡管能騰云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卻是馳騁千里;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fā)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調(diào)養(yǎng)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釋
⑴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于一爐,表現(xiàn)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此詩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⑵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
、蔷梗航K結(jié),這里指死亡。
、任熒,傳說中龍的一種,能乘云霧升 天。
、审K:良馬,千里馬。
、史号,臥。
、藱溃╨ì):馬槽。
、塘沂浚河羞h大抱負的人。
、湍耗辏和砟辍
、我眩和V埂
、嫌s:原指歲星的長短變化,這里指人的壽命長短。盈,增長。縮,虧,引申為短。
、械簝H,只。
、佯B(yǎng)怡:指調(diào)養(yǎng)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以仯洪L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有疑踔猎眨簯c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至,極點。最后兩句每章都有,應為合樂時的套語,與正文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系
。16)養(yǎng)怡兩句:保養(yǎng)身心健康。
4.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古詩簡介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翻譯/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注釋
、佟峨防崭琛罚弘防眨╟hì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陔防沾ǎ捍ǎ浩酱、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nèi)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坳幧剑涸诮駜(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荞窂](qióng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莼\蓋四野(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呙C#哼|闊無邊的樣子。
⑧見(xiàn):同“現(xiàn)”,顯露。
5.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七步詩
朝代:三國|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淑)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詩簡介
《七步詩》,出自《世說新語》,據(jù)傳是三國時期魏國文人曹植的名篇。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感情。
翻譯/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做羹。
豆莖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
豆子與豆莖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出來的,那么豆莖煎熬豆子又怎能這樣急迫呢?
注釋
持:用來。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過濾。
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釜:鍋。
6.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長歌行
朝代:上古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古詩簡介
《長歌行》是一首漢樂府詩歌,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此詩從整體構(gòu)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jié)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fā)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全詩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來葉落、百川東去等鮮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fā)生了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浩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奮發(fā)努力趁少壯年華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diào)是積極向上的。其主旨體現(xiàn)在結(jié)尾兩句,但詩人的思想又不是簡單的表述出來,而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寓教于審美之中。
翻譯/譯文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
?帜敲C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釋
、砰L歌行:漢樂府曲題。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diào)曲。
、瓶骸翱弊鳛槭卟嗣,指中國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对娊(jīng)·豳風·七月》:“七月亨葵及菽!崩顣r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nèi)子輕虛如榆莢仁!贝嗽姟扒嗲鄨@中葵”即指此。
、浅叮呵宄康穆端。晞:干。
⑷”陽春“句:陽是溫和。陽春是露水和陽光都充足的時候,露水和陽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謂的”德澤“。布:布施,給予。德澤:恩惠。
⑸秋節(jié):秋季。
、薀j黃: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華(huā):同“花”。衰:一說讀“cuī”,因為古時候沒有“shuāi”這個音;一說讀shuāi,根據(jù)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漢語》,除了普通話的規(guī)范發(fā)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讀法都是不可取的。
、税俅ǎ捍蠛恿鳌
、躺賶眩耗贻p力壯,指青少年時代。
、屠洗螅褐改昀狭,老年。徒:白白地。
7.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石灰吟
朝代:明朝|作者: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古詩簡介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托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xiàn)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整首詩筆法凝煉,一氣呵成,語言質(zhì)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翻譯/譯文
(石頭)只有經(jīng)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偈乙鳎嘿濏炇摇R鳎阂黜。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谇уN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shù)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③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軠啠喝。
、萸灏祝褐甘覞嵃椎谋旧,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8.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大風歌
朝代:漢朝|作者: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古詩簡介
《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歌,是他平黥布還,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筑,同時唱的這首歌。
這首詩前兩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最后一句卻也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表現(xiàn)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擔心,惆悵。
翻譯/譯文
大風勁吹啊浮云飛揚,
我統(tǒng)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xiāng),
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zhèn)守四方!
注釋
、糯箫L歌:這是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在擊破英布軍以后,回長安時,途徑故鄉(xiāng)(沛縣)時,邀集父老鄉(xiāng)親飲酒。酒酣,劉邦擊筑(一種打擊樂器)高歌,唱了這首《大風歌》。表達了他維護天下統(tǒng)一的豪情壯志。
、瀑猓赫Z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語氣助詞“啊”。
⑶威:威望,權(quán)威。
、燃樱菏┘。
、珊(nèi):四海之內(nèi),即“天下”。我國古人認為天下是一片大陸,四周大海環(huán)繞,海外則荒不可知。
、拾驳茫涸鯓拥玫健0,哪里,怎樣。
⑺守:守護,保衛(wèi)。
、趟姆剑褐复鷩。
9.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墨梅
朝代:元朝|作者: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古詩簡介
《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一二兩句構(gòu)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仿佛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則宕開一筆,贊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不愿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
翻譯/譯文
這畫仿佛是從我的洗硯池邊生長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后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艷的顏色,因為它并不需要別人去夸許它的顏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充滿在天地只間。
注釋
墨梅:用水墨畫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一說三國時期是鐘瑤年輕的時候練字,經(jīng)常用家旁邊的池子洗毛筆,以致整個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一說東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里是化用典故自詡熱愛書畫藝術、熱愛文化。
頭:邊上。
個個:朵朵的意思。
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痕:痕跡,留下的印記。
流:有流傳、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清氣:所謂的清氣,于梅花來說自然是清香之氣,但此處也暗喻人之清高自愛的精神,所謂清氣就是雅意,就是正見,就是和合之氣。
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乾坤:指人間天地間。
10.經(jīng)典的古詩簡介與翻譯
夏日絕句
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古詩簡介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杰”,為國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最后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quán)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翻譯/譯文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刎。
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