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
古時候有個叫支公的人,非常喜歡仙鶴。他常愛到仙鶴出沒的地方,遠(yuǎn)遠(yuǎn)地欣賞仙鶴吃東西、散步時的一舉一動,簡直看得入了迷。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仙鶴長久為伴,那該多好啊!
終于,在支公搬到剡(shan)溪東峁(mao)山居住的時候,一位深知支公愛好的老朋友給他送來了一對仙鶴。支公高興極了,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對待仙鶴,給它們吃上好的食物,細(xì)心照料它們的起居,高興的時候,支公還常把仙鶴摟在懷里跟它們說話。仙鶴的活潑可愛也使支公的晚年一點都不寂寞,它們給支公作伴,跳舞給支公看,時間久了,支公和仙鶴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時光飛逝,仙鶴的羽毛很快長齊了,它們天天撲棱著翅膀,想飛到屬于它們的遙遠(yuǎn)的地方去。支公實在是舍不得仙鶴離開,猶豫再三,還是用剪刀把仙鶴的翅膀剪短了。
這下子仙鶴真的沒有辦法飛起來了。它們總是先撲打一陣翅膀,然后又回頭看看,接著就沮喪地低下頭,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仙鶴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歡叫起舞了,沒有了活力,沒有了生氣,連眼睛都一天天地暗淡下去了。
支公對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后悔極了,告訴自己說:“既然仙鶴有直上云霄,去見識更廣闊的天空的志向,我又怎么能強行把它們留在我跟前,只供自己觀賞呢?”
支公從此更加精心地飼養(yǎng)兩只仙鶴,讓它們的翅膀很快又長齊了。于是支公就帶著仙鶴來到野外,把它們放到地上,依依不舍地對它們說:“仙鶴啊,快飛吧,到遠(yuǎn)方去實現(xiàn)你們的理想去吧!”仙鶴拍打著翅膀飛上藍(lán)天,鳴叫著在支公頭上盤旋了幾圈,好像在感謝他的恩情,然后自由自在地向遙遠(yuǎn)的天邊飛去了。
支公雖然舍不得仙鶴,但他理解仙鶴的志向,最終放了仙鶴,這才是真正的愛鶴。同樣道理,真正愛惜有才能的人,就應(yīng)該給他們施展身手的空間,不要把他們規(guī)定在狹隘的小圈子里面。
2.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間打獵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鹿。這只鹿聽到野地里傳來的聲音,突然警覺起來。當(dāng)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準(zhǔn)自己的時候,撒腿就朝東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氣餒,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緊緊追趕,并且一邊追趕一邊大聲地喊叫,試圖以此把鹿嚇懵。
正在這時,西面來了一伙追趕豬的人。他們聽到司原氏的喊聲,以為是東面有人在堵截這頭豬,于是就跟著喊叫起來。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邊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趕獵物,于是他放棄了自己追趕的鹿,朝眾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個地方隱蔽起來。那伙人叫著喊著從司原氏隱蔽的地方跑過去了。
過了一會兒,司原氏竟然發(fā)現(xiàn)離自己不遠(yuǎn)的地方有一頭渾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獸。他十分興奮,以為自己得到了一頭吉祥的珍貴動物。司原氏撲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帶著這吉祥的野獸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來喂養(yǎng)這頭珍貴的獸。這頭獸也十分親近司原氏。它一見到司原氏便搖頭擺尾,朝司原氏發(fā)出可愛的“哼哼”聲,因此司原氏越發(fā)喜愛它了。
沒過幾天,刮起了狂風(fēng),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這頭白獸身上,將附著在它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沖刷掉了。司原氏仔細(xì)一看,才發(fā)現(xiàn)它原來竟是自己家里丟失的老公豬,而今卻被司原氏當(dāng)作寶貝從外面帶回了家里。
遇事不動腦筋,司原氏在追豬人的喊叫聲中隨聲附和,放棄了追鹿,結(jié)果一無所獲。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3.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
一個讀書人帶著他的幾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
他們看到一輛飯車,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歇息著。讀書人用手指著那輛飯車對弟子們說:“你們看,那輛飯車要不了多會兒肯定會翻覆!钡茏觽儾唤獾乜粗禽v車說:“為什么呢?”讀書人說:“你們看就是了!闭f著,他們繼續(xù)行路。
他們剛走了十幾步遠(yuǎn),忽聽到一片喧鬧聲從山路那邊傳來,他們驚奇地回頭看時,那輛飯車果然已經(jīng)翻了。幾個弟子覺得老師果然料事如神。他們問:“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車會翻的呢?”
讀書人說:“我是從這件事的一種趨勢中判斷出來的!
幾個弟子急切地說:“請先生講給我們聽,長長我們的見識!
讀書人說:“你們看,天下著雨,道路泥濘難行,唯獨那高高的山路沒有爛泥漿,比較好通行?墒悄菞l山路卻又高又窄,此時天雨,眾人駕著車只好都奔向那里。而那輛飯車又有些自不量力,上了那條山路卻又走不動,還不顧別人著急,頑固地占踞在高高的位置上,阻礙著眾人的車進(jìn)去,它怎么能不翻覆呢?”
弟子們點頭稱是,佩服老師的判斷正確。
讀書人接著又語重心長地說:“世上還有比飯車翻覆更大的禍患,你們都記住飯車的危險作為教訓(xùn)吧!”
有些身居顯要地位的人,若不稱職,反而成為妨礙別人進(jìn)步的絆腳石,那將是危險的。
4.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
吳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見了,都驚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荊棘叢中了;唯獨有一只猴子,卻洋洋得意地跳來跳去,故意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吳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飛箭接住了。吳王下令左右的侍從一齊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
吳王回過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靈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驕傲,以至于這樣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別人耍驕傲呀!”顏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賢人董梧為老師,盡力克服自己的驕氣,遠(yuǎn)離美色聲樂,不再拋頭露面。過了三年,全國人都稱譽他。
寓意:不管有多大的本領(lǐng),也不可當(dāng)作驕傲的本錢。謙虛謹(jǐn)慎,才能獲得人們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