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間傳統(tǒng)故事文字版
這個民間故事,出在哪一個年代,哪一個地方,這不必 過細去追究,也許是遠在天邊,也許是近在眼前。有這么一個小伙子,長得很俊俏,他常到河邊去釣魚,每次都看到一個老漢坐在那里,嘴里咕念著:“釣釣釣!釣釣釣!小魚不到大魚到!”小伙子偷眼看時,那些大一點的魚都向他身邊游去了。有一次,小伙子憋不住地說:“老大爺!我還得跟你學一學這個法啦!崩蠞h抬起頭來說道:“你不要跟我學釣魚了。我看你還像一個誠實的人,你順著這個河沿,盡走盡走,你會碰到一樁好事兒!崩蠞h說著,把釣絲慢慢地往外拉著,水面上涌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紋,話說完了,老漢也不見了。
小伙子很是奇怪,他心里想:“這一定是一個神仙老漢了。我就依著他的話,順著河岸走去,看看會碰到一樁什么事情!彼娴木晚樦影蹲呷チ恕
小伙子從晌午走到太陽落,從太陽落走到星星滿天月亮出。在他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片長著荷花的大灣,月光在這里更加明了,他說不出是月亮的光彩,還是荷花光彩。他看了一會,忽然荷葉兒翻翻地動,荷花也搖擺了起來,小伙子不覺向前走了一步,也許是踩在了青苔上,腳底一滑,就跌倒了。等他爬了起來,四下一看,已不是原來的樣子,星星從天空飄下來了,照著蔥綠的桑樹。桑樹林里,有一個小屋,小屋里點著燈,門開著,看得見一個閨女正坐在那里織綢。閨女穿著長裙,燈光底下看去,好像是一片嫩綠的荷葉,閨女烏黑的頭發(fā)上,插著一枝新鮮的荷花骨朵。小伙子離開小屋只有幾步遠,就走了過去問道:“這是一個什么地方?”閨女停住了手,抬起頭來,她俊秀得簡直好像是月亮底下的荷花。閨女說道:“實不瞞你,這是荷花莊,我是荷花女,要是你走累了的話,那就進來坐下歇歇吧。”
小伙子歡歡喜喜地走了進去,荷花女只跟他說了幾句話,就又低下頭織綢子去了。她織得那個快呀,看不清手在怎樣地投梭子,只見她指頭上戴著的那個銀色的頂針,劃著一道道白光。荷花女再沒有說話,小伙子要走,她也沒有留他,就把他送出門來。
小伙子往前走了兩步,再回頭看時,又是一個明光光的大灣了。他站住一想,那荷花女,一定是那個荷花變成的仙女了。要是我能有這么個神仙媳婦那就好了。
小伙子回到家里,營生也沒心思做了,天還不黑,他就又來到了荷花灣那里。壓山的日頭,射出了一道道的金光,水面上也是波光閃閃,那荷花也更加紅潤光彩了。好容易等到天黑,小伙子也真的又見到了那個荷花女,荷花女對他更親熱了,她叫小伙子脫下破小褂,給他一針針地縫了起來。
小伙子接過了補好的小褂,望著荷花女說道:“我是孤身一人呀!
荷花女好像沒有聽到一樣,她一聲不響的把小伙子送出門來。
小伙子回到家里已經(jīng)過半夜了,他坐不住,站不住,返身又向河邊跑去了,河面上霧氣蒙蒙的,露水濕透了他的鞋。他還是一個勁地順河跑去。跑到荷花灣邊上時,鳥在綠柳樹上叫起來了,太陽出來了,霧氣也飄散了,那灣水更清,荷葉更綠,鮮艷的荷花瓣上滾動著珍珠樣的露珠。小伙子順著灣沿走著,荷花的清香圍繞著他,他看到灣中間有一朵最俊的荷花,心里猜想道:“也許荷花女,就是那朵荷花變成的吧。”小伙子剛剛這樣一想,只見那朵大荷花擺了一擺,水面上真的站著荷花女了。荷花女踏著水波,飄著長裙走來了。
小伙子歡喜得了不得,他忘記了她是神仙了,倒擔心她會掉進水里,正想伸手去拉,荷花女卻一下子跳上岸來了。
荷花女臉上一陣喜,一陣愁,她說道:“俺爹不愿意我和凡人往來,從今以后,咱就不能見面了!
小伙子好似聽到了半空里一聲霹靂,愣了一會,掉下了淚來。
荷花女看他這樣,猛地把頭一抬說道:“只要你沒有三心二意,我就和你一塊逃到天邊海島去!
小伙子淚水沒干,又笑了,他說道:“只要和你在一起,就是住在高山野林里我也歡喜!焙苫ㄅf著,從頭上拔下了那枝荷花骨朵,一口氣吹在上面,荷花撲拉地開開了,每一片荷花瓣里,都滾動著一顆明亮的珠子,花心里金亮的星星,圍繞著綠色的蓮蓬。荷花女好像打著把傘樣的,一手把荷花擎了起來,一手拉著小伙子飛到半空里去了。白云從他們身邊擦過去,老鷹在他們腳底下飛,他們飛得有多么高多么快,那就沒法說了,要是人們從地下望到他倆的話,那只能當作一顆奇怪的流星。不多一會,他們就落在一個山呦里了。
小伙子看看腳底下,是荒草亂石,看看周圍,是一層一層的數(shù)不清的高山,他暗暗地發(fā)了愁。
荷花女卻歡喜地說道:“我織綢,你打獵,咱們也不會缺吃的,也不會少穿的!
小伙子說道:“可是連個屋子也沒有住的啊!
荷花女說道:“這個你不用愁。我情愿脫下綢裙,穿著布衣,我也能拆下松枝栽成桑!焙苫ㄅf完,真的把綠色的長裙脫了下來,向前扔去,長裙撲拉著,旋旋轉(zhuǎn)轉(zhuǎn)地落在了前面,荷花女拉著小伙子走到跟前時,只見那里一個綠光光的大灣,灣中間里有一棟小屋,一座小橋直通到小屋跟前。他倆過了橋,進了小屋,屋里很是寬敞,鍋碗瓢盆,鋪的蓋的,吃的用的,什么都有,一架織布機也在墻邊上放著了。
第二天,小伙子要出去打獵,荷花女趕出門來,從頭上拔下那枝荷花骨朵,遞給小伙子道:“你拿上這個吧,碰上了狼蟲虎豹,只要一指,它就不敢近你的身了?墒,無論是誰,你也不要給他呀!
小伙子答應(yīng)著,拿上荷花骨朵走了。他爬上了東面的山,那里真是野兔見人不跑,野雞見人不飛,他抓了許許多多的野雞、野兔。回來的時候,遠遠地看到了山坡上長起了一片蔥綠的桑林,走到了跟前,只見荷花仙女掐下松樹來,插在石縫上,轉(zhuǎn)眼的工夫,就變成大桑樹了。荷花女的手不停地掐呀、插呀、掐呀插呀,她的手被松樹枝扎破了,她的臉被太陽曬紅了。小伙子疼愛地說道:“荷花女呀,咱們回去歇一歇吧!
荷花女笑笑說道:“咱倆要在這里成家立業(yè),我要把這溝洼變成大湖,我要把這荒山坡變成桑林。”
第三天,小伙子爬上了西面的山,又見成群的野馬在那里吃草,成群的山羊向他跑來。他騎上野馬,抱著山羊回來的時候,炕上放著一匹一匹的綠綢,荷花女把綠綢鋪在荒洼上,轉(zhuǎn)眼的工夫,綠綢就變成一道綠水了。
天晚了,荷花女還是不停地織著綢,她的腿酸了,胳臂也疼了。小伙子疼愛地說道:“天這樣晚了,你就歇一歇吧。”
荷花女笑笑說道:“咱倆要在這里成家立業(yè)呀,我要把這溝洼變成大湖,我要把這荒山坡變成桑林!
過了一天又一天,過了一月又一月,過了也不知多少日子,也許是因為日子長了吧,小伙子看著荷花女已不像先前那么俊秀了。說實的,她那烏黑的頭發(fā)不像先前那樣光亮了,紅紅的臉也不像先前那樣有光彩了。小伙子問她說:“是不是營生把你累老了?”荷花女搖了搖頭。
有一天,小伙子出去打獵,他爬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走過一條溝又一條溝,來到了一個山背坳里。抬頭看看,山腰那里沒有一朵野花,也不長一根青草,只有一個黑漆漆的洞口。小伙子看了一陣,爬上了山腰,他仗著有那枝荷花骨朵,放著膽子向洞里走去。越往里走越是黑漆漆的,陰森森的,還聞著一陣陣腥氣。走了一會,迎頭竄來了一只老虎,老虎的眼睛像兩盞燈籠一樣,老虎張開大口就向他撲來了。小伙子嚇了一跳,慌忙把那荷花骨朵向老虎一指,骨朵尖上風快地射出了一道紅光,紅光又細又長,老虎轉(zhuǎn)頭竄走了。小伙子又往里走去,走了一會,迎面又竄來了一群狼,狼拖著尾巴,豎著耳朵,一齊向他圍了上來。小伙子又嚇了一跳,他又慌忙把那荷花骨朵向狼一指,一道光亮射去,狼也連忙掉轉(zhuǎn)頭,慌忙地跑走了。小伙子又向前走去,走了一會,前面忽然有亮了,又走了不多遠,看到了一個大門。小伙子推開大門一看,嘿,里面明燈火燭的,炕上坐著一個媳婦。那媳婦雪白的臉,通紅的嘴唇,嬌聲嬌氣地說了句話,就連忙下炕來迎接他。小伙子心里想,現(xiàn)在荷花女已沒有這媳婦俊了。他就走了進去,坐在媳婦的炕上。媳婦又會說又會笑,她用金盅給他盛上酒,她用銀碟給他端上了菜。他吃了銀碟里的菜,他也喝了金盅里的酒。媳婦左說右說,他也就和這媳婦成了親。一連過了三天,小伙子的心變了,他只看到了眼前的歡樂,忘記了荷花女對他的情誼,他只顧自己高興,不想到荷花女心里怎樣難過。第四天里,媳婦說要出去走親戚,又說害怕狼蟲虎豹,小伙子不問那三七二十一,就把荷花骨朵給了她啦。嘿,媳婦一出門,兩扇大門隨著就閉上了,砰的一聲,滿屋里什么也看不見了,只是烏黑一片。小伙子東摸摸也是石頭,西摸摸也是石頭,連腳底下都是石頭呀。聽見外面虎也在嘯,狼也在叫,腳底下的石頭似乎也在動,頭上面的石頭也好像要塌下來了。他喊也沒有人應(yīng)!叫也沒有人聽,他嚇得在石頭旁邊蹲下了。
荷花女在屋里用心用意地織著綢,一抬頭看到晌午了,心里一驚,怎么這時候了,小伙子還沒回來呢。她忙掐指一算,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她知道在地面上一個時辰,在那洞里就是一天一夜,小伙子已經(jīng)和那妖媳婦成親三天三夜了。她又生氣又難過,有心要去救他,又一想還救這種人做什么。她嘆了一口氣,掉了兩滴淚,又一想:“不管怎樣,我還是救他一條性命吧!
荷花女風快地上了一座山又一座山,過了一條溝又一條溝,她到了那山背陰里,又上到了山半腰,那洞口卻用大石堵死了。她停也沒停地又上到山頂上,摘下手上銀白的頂針,向石頭上一放,看不到一點火星,也聽不到一點響聲,山石可開開了,不是開了細長的一條縫,也不是開了老大的一個窟窿,石頭上好像是鑿上了一眼圓圓的井子,井子深得不見底,井子直通進大山里。
小伙子被堵進了山洞里,洞里黑得真是伸手不見掌,握手不見拳。他又怕,又發(fā)愁,心想:這怎樣才能出去呢。忽的一下子,他看到眼前有光亮了,只一眨眼,荷花女就站在他的跟前了。她把他拉了一把,只一直腰的工夫,小伙子就上了山頂了。
荷花女一彎腰,就又拾起了那個銀白的頂針,把它一戴戴在了指頭上。石頭上那眼圓圓的井子便不見了。
小伙子又羞愧又不安。荷花女沒有發(fā)火,只是淚汪汪地說道:“我做夢也沒想到你是這么個負心人呀!我實話對你說了吧,我有兩個寶物,一個就是這個頂針,這是一把開山鑰匙。再一樣就是那枝荷花骨朵了,我拿著它能飛上青天,我戴上它會使我永遠年輕……”荷花女話還沒有說完,只見山坳里刮起一陣旋風。荷花女話也顧不得說了,一把拉住小伙子,就往前走去。原來,那個妖媳婦來了。從前有那個荷花骨朵時,荷花女是手拿把穩(wěn)地能戰(zhàn)得過她?墒乾F(xiàn)在那枝荷花骨朵,拿在妖媳婦手里。荷花女打算,只要能使妖媳婦走進那山坳里,她就有辦法治她了。真是慢船賽快馬,荷花女的那個快呀,好像在激流里漂,小伙子也覺得兩腳沒沾地。走了不多一會,那妖媳婦就從后面追上來了。那妖媳婦也有點害怕荷花女,她并不敢近前來,只是在后面招呼道:“你這個小伙,回來呀!”
荷花女連忙囑咐小伙子說道:“你可千萬別回頭呀,只要一回頭,你就沒命了!
妖媳婦又在后面喊開了:“小伙子,你想一想,我和你在洞里過的那三天日子是多么好呀!你想一想,我是多么俊呀!”
小伙子聽著聽著,心又動了,只回頭一看,那妖媳婦向他擺了一下手絹,他就止不住腳向她身邊跑去了。妖媳婦招來了一條長蟲,她抱起了小伙子騎在上面,一陣旋風,撲進山洞去了。
荷花女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不是我不救你呀,要救你也救不了!”
果然,過了不多日子,在那山洞外面堆著小伙子的衣裳,擺著小伙子的骨頭,好心的荷花女,把衣裳和骨頭拾了回來,埋在小屋的旁邊。
勤快的荷花女,白天栽桑養(yǎng)蠶,晚上帶燈織綢,過了幾年,周圍的山上都插遍了松枝,周圍的坡上都是蔥綠的桑林了。白色的蝴蝶飛在青蔥蔥的桑林里,艷麗的荷花開在綠光光的湖面上。有一天,荷花女走到了屋旁的小墳邊,看見在小墳上,長出了一棵綠葉的小草,她的手指只一觸它,那青草羞愧地并煞了葉,羞愧地垂下了柄。
過了一些日子,那釣魚的神仙老漢來到這湖邊釣魚了,荷花女把發(fā)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對他說了。老漢聽完后,就去妖媳婦那里。不一會,老漢就把荷花骨朵奪了回來。荷花女插在頭上,她那烏黑的頭發(fā)又發(fā)亮了,她的臉面又和原先那樣光彩了。老漢掐下了那個青草上的種子,走出深山來。第二年的春天,靠山的樹林里,長出了那樣的小青草,靠海的小嶺上,也長出了那樣的小青草,到了后來,連花園里也有了那種小青草,人們都叫它是“含羞草”。直到如今,只要手指輕輕的觸著它,葉兒就并煞了,葉柄就垂下了。
2.民間傳統(tǒng)故事文字版
在義軍大寨上,聽老人講,有口聚將鐘。說起這個鐘來,還有個悲壯的故事哩。
晁天王攻打曾頭市時,不幸遇伏中了教頭史文恭的毒藥箭,返回山寨不久就升 天了。
相傳在他的遺囑中和《水滸傳》上描寫的可不一樣。他在回光反照清醒時,突然抓住宋江、吳用、公孫勝的手說:"我大業(yè)未就,升 天后將我火化,在大寨四門塑我像,我愿守衛(wèi)大寨,天天和兄弟們相見;要發(fā)展義軍多打造兵器,習武練兵,防官軍外族來犯。保住大寨,永遠'替天行道',要為我報仇!"言畢眼一合就辭別眾家兄弟了。當時,宋江、李逵、三阮等都哭得昏死過去。
天王亡故的消息,頓時傳遍義軍各寨,頭領(lǐng)義軍個個悲痛。山周圍的漁民百姓,也個個痛哭不止。
停靈七天,輪流致哀。宋江、吳用、公孫勝、林沖、花榮、三阮、李逵等日夜守靈。七口后火化,骨灰內(nèi)棺外槨裝殮,上下舉哀祭祀。選吉日盛放在聚義廳正廳內(nèi),建起靈幃,中間設(shè)放神主。宋江親書《梁山泊主天王晁公神位》。
發(fā)喪后不久,宋江、吳用便令湯隆開爐打造兵器,義軍頭領(lǐng)各率義軍習武練兵。誓雪寨恨為晁天王報仇,抵抗官軍圍剿,是義軍共同心愿。
百日之后,湯隆到聚義廳稟報:"宋江、吳用兄長。"
宋江說:"眾家兄弟在練兵場、水寨內(nèi)習練武藝,今后要統(tǒng)一操練,就打造一座聚將鐘吧。每天敲鐘為號,各寨練兵。"吳用聽后心中一動,對宋江和眾頭領(lǐng)言道:"晁蓋哥哥俠肝義膽,率眾家兄弟造反,聚義梁山泊。一聽官軍圍剿來犯,他就拍案而起,熱血沸騰,戎馬一生,締造了梁山義軍,戰(zhàn)死沙場。他有遺訓,要塑四像把守山寨,我看不如將他忠骨聚造大鐘。"李逵聽后叫將起來:"晁蓋哥哥死了,大家還得聽他的,聽鐘聲就是咱那晁哥哥叫咱兄弟,誰鳥不聽鐘令,就鳥不義,吃我板斧!"
花榮言道:"吳用兄長所言,正合晁兄遺愿。"
宋江聽后,淚如涌泉:"好!警鐘長鳴,時時防敵,聽鐘聲如聽哥哥號令,快命眾家頭領(lǐng)前來。"
眾家頭領(lǐng)到聚義廳聚齊,宋江又將聚將鐘之事重述一遍。個個點頭擁護。接著宋江率眾頭領(lǐng)前往后寨,他在前捧著晁蓋骨灰來到后寨。工棚里爐火熊熊,鐵水翻騰。
宋江率眾頭領(lǐng)向晁蓋骨灰數(shù)拜,訴道:"晁蓋兄長,遵你遺愿,讓你永領(lǐng)眾家兄弟,這是你的歸宿!"說后虔誠地將骨灰灑入沸騰的鐵爐里,頃刻化做縷縷輕煙。宋江對上天禱告:"忠魂鑄鐵鐘,永保山寨寧!"
眾頭領(lǐng)圍著鐵爐跪了一圈,舉拳起誓道:"練兵拒敵,永保山寨,為兄報仇,替天行道,警鐘長鳴,永遵兄令!"
聚將鐘鑄好了,高高掛在聚義廳前替天行道杏黃旗下。這鐘形狀很怪,上下左右觀看不同,好似十八般兵器組成似的。敲起來聲音洪亮,方圓數(shù)十里的大小山頭都能聽到。
從聚將鐘懸掛后,每天天亮,宋江親自敲鐘,頭領(lǐng)要到聚義廳點卯。梁山泊內(nèi)大小山寨、水寨的義軍都跟鐘聲起床操練,苦練殺敵本領(lǐng)。鐘聲使義軍時時不忘官軍來犯。一天天就這么練啊練啊,山寨人馬越來越強,官軍多次圍剿均被義軍打敗。濟州知府張叔夜,經(jīng)過數(shù)次交戰(zhàn),均使他損兵折將。張叔夜不敢再用大軍壓境圍剿梁山了。只得另換戰(zhàn)術(shù)。
一天深夜,山寨義軍睡得正香,忽聽聚將鐘響,一個個被驚醒。頭領(lǐng)飛快到了聚義廳。宋江奇怪,他沒敲鐘鐘自嗚。大家到齊,鐘還在嗡嗡作響。宋江說:"必有官軍來犯我寨,不知在何處偷襲。這是晁蓋哥哥喊叫我們。"話音剛落,半空響起晁蓋聲音:"張叔夜偷襲滾木檑石關(guān)!"
眾家頭領(lǐng),飛奔礓石關(guān)。見官軍如螞蟻般正往上爬山。宋江高喊:"陜放滾木檑石!"只聽一陣轟響,把偷襲的官兵砸死無數(shù)。張叔夜也被砸斷一條腿,從此再也不敢偷襲義軍山寨了。相傳從那以后,只要有官軍攻打山寨,或偷襲義軍山頭,聚將鐘就要在頭一天不敲自鳴。故而義軍次次取勝。趙宋王朝數(shù)萬官軍也無法剿滅義軍,只得用計招安,才算把義軍滅掉。聚將鐘數(shù)百年來被后人贊頌。有這么一首民謠:
粱山寨上聚將鐘,晁蓋忠魂護弟兄;
官軍來犯水滸寨,有來無回魂魄驚。
3.民間傳統(tǒng)故事文字版
話說清朝的順治皇帝,為找個德才兼?zhèn)涞奶担烟有䶮钜簿褪且院蟮目滴趸实郾M快培養(yǎng)成才,在文華殿擺下了御宴。席間,順治皇帝向群臣說道:“朕有一事不明,請眾愛卿給朕釋疑!彼噶酥缸约旱亩,問道:“人言耳大有福,朕是君,爾等是臣,為何反而朕的耳朵小,眾愛卿的耳朵卻大呢?”
文武官員一聽,都驚出了一身冷汗,這可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眾人面面相覷,個個噤若寒蟬,文華殿的空氣好像凝固了一般。突然,有一人朗聲答道:“萬歲是龍,所以耳朵。怀嫉仁窍,所以耳朵大。”
順治皇帝抬眼望去,回答問題的竟是列于朝班最后排的翰林庶吉士鄭天經(jīng)。順治皇帝頓時來了興趣:朝中的三公九卿都不敢回答,而一個小小的七品庶吉士卻敢直面龍顏,看來此人是夠有膽識的。但不知他的真才實學如何,便問道:“愛卿的回答是杜撰的呢,還是書籍上記載的呢?”
“臣在萬歲面前豈敢杜撰!這是寫在(《百藏經(jīng)》第十三篇上的文字。”
此書是佛學巨著,順治皇帝即命太監(jiān)從藏書樓把書找來,竟是幾十捆竹簡,足有幾百斤重。鄭天經(jīng)向前翻開竹簡,很快就找到了這句話。順治皇帝龍顏大悅,覺得太傅人選非他莫屬,便下了一道口諭,破格任鄭天經(jīng)為太子太傅。
七品官一下子變成了二品官,若是別人豈不要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可是鄭天經(jīng)竟還“得寸進尺”,啟奏道:“若讓微臣教太子,必須立個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皇帝竟也連連答應(yīng),讓鄭天經(jīng)與太子玄燁約法三章,成了師生。
年幼的玄燁,很貪玩,不好好讀書,但鄭天經(jīng)絲毫不為皇權(quán)所懼,該怎么罰還是怎么罰。
有一天,鄭天經(jīng)讓玄燁背書,玄燁非但背不出來,還嬉皮笑臉的,鄭天經(jīng)勃然大怒,便緊緊拽住玄燁,兩人同跪在太陽下。六月驕陽似火,玄燁熱得汗流浹背,皇后見了,心疼地一把抱住玄燁,大罵鄭天經(jīng)不通人性。她還氣急敗壞地吵吵嚷嚷:“我的兒子讀不讀書,將來都要做皇帝,何必要受這般窩囊氣!”
鄭天經(jīng)聽了,氣得一時竟忘記了臣子的身份,對皇后義正辭嚴道:“臣身負教誨國之儲君大任,只牢牢記住了一條理——樹不剪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兒童不讀書,定然變蠢豬!這書讓臣教臣就教,不讓教,臣就回鄉(xiāng)下躬耕隴畝去!”說著脫下了官服,扔掉了頂戴花翎,揚長而去。
鄭天經(jīng)回到住處打點行裝,還沒有離開宮,便有一太監(jiān)飛奔而來,傳下皇帝口諭,宣他到東宮去。鄭天經(jīng)昂然來到東宮,見玄燁正跪在順治皇帝的腳下,他心里就明白了,便也跪倒在地,為太子求情。順治皇帝親自攙扶起鄭天經(jīng),給他賜了座,又喝令玄燁道:“小奴才,快給你的恩師跪下!”
旁邊的幾個大臣都勸諫道:“不可不可,哪有儲君給臣子下跪之理?”
“天地君親師,世間五,誰人不拜?誰人不跪?難道玄燁這個當學生的就不能給恩師下跪?”
玄燁規(guī)規(guī)矩矩地跪在了鄭天經(jīng)面前。
自此以后,太子玄燁再也不敢在太傅鄭天經(jīng)跟前放肆,且虛心求教,而鄭天經(jīng)從太子的進步中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既聰明又頑皮的學生,師生相處甚歡,太子玄燁不覺也成了博學之士。
在康熙皇帝繼位的前一年,鄭天經(jīng)由于身體欠佳,便乞準退隱,回到了故鄉(xiāng)蘇州。
歲月如梭,轉(zhuǎn)眼十幾年過去了。這時的康熙已經(jīng)捉鰲拜,滅三藩,成為成震四方的一代英主。
康熙在下江南時,路經(jīng)蘇州,又想起了當年苦心把自己培養(yǎng)成才的鄭天經(jīng)老師,便想前去探訪他。鄭天經(jīng)聽說康熙要駕臨忐忑不安起來。他耄耋之年,膽子越變越小了。想起當年執(zhí)教太子時的過分嚴厲,就有些后怕。且由于他長期隱居山林,也不知道當年的太子,現(xiàn)在的康熙性情變得如何。如若追究起來,鄭家可有滅門之災(zāi)!鄭天經(jīng)不由陷入苦苦沉思之中。
第二天,康熙鑾駕到了鄭府,只見鄭府已經(jīng)孝幔高掛,喪聯(lián)貼起,鄭府里的人全都披麻戴孝,放聲痛哭——原來恩師鄭天經(jīng)已于昨晚與世長辭了。康熙聞訊放聲大慟,三步兩步搶到靈柩跟前,手扶靈柩,邊哭邊訴;“學生來遲了一步,竟無緣見到先生一面!”內(nèi)心悲痛的他,讓人打開棺蓋,以瞻恩師遺容,悲慟處不由吟起念師祭文。
當康熙念到“感念師恩,感念師情,眼泣淚血,心如刀絞”時,棺材內(nèi)平躺著的鄭天經(jīng),突然坐了起來,拉住康熙的手泣不成聲。原來這是鄭天經(jīng)使的詐死之計。心想皇帝見他已經(jīng)死了,也就不會再株連他的家族了。結(jié)果事情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隨行的文武大臣,看到這種師生情深的感人場面,也不由動容。宮廷畫師姜嘉瑜,感動于康熙與鄭天經(jīng)來之不易的師生情誼,畫下了金殿選師、東宮跪師、鄭府哭師三幅畫,讓此情此景在畫中得到了永恒。后來,康熙將這三幅畫帶到了京城,掛在了自己的寢宮里,留作永久的紀念。
4.民間傳統(tǒng)故事文字版
相傳,皇帝有一位史官,叫倉頡,專管文件材料和記錄國家大事?墒悄菚r候沒有紙和筆。連文字也沒有,拿什么來記錄呢?用繩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掛滿繩子。橫著掛的是比較粗的主繩,每一根主繩上也都垂著一些較細的繩子。細繩上有些打了結(jié),有些打了套,有些還掛著各式各樣的貝殼。這些繩子就是幫助記憶的工具。“結(jié)繩記事”是那時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說,一根白色的主繩代表羊,下邊垂著的細繩的數(shù)目就代表羊的數(shù)目。一條細繩代表一,兩條細繩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條細繩中間打個結(jié)。
然而倉頡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舉行過多少祭祀呀,打過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記載。
“我簡直變成了蜘蛛……”倉頡漸漸地發(fā)起愁來。事情一天一天多起來,難道老是增添繩子嗎?
有一天,倉頡走近孩子身邊一瞧:啊,墻上畫著牛、羊、陶器;孩子念著“三”又是在羊的下邊刻了三個點,念著“十”,再在陶器的下邊先刻一條豎線,然后在豎線的中間刻上一個粗粗的圓點。倉頡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圓點不就是繩子上打的結(jié)嗎?用刻劃的方法代替結(jié)繩,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馬上照著孩子的辦法做。
可是日子一長,倉頡又發(fā)愁了。畫圖畫也并不簡單。畫老虎得像老虎,畫得不好就像貓;畫陶缽得像陶缽,畫得不好就像碗。況且,祭祀、打仗、紡織……該怎么畫呢?
這天,倉頡跟隨老獵人去打獵。他們走進了樹木參天的大森林,獵人在一棵大樹旁邊停了下來,彎著腰,仔細地在地面搜尋,嘴里還喃喃地說:“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邊走,能夠獵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眰}頡感到新奇,趕忙問個究竟。獵人指著地面的痕跡說:“你看,這些都是鳥獸留下的腳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每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
“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眰}頡突然又想到:我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號來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開始設(shè)計用符號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畫個羊頭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這種用符號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體事物可以記錄,連一些不很具體的意思,比如“冷”、“快”、“遠”……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了。真是個好辦法。
倉頡設(shè)計的符號,不但自己使用,而且傳授給各部落的人。這些符號逐漸推廣開來。經(jīng)過許多人的補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們有了文字,老一輩的經(jīng)驗可以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相隔很遠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方便了,人類的進步也更快了。于是倉頡的名字傳遍四方。
5.民間傳統(tǒng)故事文字版
從前有個青年,姓天名臺,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這天,天臺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氣大變,下起大雨。
天臺見無法回家,急得團團轉(zhuǎn),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聽“嘩啦”一聲,閃開一個山門,門里走出一個道姑,道姑說:“你這人毫無道理,為何敲俺的門?”
天臺一愣,忙上前施禮,說:“對不起,我是無意的,不知您在這里!
道姑說:“我看你是個誠實孝順的人,我有一件寶貝,叫如意百寶圖,你拿去吧。同時,你說長,它就長,你坐在上邊,說到哪里去,它就帶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會自動停下,你說落,它就落,你說縮,它就縮小,你就可收起來了!
天臺接過圖,正在道謝,一眨眼,道姑不見了,山門也關(guān)上了。
天臺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試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圖,說聲長,寶圖就長成像蘆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間一坐說:“我要回家!睂殘D就自動升起,將天臺連同柴草馱到了天臺家門口。天臺說聲“落”,就落在了地上,天臺說“縮”,寶圖就縮小了,天臺就收藏起來,去見母親。
母親正掛心兒子,見兒子回來了,又帶回一件寶貝,非常歡喜。自此以后,天臺打柴就不費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半年以后,天臺想:人家都說帝王皇宮好,我何不去看看,開開眼界。當夜靜以后,天臺取出如意百寶圖,說聲“到皇宮”,寶圖便飛起,將他帶進了皇宮御花園。
天臺放了寶圖,天已黎明,他欣賞了各種花草,游覽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著,迎面來了一位宮女,這宮女不由地起了愛慕的心,彼此通了姓名,敘說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宮女說:“我整天在宮中,非常厭煩,討厭宮廷生活,愿隨郎君到鄉(xiāng)下去!
天臺說:“你現(xiàn)在跟我走吧!”
宮女說:“現(xiàn)在這樣走不行,無論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會出禍來!
宮女取出自己的畫像交給天臺,說:“這是皇上畫的宮女圖,皇上要封我為貴妃,現(xiàn)在離冊封還有十天時間,你回去快想辦法來救我!
天臺坐了寶圖回家以后,讓母親想辦法,母親也干著急,正焦心,想起道姑來。
對!道姑能贈寶圖,定有辦法救宮女,天臺來到山上,用斧子敲開山門,見了道姑說明來意,道姑說:“好辦,你跟我去。”
天臺隨道姑來到京城以外,道姑讓天臺在城外等著,獨自進了金鑾殿,把皇上的御印盜了出來,見了天臺,對天臺說,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丟了御印,一定很著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張出皇榜以后,你揭榜獻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宮女了!闭f完,道姑就不見了。
皇上丟了御印,焦急萬分,張出榜示,言明誰找到御印,高 官任坐,俊馬任騎,要什么給什么。
天臺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帶著天臺來到八寶金鑾殿,皇上說:“你能找到御印嗎?”
天臺說:“能”。天臺帶著人來到城南門外的井邊,說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撈,找到了御印。
皇上問天臺:“你想要什么”,天臺拿出宮女圖,說要畫上的宮女;噬舷敕椿,又不好改口,只好答應(yīng)。
天臺領(lǐng)著宮女回到家里和和睦睦地過起日子來。